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臂節、臂架裝置及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臂節、臂架裝置及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隨著基礎建設的大力投入,混凝土泵車由于其良好的機動性,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混凝土泵車是一種利用壓力把混凝土通過固定在臂架上的配管輸送到指定位置的工程機械,并且隨著輸送位置的變化,臂架結構需要帶動輸送管實現展開、收攏等動作,因此臂架結構的可靠性變得尤為重要。·臂架結構的臂節為由頂板、兩塊側板和底板焊接圍成的箱形梁結構,臂節的一端為小頭端,小頭端開設有U型槽,目前臂節小頭端結構如圖I所示,其中,臂節的底板3’由多塊板對接形成,在a處焊接連接。這種結構存在如下缺點小頭底板3’處對接焊縫容易開裂,影響臂架的整體強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此外,臂架小頭端的U型槽應力過大,容易造成槽口的強度失效,帶來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小頭底板對接焊縫容易開裂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臂節,消除臂節小頭底板對接焊縫,提高臂架強度,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再者,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臂節,該臂節包括頂板、兩塊側板和底板,所述頂板、兩塊側板和底板焊接圍成箱形梁結構,所述臂節的一端為小頭端,所述底板為從小頭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臂節另一端的整塊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將臂節小頭端的底板采用整塊板制作,避免在底板上出現對接焊縫,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臂節的結構強度,防止臂架局部斷裂失效的事故發生,提高了臂架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在所述臂節的小頭端開設有從所述頂板延伸至所述底板的U形槽,在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之間焊接有形成所述U形槽兩個槽壁的兩塊內側板。這樣,U形槽中可以安裝鉸接軸和連桿,一方面便于兩節臂節之間的連接,使得連接臂節之間可以相對轉動更大的角度,另一方面也相對減輕了臂節的重量,減小臂架工作時的能耗和傾翻力矩,保證臂架裝置的安全工作。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頂板、兩塊側板、底板之間焊接有將所述箱形梁結構的內部與所述小頭端部分隔開的封板。封板的作用主要是將箱形梁結構內部空間密封,防止粉塵、水汽、油污等進入到箱形梁內部,避免對箱形梁內部結構產生腐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封板為折彎結構。這樣,方便封板的焊接,提高了臂架結構的生產效率,同時保證臂架結構具有良好的強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兩塊內側板、封板之間焊接有橫隔板。這樣,可以將內側板和折彎封板連接起來,增加臂節小頭端U形槽處的結構強度,能有效降低U形槽受到的應力,使臂節小頭端受力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保證臂節小頭端的結構強度,提高臂節抗沖擊的能力。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橫隔板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U型槽相適應的U型槽口。這樣,使得U型槽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可以使U型槽獲得更大的空間,以在滿足強度的要求下,方便臂節之間的安裝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U形槽的槽底為長橢圓弧形。這樣,U形槽槽底橢圓加長,使得臂節小頭端的結構得到優化,承受應力的能力更強,降低了 U型槽發生應力集中的可能,保證臂架裝置的安全工作。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小頭端的頂板設置有減重孔。減重孔可以進一步降低臂節的重量,便于臂架結構的輕量化設計,同時降低臂架結構在工作過程中的能耗。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包括至少兩節上述的臂節,各節臂節依次首尾鉸接。再者,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的臂架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臂架底板采用整板,取消了傳統結構中的對接焊縫,使臂架結構更加簡單,工藝性更好;u形槽槽底橢圓加長,結構強度更好;將封板折彎,方便封板的焊接,提高臂架結構的生產效率;增加了橫隔板,增加了臂節小頭端U形槽處的結構強度,能有效降低U形槽的應力,使臂架小頭端受力性能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圖I是現有技術中臂架小頭端的仰視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臂架結構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圖3是圖2所示結構的仰視圖。其中,圖I至圖3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3’小頭底板I頂板 2封板 3底板 4橫隔板 5減重孔6U型槽 7內側板8U型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
口 ο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0028]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臂節,該臂節包括頂板I、兩塊側板和底板3,所述頂板I、兩塊側板和底板3焊接圍成箱形梁結構,所述臂節的一端為小頭端,所述底板3為從小頭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臂節另一端的整塊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將臂節小頭端的底板采用整塊板制作,避免在底板上出現對接焊縫,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臂節的結構強度,防止臂架局部斷裂失效的事故發生,提高了臂架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如圖3所示,在所述臂節的小頭端開設有從所述頂板I延伸至所述底板3的U形槽6。這樣,U形槽中可以安裝鉸接軸和連桿,一方面便于兩節臂節之間的連接,使得連接臂節之間可以相對轉動更大的角度,另一方面也相對減輕了臂節的重量,減小臂架工作時的能耗和傾翻力矩,保證臂架裝置的安全工作。如圖2所示,在所述頂板I和所述底板3之間焊接有形成所述U形槽6兩個槽壁的兩塊內側板7。 如圖2所示,所述頂板I、兩塊側板、底板3之間焊接有將所述箱形梁結構的內部與所述小頭端部分隔開的封板2。封板的作用主要是將箱形梁結構內部空間密封,防止粉塵、水汽、油污等進入到箱形梁內部,避免對箱形梁內部結構產生腐蝕。進一步,所述封板2為折彎結構。這樣,方便封板的焊接,提高了臂架結構的生產效率,同時保證臂架結構具有良好的強度。如圖2所示,所述兩塊內側板7、封板2之間焊接有橫隔板4。這樣,可以將內側板和折彎封板連接起來,增加臂節小頭端U形槽處的結構強度,能有效降低U形槽受到的應力,使臂節小頭端受力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保證臂節小頭端的結構強度,提高臂節抗沖擊的能力。優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橫隔板4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U型槽6相適應的U型槽Π 8。這樣,使得U型槽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可以使U型槽獲得更大的空間,以在滿足強度的要求下,方便臂節之間的安裝連接。進一步,所述U形槽6的槽底為長橢圓弧形。這樣,U形槽槽底橢圓加長,使得臂節小頭端的結構得到優化,承受應力的能力更強,降低了 U型槽發生應力集中的可能,保證臂架裝置的安全工作。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小頭端的頂板I上設置有減重孔5。減重孔可以進一步降低臂節的重量,便于臂架結構的輕量化設計,同時降低臂架結構在工作過程中的能耗。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包括至少兩節上述實施例中的臂節,各節臂節依次首尾鉸接。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臂架裝置。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內側板和封板之間加一塊橫隔板,增加了臂節小頭端U形槽處的結構強度,能有效降低U形槽受到的應力,使臂節小頭端受力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0048]底板采用整塊板,取消了傳統臂節中底板上的對接焊縫,防止臂架局部斷裂失效的事故發生,提高了臂節的結構強度和安全可靠性;U型槽槽底橢圓長軸加長,U型槽的結構得到優化,承受應力的能力更強,保證了臂架結構的安全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臂節,其特征在于,該臂節包括頂板(I)、兩塊側板和底板(3),所述頂板(I)、兩塊側板和底板(3)焊接圍成箱形梁結構,所述臂節的一端為小頭端,所述底板(3)為從小頭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臂節另一端的整塊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節的小頭端開設有從所述頂板(I)延伸至所述底板(3)的U形槽(6),在所述頂板(I)和所述底板(3)之間焊接有形成所述U形槽(6 )兩個槽壁的兩塊內側板(7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I)、兩塊側板、底板(3)之間焊接有將所述箱形梁結構的內部與所述小頭端部分隔開的封板(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2)為折彎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塊內側板(7)、封板(2)之間焊接有橫隔板(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橫隔板(4)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U型槽(6)相適應的U型槽口(8)。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6)的槽底為長橢圓弧形。
8.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臂節,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頭端的頂板設置有減重孔(5)。
9.一種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節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臂節,各節臂節依次首尾鉸接。
10.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臂架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臂節,該臂節包括頂板、兩塊側板和底板,所述頂板、兩塊側板和底板焊接圍成箱形梁結構,所述臂節的一端為小頭端,所述底板為從小頭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臂節另一端的整塊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及工程機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臂節小頭端的底板采用整塊板,取消了對接焊縫,使臂架結構更加簡單,工藝性更好。
文檔編號E04G21/04GK202706568SQ20122025246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明者田潤利, 王建偉, 周名軍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