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及使用它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具有節能環保特性的建筑材料結構設計和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及使用它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中,建筑用的瓦結構都比較簡單,通常均為單層塊狀結構,其保溫和集熱環保的能力都較為有限。且相鄰的瓦蓋相互之間搭接率較高;施工時對施工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影響了人力成本和施工效率。因此,人們期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及使用它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及使用它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本實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還包含有下述優選內容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這一結構明顯抑制了隔離層的空氣流動保證了隔熱效果;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或其組合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具體而言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邊沿處的瓦蓋2的下蓋202無需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遠離邊沿處的下蓋202的左邊沿、右邊沿都可以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使相鄰的瓦蓋2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利于后續的密封條4的使用;下邊沿指的是傾斜向下的邊沿,利于防滲和排水。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當然,上蓋201的邊沿也可以有選擇地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形成搭接利于排水和防滲。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001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至少包含有一個構成單元即一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槽座I、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或/和支撐柱; 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當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包含有2個或多個集熱用組合瓦時,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為了增強保溫效果,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還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以便于熱空氣流通并被主動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及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組合形式有別于現有技術,相鄰的瓦蓋相互之間搭接率相對較低;施工時可以采用簡單的施工方案既可以達到較好的施工質量并獲得較好的技術效果,對施工人員的要求明顯降低,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圖I為集熱用組合瓦瓦蓋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為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結構示意簡圖;圖3為由9個集熱用組合瓦瓦蓋構成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結構組成示意簡圖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關于附圖的補充解釋圖I為集熱用組合瓦瓦蓋的結構示意簡圖,圖I的水平方向左右兩側即為左右邊沿,圖I中所示為下蓋202的左右邊沿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的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圖2為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結構示意簡圖;相鄰的集熱用組合瓦瓦蓋的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也可以視為封閉連接結構203之間);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這一結構明顯抑制了隔離層的空氣流動保證了隔熱效果;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情況的組合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具體而言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邊沿處的瓦蓋2的下蓋202無需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遠離邊沿處的下蓋202的左邊沿、右邊沿都可以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使相鄰的瓦蓋2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利于后續的密封條4的使用;下邊沿指的是傾斜向下的邊沿,利于防滲和排水;圖3為由9個集熱用組合瓦瓦蓋構成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結構組成示意簡圖俯視圖(垂直于瓦蓋2亦即安裝基礎面的方向);圖3中省略了密封條4未明確畫出;支撐結構3具體是支撐梁和支撐柱的組合,支撐柱用于保證支撐梁的支撐效果。實施例I如附圖1-3所示,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夕卜層的上蓋201具體是鋼化玻璃,內層的下蓋202是強度較好透光性能優良的玻璃。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這一結構明顯抑制了隔離層的空氣流動保證了隔熱效果;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或其組合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具體而言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邊沿處的瓦蓋2的下蓋202無需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位于整個集熱用組合瓦的遠離邊沿處的下蓋202的左邊沿、右邊沿都可以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使相鄰的瓦蓋2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利于后續的密封條4的使用;下邊沿指的是傾斜向下的邊沿,利于防滲和排水。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當然,上蓋201的邊沿也可以有選擇地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形成搭接利于排水和防滲。密封條4的安裝應注意施工順序和施工的便利性。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本實施例還涉及一種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整個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包含有大約200個構成單元即200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槽座I、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和支撐柱的組合;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當然,上蓋201的邊沿也可以有選擇地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形成搭接利于排水和防滲。密封條4的安裝應注意施工順序和施工的便利性。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每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為了增強保溫效果,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還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以便于熱空氣流通并被主動利用。本實施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及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組合形式有別于現有技術,相鄰的瓦蓋相互之間搭接率相對較低;施工時可以采用簡單的施工方案既可以達到較好的施工質量并獲得較好的技術效果,對施工人員的要求明顯降低,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實施例2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外層的上蓋201具體是鋼化玻璃,內層的下蓋202是強度較好透光性能優良的樹脂材質。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當然,上蓋201的邊沿也可以有選擇地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形成搭接利于排水和防滲。密封條4的安裝應注意施工順序和施工的便利性。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
平行。、[0050]本實施例還涉及一種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整個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包含有大約9個構成單元即9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槽座I、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4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或支撐柱;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 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每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為了增強保溫效果,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還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以便于熱空氣流通并被主動利用。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內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還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這一結構明顯抑制了隔離層的空氣流動保證了隔熱效果,瓦蓋2中下蓋202的局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本實施例還涉及一種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包含有I個構成單元即I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I個槽座I、150個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所述的那I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150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0065]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當然,上蓋201的邊沿也可以有選擇地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以便形成搭接利于排水和防滲。密封條4的安裝應注意施工順序和施工的便利性。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 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為了增強保溫效果,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還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以便于熱空氣流通并被主動利用。實施例4一種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還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這一結構明顯抑制了隔離層的空氣流動保證了隔熱效果,瓦蓋2中的下蓋202的全部邊沿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本實施例還涉及一種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至少包含有一個構成單元即一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槽座I、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或/和支撐柱;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 ;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遠離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封閉空腔外部的方向。施工時相鄰的兩塊下蓋202的邊沿相互接觸并布置在一個平面內,利于快速施工。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亦即槽座I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當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包含有2個或多個集熱用組合瓦時,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為了增強保溫效果,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還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以便于熱空氣流通并被主動利用。
權利要求1.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I)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 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特征在于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蓋(2)中下蓋(202)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邊沿具體為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
6.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至少包含有一個構成單元即一個集熱組合瓦,每個集熱組合瓦具體由槽座(I)、瓦蓋(2)構成;其中槽座(I)為向上開口的具有半封閉腔室的結構件;每個槽座(I)上對應設置有至少I個瓦蓋(2)構成所述集熱用組合瓦,集熱用組合瓦中與槽座(I)對應設置的所有瓦蓋(2)都固定設置在槽座(I)上部且其與槽座(I)共同包裹構成內部有封閉腔的組合結構;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 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槽座(I)上還設置有用于輔助支撐瓦蓋(2)的輔助支撐結構(3),其具體是支撐梁或/和支撐柱; 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中,上蓋(201)和下蓋(202)之間設置有封閉連接結構(203);瓦蓋(2)中下蓋(202)的邊沿局部或者全部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上蓋(201)和下蓋(202)都為長方形板狀結構,且上蓋(201)和下蓋(202) 二者之間相互平行。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蓋(2)中伸出到封閉連接結構(203)外部的下蓋(202)邊沿具體為下述幾種之一下邊沿、左邊沿、右邊沿。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中包含有2個或多個集熱用組合瓦時,相鄰的兩個集熱用組合瓦之間設置有密封條(4)。
10.按照權利要求6-9其中之一所述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熱用組合瓦上設置有連通內部空腔的用于進風或/和出風的風口。
專利摘要集熱用組合瓦瓦蓋,其和槽座(1)配合構成集熱用組合瓦;所述瓦蓋(2)具體由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上蓋(201)和下蓋(202)構成中間設置有空腔的上蓋(201)和下蓋(202)并構成雙層結構;上蓋(201)和下蓋(202)具體為具有透光能力的結構件。本實用新型所述集熱用組合瓦及使用集熱用組合瓦的建筑物上屋面集熱系統的組合形式有別于現有技術,相鄰的瓦蓋相互之間搭接率相對較低;施工時可以采用簡單的施工方案既可以達到較好的施工質量并獲得較好的技術效果,對施工人員的要求明顯降低,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文檔編號E04D13/18GK202483096SQ20122004433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3日
發明者代序 申請人: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