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該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包括包括發泡混凝土,發泡混凝土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耐火滌綸無紡布和發泡混凝土之間夾有玻璃纖維布,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厚度為75mm,其中,滌綸耐火無紡布的厚度在1.2~1.4mm之間。隔離帶在普通發泡混凝土外側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中間夾有玻璃纖維布,防止發泡混凝土局部破裂,同時玻璃纖維布還可以增強混凝土的抗壓能力,利用無紡布內的PE膜提高發泡混凝土的保溫效果,同時在針刺無紡布生產的過程中添加耐火材料,增強了防火性能,無紡布與發泡混凝土結合提高了機械性能,具有保溫性能高,防火效果好,機械強度高的特點。
【專利說明】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
【背景技術】
[0002]發泡水泥外墻防火隔離帶是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發泡劑,外加劑等為材料,經過混合,攪拌,發泡,切割等工藝形成的輕質氣泡狀絕熱材料,體內部形成微小封閉的泡沫孔,使得混凝土輕質化和具有保溫隔熱、防火的性能,是目前廣泛使用于外墻保溫的節能環保產品,目前使用的發泡水泥外墻防火隔離帶同時也存在氣泡氣密性不好導致保溫性能不高,抗壓強度低,局部容易破裂等缺點,影響了進一步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在發泡水泥外墻防火隔離帶加入復合材料結構解決上述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包括發泡混凝土,發泡混凝土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耐火滌綸無紡布和發泡混凝土之間夾有玻璃纖維布。所述的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其厚度為100mm,其中,漆纟侖耐火無紡布的厚度在1.2?1.4mm之間。
[0005]所述的耐火滌綸無紡布,為兩布一膜夾層結構,一膜為PE塑料膜。
[0006]所述的滌綸耐火無紡布,無紡布內內填充有耐火材料。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普通發泡混凝土外側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中間夾有玻璃纖維布,使得發泡混凝土通過玻璃纖維產生類似骨架的作用,防止發泡混凝土局部破裂,同時玻璃纖維布還可以增強混凝土的抗壓能力,在發泡混凝土外表面高溫定型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利用無紡布內的PE膜使得發泡混凝土內即使有微小氣泡氣密性不高的情況下,保溫效果仍然很好,是保證產品保溫性能的一道保險,同時在針刺無紡布生產的過程中添加耐火材料,增強了防火性能,無紡布本身與發泡混凝土相互交叉作用也提高了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的機械性能,具有保溫性能高,防火效果好,機械強度高的特點,有利推廣使用。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發泡混凝土,2-玻璃纖維布,3-耐火滌綸無紡布。
[0011]【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由圖1所示,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包括發泡混凝土 1,發泡混凝土 I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3,耐火滌綸無紡布3和發泡混凝土 I之間夾有玻璃纖維布2。
[0014]所述的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其厚度為75mm,其中,滌綸耐火無紡布3的厚度在1.2?1.4mm之間。
[0015]所述的耐火滌綸無紡布3,為兩布一膜夾層結構,一膜為PE塑料膜。[0016]所述的漆絕耐火無紡布3,無紡布內內填充有耐火材料。
[0017]在普通發泡混凝土 I外側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3,中間夾有玻璃纖維布2,使得發泡混凝土 I通過玻璃纖維產生類似骨架的作用,防止發泡混凝土 I局部破裂,同時玻璃纖維布2還可以增強混凝土的抗壓能力,在發泡混凝土 I外表面高溫定型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3,利用無紡布內的PE膜使得發泡混凝土 I內即使有微小氣泡氣密性不高的情況下,保溫效果仍然很好,是保證產品保溫性能的一道保險,同時在針刺無紡布生產的過程中添加耐火材料,增強了防火性能,無紡布本身與發泡混凝土 I相互交叉作用也提高了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的機械性能,具有保溫性能高,防火效果好,機械強度高的特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包括包括發泡混凝土(I),其特征在于:發泡混凝土(I)粘接耐火滌綸無紡布(3),耐火滌綸無紡布(3)和發泡混凝土(I)之間夾有玻璃纖維布(2),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厚度為75mm,其中,滌綸耐火無紡布(3)的厚度在1.2?1.4mm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滌綸無紡布(3),為兩布一膜夾層結構,一膜為PE塑料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發泡外墻防火隔離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滌綸耐火無紡布(3),無紡布內內填充有耐火材料。
【文檔編號】E04B1/94GK203440940SQ20132058414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2日
【發明者】馬洪濤 申請人:馬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