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管磨機,尤其是一種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水泥磨內物料與外加添料都在磨外混料。這種方式存在混料不均的問題,嚴重影響水泥質量。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管磨機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混料方便、均勻的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包括與筒體固為一體的帶有尾端出料通道的旋轉支撐,所述出料通道內通過支撐桿裝有與旋轉支撐固為一體的進料螺旋筒,所述進料螺旋筒內設置有進料螺旋,所述進料螺旋外端與螺旋固定座連接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這樣的結構,使水泥生產工序中省去了磨外混料的繁瑣工序,利用筒體的旋轉即實現了自動加料,又達到了自動混料,且混料均勻,提高了水泥生產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中1_筒體;2_旋轉支撐;3_出料通道;4_進料螺旋筒;5_進料螺旋;6_支撐桿;7_進料斗;8_螺旋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筒體I兩端固接有旋轉支撐2,筒體I尾端的旋轉支撐2內設置有出料通道3,出料通道3內設置有進料螺旋筒4,該進料螺旋筒4通過支撐桿6與旋轉支撐2固接為一體,并與旋轉支撐2 —起隨筒體I旋轉;進料螺旋筒4內設置有進料螺旋5,該進料螺旋5外端與螺旋固定座8連接固定;進料螺旋筒4左端伸入筒體I的尾倉內,右端設置有進料口,進料口上方設置有進料斗7。管磨機運轉過程中,添料從進料斗7加入,并通過進料螺旋筒4上的進料口進入進料螺旋筒4,在進料螺旋5與進料螺旋筒4的相對運動下,添料被推入筒體I的尾倉內,在筒體I的滾動過程中,與尾倉內被磨細的水泥原料混合均勻,之后一同從出料通道3排出。
權利要求1. 一種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包括與筒體固為一體的帶有尾端出料通道的旋轉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內通過支撐桿裝有與旋轉支撐固接為一體的進料螺旋筒,所述進料螺旋筒內設置有進料螺旋,所述進料螺旋外端與螺旋固定座連接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管磨機,尤其是一種管磨機筒體尾端進料結構。包括與筒體固為一體的帶有尾端出料通道的旋轉支撐,所述出料通道內通過支撐桿裝有與旋轉支撐固為一體的進料螺旋筒,所述進料螺旋筒內設置有進料螺旋,所述進料螺旋外端與螺旋固定座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這樣的結構,使水泥生產工序中省去了磨外混料的繁瑣工序,利用筒體的旋轉即實現了自動加料,又達到了自動混料,且混料均勻,提高了水泥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8C7/04GK202507395SQ2012201794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明者劉國義, 劉雅軒, 張占先, 段春紅, 鄭艷麗, 陳俊海, 馬賀峰, 黃亞靜 申請人:唐山市礦山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