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模板,特別是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
背景技術:
現澆混凝土模板拼縫漏漿是目前常見的工程質量通病之一,通常采用膠合木模板作現澆混凝土的模板,拼縫上覆貼透明膠帶或板縫內粘貼雙面膠帶來達到處理模板漏漿的目的,但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漿沿著透明膠帶或雙面膠滲入板縫內形成板縫漏漿,這種板縫漏漿造成柱、梁、頂棚、墻面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觀感質量不符合施工驗收規范要求,必須進行處理;尤其是木模板反復使用多次后,板面潮濕滑膩導致透明膠不易粘貼、容易脫落,而縫內雙面膠和水泥漿不易清除干凈。目前對于現澆混凝土漏漿只能用打磨的方法進行處理,打磨作業產生的粉塵影響了工人健康和現場文明施工,打磨作業造成了人工浪費,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尋求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能有效防止現澆混凝土拼縫漏漿的情況,且施工簡單、成本低廉。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包括支撐塊,所述的支撐塊中部設置有開啟口 ;所述的支撐塊為兩塊,且兩塊支撐塊相互平行。所述的支撐塊包括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所述的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上均設有開啟口。所述的開啟口包括第一豎條、橫條和第二豎條,且第一豎條與橫條垂直,橫條與第
二豎條垂直。所述的支撐塊為木支撐塊或竹支撐塊。所述的支撐塊的厚度為16—20mm。所述的支撐塊的厚度為18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支撐塊采用一次成型開企口技術,提高模板拼縫密實度,在垂直方向上阻止漏漿通道,且不增加膠帶等其它材料或設備,降低模板清理費用,具有工藝簡單、安裝和拆除容易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開啟時的狀態示意圖;圖3為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閉合時的狀態示意圖;[0017]其中,I為支撐塊、11為支撐左塊、12為支撐右塊、2為開啟口、21為第一豎條、22為橫條、23為第二豎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包括兩塊相互平行的支撐塊1,支撐塊I中部設置有開啟口 2 ;如圖2和圖3所示,支撐塊I包括支撐左塊11和支撐右塊12,支撐左塊11和支撐右塊12上均設有開啟口 2 ;開啟口 2包括第一豎條21、橫條22和第二豎條23,且第一豎條21與橫條22垂直,橫條22與第二豎條23垂直。鑒于混凝土的特性,本實用新型支撐塊I為木支撐塊或竹支撐塊且厚度為16—20mm,當支撐塊I的厚度為18mm時,燒筑的混凝土整體效果最佳。本實用新型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支撐塊采用一次成型開企口技術,提高模板拼縫密實度,在垂直方向上阻止漏漿通道,且不增加膠帶等其它材料或設備,降低模板清理費用,具有工藝簡單、安裝和拆除容易等優點。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塊,所述的支撐塊中部設置有開啟口 ;所述的支撐塊為兩塊,且兩塊支撐塊相互平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包括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上均設有開啟口。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啟口包括第一豎條、橫條和第二豎條,且第一豎條與橫條垂直,橫條與第二豎條垂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為木支撐塊或竹支撐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的厚度為 16—20mm。
7.如權利要 求6所述的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的厚度為1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防拼縫漏漿模板,包括支撐塊,支撐塊中部設置有開啟口,所述的支撐塊為兩塊,且兩塊支撐塊相互平行;所述的支撐塊包括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支撐左塊和支撐右塊上均設有開啟口;所述的開啟口包括第一豎條、橫條和第二豎條,且第一豎條與橫條垂直,橫條與第二豎條垂直。本實用新型支撐塊采用一次成型開企口技術,提高模板拼縫密實度,在垂直方向上阻止漏漿通道,且不增加膠帶等其它材料或設備,降低模板清理費用,具有工藝簡單、安裝和拆除容易等優點。
文檔編號E04G9/10GK203080910SQ2013200621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徐亮, 王貴祥, 沈友良 申請人:浙江勤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