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給出了一種樓板結構,包括若干橫梁、若干桁架、覆蓋層,若干橫梁平行放置,相鄰兩個橫梁之間通過若干桁架固定連接,覆蓋層包裹在若干橫梁和若干桁架外側,相鄰兩個橫梁之間有鋼筋網,相鄰鋼筋網之間通過鋼筋連接帶固定,鋼筋連接帶和鋼筋網都處于覆蓋層內;桁架包括上支撐組件、下支撐組件和連接桿,連接桿上有W型折彎,上支撐組件和下支撐組件都由兩個L型角鐵構成,連接桿上部固定連接在上支撐組件上,連接桿下部固定連接在下支撐組件上;相鄰兩個桁架之間設置有若干碗狀蓋板,若干碗狀蓋板擔接在相鄰桁架的下支撐組件的相對兩個L型角鐵上。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為:安全堅固、降低成本、不易漏水、施工時間較短,且保溫隔熱效果較好。
【專利說明】樓板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樓板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樓板的結構形式有多種,使用最普遍的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 筋混凝土樓板;
[0003]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筑,形成現 澆梁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施工方法為:以混凝土澆筑好的梁柱為框架,用木質撐桿或鋼 管臨時支撐模板,再捆扎鋼筋置于框架和模板之間,然后在框架和模板之間澆筑混凝土,經 過養護周期后,撤去撐桿、拆除模板,形成樓板。該施工方法的缺陷是:施工時間較長,易延 誤施工工期,撐桿和模板周轉使用若干次后易損壞,浪費材料。該樓板的缺陷是:有明顯的 梁柱結構,影響美觀,不適用于大跨度建筑。
[0004]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采用圓孔板和槽形板 (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 后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上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施工方法為:采用各種型鋼 (如:工字鋼或薄壁型輕鋼)為柱、主梁、次梁,通過主梁、次梁形成網狀結構,在網狀結構上 依次鋪設鋼瓦等并用錨釘固定,以形成樓板。該樓板的缺陷是:易漏水,保溫隔熱效果較差。
[0005] 申請號為:201110455755. 7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輕鋼結構建筑屋面》,它包括 相互平行的若干堅直桁架、擔接在每兩個相鄰桁架下端之間的拱形板、將每兩個相鄰桁架 和兩者之間的拱形板包容的覆蓋層。但是上述《一種輕鋼結構建筑屋面》一般使用在屋面 結構,因為樓板載荷強度要遠大于屋面結構,所以其很難使用在樓板結構上,而且現場澆筑 上述《輕鋼結構建筑屋面》時拱形板受到覆蓋層的壓力大,容易發生變形和脫落。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堅固、結構簡單的樓板結構。
[000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樓板結構,包括若干橫梁、若干桁架、覆 蓋層,若干橫梁平行放置,相鄰兩個橫梁之間通過若干平行放置的桁架固定連接,覆蓋層包 裹在若干橫梁和若干桁架外側,
[0008] 任意相鄰兩個橫梁之間還設置有鋼筋網,相鄰兩個鋼筋網之間通過鋼筋連接帶固 定,鋼筋連接帶中部有契合橫梁的凹陷,所述的鋼筋連接帶和鋼筋網都處于覆蓋層內;
[0009] 所述的桁架包括上支撐組件、下支撐組件和連接桿,連接桿上有若干連續的W型 折彎,上支撐組件和下支撐組件都由兩個L型角鐵構成,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的兩個 堅直翼板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角鐵上部的兩個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對稱布置;下支撐 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的兩個堅直翼板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角鐵下部的兩個水平翼板向 外延伸且對稱布置,連接桿上部固定連接在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連接桿下部 固定連接在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
[0010] 任意相鄰兩個桁架之間設置有若干碗狀蓋板,若干碗狀蓋板依次擔接在相鄰桁架 的下支撐組件的相對兩個L型角鐵的水平翼板上。
[0011]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本樓板結構的鋼筋網架設在兩個橫梁之間,鋼筋連接帶將相 鄰的兩個鋼筋網連接固定,在澆筑覆蓋層后,可以增加本樓板結構的承重;
[0012] 桁架的上支撐組件、下支撐組件采用相同L型角鐵構成,方便本樓板結構的裝配, 而且降低了成本,連續W型折彎的連接桿可以在與上支撐組件或下支撐組件連接時增加固 定位置,增強本樓板結構的穩固性;
[0013] 碗狀蓋板相比拱形蓋板提高了承重能力,使得本樓板結構在澆筑覆蓋層時,不易 變形和坍塌。
[0014]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為:安全堅固、結構簡單、降低成本、不易漏水、施工時間較 短,且保溫隔熱效果較好。
[0015] 本樓板結構的橫梁上對應若干桁架有若干固定板,每個固定板上部伸入對應桁架 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且與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固定連接;每個固定板下 部伸入對應桁架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且與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固定連 接;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方便桁架與橫梁之間固定。
[0016] 本樓板結構的覆蓋層為水泥混凝土層。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8] 圖2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之二。
[0019] 圖3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桁架的結構示意圖的放大圖。
[0020] 圖4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橫梁、桁架和碗狀蓋板的組合示圖。
[0021] 圖5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橫梁的結構示意圖的放大圖。
[0022] 圖6是本樓板結構實施例鋼筋網和鋼筋連接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樓板結構的技術內容進行具體介紹,圖2只示出一根橫梁、五 根桁架、一個鋼筋網和十二個碗狀蓋板,且圖中省略覆蓋層;圖5中只顯示出部分橫梁、兩 個桁架和三個碗狀蓋板,其比例有所放大;圖6為鋼筋網和鋼筋連接帶的爆炸圖,其比例有 所放大。
[0024] 如圖1至2所示
[0025] 本樓板結構包括三根橫梁3、十根桁架1、兩個鋼筋網41、二十四個碗狀蓋板2和覆 蓋層5。
[0026] 如圖3所示
[0027] 每個桁架1包括上支撐組件11、下支撐組件12和連接桿13,上支撐組件11和下 支撐組件12都由兩個L型角鐵14、15構成,上支撐組件11的兩個L型角鐵14的兩個堅直 翼板14a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角鐵14上部的兩個水平翼板14b向外延伸且對稱布置;
[0028] 下支撐組件12的兩個L型角鐵15的兩個堅直翼板15a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 角鐵15下部的兩個水平翼板15b向外延伸且對稱布置;
[0029] 連接桿13上有若干連續的W型折彎,連接桿13上部焊接在上支撐組件11的兩個 L型角鐵14之間,連接桿13下部焊接在下支撐組件12的兩個L型角鐵15之間。
[0030] 如圖4所示
[0031] 任意相鄰兩個桁架1之間設置有三個碗狀蓋板2,三個碗狀蓋板2依次擔接在相鄰 桁架1的下支撐組件12相對的兩個L型角鐵15的水平翼板15b上,碗狀蓋板2的材質可 選用抗壓強度高且較薄的預制水泥板或鋼板。
[0032] 如圖5所示
[0033] 三個橫梁3平行放置,相鄰兩個橫梁3之間通過五個平行放置的桁架1固定連接, 每個橫梁3上焊接有五個堅直的固定板31,每個固定板31上部伸入對應桁架1上支撐組件 11的兩個L型角鐵14之間,且與上支撐組件11的兩個L型角鐵14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每 個固定板31下部伸入對應桁架1下支撐組件12的兩個L型角鐵15之間,且與下支撐組件 12的兩個L型角鐵15通過螺栓連接固定。
[0034] 如圖6所示
[0035] 任意相鄰兩個橫梁3之間還設置有一個鋼筋網41,鋼筋網41放置在兩個橫梁3之 間的桁架1和碗狀蓋板2上側,相鄰兩個鋼筋網41之間通過鋼筋連接帶42焊接固定,鋼筋 連接帶42中部有契合橫梁3的凹陷。
[0036] 如圖1至2所示
[0037] 覆蓋層5為水泥混凝土層。
[0038] 使用時,在施工現場組合好橫梁3和桁架1,將碗型蓋板擔接在相鄰兩個桁架1之 間,覆蓋層5采用現場澆筑的作業方式,使覆蓋層5包裹三根橫梁3、十根桁架1、兩個鋼筋 網41及二十四個碗狀蓋板2外側,并且覆蓋層5超過鋼筋連接帶42的上側。
[0039]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發 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樓板結構,包括若干橫梁、若干祐1架、覆蓋層,若干橫梁平行放置,相鄰兩個橫梁 之間通過若干平行放置的桁架固定連接,覆蓋層包裹在若干橫梁和若干桁架外側,其特征 在于: 任意相鄰兩個橫梁之間還設置有鋼筋網,相鄰兩個鋼筋網之間通過鋼筋連接帶固定, 鋼筋連接帶中部有契合橫梁的凹陷,所述的鋼筋連接帶和鋼筋網都處于覆蓋層內; 所述的桁架包括上支撐組件、下支撐組件和連接桿,連接桿上有若干連續的W型折彎, 上支撐組件和下支撐組件都由兩個L型角鐵構成,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的兩個堅直 翼板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角鐵上部的兩個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對稱布置;下支撐組件 的兩個L型角鐵的兩個堅直翼板平行間隔放置,兩個L型角鐵下部的兩個水平翼板向外延 伸且對稱布置,連接桿上部固定連接在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連接桿下部固定 連接在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 任意相鄰兩個桁架之間設置有若干碗狀蓋板,若干碗狀蓋板依次擔接在相鄰桁架的下 支撐組件的相對兩個L型角鐵的水平翼板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樓板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橫梁上對應若干桁架有若干 固定板,每個固定板上部伸入對應桁架上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且與上支撐組件 的兩個L型角鐵固定連接;每個固定板下部伸入對應桁架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之間, 且與下支撐組件的兩個L型角鐵固定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樓板結構,其特征是:所述覆蓋層為水泥混凝土層。
【文檔編號】E04B5/23GK104100032SQ201410383617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6日
【發明者】董傳明, 陳圣剛, 李振標, 吳先鋒, 查小慶, 劉月蘭, 解慧 申請人: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