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按建筑物從舊址移動至新址同一上軌道梁滑座中心點的圓弧運動軌跡,在基礎筏板上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構成下軌道梁體系。下軌道鋼板、滾軸、上軌道鋼板組成移位體系。上軌道梁、上軌道連梁、上軌道叉梁及所述的三梁交接處的上軌道梁滑座構成上軌道梁體系。千斤頂作用于支撐建筑物的上軌道梁滑座上。該裝置有益效果是通過該裝置進行的建筑物移位工程,建筑物平移和旋轉同步進行,一步到位,避免了分兩次移位造成的施工時間,資金的浪費,同時降低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損壞幾率,施工效果更好。本實用新型造價低、施工快捷、效果顯著,這是對比大量建筑物平移、旋轉實例,認真總結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創新成果。
【專利說明】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物移位的工程裝置,可應用于建筑物移位領域,該裝置適用于同步解決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轉要求的磚混、框架、鋼結構等建筑物的移位。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處理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轉要求的建筑物移位問題,多采用分步式移位方式,即制作兩套移位裝置。一套平移裝置用于將建筑物平移使其中一個對應點重合,另外一套旋轉裝置,將平移就位后的建筑物旋轉一定角度,從而滿足建筑物綜合移位問題。兩套裝置在制作過程中耗費時間和費用巨大,同時建筑物在移位過程中要經歷平移和旋轉兩個移位過程,對建筑物,特別是古建筑的破壞幾率增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該裝置適用于同步解決既有平移要求又有旋轉要求的磚混、框架、鋼結構等建筑物的移位。
[0004]這種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是由下軌道梁體系、移位體系、上軌道梁體系共同構成的。
[0005]按著建筑物從舊址移動至新址同一上軌道梁滑座中心點的圓弧運動軌跡,在基礎筏板上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形成下軌道梁體系。
[0006]下軌道鋼板、滾軸、上軌道鋼板組成移位體系,下軌道鋼板平整等厚與圓弧形下軌道梁同寬,下軌道鋼板與圓弧形下軌道梁頂面緊密鋪貼,滾軸均勻且按軸向垂直于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切線擺放在下軌道鋼板上,上軌道鋼板寬度與上軌道梁滑座同寬,上軌道鋼板與上軌道梁滑座的底面緊密鋪貼。千斤頂作用于支撐建筑物的上軌道梁滑座上。千斤頂的推力作用方向與上軌道梁滑座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切線相一致。
[0007]由上軌道梁、上軌道連梁及上軌道叉梁、上軌道梁滑座構成上軌道梁體系,上軌道梁滑座設置在上軌道梁、上軌道連梁及上軌道叉梁的連接處,上軌道梁滑座的軸線與其配合的圓弧形下軌道梁的切線相一致,上軌道梁體系澆筑為一體,共同支撐建筑物。
[0008]所述的圓弧運動軌跡為同心圓圓弧軌跡,連接建筑物在新址和丨日址任意兩組對應點的連線,分別作出兩條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兩條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為同心圓圓心,并以該同心圓圓心與各上軌道梁滑座中心點的連線為半徑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
[0009]使用該裝置有益效果是通過該裝置進行的建筑物移位工程,建筑物平移和旋轉同步進行,一步到位,避免了分兩次移位造成的施工時間,資金浪費,同時降低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損壞幾率,施工效果更好。本實用新型作用明確,造價低,施工快捷,效果顯著,是實用新型人對比大量建筑物平移、旋轉實例,認真總結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創新成果。
[0010]所述圓弧形下軌道梁系,每個滑座所處弧形軌道皆為同心圓,連接建筑物在新址和舊址任意兩組對應點的連線,分別作兩條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兩條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為同心圓圓心所在位置點。且各弧段弧度相同,與建筑物自身旋轉的弧度相等。如圖2證明如下:
[0011]...0M、ON分別為EE3、AA3垂直平分線
[0012]...0A=OA3, OE=OE3,
[0013]...AE=A3E3
[0014]ΛΔ AOE A3OE3
[0015]...Z PAO= Z PA3O, Z AOE= Z A3OE3,
[0016]\.Z AKP= Z A3KO,
[0017]/.Λ AKP ⑴Λ A3KO,
[0018]/.Z AOA3= Z APA3,
[0019]...Z AOE3+ Z AOE= Z AOE3+ Z Α30Ε3,
[0020]...Z AOA3= Z EOE3,
[0021]...Z EOE3= Z APA3= θ。
[0022]圓弧形下軌道梁表面平整度要求誤差不超過3毫米,圓弧形下軌道梁可以使用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根據建筑物移位對象靈活運用。
[0023]所述下軌道鋼板、滾軸、上軌道鋼板組成的移位體系,其特征在于下軌道鋼板平整、等厚,厚度采用統一規格10至20毫米厚普通鋼板,鋼板寬度與下軌道梁同寬,下軌道鋼板與下軌道梁頂面緊密鋪貼;滾軸采用直徑為60毫米或100毫米普通圓鋼,長度為400至600毫米,滾軸均勻且軸向垂直于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切線擺放到下軌道鋼板上;上軌道梁鋼板采用厚度為10毫米,寬度與上軌道梁滑座等寬,鋼板放置于滾軸頂面,上軌道梁鋼板與滾軸之間,上軌道梁鋼板與上軌道滑座之間應平整密實,不留空隙。
[0024]所述上軌道梁體系,其特征在于滑座的軸線方向與弧形布置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在該滑座位置的切線方向一致,上軌道梁體系在考慮到建筑物的非軸線方向受力后可按建筑物軸線布置,上軌道梁體系多采用混凝土結構澆筑為一體。
[0025]所述工程裝置,按照確定的建筑物平移距離和旋轉角度計算得出軌道圓心和半徑,按該軌道圓心和半徑修建下軌道梁體系,移位體系,上軌道梁體系,整個移位過程中建筑物上部結構不受影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圓弧形下軌道梁同心圓圓心確定方法圖。
[0027]圖2是圓心夾角等于建筑物自身旋轉角度證明圖。
[0028]圖3是圓弧形下軌道梁平面示意圖。
[0029]圖4是上軌道梁體系平面圖。
[0030]圖5是滾軸移位主視圖。
[0031]圖6是滾軸移位剖面圖。
[0032]附圖標記如下:1-圓弧形下軌道梁、2-基礎筏板、3-上軌道梁、4-上軌道連梁5-上軌道叉梁、6-上軌道梁滑座、7-下軌道鋼板、8-滾軸、9-上軌道鋼板、10-建筑物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按著建筑物從舊址移動至新址同一上軌道梁滑座6中心點的圓弧運動軌跡,在基礎筏板2上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I。
[0034]下軌道鋼板7、滾軸8、上軌道鋼板9組成移位體系,下軌道鋼板7與圓弧形下軌道梁I頂面緊密鋪貼,滾軸8均勻且按軸向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切線擺放在下軌道鋼板7上,上軌道鋼板9與上軌道梁滑座6的底面緊密鋪貼;千斤頂作用于支撐建筑物10的上軌道梁滑座6上。
[0035]由上軌道梁3、上軌道連梁4及上軌道叉梁5、上軌道梁滑座6構成上軌道梁體系,上軌道梁滑座6設置在上軌道梁3、上軌道連梁4及上軌道叉梁5連接處,上軌道梁體系澆筑為一體,共同支撐建筑物10。上軌道梁滑座6的軸線與其配合的圓弧形下軌道梁I的切線相一致。千斤頂的推力作用方向與上軌道梁滑座6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切線相一致。
[0036]所述的圓弧運動軌跡為同心圓圓弧軌跡,連接建筑物10在新址和舊址任意兩組對應點的連線,分別作出兩條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兩條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為同心圓圓心,并以該同心圓圓心與各上軌道梁滑座6中心點的連線為半徑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I。
[0037]先編制基礎筏板2的鋼筋和圓弧形下軌道梁I的鋼筋,注意圓弧形下軌道梁主筋與下軌道曲率一致,箍筋垂直主筋綁扎,澆筑基礎筏板2混凝土,該混凝土等級一般為C25或C30,基礎筏板2上圓弧形下軌道梁I的具體位置按下列方法確定,首先在圖紙上確定同心圓軌道圓心位置,量取各個弧形軌道半徑大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根據各個弧形軌道半徑數據測放出該弧形軌道并標識掛施工線,按線施工圓弧形下軌道梁混凝土,澆注成型后檢查標高是否符合平整度要求的3毫米誤差。
[0038]在圓弧形下軌道梁I頂面鋪設下軌道梁鋼板7,擺放滾軸8,鋪設上軌道鋼板9,鋼板在鋪設時要求平整無翹曲,鋼板與滾軸之間要壓實無間隙,鋼板與鋼板之間要焊接牢固無凸起。
[0039]編制上軌道梁3、上軌道梁連梁4及上軌道叉梁5、上軌道梁滑座6鋼筋,箍筋垂直主筋綁扎,澆筑上軌道梁體系混凝土,該混凝土等級比圓弧形下軌道梁混凝土等級高I級,一般為C30或C35。
[0040]整個工程裝置構建完成后,養護混凝土強度28天,達到設計強度100%,然后將建筑物10從上軌道梁3底面至基礎筏板2頂面空隙間斷開,使建筑物重量通過上軌道梁體系的滑座6傳遞到移位體系,再傳遞到圓弧形下軌道梁和基礎筏板2構成的下軌道梁體系,完成建筑物10整體托換過程。
[0041]通過頂推千斤頂對圓弧形上軌道梁體系施加推力,整個移位過程中通過調整滾軸8的方向,嚴格使每個滾軸8的軸心均朝向軌道圓心,實現移位建筑10沿圓弧形下軌道梁I進行平移和旋轉同步移位。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其特征在于:按建筑物從舊址移動至新址同一上軌道梁滑座(6)中心點的圓弧運動軌跡,在基礎筏板(2)上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1),構成下軌道梁體系;下軌道鋼板(7)、滾軸(8)、上軌道鋼板(9)組成移位體系;上軌道梁(3)、上軌道連梁(4)、上軌道叉梁(5)及所述的三梁交接處的上軌道梁滑座(6)構成上軌道梁體系,上軌道梁體系澆筑為一體,共同支撐建筑物(10);千斤頂作用于支撐建筑物(10)的上軌道梁滑座(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運動軌跡為同心圓圓弧軌跡,連接建筑物(10)在新址和舊址任意兩組對應點的連線,分別作出兩條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兩條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為同心圓圓心,并以該同心圓圓心與各上軌道梁滑座(6)中心點的連線為半徑制作圓弧形下軌道梁(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其特征在于:下軌道鋼板(7)與圓弧形下軌道梁(I)頂面緊密鋪貼,滾軸(8)均勻且按軸向垂直于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I)切線擺放在下軌道鋼板(7)上,上軌道鋼板(9)與上軌道梁滑座(6)的底面緊密鋪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其特征在于:上軌道梁滑座(6)的軸線與其配合的圓弧形下軌道梁(I)的切線相一致。
5.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建筑物同步旋轉平移軌道,其特征在于:千斤頂的推力作用方向與上軌道梁滑座(6)對應的圓弧形下軌道梁(I)的切線相一致。
【文檔編號】E04G23/06GK203808550SQ20142016479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盧明全, 林偉, 張洪軍 申請人:大連久鼎特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