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吊腳樓內墻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術領域】,確切的說是一種主體為木結構的侗族、苗族等吊腳樓,更確切的說是吊腳樓的內墻體。一種吊腳樓內墻體,包括有固定在吊腳樓木梁上的木墻板,木墻板內側面設有防火改造墻體結構,木墻板的外側面為外露的木墻面,所述防火改造墻體結構包括有固定在木墻板內側面的若干橫木條以及抹附在木墻板內側面上的砂漿層,各橫木條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及間隔分布,砂漿層一側面為覆蓋在木墻板內側面上的內墻面,砂漿層另一側與橫木條咬合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既可保持吊腳樓原有木結構的古色古香特點,又可實現防火改造,具有防火隔熱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吊腳樓內墻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術領域】,確切的說是一種主體為木結構的侗族、苗族等吊腳樓,更確切的說是吊腳樓的內墻體。
【背景技術】
[0002]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后才興蓋瓦。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洞吊,富足人家有雕梁畫棟,檐角高翹和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意之境。吊腳樓因采用木質結構使得其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但其薄木墻板為火勢起源和蔓延提供了充分條件,加上木墻腐朽,旁邊織物、干柴等易燃,木墻的防火效果不容忽視。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國內各居民防火措施,現有對吊腳樓中的內墻改造采用外包“土”(粘土)的方式來防火;但吊腳樓一般處于三江地區,三江地區粘土緊缺;因此通常采用砂漿替代粘土,而砂漿無法直接覆著在木墻板上,現有的做法是采用粘結劑進行粘結;其存在如下缺陷:1、砂漿直接粘附在木墻板上,長時間使用后,木墻板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形、開裂,砂漿的脆性和木墻板的柔性很難融合,極易引起砂漿的開裂;2、砂漿直接粘附在木墻板上,隔熱保溫效果差。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減少木墻板變形后對砂漿影響,延長使用壽命,以及隔熱保溫效果好的吊腳樓內墻體。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吊腳樓內墻體,包括有固定在吊腳樓木梁上的木墻板,所述的木墻板內、外側面均設有防火改造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改造墻體結構包括有固定在木墻板上的竹篾網,竹篾網與木墻板之間設有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及間隔分布的若干橫木條,橫木條一側固定在木墻板上,橫木條另一側與竹篾網固定連接,竹篾網與木墻板之間經橫木條隔開形成間隔腔,所述竹篾網上抹附有砂漿層,所述砂漿層滲過所述竹篾網的網孔并部分嵌入間隔腔內咬合連接在橫木條上,所述砂漿層一側覆蓋在竹篾網上形成所述墻面,砂漿層的另一側與所述木墻板內側間隔形成緩沖隔熱腔。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原有木墻板為主體,為主要承重,其一,便于內墻體與原來吊腳樓上木梁的固定連接,保持吊腳樓原有木質結構的古色古香特點,其二,竹篾網和橫木條共同承托砂漿,由于竹篾網具有網孔,砂漿嵌入在竹篾網的網孔內,砂漿與竹篾網連接一體,且砂漿滲過網孔并與橫木條形成馬牙咬合,實現雙重固定連接,砂漿的固定更為牢固;尤為重要的是橫木條上固定竹篾網,使得砂漿層與木墻板內側面之間形成緩沖隔熱腔,使得內墻體為空心結構,腔體的形成有效的提高隔熱和保溫效果,而且木墻板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緩沖隔熱腔的形成緩沖作用,實現砂漿層與木墻板之間隔開,砂漿層與木墻板不直接接觸,盡量減少木墻板變形后對砂漿影響,提高使用壽命;而且竹篾網具有良好的抗拉能力,可提聞砂楽層的朝性,提聞墻體使用壽命。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木墻板與橫梁固定一端的內外側面上均貼設有位置相對的木踢腳,木踢腳為長條形木板,木踢腳包覆在砂漿層內,木踢腳相對于與木墻板貼合一側的另一側設有供砂漿抹覆在木踢腳面上的砂漿咬合木條,所述砂漿層與砂漿咬合木條咬合連接,所述木踢腳延伸有高出所述木墻板端部的榫接頭。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木墻板采用木踢腳實現固定在木梁上,木墻板固定在木梁上更為牢固。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木踢腳與砂漿結合的面低于所述橫木條的頂面。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常砂漿層的厚度不易過厚,砂漿層的外露的墻面必須保持平整,為保證砂漿與木踢腳結合牢固,木踢腳上的砂漿咬合木條需要一定的厚度,由于木踢腳與橫木條形成高度差,木踢腳距離竹篾網留有一定的厚度空間,可保證足夠厚度的砂漿咬合木條固定在木踢腳上后,不會高出竹篾網過多,使得砂漿層不會過厚,而造成材料的浪費和墻體過重的問題。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砂漿層形成的墻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層。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白色涂料具有反光效果,使得室內更為明亮。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 步設置為:所述竹篾網的網孔為1.5^3cmXl.5~3cm。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砂漿透過竹篾網進入間隔腔,并與橫木條馬牙咬合,避免砂漿過多的嵌入竹篾網與橫木條之間,而使得竹篾網與橫木條的固定連接不可靠。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竹篾網由橫向竹篾條和縱向竹篾條編織成,所述橫向竹篾條的寬度小于所述橫木條的寬度。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竹篾網固定方便,且橫向竹篾條有可能完全與橫木條位置對應,對橫木條形成遮擋,橫向竹篾條的寬度小于橫木條的寬度,則橫向竹篾條即使是與橫木條位置對應,砂漿也能與橫木條呈馬牙咬合形式連接,提高砂漿的固定牢固性。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吊腳樓內墻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A部分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見附圖1和附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吊腳樓內墻體,包括有固定在吊腳樓木梁上的木墻板I ;木墻板I與橫梁固定一端的內外側面上均貼設有位置相對的木踢腳2,木踢腳2為長條形木板,木踢腳2可采用木釘或螺釘等緊固件固定在木墻板I上,通常在木墻板I的上端,或下端,或上下兩端設有木踢腳2,所述木踢腳2延伸有高出所述木墻I板端部的榫接頭21,木踢腳2的榫接頭21榫接在木梁上,木墻板I固定在木梁上牢固可靠;當然也可在木墻板I上直接形成榫接頭或采用鋼板等方式將木墻板固定在木梁上,但這樣設置會破壞原木質結構的特色,或存在木墻板I固定不牢固的缺陷。所述的木墻板I內、外側面均設有防火改造墻體結構3。所述的防火改造墻體結構3包括有固定在木墻板I上的竹篾網31,竹篾網31與木墻板I之間設有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及間隔分布的若干橫木條32,橫木條32 —側固定在木墻板I上(可采用釘子、木釘等緊固件,或強力膠水粘接進行固定),橫木條32另一側與竹篾網31固定連接,所述竹篾網31固定在橫木條32上,其可采用鐵釘、或鐵絲等固定在橫木條32上;竹篾網31與木墻板I之間經橫木條32隔開形成間隔腔,所述竹篾網31上抹附有砂漿層33,所述砂漿層33滲過所述竹篾網31的網孔311并部分嵌入間隔腔內咬合連接在橫木條32上;在木踢腳2上相對于與木墻板I貼合一側的另一側設有供砂漿抹覆在木踢腳2面上的砂漿咬合木條22,砂漿咬合木條22與所述橫木條32平行;并且優選的是,所述木踢腳2與砂漿結合的面低于所述橫木條32的頂面;這樣為保證砂漿與木踢腳2結合牢固,木踢腳2上的砂漿咬合木條22需要一定的厚度,由于木踢腳2與橫木條32形成高度差,木踢腳2距離竹篾網31留有一定的厚度空間,可保證足夠厚度的砂漿咬合木條22固定在木踢腳2上后,砂漿咬合木條22不會高出竹篾網31過多,使得砂漿層不會過厚,而造成材料的浪費和墻體過重的問題。其中,所述竹篾網31的網孔311優選為1.5^3cmX 1.5~3cm,便于砂漿滲過竹篾網31 ;為便于砂漿層33的覆蓋,能保證砂漿層33完全包覆竹篾網31以及竹篾網31對砂漿有足夠承托,且不會使得砂漿層33過厚,竹篾網31優選采用3.5^4.5cm厚。所述砂漿層33 —側覆蓋在竹篾網31上形成所述墻面,砂漿層33的另一側與所述木墻板I內側間隔形成緩沖隔熱腔4。其中,為保證有適合間厚度的隔腔和緩沖隔熱腔4,以平衡木墻板I對砂漿層33的承重和緩沖隔熱效果,竹篾網31和橫木條32共同承托砂漿,便于砂漿涂抹在木墻板I上,便于砂漿的固定;由于竹篾網31具有網孔311,砂漿嵌入在竹篾網31的網孔311內,砂漿與竹篾網31固定一體,且砂漿滲過網孔311并與橫木條32咬合,實現雙重固定連接,砂漿的固定更為牢固;尤為重要的是橫木條32上固定竹篾網31,使得砂漿層33與木墻板I之間形成緩沖隔熱腔4,腔體的形成有效的提高隔熱和保溫效果,而且木墻板I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緩沖隔熱腔4的形成緩沖作用,實現砂漿層33與木墻板I之間隔開,砂漿層33與木墻板I不直接接觸,盡量減少木墻板I變形后對砂楽影響,提聞使用壽命。為保證木墻板I擁有良好的承重效果,木墻板I的厚度優選為5~6cm。
[0020]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竹篾網31由橫向竹篾條312和縱向竹篾條313編織成,所述橫向竹篾條312的寬度小于所述橫木條32的寬度。采用上述結構的竹篾網31,固定布置方便,且橫向竹篾條312有可能完全與橫木條32位置對應,對橫木條32形成遮擋,橫向竹篾條312的寬度小于橫木條32的寬度,則橫向竹篾條312即使是與橫木條32位置對應,砂漿也能與橫木條32呈馬牙咬合形式連接,提高砂漿的固定牢固性。當然作為本實用新型可行的技術方案,竹篾網31還可以采用經、緯竹篾條形成斜菱形孔或四邊形孔的方式,為便于固定,優選為橫向竹篾條和縱向竹篾條編織成。
[0021]為提高室內的光線,在所述砂漿層33形成的內墻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層34 ;該白色涂料可為市場上的水溶性涂料(常見的是106和803涂料),或乳膠漆等。白色涂料具有反光效果,使得室內更為明亮。
[0022]上述實施例僅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實質精神的指導下,還可作出相應的變形或變型,故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吊腳樓內墻體,包括有固定在吊腳樓木梁上的木墻板,所述的木墻板內、外側面均設有防火改造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改造墻體結構包括有固定在木墻板上的竹篾網,竹篾網與木墻板之間設有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及間隔分布的若干橫木條,橫木條一側固定在木墻板上,橫木條另一側與竹篾網固定連接,竹篾網與木墻板之間經橫木條隔開形成間隔腔,所述竹篾網上抹附有砂漿層,所述砂漿層滲過所述竹篾網的網孔并部分嵌入間隔腔內咬合連接在橫木條上,所述砂漿層一側覆蓋在竹篾網上形成所述墻面,砂漿層的另一側與所述木墻板內側間隔形成緩沖隔熱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吊腳樓內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墻板與橫梁固定一端的內外側面上均貼設有位置相對的木踢腳,木踢腳為長條形木板,木踢腳包覆在砂漿層內,木踢腳相對于與木墻板貼合一側的另一側設有供砂漿抹覆在木踢腳面上的砂漿咬合木條,所述砂漿層與砂漿咬合木條咬合連接,所述木踢腳延伸有高出所述木墻板端部的榫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吊腳樓內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踢腳與砂漿結合的面低于所述橫木條的頂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吊腳樓內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漿層形成的墻面上涂覆有白色涂料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吊腳樓內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網的網孔為1.5?3cmX 1.5?3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吊腳樓內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網由橫向竹篾條和縱向竹篾條編織成,所述橫向竹篾條的寬度小于所述橫木條的寬度。
【文檔編號】E04B1/94GK203795647SQ201420183405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吳志堂, 孫于, 張婷婷, 方力煒 申請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