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由內側模板、外側模板和對拉螺栓組成,所述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弧形的模板面板、設置在模板面板外側的弧形背肋、以及設置在弧形背肋外側的縱向龍骨;所述模板面板為弧形木模板;所述弧形背肋包括多個橫向弧形背肋和設置在橫向弧形背肋兩端的、將多個橫向弧形背肋連接起來的縱向型鋼背肋,所述橫向弧形背肋由凸面設有切口的弧形切口型鋼和連接在弧形切口型鋼凸面上的弧形連接板組成;所述縱向龍骨為縱向型鋼龍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跟傳統的木模相比,強度好,不會引起脹模,跟傳統的支護鋼模相比,可節約成本且適用于多變造型。
【專利說明】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特別是一種鋼木結合圓弧模板。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筑施工領域,制作圓弧模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的木模圓弧工藝,通過對木材大量切割,然后拼裝完成所需要的圓弧造型,另一種是定型鋼模技術,提前在工廠根據所需要的圓弧造型生產出特定的鋼模。傳統的木模圓弧工藝,存在資源浪費、加工時間長、加工精度不夠、達不到環保要求等缺點;傳統的定型鋼模技術雖然能夠保證加工精度和質量要求,但是卻存在加工周期長、成本高等缺點,并且無法滿足尺寸多變的異型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目前只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如鐵路、道路橋梁等工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的木模圓弧工藝和定型鋼模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由內側模板、外側模板和對拉螺栓組成,所述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弧形的模板面板、設置在模板面板外側的弧形背肋、以及設置在弧形背肋外側的縱向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為弧形木模板;所述弧形背肋包括多個橫向弧形背肋和設置在橫向弧形背肋兩端的、將多個橫向弧形背肋連接起來的縱向型鋼背肋,所述橫向弧形背肋由凸面設有切口的弧形切口型鋼和連接在弧形切口型鋼凸面上的弧形連接板組成;所述縱向龍骨為縱向型鋼龍骨。
[0005]所述弧形切口型鋼可為方鋼或工字鋼。
[0006]所述弧形連接板可為扁鋼,并且弧形連接板通過自攻螺絲與弧形切口型鋼連接。
[0007]所述縱向型鋼背肋可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0008]所述縱向龍骨可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0009]所述切口的寬度可為3?4mm。
[0010]所述切口的底部到弧形切口型鋼的凹面的距離可為8?12mm。
[0011]所述切口之間的間距可為80?120mm。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3]1、制作周期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制作周期短,易于批量生產,普通工人簡單培訓即可操作,可隨時加工出需要的弧形模板,制作周期短,保證了施工進度要求。
[0014]2、砼的施工質量好:本實用新型完全能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施工質量達到定型鋼模的質量,在接縫處密封性優于傳統的鋼模,從而砼的觀感質量優于鋼模。
[0015]3、強度好:本實用新型跟傳統的木模相比,強度好,不會引起脹模,跟傳統的鋼模相比,可節約成本且適用于多變造型。
[0016]4、簡單易操作:本實用新型跟傳統的鋼模或者木模相比,簡單易操作,在調平和垂直度上內外側的弧形背肋作為一個整體容易調節。
[0017]5、制作方便,適用于多變造型:本實用新型跟跟傳統的鋼模或者木模比較,可隨時加工需要的弧型模板,適用于多變造型的建筑工程。
[0018]6、尺寸容易調整:本實用新型巧妙地將橫向弧形被肋中的型鋼單側切口,然后根據所需弧度調整切口的開口大小,最后用連接板將切口的開口大小固定,從而做出了符合弧度要求的橫向弧形背肋。
[0019]7、節約成本綠色施工:由于本實用新型全部采用機械連接,在完成本次弧形結構施工任務后,可充分解體,弧形木模板和弧形切口型鋼可再次加工成其它弧度,根據實踐,切口方鋼可重復使用20次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節約了大量的木材和鋼材,達到了綠色施工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2為弧形背肋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俯視示意圖。
[0024]圖4為橫向弧形背肋的示意圖。
[0025]圖5為弧形切口型鋼的示意圖。
[0026]圖中標記:1、對拉螺栓;2、模板面板;3、弧形背肋;3.1、橫向弧形背肋;3.2、縱向型鋼背肋;3.11、切口 ;3.12、弧形切口型鋼;3.13、弧形連接板;3.14、自攻螺絲;4、縱向龍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8]參見圖1-5,這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由內側模板、外側模板和對拉螺栓1組成,所述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弧形的模板面板2、設置在模板面板外側的弧形背肋3、以及設置在弧形背肋外側的縱向龍骨4。
[0029]所述模板面板2為弧形木模板。
[0030]所述弧形背肋3包括多個橫向弧形背肋3.1和設置在橫向弧形背肋兩端的、將多個橫向弧形背肋連接起來的縱向型鋼背肋3.2,所述橫向弧形背肋3.1由凸面設有切口3.11的弧形切口型鋼3.12和連接在弧形切口型鋼3.12凸面上的弧形連接板3.13組成。
[0031]所述縱向龍骨4為縱向型鋼龍骨。弧形背肋3和縱向龍骨4組成了弧形背肋框架。
[0032]所述弧形切口型鋼3.12為方鋼或工字鋼,尤其是方鋼,易于切口和造型,可以很方便地和弧形連接板固定在一起。
[0033]所述弧形連接板3.13為扁鋼,并且弧形連接板3.13通過自攻螺絲3.14與弧形切口型鋼3.12連接,這種連接方式簡單可靠,拆裝方便,便于重復利用。
[0034]所述縱向型鋼背肋3.2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縱向龍骨4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0035]所述切口 3.11的寬度a —般為3?4_。
[0036]所述切口 3.11的底部到弧形切口型鋼的凹面的距離b為8?12mm。離a預留過大,造型困難,距離a預留過小,造型時又容易撕裂,實踐中得出,預留8?12mm比較適宜,通常米用10謹。
[0037]所述切口 3.11之間的間距c為80?120mm。間距過大,造型不夠精確;間距過小,造型時弧形切口型鋼容易斷裂,實踐中得出,間距為80?120mm比較適宜,通常采用100mm。
[0038]本實用新型的制作:把型鋼放到調弧木模的外側調成所需要的弧度(在型鋼的凸面一側、對其每隔100mm左右切一寬度為4_左右的切口,根據弧形木模板的弧度調整切口的開口大小,最終制成弧形切口型鋼2);然后在切口側把厚度為3mm左右的弧形連接板3用自攻螺絲4與弧形切口型鋼2固定在一起,橫向弧形背肋3.1加工完成;再把縱向型鋼背肋3.2和橫向弧形背肋3.1連接到一起,形成弧形背肋3 ;再把批量制作好的弧形背肋3和縱向龍骨4組合起來成為弧形背肋框架;最后將模板面板2壓到弧形背肋框架上,用對拉螺栓將弧形背肋框架和模板面板2固定在一起,一個符合要求的圓弧模板制作完成。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由內側模板、外側模板和對拉螺栓(I)組成,所述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弧形的模板面板(2)、設置在模板面板外側的弧形背肋(3)、以及設置在弧形背肋外側的縱向龍骨(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2)為弧形木模板; 所述弧形背肋(3)包括多個橫向弧形背肋(3.1)和設置在橫向弧形背肋兩端的、將多個橫向弧形背肋連接起來的縱向型鋼背肋(3.2),所述橫向弧形背肋(3.1)由凸面設有切口(3.11)的弧形切口型鋼(3.12)和連接在弧形切口型鋼(3.12)凸面上的弧形連接板(3.13)組成; 所述縱向龍骨(4 )為縱向型鋼龍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切口型鋼(3.12)為方鋼或工字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連接板(3.13)為扁鋼,并且弧形連接板(3.13)通過自攻螺絲(3.14)與弧形切口型鋼(3.1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型鋼背肋(3.2)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龍骨(4)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3.11)的寬度(a)為3?4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3.11)的底部到弧形切口型鋼的凹面的距離(b)為8?12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木結合現場制作圓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3.11)之間的間距(c)為80?120mm。
【文檔編號】E04G13/02GK204080641SQ20142054000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王文濤, 高潔, 王明強, 李陽河, 朱久昆 申請人: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