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道路和建筑為雙螺旋狀的立體新型衛星城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旨在通過將城市地上4層完全架空,提高建筑高度、密度,將各種通行方式分4層設置:1層為軌道交通,線路為單向雙螺旋狀;2層智能自由通行層是一個大平面和少數停泊區,只通行智能無人電動出租車,全部的車輛按照計算機設定的線路、速度、方向行駛;3、4層是汽車、單車沿兩條逆向、互通的單向螺旋狀道路行駛;5層步行。并將這種城市在大區域內按繁星狀分布但保持相互高度聯系的一種新型城市形態。
【專利說明】一種道路和建筑為雙螺旋狀的立體新型衛星城市
【技術領域】:
[0001]城市規劃。
【背景技術】:
[0002]人類對在大地上的居住進行規劃早已有之,從原始部落圍著篝火用獸皮搭的帳篷,到現今摩天大樓林立的大都市,人類無時不對自身的空間感和活動方向做以善意的揣摩和理性的設計,并制定各種規范約束公共秩序,城市,作為人類的一個巨大發明,在推動人類文明繁榮幾千年之后,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是人們聚集居住的主要工具,而古今中外的城市形態,以方格狀的平面布局、單純的平面交通為主要的方式。雖然有過很多繁榮的中小城市,但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工業革命之后的迅猛發展,已經在現今的世界中占主導地位,無論從人口、經濟、文化、政治哪一項衡量。
[0003]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0004]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曾倡導過“田園城市”,并作了具體的規劃:田園城市占地6000英畝。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畝,四周的農業用地、綠地占5000英畝,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田園城市的平面為圓形,半徑約1240碼。中央是一個面積約145英畝的公園,有6條主干道路從中心向外輻射,把城市分成6個區。城市的最外圈地區建設各類工廠、倉庫、市場,一面對著最外層的環形道路,另一面是環狀的鐵路支線,交通運輸十分方便。全部以電為動力源,城市垃圾應用于農業。霍華德還設想了田園城市的群體組合模式:由六個單體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群,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群”。其地理分布呈現行星體系特征。中心城市的規模略大些,建議人口為55000人,面積也相應增大。城市之間以快速交通和即時迅捷的通訊相連。各城市經濟上獨立,政治上聯盟,文化上密切聯系。霍華德田園城市的群體組合把城市和鄉村統一成一個相互滲透的區域綜合思想,形成一個多中心,整體化運作的城市系統(-引自:百度百科)。
[0005]而1915年格迪斯提出區域原則,倡導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相結合。同時期的巴黎城市規劃將道路、住房、市政建設、土地經營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也影響深遠。1933年的《雅典憲章》概述了現代城市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出城市的種種矛盾是由大工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和土地私有而引起。城市應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規劃。其步驟為:在區域規劃基礎上,按居住、工作、游憩進行分區及平衡后,建立三者聯系的交通網,并強調居住為城市主要因素。1977年的《馬丘比丘憲章》,則批評了雅典憲章對城市進行功能分區而犧牲了城市結構的有機性,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將之視為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指出城市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城市規劃必須把城市看做為在連續發展與變化過程中的一個結構體系,提出了動態規劃的概念,并強調規劃的公眾參與: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體具體不同的價值觀,規劃要表達不同的價值判斷并為不同的利益團體提供技術幫助(一引自:百度百科)。
[0006]法國建筑師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張全新的城市規劃,提出城市是居住的機器,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靜衛生的城市環境,首先提出高層建筑和立體交叉的設想,主張充分利用技術成就,建造高層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發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這種思想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一引自:百度百科)。
[0007]公知的道路形狀除方格狀外,還有環形、放射形、放射一環形組合式道路等系統,都已在現實中廣泛應用。其中環形道路也已在很多城市規劃中得到應用并發揮了良好的效果。而城市的地域形態,也有以圓形為主或以衛星城形態分布的。
[0008]綜上所述,城市向立體發展、城市交通呈圓弧狀、在大的區域內城市呈星狀分布,早已被人提出并分別得到廣泛的實踐,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兼具優缺點,無法完全把人們高效的生產和優美的生活完美的結合起來。
【發明內容】
:
[0009]本發明旨在通過將城市地上4層完全架空,上層完全綠化,提高建筑高度、密度,將各種通行方式分4層設置:1層為軌道交通,線路為單向雙螺旋狀;2層智能自由通行層是一個大平面和少數停泊區,只通行智能無人電動出租車,全部的車輛按照計算機設定的線路、速度、方向行駛;3、4層是汽車、單車沿兩條逆向、互通的單向螺旋狀道路行駛;5層步行。并將這種城市在大區域內按繁星狀分布但保持相互高度聯系的一種新型城市形態,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大城市人口密度,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自由溝通聯系,大幅提升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使交通更加通暢,人們可親身感知的城市環境更加美好,徹底根治各種“大城市病”,優化城市人居環境與大區域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并能使城市保持有機的增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星狀立體螺旋城在大區域范圍內的布局形態;
[0011]圖2是單體城第一層:軌道交通層;
[0012]圖3是單體城第二層:智能自由通行層:
[0013]圖4是單體城第二層的中心電梯、3層通往2層步梯、砼石柱和智能無人出租車停泊區;
[0014]圖5是單體城第三層:汽車層;
[0015]圖6是圖5的分圖1:單體城之間的城際快速通道出入口 ;
[0016]圖7是圖5的分圖2:單體城第三層的弧形單向停車場;
[0017]圖8是圖5的分圖3:單體城的中心露天綠化區和第三層汽車層的螺旋道路;
[0018]圖9是圖5的分圖4:單體城第三層的普通停車場;
[0019]圖10是單體城第四層:單車層;
[0020]圖11是單體城第五層:步行層;
[0021]圖12是星狀立體螺旋城單體城立體剖面圖;
[0022]圖13是圖12的分圖1;[0023]圖14是圖12的分圖2 ;
[0024]圖15是圖12的分圖3 ;
[0025]圖16是圖12的分圖4;
[0026]圖17是圖12的分圖5 ;
[0027]圖18是圖12的分圖6 ;
[0028]圖19是圖12的分圖7 ;
[0029]圖20是圖12的分圖8。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第一部分立體螺旋城
[0031](圖12、圖 13、圖 14 圖 15、圖 16、圖 17、圖 18、圖 19、圖 20)
[0032]立體螺旋城(下稱:單體城)為本發明的基本單元,是一個單獨的城市體。一般的單體城地上4層完全架空,用來泊車或者行駛各種車輛,5層完全綠化,綠化率與現在的城市公園相當,5層及部分6層用來步行和設置商服店面,6層以上設置各種辦公、居住、商業場所;單體城的道路除第2層外均按雙螺旋狀分布,各種建筑在彎曲的道路之間建設,95%以上為高層高密度大體量的建筑,高度保持在180米至200米之間,層數為40至50層;單體城平面整體呈圓形,半徑為2000米,外圍通過6個城際快速通道與其他單體城相連接,城外環繞一圈河流,城內縱橫下穿I或2條暗渠與城市中心湖、城外水系相連接,單體城中心半徑200米的范圍內除道路外禁止一切建筑,完全露天綠化,分布有湖泊、樹林、草地等。上述為一般單體城形態,如果要將某個單體城完全設置為大學、工廠、科研基地等功能純粹的城市體,可以通過調整單體城的范圍、高度、架空層數、道路螺旋圈數、外接道路等合理規劃。
[0033]第I層:軌道交通層(圖2)
[0034]本層為單體城地上第I層,由于單體城地下除管道和基礎外無任何建筑,所以本層也為整個城市的第一層,本層主要供有軌列車行駛,軌道形狀按兩條方向相反的螺旋線均勻分布,方向均為單向行駛,兩條螺旋線位于單體城中心的端點相互連接,從而使列車可以一條線進出單體城,借由與其他單體城的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循環的閉合區間,在單體城外圍邊緣可以設置列車的整修、調控車間。
[0035]本層除軌道、站臺、人行通道、中心電梯、2層通往I層步梯和砼石柱外不進行任何地面硬化,全部栽種耐陰植物,從而為密度過大的上層空間提供生態中和,并涵養水源,固定土壤,防止洪水沖刷城市基礎和地面,形成流沙或沙丘。因單體城第2層需要有盡量大的平面空間,所以城市所有建筑的基礎集中在少數幾十根大型承重樁上,承重樁的數量越少越好,方便泄洪和空氣流通。整個城市離開地面,建設在幾十根砼柱上。
[0036]本層規劃I至2條暗渠,連接城市中心的湖泊和城外的環城河,廣泛設置或敷設各種管道、線纜,將不便于放在上層空間里的輕污染、噪音、輕輻射但又是城市必備設施設置在本層。
[0037]第2層:智能自由通行層(圖3)
[0038]本層為完全封閉的一層,平面上除中心電梯、3層通往2層步梯、砼石柱和智能無人出租車停泊區(圖4)外盡量保持大的空間開放,盡量減少任何垂直構筑物的建設,地面全部做成可以行車的路面,禁止行人通行,除智能無人出租車外禁止一切交通工具通行。[0039]本層的通行工具為智能無人出租車,完全由電力驅動,每輛汽車設計載客一名,平時在停泊區停靠待命,所有的該類汽車全部由運營公司統一調配、調度、管理,可以在本層屋頂上全面鋪設統一的信號網,在每輛車上加裝信號接收器,基于此由計算機統籌協調所有車輛的停靠、方向、行駛、速度、行駛線路等,把本層完全變成一個統一的交通網,每一輛車都能得到有效控制,這樣子在平面上任何兩點的通行都可以采用直線或近似直線的方式;如果將每條行駛路線看做一條直線,那么,在二維平面中,除平行線外任何兩條無限延長的直線最終都會相交,也即會有通行沖突點,因此,本發明旨在通過加入第三維——時間,來統一協調每輛車的位置,從而保證不會有車輛碰撞的發生,通過精確的判斷每輛車的方向、路線、速度、位置,由計算機統一對其進行調控,保證每一輛車都有一個安全的行駛區間,如果某一時間段交通流量較大,可通過調節時間、速度、出勤數量或把直線線路變為曲線繞行等方式進行統籌。乘客由電梯或步梯來到集中停泊區后,向運營公司無線發送乘車要求和目的地信息,由計算機通過移動終端安排載客車輛,乘客在車門前通過移動終端感應刷卡繳費,剩下的便是坐在車里安全快捷的被送達目的地。
[0040]第3層:汽車層(圖5)
[0041]本層專供汽車停泊和行駛。在本層,道路全部為單向行駛,共分為3級:1.主干道;2.聯通支路;3.停車場內部道路。如圖所示,主干道共有4個常用車道和外側的兩條預備車道,每條車道寬4米,兩條預備車道在交通高峰期時投入使用,在夜間或交通流量不大時,預備車道全部用作車輛停靠,禁止有車輛在其上高速行駛;主干道上的車輛行駛最低限速60公里/小時,保證交通的快速流通,主干道每隔300米分別有岔道與聯通支路相接,分左右、進出交替排列,以保證進出主干道的車輛不會有交通沖突,并有適當的提速/減速距離,保證安全,同時,也為需要變換車道的車輛提供一個充分的混合距離;主干道呈雙螺旋狀,最外圈為逆時針方向行駛,次一圈為順時針,第3圈道路又為逆時針,這樣交替進行,直至在單體城中心,兩條螺旋主干道相連通,合為一條單方向的道路(圖8);假如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想調換方向,可以通過與主干道相連接的聯通支路進入到旁邊的另一條反方向的主干道;聯通支路為二車道,主要起到聯系不同圈層的主干道的作用,通過圓弧狀道路使車輛能更近距離的到達目的地,而不需要在主干道上進行長距離的繞行,同時聯通支路也是進出小區停車場的一個主要連結;除上述兩條道路外本層其他所有的區域均用來泊車,建立半封閉式的各個小區、寫字樓、辦公樓停車場,停車場內的停車位和道路可以設置成普通的方格狀(圖9),也可以設計成弧形單向停車場(圖7),方便車流通行,停車場的出入口除了在聯通支路上設置,也可以在主干道上適量設置一些,但以不沖突主干道車輛通行為前提。
[0042]本層意圖通過彎曲的道路,弱化車輛因直角轉彎必須做的減速,從而使行駛更為流暢,通行效率更高,同時,通過單向行駛和多層次道路相結合,使車輛能夠距離更短的到達目的地,在現在的方格狀街道布局中,雖然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點距離最近,但如果想要去對角的目的地,就需要做距離更長的繞行,因此,雙螺旋狀道路系統在整體的行駛距離上,并不會比現在的方格狀道路多出來多少,但通行效率則會高很多,而且,由于弧形道路有很長的混合車道,所以車輛可以在不降低速度的情況下完成車道變換,并基于此改變方向,從而巧妙的柔化了平面中不同方向的車輛的沖突,另外由于本層只用來進行汽車通行和停泊,所以,不會有行人自行車與汽車相沖突,所有行人必須上至第5層進行步行,自行車則在第4層行駛,這就使得在本層行駛的汽車可以無障礙的流暢行駛,并且不需要紅綠燈等信號燈進行通行沖突控制,充分發揮每輛車的能動性,通過不斷的繞行,讓車輛最終在不降速不停頓的情況下達到目的地,進而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整體的通行效率。
[0043]雙螺旋道路為本發明最主要的創新點,基于此,整個城市的建筑物布局也呈雙螺旋狀,由于繞行的雙螺旋狀道路不能無極限的擴大,所以本發明設計了單體螺旋城,并將它們通過城際快速通道(圖6)相連接,城市如果要擴張,就通過不斷的建設新的單體城來完成,同時,由于本發明設計的單體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都非常大,所以,需要大范圍的自然區域或農業區域進行生態中和,為城市提供新鮮空氣和供城里人在大自然環境中休憩游玩。
[0044]第4層:單車層(圖10)
[0045]本層為半封閉的一層,道路形狀基本與第3層一致,所不同的是本層是專供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行駛和停泊,但由于單車所需要的面積相對于汽車并沒有那么大,所以可以在本層的停車場內設置一些不便于在步行層上設置的建筑物、構筑物;本層的頂板用透光的混凝土建設,并在部分地方露天,進行樹木的栽植和綠化,從而降低照明能耗和為騎行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沒有日曬雨淋的行駛環境。這些都可以作為車行層到步行層的一個過渡。但是本層的主干道和支路上完全禁止行人通行,以保證車流的通暢。城市的流浪乞討等無著落人員也可以在本層找到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0046]第5層:步行層(圖11)
[0047]本層為半封閉的車行層上邊的一層,主要供人步行和設置商業、服務業門店。單體城的建筑物很高、密度很大,能夠到達到本層的光線并不多,因此本層的建筑梁柱和頂板全部使用透光的混凝土建設,在能使用玻璃的地方全部使用玻璃,以便為植物、行人和第4層提供光線;單體城建筑物較高的層面外墻上,除窗戶外應該全部加裝斜面朝下的鏡子,通過電腦計算太陽的角度,適當調節斜面角度,把高層中多余的光線反射到本層,以供照明和植物生長;單體城所有建筑物在本層應該進行大范圍的空間開發,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無障礙通行平面,讓商業門店和服務機構等少數建筑像小島一樣點綴在本層平面中,能夠和行人像八寶粥一樣充分混合,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但為保證人流能夠流暢通行,本層也可以適量規劃一些專門的快速步行道,兩側不設置門店或建筑物,專供走路。本層除建筑物、步道外全部進行綠化,通過樹木、灌木、草本植物營造一個多層次的純綠色環境,真正實現霍華德的“花園城市”夢想。
[0048]步行層以上的建筑
[0049]單體城整個第6層建筑,也必須全部采用透光的混凝土和盡量使用玻璃材質,并且在第6層對應第5層快速步行道的區域,架設透光的廊橋,增大各個大樓之間的聯系,也使得人們在雨雪天步行出門不會遭遇到日曬雨淋;第6層也完全由商業和服務業構成,不進行辦公和居住,層高也完全統一,并且所有接通廊橋的空間進行部門開發,便于通行。第7層至第10層逐步減少透光材質的使用、商業服務業的設置、空間的開放,但層高還要與前幾層一致。第10層以上的各種設置,完全由業主在不違反規劃的情況的自行決定。
[0050]單體城中所有建筑都有精確的高度規定,使整個城市能夠基本一樣高,這樣在最高層上邊可以設置一圈雙螺旋狀的觀光通行纜車,也可以部分緩解下邊的交通壓力,并在大樓頂層開設一些微小商業網點,廣泛綠化之后,又可以成為環境良好的公共場所。
[0051 ] 水系,綠化、通風、照明、電力、熱力、燃氣系統[0052]單體城的水系主要由中心湖、暗渠、環城河構成,水源由外來水源、自然降水、城市中水提供,當城市遭遇高強度降水時,城市中遍布的大口徑管道和露天天井會把所有降水流到一層的暗渠中,即使暗渠水滿,整個I層也有大范圍的裸露土地、水井、耐陰植物和濕地,能夠像海綿一樣充分吸收水,并自然過濾,轉化為地下水,絕對不會產生城市內澇;而當氣候干旱時,遍布的植物和部分水井又能夠把水從地下抽上來蒸發和利用,從而提高單體城中的空氣濕度。
[0053]單體城I至3層不進行人工綠化,4層露天處可以進行少量綠化,5層全面綠化,城市中心有大范圍的樹林、草地等露天綠化,在建筑物的頂層和一些外立面也可以栽種一些耐旱植物,使城市像一座植物園,提供新鮮氧氣,美化環境。
[0054]單體城I至4層都是垂直區域除電梯、步梯外是完全隔斷的,為了保持空氣的新鮮流通,本發明中的城市完全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所有汽車必須為電動汽車,防止尾氣污染;單體城I直4層除承重柱以外并沒有任何實墻的阻礙,空氣可以從外部流進,同時,2、3、4層停車場的混凝土底板可以采取防滲漏多孔狀澆筑,便于通氣,加上遍布的上下管道和露天天井,使空氣能夠同時上下對流。I層、3層、4層完全封閉的雙螺旋車道由于是單向行駛,也能把外部空氣抽到城內進行交換。
[0055]單體城的電力、熱力、燃氣均通過各種管道遍布單體城每棟大廈的I或2層,然后垂直向上供應,不需要對單體城下邊的土地進行大規模的開挖,同時也方便進行各種維修。
[0056]垂直通行系統貨運系統
[0057]單體城中的垂直通行主要依據廣泛分布的小型電梯、步梯等,在大廈的每一層,都均勻的密布一些小型電梯,每位準備出行的乘客,在離開自己所在的房門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所要到達的樓層區域,這樣智能電梯系統就能夠快速給予最快的電梯分配,讓每一位出行人在從自己房門走到電梯門口時,電梯就能夠準確就位;取消大中型的、集中地電梯,可以有效的分散垂直人流,讓每一位乘客盡量減少因為其他人上下電梯的等候時間,盡量做到每一位乘客的電梯直達,充分提高總體的通行效率,擁有這種電梯系統的大廈,就像植物的莖一樣,擁有眾多密布的上下通行通道,可以快速把物質進行合理交換,而不是把一棵植物的所有營養水分,集中依靠為數不多的幾根大管道運輸,這樣,每一個電梯載客量雖少,但所承擔的載客區域也小,從而預備承擔的載客量也小,并且,人們可以盡可能少的和其他人乘坐一部電梯,所以統籌協調之下的垂直交通系統會更加通達、更加高效、更加節能。當然,如果只是到附近樓層,那么美觀整潔的樓梯還是最好的選擇。
[0058]單體城內禁止一切中大型車輛駛入,2層以上每層的高度只有3米,每層的混凝土隔板厚度不超過15厘米,承載力很輕,因此只有小汽車和單車能夠在單體城通行,這也避免不同大小、速度的車輛混合在一起造成的交通擁堵。單體城的貨物運輸完全靠一層的軌道交通在夜間統一進行,以便與客運客流相分離,發達的物流行業會將任何貨物通過貨運電梯運到每位顧客的門口,如果白天有一些貨物必須運輸,可以使用轎車大小的小貨車在第3層汽車層進行,但因對其進行高額收費和嚴格限制。通過晝夜的客、貨流分離,可以使城市交通的使用率更高,并且避免貨運帶來的噪音等污染。在住宅區域,如果擔心夜間把貨物運輸到門口會影響人們休息,可以在夜間把貨物運到一層貨運電梯口處的暫存,等到白天再繼續運輸。在辦公區域,考慮到晚上沒有人,則可以把貨物送到目標單位的門口暫存。商店、商場、酒店等機構貨物運輸不會在夜間影響他人,因此可由其工作人員加夜班運輸接受到位。單體城的所有垃圾通過精細的真空管道分類后,在晚上統一由環衛部門利用貨運系統收集走,運到城外統一處理。
[0059]第二部分星狀立體螺旋城整體形態及大區域的發展
[0060](圖1)
[0061]星狀立體螺旋城(下稱整體城)整體在地面上的形態為星狀分布,每個單體城之間有綜合快速通道相連接,完全封閉期的交通系統會讓各種交通工具在兩個單體城間無障礙的通行,單體城相互之間以三角形形狀分布,整個城市呈帶狀延伸增長,帶狀的整體城中共有3層單體城城市帶排列,帶狀兩側是大型的綜合快速通道,含有遠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城市中的市民如果只是在鄰近的單體城之間活動,可通過整體城內部的單體城之間的綜合快速通道,如果要是遠行或到達比較遠的單體城,則可通過整體城市帶外側的兩條大型綜合快速通道,降低繞行距離;單體城之間,全部是自然植被或農業區,盡量減少各種建筑物和人類活動的印記,本發明極端的一點,就是在單體城之間完全是自然生態,沒有人類干擾,即使是各種綜合快速通道,也建議以高架橋的方式建設,并完全封閉,降低噪音等對自然界的干擾;整體城中,有一或兩條大型河流蜿蜒穿行于各個單體城之間,把單體城的各個單獨水系連接在一起,并和其間的自然生態區域的各種水流水池連接在一起;自然生態的區域,在鄰近單體城的周圍,也要開辟出來一些地方供人們業余時間的休閑郊游,讓人們能夠經常接觸純自然的環境,建設一個美好的大花園。
[0062]當星狀立體螺旋城呈帶狀大規模發展時,會把大量人口吸引到城中,也即,會把一個國家范圍內的絕大多數人吸引到少數幾個大型城市帶中,人口密度的高度集中和各種物質的高速流轉,會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進而,整個社會會更加快速的發展,并且,人們遠離一些不適宜居住的地區,只居住在平原上面,一方面保護了那里的環境,另一方面人們也更加安全,免受或者少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在我國北方的平原地區,依據現有的村莊建設用地,可以在不侵占農田的情況下,沿著現有村莊建設用地和農村道路的區域,建設星狀立體螺旋城,這種螺旋城中的單體城的大小可以根據村莊的建設面積靈活調整,爭取少占農田。未來,在一個國家的地域范圍內,一片或者幾片星狀立體螺旋城集中了 99.99999%的公民,這些城市生活舒適,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在大區域的范圍內,遠離這些城市的地方,是大規模操控智能機器人生產的工礦產業,是大規模農業機器人生產的農業區域,各種制成品通過高效的大運量的智能物流系統運往城中,順便把城中的各種廢棄物帶出城外重新加工利用,形成循環經濟,鄰近城市的地方,是大范圍的原始生態,用來中和城市過高密度的生態環境,人們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愜意舒適,工作只是科研創新,所有的城市都是建立在一些巨大的砼石柱上,離開大地地面,人類只占據很小的空間,在不過分影響自然循環的情況下,消耗少量的能源資源,把自然還給自然,把土地還給土地。
[0063]第三部分本發明的主要創新點和優缺點
[0064]在十九世紀末期和二十世紀早期,西方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迅速大規模城市化,由此產生了諸多居住和社會問題,諸多西方先賢致力于為人類提供一個優美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又能大幅的提高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效率,城市向立體發展和交通更加科學的規劃是兩種很好的思路,但始終受制于當時的科技和社會環境限制,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徹底的新型城市被創造出來,“城市病”困擾了人類一個多世紀,并在新世紀愈演愈烈;很多對于城市有益的想法,無不是針對現有城市的一種改良,因為人類現有的、長期建設的城市無法完全拆除重建,這會造成人類長期積累的物質財富的流失,而人們在固有的空間中固定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強大的慣性。人為的干擾已被證實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但過于放任的、自由的城市自然增長也會造成眾多問題,其根本性原因,發明人認為是人類這一生物特有的空間感和群體性而決定的。
[0065]人們需要群體,人們需要聚集,由此產生了城市,增大了信息的交換,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并且,城市能更為高效的組織生產,積聚效應能夠產生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科技創新,從這一點上看,人們喜歡人口稠密、文化多元、自由開放的大城市,但同時人作為一種生物,也對所處的環境有與生俱來的要求,人們作為自然之子,生活在大自然和現代文明完美結合的環境是終極追求,人們喜歡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陽光、雨露,討厭噪音、污染,優美的環境能讓人身心健康,每一個人都需要更大的空間,和更自然地環境,但同時在生活工作的時候也需要現代文明種種便利,這就造成了一種矛盾。人們一直不懈的優化統籌這兩點,本發明就是基于上述前提,試圖通過徹底的空間改造和重建,把人們的靜止和活動、緊密的聯系和更大的空間需求、自然的環境和方便的生活工作更好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生活更美好”和“創造更多財富”這兩種人們主要的愿望。
[0066]城市不僅是現實的物質存在,也是居住在其中的人們歷史的集合,因此,城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慣性,而本發明意圖在白紙上作畫,完全從一片平地上建造一片城市,就免不了有巨大的投資,更何況本發明的建筑結構非常復雜,就對工程學和施工工藝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人們也需要從新學習、適應在這個新城市里的生活、通行。雖然發明人對本發明的前景給予了美好的愿景,但由于本發明巨大的投資而不具有試驗性,一旦建成,如果沒有達到預期要求或產生新的問題,比如對經濟的帶動沒有原來想到的好,就使得星狀立體螺旋城無法成規模的建造出來,而本發明的一個主要優點一規模龐大但單體城相互能夠迅速交流溝通——就無法實現,從而可能使社會財富發生巨大的浪費,這是本發明最主要的缺點,也是發明人無法對本發明完全充滿信心的最主要原因。另外駕駛員能否適應新的雙螺旋狀道路系統也是一個讓人擔心的地方。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城市,通過將城市地上4層完全架空,提高建筑高度、密度,將各種通行方式分4層設置:1層為軌道交通,線路為單向雙螺旋狀;2層智能自由通行層是一個大平面和少數停泊區,只通行智能無人電動出租車,全部的車輛按照計算機設定的線路、速度、方向行駛;3、4層是汽車、單車沿兩條逆向、互通的單向螺旋狀道路行駛;5層步行。并將這種城市在大區域內按繁星狀分布但保持相互高度聯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其特征是:地上4層完全架空,I層為軌道交通,2層為智能自由通行,3層為汽車通行,4層為單車通行,5層為步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其特征是:軌道交通、汽車的道路為方向相反的兩條雙螺旋線型,兩螺旋線在城市中間想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其特征是--第2層是自由通行的一個大平面,只通行智能無人電動出租車,全部的車輛按照計算機設定的線路、速度、方向行駛。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其特征是:整個城市在大的區域內呈繁星狀布局,相互之間有快速通 道相連接。
【文檔編號】E04H14/00GK103774907SQ20121040142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張正浩 申請人:張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