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模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行業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設排架支撐,并輔助設置木方及膠合板或模板。具體地,通過設置的排架支撐體系為底部模板提供支撐,滿足施工階段承載力及變形要求,其支撐的形式分別有Φ48Χ3. 5腳手架扣件搭設、門架腳手架搭設、塔架支架、可調支撐立柱搭設等。
然而上述模板技術存在自身的缺陷,首先,排架支撐體系立桿及橫桿分布密集,造成結構底部通道被阻隔、空間被占用,給現場作業及材料搬運帶來嚴重影響;尤其對于軟土地基中有水平分層結構板的隧道結構,水平結構板下方有臨時車輛通行要求時,排架支撐體系無法滿足施工要求;其次,搭設的滿堂腳手架材料耗費嚴重,同時需要耗費大量勞動力,施工成本較高;再次,由于需要搭設排架支撐,鋪設底部模板,工作量巨大,費工費時,施工效率低下,影響工期。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以解決排架支撐體系為底模板提供支撐時不能滿足臨時車輛通行要求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包括底模板以及與所述底模板兩端連接的角模板,所述角模板連接有內側豎向模板,所述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還包括鋼筋桁架梁,固定在所述底模板上;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頂部通過可調節支撐件與所述底模板固定;外側豎向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 其一側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建筑基體上,其另一側與所述外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角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間設置有鉸鏈。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桁架梁通過底模板固定件固定所述底模板。
進一步的,所述外側豎向模板通過對拉螺栓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可調節支撐件為支承調節千斤頂。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為千斤頂。
進一步的,所述建筑基體為隧道內壁。
進一步的,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進一步的,所述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鋼筋桁架梁設置在底模板上方為其提供支撐,增加了模板的剛度,大大提高了水平模板的跨度, 同時實現了水平向的底模板的少支撐施工,避免在底模板的下方搭設排架而占用空間,從而為工程提供臨時車輛通道,方便運輸材料及出土等作業;利用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可實現豎向結構和水平結構同步施工的要求;此外,內外側豎向模板分別固定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通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移進移出來實現豎向模板的安裝和拆除。
示意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內側豎向模板的剖面結構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頂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a、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桁架梁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于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鋼筋桁架梁設置在底模板上方為其提供支撐,增加了模板的剛度,大大提高了水平模板的跨度,同時實現了水平向的底模板的少支撐施工,避免在底模板的下方搭設排架而占用空間,從而為工程提供臨時車輛通道,方便運輸材料及出土等作業;利用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可實現豎向結構和水平結構同步施工的要求;此外,內外側豎向模板分別固定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通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移進移出來實現豎向模板的安裝和拆除。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包括底模板101以及與所述底模板101兩端連接的角模板102,所述角模板102連接有內側豎向模板103,所述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還包括鋼筋桁架梁104,固定在所述底模板101上;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5,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103固定連接,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5的頂部通過可調節支撐件106 與所述底模板101固定;外側豎向模板107,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103固定;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8,其一側通過固定件111固定在建筑基體109上,其另一側與所述外側豎向模板 107固定連接。
圖2a為本發明實施 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內側豎向模板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頂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參見圖 2a以及圖2b,所述角模板102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103間設置有鉸鏈113,以方便系統進行拆卸時角模板102和內側豎向模板103從系統中脫離。所述角模板102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103通過螺栓110固定在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5。所述可調節支撐件106為支承調節千斤頂,通過支承調節千斤頂完成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5的固定和撤離。
所述鋼筋桁架梁104通過底模板固定件114固定所述底模板101。底模板101可以采用鋼模板、塑料板或者木模板,底模板101與角模板102采用螺栓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板固定件114為特定的螺栓。利用結構樓板鋼筋,并配置適量的腹筋,形成鋼 筋桁架梁104,所述鋼筋桁架梁104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模板101上,用以承受水平向底模板 101的荷載,使底模板101能夠不依靠排架的支撐,僅僅通過鋼筋桁架梁104就能夠架設固 定,從而滿足在底模板101下能夠通車的需求。圖3a、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桁架 梁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參照圖3a,鋼筋桁架梁的上弦配一根主筋31,下弦配兩根主筋32,通 過波紋腹筋33形成空間桁架;參照圖3b,鋼筋桁架梁的上弦配兩根主筋31,下弦配兩根主 筋32,通過波紋腹筋33形成空間桁架。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111為千斤頂,將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108固定在建筑基體 109上。所述外側豎向模板107通過對拉螺栓115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103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建筑基體109為隧道內壁,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 合模架系統安裝在隧道內,底模板101下避免設置排架而多余的空間可以為工程提供臨時 車輛通道。每個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單元寬度為2. 5米,沿著結構長度方向布置若干 段單元,單元之間通過螺栓連接,以滿足隧道轉向和彎曲支模的要求。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在合模的過程中,先定位內外 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然后采用對拉螺栓固定內側豎向模板103以及外側豎向模板107,之后 通過支承調節千斤頂定位角模板102完成豎向模板的定位;之后進行水平鋼筋桁架梁104 與底模板101的拼模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鋼筋桁架梁104與底模板101在作業場外預拼成 一定寬度的半成品,整垮用設備吊運安裝。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在脫模的過程中,松開支承調 節千斤頂,角模板102脫落,解開對拉螺栓115將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后移實現脫模。在 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均具有自行進車輪 116,以配合快速合模和拆模。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 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 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包括底模板以及與所述底模板兩端連接的角模板,所述角模板連接有內側豎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還包括:鋼筋桁架梁,固定在所述底模板上;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頂部通過可調節支撐件與所述底模板固定;外側豎向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其一側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建筑基體上,其另一側與所述外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間設置有鉸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桁架梁通過底模板固定件固定所述底模 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豎向模板通過對拉螺栓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節支撐件為支承調節千斤頂。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為千斤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基體為隧道內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包括底模板以及與所述底模板兩端連接的角模板,角模板連接有內側豎向模板,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還包括鋼筋桁架梁,固定在所述底模板上;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與內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頂部通過可調節支撐件與底模板固定;外側豎向模板,與內側豎向模板固定;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其一側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建筑基體上,其另一側與外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避免在底模板的下方搭設排架而占用空間,從而為工程提供臨時車輛通道,方便運輸材料及出土等作業。
文檔編號E04G11/34GK103046740SQ20131001151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陸云, 高吉龍, 潘曦, 楊德生 申請人: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