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切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切刀。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片的主要生產原料一般包括單晶硅和多晶硅。其中,單晶硅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備受人們的青睞。目前,單晶硅普遍采用直拉法進行生產,而直拉法生產單晶硅的生產工藝是在單晶爐的內部熱場中將原料多晶硅進行熔化,然后再使溶液結晶生成單晶硅。在此生產過程中,需要在單晶爐的熱場中設置碳氈(單晶爐熱場中用來保溫的,由石墨纖維構成的氈狀物)以對熱場進行保溫隔熱,使得熱場溫度在符合工藝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熱量向單晶爐外部擴散,造成熱量損失。因碳氈處于單晶爐內部熱場的高溫環境中,高溫非常容易對其造成損害,因此需要經常更換碳氈以保證其具有較高的保溫效果。在現有技術中,采購來的碳氈一般是面積較大的一整塊,而單晶爐所用碳氈的面積相對較小,需要對大面積碳氈進行切割。適合單晶爐使用的碳氈主要有兩種形狀,即長條形碳氈和其上設置有圓形孔的碳氈。在對碳氈切割時,長條形碳氈因其邊線為直線,所以使用裁紙刀即可實現長條形碳氈的切割,而設置有圓形孔的碳氈,在對碳氈開孔時,同樣采用人工手持裁紙刀操作的方式對碳氈進行切割,但是,此種方式非常容易造成切割邊線不圓滑而導致切口不整齊,進而導致在單晶爐部件與此圓形孔配合時無法完全貼合,造成熱量的散失,無法起到應有的良好的保溫效果,浪費了生產資源,嚴重時甚至會對單晶爐中的熱場造成影響,引起熱場中溫度的細微變化,導致單晶硅生產過程的失敗。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切刀,以實現在碳氈上切割出圓滑的圓形孔,降低切割誤差,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切刀,其能夠在碳氈上切割出圓滑的圓形孔,降低了切割誤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切刀,用于在碳氈上切割圓形孔,其中,所述切刀的刀刃圍成圓筒狀的刀刃部。優選的,上述切刀中,所述刀刃部的外側面為圓錐面,所述刀刃部的內側面為與所述刀刃部圍成圓筒的軸線平行的圓弧面。優選的,上述切刀中,所述切刀的刀身部為圓筒狀刀身部,且其內徑與所述刀刃部的內徑相等。優選的,上述切刀中,所述切刀的刀身部遠離所述刀刃部的一端設置有凸出所述刀身側面的凸臺。優選的,上述切刀中,所述切刀的刀身部和所述刀刃部分別為不銹鋼刀身部和不銹鋼刀刃部。優選的,上述切刀中,所述切刀的刀身部與所述刀刃部為一體式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切刀中,將刀刃部設置為圓筒狀,在對碳氈進行切割時,將其放到碳氈待切割部位的表面上,然后下壓刀刃部,使得圓筒狀刀刃部的各個部位同時對碳氈進行切割,進而在碳氈上切出與刀刃部內徑相同的圓形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切刀,采用圓筒狀刀刃部對碳氈進行切割的方式,代替原有采用裁紙刀切割圓形孔的方式,使得切割而成的圓形孔的切割面更加的圓滑,降低了切割誤差,使圓形孔能夠更好的與單晶爐的部件貼合,減少熱量散失,進而使得單晶硅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生產。此外,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切刀對碳氈進行切割使得切割圓形孔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切割效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切刀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以上圖1-圖2中:刀刃部1、外側面2、內側面3、刀身部4、凸臺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但是應當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優點,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切刀,其能夠在碳氈上切割出圓滑的圓形孔,降低了切割誤差。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切刀,用于在碳氈上切割圓形孔,其中,切刀的刀刃圍成圓筒狀的刀刃部I。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中,將刀刃部I設置為圓筒狀,在對碳氈進行切割時,將其放到碳氈待切割部位的表面上,然后下壓刀刃部1,使得圓筒狀刀刃部I的各個部位同時對碳氈進行切割,進而在碳氈上切出與刀刃部I內徑相同的圓形孔。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采用圓筒狀刀刃部I對碳氈進行切割的方式,代替原有采用裁紙刀切割圓形孔的方式,使得切割而成的圓形孔的切割面更加的圓滑,降低了切割誤差,使圓形孔能夠更好的與單晶爐的部件貼合,減少熱量散失,進而使得單晶硅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生產。此外,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對碳氈進行切割使得切割圓形孔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切割效率。此外,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可以同時制造多個,以適應不同直徑圓形孔的切割需求。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中,刀刃部I的外側面2為圓錐面,刀刃部I的內側面3為與刀刃部I圍成的圓筒的軸線平行的圓弧面,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將刀刃部I的外側面2設置為圓錐面,即為了形成受力面積較小的切割邊,將刀刃部I的外側面2進行打磨,使其形成傾斜面,進而減小切割碳氈時的阻力,而其內側面3則保持與刀刃部I圍成的圓筒的軸線平行的原有的圓弧面結構。在實際的加工過程中,對圓筒狀刀刃部I的內側面3加工的難度較大,而刀刃部I的外側面2則更便于進行加工打磨的操作,所以此種設置方式能夠大大的簡化加工過程。當然,在不考慮加工難度的前提下,刀刃部I也可以設置為內側面3為圓錐面,外側面2為與刀刃部I圍成的圓筒的軸線平行的圓弧面的結構,或者內側面3和外側面2均設置為圓錐面,且兩個圓錐面的傾斜方向關于原圓弧面對稱的結構。具體的,切刀的刀身部4為圓筒狀刀身部,且其內徑與刀刃部I的內徑相等,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將刀身部4設置為內徑與刀刃部I的內徑相等的圓筒狀刀身部,即便于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的加工制造,也可以節省材料。當然,在不影響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刀身部4還可以為其他的形狀,例如其側面的截面為多邊形的筒狀刀身部。進一步的,切刀的刀身部4遠離刀刃部I的一端設置有凸出刀身部4側面的凸臺5,如圖1和圖2所示。設置凸臺5的作用是增大切刀承受動力源施加的壓力的受力面積,以承受等多的動力并延長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的使用壽命,當采用人工對切刀施加壓力時,此凸臺5可以使切刀受到更大的壓力而更加快捷、方便的對碳氈進行切割,同時也可以使得操作人員使用更加的舒適。優選的,切刀的刀身部4和刀刃部I分別為不銹鋼刀身部4和不銹鋼刀刃部I。選擇不銹鋼作為刀身部4和刀刃部I的制造材料,能夠減少刀身部4和刀刃部I受到的腐蝕,使得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使用壽命能夠更長,維護成本更低。此外,在滿足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工作要求的情況下,刀身部4和刀刃部I的制造材料還可以是普通的合金鋼。為了使技術方案更加的完善,本實施例提供的切刀中,刀身部4與刀刃部I為一體式結構。此種結構設計,能夠增大刀身部4與刀刃部I的連接強度,使得切刀的整體強度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當然,刀身部4與刀刃部I也可以為分體式設計,在此不做限定。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切刀,用于在碳氈上切割圓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刃圍成圓筒狀的刀刃部(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部(I)的外側面(2)為圓錐面,所述刀刃部(I)的內側面(3)為與所述刀刃部(I)圍成圓筒的軸線平行的圓弧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身部(4)為圓筒狀刀身部,且其內徑與所述刀刃部(I)的內徑相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身部(4)遠離所述刀刃部(O的一端設置有凸出所述刀身部(4)側面的凸臺(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身部(4)和所述刀刃部(I)分別為不銹鋼刀身部和不銹鋼刀刃部。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身部(4)與所述刀刃部(I)為一體式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切刀,用于在碳氈上切割圓形孔,其中,所述切刀的刀刃圍成圓筒狀的刀刃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切刀,采用圓筒狀刀刃部對碳氈進行切割的方式,代替原有采用裁紙刀切割圓形孔的方式,使得切割而成的圓形孔的切割面更加的圓滑,降低了切割誤差,使圓形孔能夠更好的與單晶爐的部件貼合,減少熱量散失,進而使得單晶硅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生產。此外,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切刀對碳氈進行切割使得切割圓形孔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切割效率。
文檔編號B28D1/14GK202922765SQ20122064232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陳甲子, 靳啟忠, 王曉雷 申請人: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