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裝潢領域的產品,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自發熱式地面裝飾
材料中的組合式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
背景技術:
目前,自發熱式地面裝飾材料有多種形式,其中包括較常用的自發熱地板(通常是指木質材料制成的地板),現在也出現了一些以其它材質制成的自發熱地面裝飾材料(例如瓷磚、大理石和花崗巖等等)。自發熱地板表現形式為電熱地板,它是將電熱材料鋪設在地板中,通過對地板中的電熱材料加熱而使地板發熱來供熱。中國專利文獻CN2495931Y (專利號ZL01249911. 0)公開了一種“一種發熱地板”,其中記載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I和圖2所示,由具有絕緣性能的強化地板塊I和盤旋預埋在強化地板塊I中的電發熱導線2構成,在電發熱導線2中串聯有熱保護器3和保險6,在強化地板塊I的左端面上有縱向凸起4,右端面上有縱向凹槽5,縱向凸起4可與縱向凹槽5相匹配,在強化地板塊I上端面左右兩邊各安有一個插頭7,下端面與上端面7相對應的位置各安裝一個插座8,插頭7與插座8相匹配且上下端面的左右兩組插頭7和插座8分別與強化地板塊I中的電發熱導線2的兩端相聯構成一個通電回路”,該發熱地板采用電發熱導線2產生熱量進行發熱取暖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由于電發熱導線2通常截面為圓形,因此在發熱時熱量是沿著橫截面的半徑方向向四周發散,造成一部分熱量散到地板的下方,極大的浪費了能源。2、由于電發熱導線2通常是細長的,因此向地板上方有效的散熱面積較小,如果想取得較好的散熱效果就必須將電發熱導線2鋪設的相對密集一些,這樣又極大的增加了制造成本。3、電發熱導線2通常較軟,因此將電發熱導線2盤旋預埋在強化地板塊I中的制做較為麻煩,生產加工難度較大。4、發熱導線的發熱效率較低,大約在88%至92%,而且熱量不均勻,局部會產生高溫,易老化。中國專利文獻CN200992793Y (申請號200720002236. 4)公開了一種“一體式電加
熱地板系統”,其中記載了 “安裝時,本實用新型的地板單元I可以象普通地板一樣拼接起來,只是在一行(地板長邊方向)里面,首尾連接的地板單元之間必須用轉換接頭實現電連接,這一行地板形式上是串聯,但實際上每一塊地板中的電熱導線都是并聯的。”。由此看出地板單元包括發熱單元和傳輸單元,發熱單元為并聯在傳輸單元上的電熱導線,傳輸單元和電熱導線安裝在地板內部。該文獻還舉出了電熱導線在地板內的3種安裝方式,第一種安裝方式是,通過在地板背面開槽的方式將電熱導線鋪設在其中,然后再復合一層或多層同樣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或者直接將槽填平;第二種安裝方式是,采用在地板側面上打孔然后穿線的方法設置電熱導線;第三種安裝方式是,將電熱導線預埋在地板中,對于復合地板可以采用預埋的方式。上述三種安裝方式中,第一種方式開槽通常采用排刀縱橫進行開槽,在轉彎處會形成鋒利的邊,容易破壞導線的絕緣表皮;第二種安裝方式加工難度較大,不便于大批量的工業化生產;第三種方式中的“復合地板”包括的范圍很廣,例如,強化木地板就是一種由下至上依次為平衡紙層、密度板、裝飾紙層和耐磨紙層通過熱壓構成的復合地板,因而從結構上講這種復合地板無法對電熱導線進行預埋,故對于該文獻中的電熱導線的第三種安裝方式來說,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無法實施。上述三種安裝方式均存在制造復雜麻煩的問題。再次,該文獻中提出了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堵頭、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均為防水結構的特征,但是并未解決整個地板系統的防水問題。雖然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采用了防水結構,但是未提到如何解決在該兩個接頭與電熱導線的連接部位進行防水的問題,也未涉及該兩個接頭在與地板板體的接觸處的密封和防水問題,當一段時間未對地板系統通電后,空氣中的水汽會從接頭與地板板體之間的縫隙中進入地板內部,而在接頭與電熱導線的連接部位凝結,若此時通電,會產生嚴重的漏電,使得觸保器立刻跳閘,若未安裝觸保器則會因大電流的生成而引起過熱甚至是燒毀地板。
中國專利文獻CN1083911A (申請號為93107944. 6)公開了一種電熱地板磚,其技術方案是在磚體的背面設置導電發熱層,電熱地板磚由其導電發熱層與下方的混凝土粘結固定,所采用的導電發熱層的配方為粘結劑30 50%,固化劑10 25%,金屬粉末或石墨粉60 70%。其供電方法是由導線將電源通過金屬條輸送至導電發熱層。這種結構的未公開導線、金屬條和導電發熱層之間的具體連接安裝及與其他電熱地板磚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202047563U (申請號為201120142799. X)公開了一種電熱地面磚,其技術方案是在用石粉等材料混合擠壓而成的石粉板內夾裝導熱板,導熱板內嵌有電熱線,電熱線在導熱板中回轉繞盤,電熱線的兩端頭接有外聯導線。該文獻的方案未公開如何將電熱線的兩端頭與外連導線進行連接并進行絕緣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安全可靠的用于自發熱式地面裝飾材料中的電連接部位封裝的組合式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
實現本發明目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其結構特點是于安裝下座為注塑一體件。上述安裝下座包括連接部、臺階凸緣部和下半插座部。安裝下座的連接部從后方連接在下半插座部上。下半插座部設有第一插頭槽、第二插頭槽、第一插針槽、第二插針槽和橫向插槽。上述第一插頭槽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左前部。第二插頭槽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右前部。橫向插槽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后側,橫向插槽沿左右向設置。第一插針槽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的軸線與第一插頭槽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第一插針槽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相貫通。第二插針槽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的軸線與第二插頭槽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第二插針槽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相貫通。上述安裝下座的連接部設有第一線槽、第二線槽和銅片穿刺槽。
上述第一線槽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的左側。第二線槽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的右側,從而在連接部的左右向的中部形成中間凸起部。銅片穿刺槽開口向上、沿左右向設置且位于中間凸起部上。中間凸起部的前側面也是下半插座部的橫向插槽的后槽壁。第一線槽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的橫向插槽的左端部位相連通,第二線槽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的橫向插槽的右端部位相連通。上述臺階凸緣部圍繞連接部的周向側面的上部設置。臺階凸緣部的后部中間和連接部的后部中間共同設有穿線缺口,該穿線缺口同時與連接部的第一線槽和第二線槽的后端相通。以上述基本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安裝下座為左右對稱的注塑一體件。安裝下座還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卡接鉤部。卡接鉤部從前方相后連接在下半插座部上。卡接鉤部的卡接鉤有2個,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卡接鉤和位于右側的第二卡接鉤。卡接鉤部的上下向的距離等于安裝座的上下向的距離。第一卡接鉤位于下半插座部的前側的左部,第二卡接鉤位于下半插座部的前側的右部。第 一卡接鉤與第二卡接鉤的結構相對應,且相對于經過安裝下座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第一卡接鉤和第二卡接鉤上均分別設有相應的用于卡接鉤收縮變形的貫通自身上下的開口向前的變形槽。并且第一卡接鉤的左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一卡接鉤的鉤體位于其右側前部。第二卡接鉤的右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二卡接鉤的鉤體位于其左側前部。上述下半插座部還設有插接限位柱。下半插座部的下側面與卡接鉤部的下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的左側面與第一卡接鉤的左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的右側面與第二卡接鉤的右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上述第一插頭槽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一插頭槽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第二插頭槽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并且第二插頭槽與第一插頭槽沿經過安裝部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上述第一插針槽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上述第二插針槽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插接限位柱有2個,2個插接限位柱分左右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表面的后部。上述連接部的周向側面的下部為鉛垂設置的半圓形圓弧面,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左側與下半插座部的左側面平滑過渡連接,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右側與下半插座部的右側面平滑過渡連接。上述銅片穿刺槽有2條,均開口向上且沿左右向設置,2條穿刺槽相互間分前后設置且位于中間凸起部上。臺階凸緣部的周邊外形呈弓形。上述第一定位板基本呈向左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部左側,且其后端部位向左離開下半插座部。第一定位板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的上表面。第一定位板的左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一卡接鉤的左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左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第一定位板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上述第二定位板基本呈向右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的上部右側,且其后端部位向右離開下半插座部。第二定位板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的上表面。第二定位板的右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二卡接鉤的右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右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從而使得第二定位板的右側面、臺階凸緣部的周邊側面以及第一定位板的左側面共同形成一個優弧的弓形周邊側面。第二定位板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第一卡接鉤的左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的左側面、連接部的周邊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的右側面以及第二卡接鉤的右側面的下部依 次相連,且共同形成半腰圓形的周邊側面。一種安裝座的蓋板,其結構特點是于蓋板由位于其前部的上半插座部和位于其后部的壓板部相連構成。壓板部的上側面與上半插座部的上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壓板部的下側面高于上半插座部的下端面。上述蓋板的上半插座部設有第一插頭槽、第二插頭槽、第一插針槽、第二插針槽、上側橫槽和插接孔。上側橫槽位于上半插座部的后側下部中部,上側橫槽開口向后且沿左右向設置。上側橫槽與安裝下座的下半插座部的橫向插槽相對應,且共同形成安裝座的電連接件安裝槽。壓板部從后向前連接在上半插座部的后側的左右向中部的上部上。蓋板的上半插座部的形狀與安裝下座的下半插座部的形狀相對應。蓋板的上半插座部的上下向的長度與安裝下座的下半插座部的上下向的長度相同。上述第一插頭槽位于上半插座部的下表面的左前部。上半插座部的第一插頭槽與安裝下體的下半插座部的第一插頭槽相對應。第二插頭槽位于上半插座部的下表面的右前部。上半插座部的第二插頭槽與安裝下體的下半插座部的第二插頭槽相對應。上述第一插針槽位于上半插座部的下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相貫通,后端與蓋板的上半插座部的上側橫槽相通。第二插針槽位于上半插座部的下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相貫通,后端與蓋板的上半插座部的上側橫槽相通。蓋板的壓板部的下側前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卡接槽,且卡接槽與上側橫槽相通。以上述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蓋板為左右對稱的注塑一體件。上述蓋板的第一插頭槽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左插頭槽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上述第二插頭槽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并且第二插頭槽與第一插頭槽相對于經過蓋板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第一插針槽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一插頭槽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第二插針槽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二插頭槽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上述插接孔有2個,2個插接孔分左右設置在蓋板的上半插座部的下表面的后部。2個插接孔分別與安裝下座的下半插座部的相應的插接限位柱相對應,且相互插接配合。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
(I)應用本發明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組合成的安裝座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簡稱為電熱地磚)在其地磚主體的地磚下座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安裝缺口,且所述安裝缺口的部分部位為上大下小的臺階狀,而使得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被地磚主體的地磚面板和地磚下座在上下方向上限位;又由于上述安裝缺口對安裝座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形成限位,從而使得發熱組件的安裝座既被可靠地限位固定在地磚主體中,又能由其向外露出的設有銅插針的插接孔部位并通過相應的電連接組件進行與相鄰電熱地磚的電連接和電流的傳輸;不僅使得電熱地磚的安裝簡單方便,而且對使用中安全可靠、較高的熱效率和經久耐用在結構上提供了技術保障。(2)本發明的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與電熱片的安裝采用組裝的方式,結構簡單,便于大批量工業化生產,而且成品率較高;且自發熱組件中的所有電連接部位均被固定設置在相應的安裝座中,而使得本發明的自發熱組件是一種密封性較好的自發熱組件,不會產生漏電現象,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圖I為應用本發明的安裝座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的示意 圖2為從圖I的A向觀察時的示意 圖3-1為從圖I的BI向觀察時的局部放大示意 圖3-2為從圖I的B2向觀察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也即從圖3-1的B2向觀察時的示意 圖4-1為從圖I的Cl向觀察時的局部放大示意 圖4-2為從圖I的C2向觀察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也即從圖4-1的C2向觀察時的示意 圖5為從圖2的下方向上觀察時,圖中地磚面板的下側面的示意 圖6-1為圖2中的地磚下座的示意 圖6-2為圖6中的D處的放大示意 圖6-3為圖6-1的俯視不意 圖7-1為圖I所示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中所設置的自發熱組件的電連接關系示意圖,圖中去掉了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蓋板;
圖7-2為圖7-1中E處的放大示意 圖8為圖7-1中的F處的放大示意 圖9-1為圖8中的自發熱組件的導線壓接構件的示意 圖9-2為圖9-1的俯視不意 圖9-3為圖9-1的右視不意 圖10為圖7-1中的G處的放大示意 圖11-1為圖10中的自發熱組件的壓接穿刺構件的示意 圖11-2為圖11-1的俯視不意 圖11-3為圖11-1的左視示意 圖12為圖8所示的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的示意 圖13為從圖12的后方觀察時,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的示意 圖14為圖2中的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示意 圖15為從圖14的上方觀察時,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的蓋板的示意 圖16為圖15的右視不意 圖17為圖16所示的蓋板與安裝座的安裝下座組合在一起時的示意 圖18為電連接雙向電連接插頭的立體示意圖;圖19為從圖18的上方觀察時的不意 圖20為本發明的2塊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通過相應的雙向電連接插頭電連接時的示意 圖21為圖20中的H處放大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
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100,
地磚面板10,下插接榫11,前側下插接榫11a,右側下插接榫11b,下部缺口 12,后側下部缺口 12a,左側下部缺口 12b,背溝13,
地磚下座20,上插接榫21,前側上插接榫21a,右側上插接榫21b,上部缺口 22,后側上部缺口 22a,左側上部缺口 22b,上部凹槽23,連通槽24,前側連通槽24a,后側連通槽24b,電線槽25,安裝缺口 26,前側安裝缺口 26a,后側安裝缺口 26b,矩形缺口 26_1,弓形缺口26-2,
插接部位30,前側插接榫31,右側插接榫32,后側插接槽33,左側插接槽34,
自發熱組件40,
電熱片5,導電發熱帶51,電極銅皮52,前側電極銅皮52a,后側電極銅皮52b,環氧樹脂外層53,電極阻斷孔54,
傳輸單元6,傳輸插接件61,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第二傳輸插接件61b,銅插針61-1,導線壓接構件61-2,鉚接板61-2-1,導線壓接板61-2-2,
電線62,第一電線62a,第二電線62b,
穿刺插接件63,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第二穿刺插接件63b,銅插針63-1,壓接穿刺構件63-2,鉚接板63-21,導線壓接板63-22,穿刺壓板63-23,縱向板段63_23_1,橫向板段63-23-2,第 I 組穿釘 63-23-3,第 2 組穿釘 63-23-4,
安裝座7,
前側安裝座7a,第一插接孔7a_l,第二插接孔7a_2,第一插針孔7a_3,第二插針孔7a_4,
安裝下座71,
連接部71-1,第一線槽71-1-1,第二線槽71-1-2,銅片穿刺槽71-1-3,中間凸起部
71-1-4,
臺階凸緣部71-2,
下半插座部71-3,第一插頭槽71-3-1,第二插頭槽71-3-2,第一插針槽71_3_3,第二插針槽71-3-4,橫向插槽71-3-5,插接限位柱71-3-6,
第一定位板71-4,第二定位板71-5,
卡接鉤部71-6,第一^^接鉤71-6-1,第二卡接鉤71-6-2,變形槽71_6_3,
穿線缺口 71-7,
蓋板72,上半插座部72-1,第一插頭槽72-1-1,第二插頭槽72-1-2,第一插針槽
72-1-3,第二插針槽72-1-4,上側橫槽72-1-5,插接孔72_1_6,
壓板部72-2,卡接槽72-2-1,
后側安裝座7b,第一插接孔7b-l,第二插接孔7b-2,第一插針孔7b-3,第二插針孔7b-4, 雙向電連接插頭8,插頭80,第一插頭80a,第二插頭80b,座體81,主體部81-1,插柱81-2,卡接凸塊81-3,銅套82,電線83。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具體描述方式的方位按照圖2所示的方位描述,以圖2的上下左右方向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圖2所朝向的一方為前方,背離圖2的一方為后方。還將相對靠近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中心的部位稱為內側,將相對遠離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中心的部位稱為外側。
(實施例I、安裝座的安裝下座)
見圖14,安裝座的安裝下座71為左右對稱的注塑一體件。見圖12,安裝下座71由連接部71-1、臺階凸緣部71-2、下半插座部71_3、第一定位板71-4、第二定位板71-5和卡接鉤部71-6組成。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_1、下半插座部71-3和卡接鉤部71-6按照從后至前的次序依次連接。卡接鉤部71-6的卡接鉤有2個,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卡接鉤71-6-1和位于右側的第二卡接鉤71-6-2 ;第一卡接鉤71-6-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側的左部,第二卡接鉤71-6-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側的右部。第一卡接鉤71-6-1與第二卡接鉤71-6-2的結構相對應,且相對于經過安裝下座71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第一卡接鉤71-6-1和第二卡接鉤71-6-2上均分別設有相應的用于卡接鉤收縮變形的貫通自身上下的開口向前的變形槽71-6-3 ;并且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一卡接鉤71-6-1的鉤體位于其右側前部;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二卡接鉤71-6-2的鉤體位于其左側前部。見圖12和圖15,下半插座部71-3設有第一插頭槽71-3-1、第二插頭槽71-3-2、第一插針槽71-3-3、第二插針槽71-3-4、橫向插槽71-3-5和插接限位柱71_3_6。下半插座部71-3的上下向的長度為卡接鉤部71-6的上下向的距離的一半,且下半插座部71-3的上端面位于卡接鉤部71-6的上端面的下方,下半插座部71-3的下側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下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與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71-3的右側面與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第一插頭槽71-3-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前部,第一插頭槽71_3_1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一插頭槽71-3-1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本實施例為倒角)。第二插頭槽71-3-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前部,第二插頭槽71-3-2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71-3-2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本實施例為倒角),并且第二插頭槽71-3-2與第一插頭槽71-3-1沿經過安裝部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橫向插槽71-3-5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后側,橫向插槽71_3_5沿左右
向設置。第一插針槽71-3-3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71_3_3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第一插針槽71-3-3的軸線與第一插頭槽71-3-1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71-3-1,第一插針槽71-3-3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71-3-1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71-3-5相貫通。第二插針槽71-3-4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71-3-4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第二插針槽71-3-4的軸線與第二插頭槽71-3-2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71-3-2,第二插針槽71-3-4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71-3-2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71-3-5相貫通。插接限位柱71-3-6有2個,2個插接限位柱71_3_6分左右位于下半插座部71_3的上表面的后部。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設有第一線槽71-1-1、第二線槽71-1-2和銅片穿刺槽71-1-3。連接部71-1的周向側面的下部為鉛垂設置的半圓形圓弧面,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左側與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平滑過渡連接(本實施例為相切),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右側與下半插座部71-3的右側面平滑過渡連接(本實施例為相切)。第一線槽71-1-1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71-1的左側;第二線槽71-1-2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71-1的右側,從而在連接部71-1的左右向的中部形成中間凸起部
71-1-4 ;銅片穿刺槽71-1-3有2條,均開口向上且沿左右向設置,2條穿刺槽71-1-3相互間分前后設置且位于中間凸起部71-1-4上。中間凸起部71-1-4的前側面也是下半插座部
71-3的橫向插槽71-3-5的后槽壁。第一線槽71-1-1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71-2的橫向插槽71-2-5的左端部位相連通,第二線槽71-1-2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71-2的橫向插槽71-2-5的右端部位相連通。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外形呈弓形,臺階凸緣部71-2圍繞連接部71_1的周向側面的上部設置。第一定位板71-4基本呈向左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部左 偵1J,且其后端部位向左離開下半插座部71-3 ;第一定位板71-4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71-1的上表面;第一定位板71-4的左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左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
71-2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第一定位板71-4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71-2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第二定位板71-5基本呈向右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部右偵1J,且其后端部位向右離開下半插座部71-3 ;第二定位板71-5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71-1的上表面;第二定位板71-5的右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右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從而使得第二定位板71-5的右側面、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側面以及第一定位板71-4的左側面共同形成一個優弧的弓形周邊側面。第二定位板71-5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71-2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第一卡接鉤
71-6-1的左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連接部71-1的周邊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71-1-1的右側面以及第二卡接鉤71-2b的右側面的下部依次相連,且共同形成半腰圓形的周邊側面。臺階凸緣部71-2的后部中間和連接部71-1的后部中間共同設有穿線缺口 71-7,該穿線缺口 71-7同時與連接部71-1的第一線槽71-1-1和第二線槽71-1-2的后端相通。
(實施例2、安裝座的蓋板)
見圖15,蓋板72由位于其前部的上半插座部72-1和位于其后部的壓板部72-2相連構成。壓板部72-2的上側面與上半插座部72-1的上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壓板部72-2的下側面高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端面。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設有第一插頭槽72_1_1、第二插頭槽72_1_2、第一插針槽72-1-3、第二插針槽72-1-4、上側橫槽72-1-5和插接孔72_1_6。上側橫槽72-1-5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后側下部中部,上側橫槽72_1_5開口向后且沿左右向設置。上側橫槽72-1-5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橫向插槽71-3-5 相對應,且共同形成安裝座的電連接件安裝槽。壓板部72-2從后向前連接在上半插座部
72-1的后側的左右向中部的上部上。見圖15至圖18,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形狀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
71-3的形狀相對應。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下向的長度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上下向的長度相同。第一插頭槽72-1-1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前部,第一插頭槽72_1_1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左插頭槽72-1-1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本實施例為倒角)。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頭槽72-1-1與安裝下體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頭槽71-3-1相對應。第二插頭槽72-1-2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前部,第二插頭槽72_1_2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72-1-2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本實施例為倒角),并且第二插頭槽72-1-2與第一插頭槽
72-1-1相對于經過蓋板72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頭槽72-1-2與安裝下體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頭槽71-3-2相對應。第一插針槽72-1-3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72_1_3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一插頭槽72-1-1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72-1-1,第一插針槽72-1-3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72-1-1相貫通,后端與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側橫槽72-1-5相通。第一插針槽72-1-3的直徑與左前銅插針61_1的直徑相對應。第二插針槽72-1-4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72_1_4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二插頭槽72-1-2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72-1-2,第二插針槽72-1-4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72-1-2相貫通,后端與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側橫槽72-1-5相通。第二插針槽72-1-4的直徑與右前銅插針63_1的直徑相對應。插接孔72-1-6有2個,2個插接孔72_1_6分左右設置在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
72-1的下表面的后部。2個插接孔72-1-6分別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_3的相應的插接限位柱71-3-6相對應,且相互插接配合。蓋板72的壓板部72-2的下側前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卡接槽72_2_1,且卡接槽
72-2-1與上側橫槽72-1-5相通。(應用例I、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見圖I和圖2,本應用例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100包括地磚面板10、地磚下座20和自發熱組件40。地磚面板10從上方粘結固定在地磚下座20上構成具有內部腔體的地磚主體。所述地磚主體的四周端部為插接部位30。地磚主體的前側端部是插接部位30的前側插接榫31,地磚主體的右側端部是插接部位30的右側插接榫32,地磚主體的后側端部是插接部位30的后側插接槽33,地磚主體的左側端部是插接部位30的左側插接槽34。前側插接榫31是使用時與前側相鄰的 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的后側插接槽相互連接配合的部位,右側插接榫31是使用時與左側相鄰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的左側插接槽相互連接配合的部位,后側插接槽33是使用時與后側相鄰的相應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的前側插接榫相互連接配合的部位,左側插接槽34是使用時與右側相鄰的相應的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的右側插接榫相互連接配合的部位。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100的上側面和下側面的形狀均總體呈方形(本應用例為正方形)。自發熱組件40的主體位于地磚主體的內部腔體中,且其插接部位從地磚主體的前部和后部向外露出。制作時先將自發熱組件40固定在地磚主體中,然后再加工出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100的插接部位30。見圖I和圖5,地磚面板10為瓷磚或人造石、大理石、花崗巖、玻璃等材質制成的一體件(本應用例為瓷磚)。地磚面板10的基本形狀為板狀長方體形,且地磚面板10的前側和右側為上部經過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下插接榫11,位于地磚面板10的前側的下插接榫11為前側下插接榫11a,位于地磚面板10的右側的下插接榫11為右側下插接榫lib。地磚面板10的左側和后側為下部經過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下部缺口 12。位于地磚面板10的后側的下部缺口 12為后側下部缺口 12a,位于地磚面板10的左側的下部缺口 12為左側下部缺口12b。地磚面板10的下側面開有縱橫交錯的呈網格狀的背溝13。見圖I和圖6-3,地磚下座20為與地磚面板10材質相應的瓷磚或人造石、大理石、花崗巖、玻璃等材質制成的一體件(本應用例為瓷磚)。地磚下座20的基本形狀為板狀長方體形,且地磚下座20的前側和右側為下部經過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上插接榫21,且與地磚面板10的前側和右側的下插接榫11相對應。位于地磚下座20的前側的上插接榫21為前側上插接榫21a,位于地磚下座20的右側的上插接榫21為右側上插接榫21b。地磚下座20的左側和后側為上部經過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上部缺口 22,且與地磚面板10的左側和后側的下部缺口 12相對應。位于地磚下座20的后側的上部缺口 22為后側上部缺口 22a,位于地磚下座20的左側的上部缺口 22為左側上部缺口 22b。見圖I至圖4-2,地磚面板10從上方通過相應的粘結劑(本應用例采用武漢市科達云石護理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力士云石膠)固定在地磚下座20上。地磚面板10的前側下插接榫Ila與地磚下座20的前側上插接榫21a共同構成地磚主體的前側插接榫31 ;地磚面板10的右側下插接榫Ilb與地磚下座20的右側上插接榫21b共同構成地磚主體的右側插接榫32 ;地磚面板10的后側下部缺口 12a與地磚下座20的后側上部缺口 22a共同構成地磚主體的后側插接槽33 ;地磚面板10的左側下部缺口 12b與地磚下座20的左側上部缺口 22b共同構成地磚主體的左側插接槽34。見圖6-3,地磚下座20的上表面設有I至12條沿前后向水平設置的開口向上的上部凹槽23 (本應用例為6條),各條上部凹槽23形狀相同且按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設置。地磚下座20的上表面還設有2條沿左右向水平設置的開口向上的連通槽24,2條連通槽24的形狀相同且按其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前側連通槽24a和后側連通槽24b。各上部凹槽23的前端通過前側連通槽24a相互連通,各上部凹槽23的后端通過后側連通槽24b相互連通。各條上部凹槽23的深度均為0. 3至I. I毫米(本應用例為0. 4毫米)。所有上部凹槽23的左右向的長度之和為地磚下座20的左右向的長度的1/3至4/5。地磚下座20的各上部凹槽23及各連通槽24共同構成地磚主體的內部腔體。見圖6-3,地磚下座20的上表面還在其左右向中間位置上沿前后向設有I條貫穿其前后的開口向上的電線槽25。見圖6-1至圖6-3,地磚下座20還在其前后兩側的左右向的中間部位各設有I個開口朝向前后向的外側的貫通板體上下的安裝缺口 26,2個安裝缺口部26按其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前側安裝缺口 26a和后側安裝缺口 2b。前側安裝缺口 26a和后側安裝缺口 26b的結構形狀相互間前后對應。2個安裝缺口 26均由位于前后向外側的貫通上下的矩形缺口 26-1和位于前后向內側的呈階梯狀的弓形缺口 26-2構成,所述的弓形的開口朝向前后向的外側,且弓形缺口 26-2的缺口上段的直徑大于矩形缺口 26-1左右向的長度2-8毫米(本應用例為4毫米),弓形缺口 26-2的缺口下段的直徑等于矩形缺口 26-1左右向的長度。弓形缺口 26-2的缺口上段與矩形缺口 26-1的缺口上段共同構成安裝缺口 26的缺 口上段,弓形缺口 26-2的缺口下段與矩形缺口 26-1的缺口下段共同構成安裝缺口 26的缺口下段。前側安裝缺口 26a的矩形缺口 26-1的前后向的長度為后側安裝缺口 26b的矩形缺口 26-1的前后向的長度與前側上插接榫21a的前后向的長度之和。前側安裝缺口 26a的弓形缺口 26-2的缺口上段的后端的左右向的中部與電線槽25的前端口相連通;后側安裝缺口 26b的缺口上段的前端的左右向的中部與電線槽25的后端口相連通。前側安裝缺口 26a的弓形缺口 26-2的上端口與前側連通槽24a相連通,后側安裝缺口 26b的弓形缺口26-2的上端口與后側連通槽24b相連通。見圖7-1,自發熱組件40為防水式電熱組件,自發熱組件40包括電熱片5、傳輸單元6以及分別位于電熱片5前后兩端的2個安裝座7。安裝座7包括安裝下座和蓋板,安裝下座采用實施例I所述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71,蓋板采用實施例2所述的安裝座的蓋板72。蓋板72從上向下配合安裝在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和連接部71_1上而構成相應的安裝座7。上述傳輸單元6由2個傳輸插接件61、2根電線62和2個穿刺插接件63組成。2個傳輸插接件61的結構和形狀均相同,且分為第一傳輸插接件61a和第二傳輸插接件61b ;2根電線62均相同,且分為第一電線62a和第二電線62b ;2個穿刺插接件63的結構和形狀均相同,且分為第一穿刺插接件63a和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第一電線62a和第一穿刺插接件63a依次電連接則構成傳輸單元6的火線單元,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第二電線62b和第二穿刺插接件63b依次電連接則構成傳輸單元6的零線單元。見圖7-1,電熱片5為自發熱組件40的主體,其結構形狀與地磚主體的內部腔體的結構形狀相對應。電熱片5包括導電發熱帶51和電極銅皮52。導電發熱帶51的數量與地磚下座20的上部凹槽23的數量相同為6個。電極銅皮52有2條,2條電極銅皮52按其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前側電極銅皮52a和后側電極銅皮52b。6個導電發熱帶51通過2條電極銅皮52以并聯方式電連接。見圖7-1及圖8,火線單元的第一電線62a和零線單元的第二電線62b均為包覆有絕緣塑料包皮的單銅芯電線,且均為防水式電線。
見圖8至圖9-3,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由銅插針61_1和導線壓接構件61_2組成。導線壓接構件61-2為銅片一體件,由沿左右向鉛垂設置的鉚接板61-2-1和連接在鉚接板61-2-1的左側且向后折彎的導線壓接板61-2-2構成;鉚接板61-2-1的右部設有貫通其板體前后的作為鉚接孔的通孔;導線壓接板61-2-2在其板體的上下向的中部分上下兩側向右折彎,且夾緊第一電線62a的前端頭,從而使得第一傳輸插接件61a與第一電線62a的前端電連接。銅插針61-1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其尾端鉚接固定在鉚接板61-2-1鉚接孔處的部位上,其頭部朝向前方;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的銅插針61-1按照其所處的位置稱為左前銅插針。見圖11-1至圖11-3,第二傳輸插接件61b只需第一傳輸插接件61a沿著其所處的水平面旋轉180度即可得到,也即第二傳輸插接件61b與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的結構和形狀均相同。第二傳輸插接件61b也由銅插針61-1和導線壓接構件61-2組成,導線壓接構件61-2也由鉚接板61-2-1和導線壓接板61-2-2組成。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的導線壓接構件61-2的鉚接板61-2-1的鉚接孔位于鉚接板61-2-1的左部,導線壓接板61-2-2連接在鉚接板61-2-1的右側且向前折彎,導線壓接板61-2-2的板體在其上下向的中部向左折彎,且夾緊第二電線62b的后端頭,從而使得第二傳輸插接件61b與第二電線62b的后端電 連接。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的銅插針61-1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其尾端鉚接固定在鉚接板61-2-1鉚接孔處的部位上,其頭部朝向后方;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的銅插針61-1按照其所處的位置稱為右后銅插針。見圖10-1至圖11-3,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由銅插針63-1和壓接穿刺構件63-2組成。壓接穿刺構件63-2為銅片一體件,由鉚接板63-21、導線壓接板63-22和穿刺壓板63-23組成。鉚接板63-21沿左右向鉛垂設置,且鉚接板63-21的右部設有貫通其板體前后的作為鉚接孔的通孔。導線壓接板63-22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左側且向前折彎,并且導線壓接板63-22在其板體的上下向的中部分上下兩側向右折彎,且夾緊第一電線62a的后端頭,從而使得第一穿刺插接件63a與第一電線62a的后端電連接。穿刺壓板63_23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上側右部且向前折彎;穿刺壓板63-23總體水平設置且呈L形,由沿前后向設置的縱向板段63-23-1、連接在縱向板段63-23-1的右側前部的沿左右向設置的橫向板段63-23-2、1至5個(本應用例為3個)呈倒三角形的按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排列的連接在橫向板段63-23-2的前側且向下折彎的第I組穿釘63-23-3和I至5個(本應用例為3個)呈倒三角形的按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排列的連接在橫向板段63-23-2的后側且向下折彎的第2組穿釘63-23-4組成;穿刺壓板63-23由其縱向板段63-23-1的后側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上側右部。銅插針63-1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其尾端鉚接固定在鉚接板63-21鉚接孔處的部位上,其頭部朝向后方;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銅插針63_1按照其所處的位置稱為左后銅插針。見圖8、圖11-1至圖11-3,第二穿刺插接件63b只需第一穿刺插接件63a沿著其所處的水平面旋轉180度即可得到,也即第二穿刺插接件63b與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結構和形狀均相同。第二穿刺插接件63b也由銅插針63-1和壓接穿刺構件63-2組成,壓接穿刺構件63-2也由鉚接板63-21、導線壓接板63-22和穿刺壓板63-23組成,穿刺壓板63-23也由縱向板段63-23-1、橫向板段63-23-2、第I組穿釘63_23_3和第2組穿釘63_23_4組成。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鉚接板63-21的鉚接孔位于鉚接板63-21的左部;導線壓接板63-22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右側且向后折彎,并且導線壓接板63-22在其板體的上下向的中部分上下兩側向左折彎,且夾緊第二電線62a的前端頭,從而使得第二穿刺插接件63b與第二電線62b的前端電連接。穿刺壓板63-23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上側左部且向后折彎;穿刺壓板63-23的沿左右向設置的橫向板段63-23-2連接在縱向板段63-23-1的左側后部;穿刺壓板63-23的向下折彎的第I組穿釘63_23_3連接在橫向板段63-23-2的后側;穿刺壓板63-23的向下折彎的第2組穿釘63_23_4連接在橫向板段63-23-2的前側;穿刺壓板63-23由其縱向板段63-23-1的前側連接在鉚接板63-21的上側左部。銅插針63-1沿前后向水平設置,且其尾端鉚接固定在鉚接板63-21鉚接孔處的部位上,其頭部朝向前方;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的銅插針63-1按照其所處的位置稱為右前銅插針。
見圖7-1和圖7-2,電熱片5為外購,由常州中英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其主要結構是將導電發熱材料(本應用例采用的導電發熱材料為800目至1000目的石墨粉,在其它應用例中,可以用碳晶粉代替上述石墨粉,該碳晶粉由專利申請號為200610026524. 3的文獻所公開)和樹脂粘結劑(如環氧樹脂粘結劑,或聚胺酯樹脂粘結劑,或三聚氰胺粘結劑等,本應用例采用環氧樹脂粘結劑)攪拌均勻得到導電涂料,其中,導電發熱材料占導電涂料總重量的20%-85%。然后將導電涂料按照網格狀(本應用例采用單元格為正六邊形的網格)的形狀在含有玻璃纖維的預固化的環氧樹脂薄板(薄板厚度為0. 2毫米,其中玻璃纖維與環氧樹脂的重量比為I比I)上通過絲網印刷工藝從左至右按照相應的間隔連續印刷沿前后向設置的帶狀的導電發熱層在成卷的連續的環氧樹脂薄板上,并使印刷層在110攝氏度至120攝氏度溫度下快速進行固化,從而形成帶狀導電發熱層。帶狀導電發熱層之間的間隔與地磚下座20的各相應的上部凹槽23之間的間隔相對應。在帶狀導電發熱層固化完畢后,立即將2條0. 05毫米厚的作為電極銅皮52的連續的長條形銅皮分前后分別覆蓋在導電發熱層的前端和后端之上。覆蓋在導電發熱層的前端之上的電極銅皮稱為前側電極銅皮52a,覆蓋在導電發熱層的后端的電極銅皮稱為后側電極銅皮52b ;再用壓機將另一卷同樣的含有玻璃纖維的預固化的環氧樹脂薄板在160攝氏度至200攝氏度的溫度、20MPa的壓力下,使得位于上層的該環氧樹脂薄板與下層的環氧樹脂薄板粘結固定在一起,而使網格式帶狀導電發熱層和電極銅皮52被壓實而真空絕緣密封封裝在兩塊環氧樹脂薄板之間,使石墨粉的游離較少,兩層環氧樹脂薄板則形成環氧樹脂外層53,從而得到成卷的碳墨薄板。然后再進行裁切和沖孔,加工成與地磚主體的內部腔體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而得到本應用例的電熱片5,也即去掉不設置導電發熱層的部位,使得電熱片成為由6條導電發熱帶51為主體的構件,電熱片5中的帶狀導電發熱層的相應的一個帶連同相應的上下2層條狀環氧樹脂薄板構成相應I條導電發熱帶51,也使得電熱片5的去掉不設置導電發熱層部位后的前側部位和后側部位成為只設有電極銅皮的連接在相鄰導電發熱帶51之間的連接條。每個導電發熱帶51的帶狀導電發熱層的左右向的整體寬度為下部主體20的各相應的上部凹槽23的左右向的長度(導電發熱帶51的環氧樹脂薄板部分的左右向的長度)的1/2至4/5(本應用例的導電發熱帶51的帶狀導電發熱層的左右向的整體寬度為環氧樹脂薄板部分的左右向的長度的3/4)。電熱片5的四個角上均設有貫穿其上下的電極阻斷孔54。各電極阻斷孔54位于電熱片5的左右向的最外側的導電發熱帶51的外側的電極銅皮52處,且將該處電極銅皮52完全切掉,并進行絕緣處理(本應用例采用在電極阻斷孔54處的相應部位注入絕緣膠,絕緣膠為上海東和膠粘劑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DH-54水性聚氨酯膠)。見圖7-1、圖8和圖11-1至圖11-3,安裝座7按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分為前側安裝座7a和后側安裝座7b。2個安裝座7均為使用時能與相應的雙向電連接插頭8實現相互插接的部件,且安裝座7與雙向電連接插頭8相互間密封防水連接。前側安裝座7a和后側安裝座7b其結構形狀相對應(本應用例為相同)。見圖14,安裝座7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頭槽72_1_1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頭槽71-3-1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安裝座7的第一插接孔。安裝座7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針槽72-1-3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針槽71-3-3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安裝座7的第一插針孔。安裝座7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頭槽72_1_2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頭槽71-3-2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安裝座7的第二插接孔。安裝座7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針槽72-1-4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針槽71-3-4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安裝座7的第二插針孔。I、前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第一插頭槽72_1_1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頭槽71-3-1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前側安裝座7a的第一插接孔7a-l。前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第一插針槽72_1_3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針槽71-3-3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前側安裝座7a的第一插針孔7a_3。自發熱組件40的傳輸單元6的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的左前銅插針61-1由其尾部固定設置在前側安裝座7a的第一插針孔7a-3中,也即安裝下座71由其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針槽71-3-3從下方與左前銅插針61-1的尾部的下表面相接觸,蓋板72由其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針槽72-1-3從上方扣合在左前銅插針61_1的尾部的上表面上,而使得銅插針61-1被加緊固定在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傳輸單元6的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的導線壓接構件61_2的鉚接板61_2_1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電連接件安裝槽中,傳輸單元6的第一傳輸插接件61a的導線壓接構件61_2的導線壓接板61-2-2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第一線槽的前部中。傳輸單元6的第一電線62a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第一線槽71-1-1中,且從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穿線缺口 71-7中向后伸出。2、前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第二插頭槽72_1_2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頭槽71-3-2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前側安裝座7a的第二插接孔7a-2。前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第二插針槽72_1_4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針槽71-3-4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前側安裝座7a的第二插針孔7a-4。自發熱組件40的傳輸單元6的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的右前銅插針63-1由其尾部固定設置在前側安裝座7a的第二插針孔7a-4中,也即安裝下座71由其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針槽71-3-4從下方與右前銅插針63-1的尾部的下表面相接觸,蓋板72由其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針槽72-1-4從上方扣合在右前銅插針63_1的尾部的上表面上,而使得右前銅插針63-1被加緊固定在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傳輸單元6的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鉚接板63_2_1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電連接件安裝槽中;導線壓接板63-2-2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第二線槽71-1-2的前部中;穿刺壓板63-23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的左右向中部上,且其第I組穿釘63-23-3位于前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的上方,第2組穿釘63-23-4位于后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的上方。傳輸單元6的第二電線62b的前部相應部分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第二線槽71-1-2中,且從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穿線缺口 71-7中向后伸出。3、見圖7-1、圖8、圖11-1至圖11-3,前側安裝座7a沿著其所處的水平面旋轉180度即可得到后側安裝座7b。也即,后側安裝座7b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頭槽72-1-1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頭槽71-3-1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后側安裝座7b的第二插接孔7b-2 ;后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第一插針槽72-1-3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針槽71-3-3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前側安裝座7a的第二插針孔7b-4 ;自發熱組件40的傳輸單元6的第二傳輸插接件^lb的右后銅插針63-1由其尾部固定設置在后側安裝座7a的第二插針孔7b-4中,也即安裝下座71由其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針槽71-3-3從下方與右后銅插針63-1的 尾部的下表面相接觸,蓋板72由其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針槽72-1-3從上方扣合在右后銅插針63-1的尾部的上表面上,而使得右后銅插針63-1被加緊固定在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
傳輸單元6的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的導線壓接構件61-2的鉚接板61-2-1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電連接件安裝槽中,傳輸單元6的第二傳輸插接件61b的導線壓接構件61-2的導線壓接板61-2-2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第一線槽71-1-1的后部中;
傳輸單元6的第二電線62b的后部相應部分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第一線槽71-1-1中,且從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穿線缺口 71-7中向后伸出;
后側安裝座7b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頭槽72-1-2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頭槽71-3-2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后側安裝座7b的第一插接孔7b-l ;后側安裝座7b的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針槽72-1-4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針槽71-3-4同軸線左右相互對齊而形成后側安裝座7b的第一插針孔7b-3 ;自發熱組件40的傳輸單元6的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左后銅插針63_1由其尾部固定設置在后側安裝座7b的第一插針孔7a-l中,也即安裝下座71由其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針槽71-3-4從下方與左后銅插針63-1的尾部的下表面相接觸,蓋板72由其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針槽72-1-4從上方扣合在左后銅插針63-1的尾部的上表面上,而使得左后銅插針63-1被加緊固定在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傳輸單元6的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鉚接板63_2_1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電連接件安裝槽中;導線壓接板63-2-2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第一線槽71-1-1的后部中;穿刺壓板63-23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_1的左右向中部上,且其第I組穿釘63-23-3位于后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的上方,第2組穿釘63-23-4位于前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的上方;
傳輸單元6的第一電線62a的后部相應部分位于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第二線槽71-1-2中,且從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的穿線缺口 71-7中向后伸出。自發熱組件40由其電熱片5的前側的左右向中部置于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2的上表面上,且位于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穿刺壓板63-23的下方,再將蓋板72從上向下用力壓緊配合安裝在安裝下座71上時,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穿刺壓板63-23的第I組穿釘63_23_3則由上向下依次穿過電熱片5的位于上側的環氧樹脂薄板、前側電極銅皮52a和位于下側的環氧樹脂薄板后插入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的位于前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中,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壓接穿刺構件63-2的穿刺壓板63-23的第2組穿釘63_23_4則由上向下依次穿過電熱片5的位于上側的環氧樹脂薄板、前側電極銅皮52a和位于下側的環氧樹脂薄板后插入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的位于后側的銅片穿刺槽71-1-3中,從而通過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的壓接穿刺構件63-2使前側電極銅皮52a與第二電線62b的電連接。自發熱組件40的電熱片5的前端相應部分位于前側安裝座7a的蓋板72的壓板部72-2的卡接槽72-2-1中,而被夾緊固定在前側安裝座7a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相接觸的部分采用超聲波焊接。同樣如前所述的方式通過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的壓接穿刺構件63-2實現后側電極銅皮52b與第一電線62a的電連接。 自發熱組件40的電熱片5的后端相應部分位于后側安裝座7b蓋板72的壓板部72-2的卡接槽72-2-1中,而被夾緊固定在后側安裝座7b的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之間。安裝下座71與蓋板72相接觸的部分采用超聲波焊接。將絕緣膠(采用上海東和膠粘劑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DH-54水性聚氨酯膠)分別從相應的安裝座7的安裝下座71的穿線缺口 71-7中注入第一線槽71-1-1、第二線槽71-1-2和銅片穿刺槽71-1-3中,從而使得第一電線61a和第二電線61b前后兩端相應的部分被密封設置在相應的安裝座7中。上述安裝座7及相應的各銅插針構成自發熱組件40的供電插接件。 將自發熱組件40的電熱片5設置在地磚主體的內部腔體中;自發熱組件40的電線62位于地磚下座20的電線槽25中。前側安裝座7a設置在地磚下座20的前側安裝缺口 26a處,前側安裝座7a的最前端到地磚下座20的最前端的前后向的長度等于前側插接榫31的內外向的長度;后側安裝座7b設置在地磚下座20的后側安裝缺口 26b處,后側安裝座7b的最后端與地磚下座20的后端面在同一鉛垂面上;前側安裝座7a的上表面、后側安裝座7b的上表面、電熱片5的上表面和地磚下座20的上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再在該上述各面上均勻涂覆一層云石膠(本應用例采用武漢市科達云石護理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力士云石膠),地磚面板10從上方向下通過云石膠粘結固定在前側安裝座7a的上表面、后側安裝座7b的上表面、電熱片5的上表面和地磚下座20的上表面上。由于安裝缺口的部分部位為上大下小的臺階狀,而使得自發熱組件的安裝座被地磚主體的地磚面板和地磚下座在上下方向上限位;又由于上述安裝缺口對安裝座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形成限位,從而使得發熱組件的安裝座既被可靠地限位固定在地磚主體中。然后再在地磚主體的四周加工出相應的前側插接榫31、右側插接榫32、后側插接槽33和左側插接槽34,其中加工后側插接槽33時會連同后側安裝座7b的卡接鉤部71-6的前后向的外側上側切掉相應一小部分(見圖21)。見圖19至圖21,用于將本應用例的前后相鄰的兩塊自發熱式地面裝飾磚電連接的雙向電連接插頭8包括插頭80、銅套82和電線83。插頭80有兩個,按其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第一插頭80a和第二插頭80b。第一插頭80a和第二插頭80b結構形狀基本相同,均為雙插柱插頭,且各自的插柱呈相反方向設置。每個插頭80均包括座體81。座體8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體件,座體81包括主體部81-1和2個插柱81-2。主體部81-1基本呈等腰梯形,主體部81-1的左右兩側設有作為卡接凸塊81-3的向左右向的外側伸出的凸出部位,使用時被卡接固定在安裝座7的卡接鉤部71-6的相應的卡接鉤與安裝座7的下半插座部71-3之間。2個插柱81-2分前后連接在主體部81-1的前后向的外側上。2個插柱81_2是使用時能與相應的自發熱組件40的安裝座7的相應的插接孔相互防水插接配合的部位。各個插柱81-2均由多個由內向外依次減小的圓臺組成。
銅套82的內徑與自發熱組件40的傳輸單元6的各銅插針的外徑相對應。電線83有2根,按其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為前側電線83a和后側電線83b。各個插柱81-2中均設有I個銅套82。2個插頭80的各自位于前側插柱中的銅套82分別由其左右向的內側部分壓接固定且電連接在前側電線83a的兩端被剝去相應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銅線上而構成相應的前側電連接組件,2個插頭80的各自位于后側插柱中的銅套82分別由其左右向的內側部分壓接固定且電連接在后側電線83b的兩端被剝去相應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銅線上而構成相應的后側電連接組件。前側電連接組件和后側電連接組件的各銅套82和電線83的相應部分作為嵌件在座體81注塑時與該座體81形成一體件,且電線的中間部分從相應的座體81的主體部81-1的前后兩側的腰上向外露出,座體81與電線83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間因座體81的注塑而密閉固定連接。從而兩個插頭80通過電線柔性且電連接在一起。銅套82的左右向的內側位于座體81的主體部81-1中,銅套82的左右向的外側部位于相應I個插柱中且與該插柱81-2同軸設置,且從左右向的外側與座體81的外部相通。
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和變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該歸入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其特征在于安裝下座(71)為注塑一體件; 安裝下座(71)包括連接部(71-1)、臺階凸緣部(71-2)和下半插座部(71-3);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從后方連接在下半插座部(71-3)上; 下半插座部(71-3)設有第一插頭槽(71-3-1)、第二插頭槽(71-3-2)、第一插針槽(71-3-3)、第二插針槽(71-3-4)和橫向插槽(71-3-5); 第一插頭槽(71-3-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前部;第二插頭槽(71-3-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前部;橫向插槽(71-3-5)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后側,橫向插槽(71-3-5)沿左右向設置;第一插針槽(71-3-3)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71-3-3)的軸線與第一插頭槽(71-3-1)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71-3-1),第一插針槽(71-3-3)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71-3-1)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71-3-5)相貫通;第二插針槽(71-3-4)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71-3-4)的軸線與第二插頭槽(71-3-2)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71-3-2),第二插針槽(71-3-4)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71-3-2)相貫通,后端與橫向插槽(71-3-5)相貫通; 安裝下座(71)的連接部(71-1)設有第一線槽(71-1-1)、第二線槽(71-1-2)和銅片穿刺槽(71-1-3); 第一線槽(71-1-1)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71-1)的左側;第二線槽(71-1-2)開口向上,且位于連接部(71-1)的右側,從而在連接部(71-1)的左右向的中部形成中間凸起部(71-1-4);銅片穿刺槽(71-1-3)開口向上、沿左右向設置且位于中間凸起部(71-1-4)上;中間凸起部(71-1-4)的前側面也是下半插座部(71-3)的橫向插槽(71-3-5)的后槽壁;第一線槽(71-1-1)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71-2)的橫向插槽(71-2-5)的左端部位相連通,第二線槽(71-1-2)的前端從后方與下半插座部(71-2)的橫向插槽(71-2-5)的右端部位相連通; 臺階凸緣部(71-2)圍繞連接部(71-1)的周向側面的上部設置;臺階凸緣部(71-2)的后部中間和連接部(71-1)的后部中間共同設有穿線缺口(71-7),該穿線缺口(71-7)同時與連接部(71-1)的第一線槽(71-1-1)和第二線槽(71-1-2)的后端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下座(71)為左右對稱的注塑一體件;安裝下座(71)還包括第一定位板(71-4)、第二定位板(71-5)和卡接鉤部(71-6);卡接鉤部(71-6)從前方相后連接在下半插座部(71-3)上;卡接鉤部(71-6)的卡接鉤有2個,按照所處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卡接鉤(71-6-1)和位于右側的第二卡接鉤(71-6-2);卡接鉤部(71-6)的上下向的距離等于安裝座的上下向的距離;第一卡接鉤(71-6-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側的左部,第二卡接鉤(71-6-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側的右部;第一卡接鉤(71-6-1)與第二卡接鉤(71-6-2)的結構相對應,且相對于經過安裝下座(71)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第一卡接鉤(71-6-1)和第二卡接鉤(71-6-2)上均分別設有相應的用于卡接鉤收縮變形的貫通自身上下的開口向前的變形槽(71-6-3);并且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一卡接鉤(71-6-1)的鉤體位于其右側前部;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為沿前后向鉛垂設置的平面,第二卡接鉤(71-6-2)的鉤體位于其左側前部; 下半插座部(71-3)還設有插接限位柱(71-3-6);下半插座部(71-3)的下側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下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與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下半插座部(71-3)的右側面與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 第一插頭槽(71-3-1)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一插頭槽(71-3-1)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第二插頭槽(71-3-2)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71-3-2)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并且第二插頭槽(71-3-2)與第一插頭槽(71-3-1)沿經過安裝部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 第一插針槽(71-3-3)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 第二插針槽(71-3-4)為開口向上的半圓柱形的凹槽;插接限位柱(71-3-6)有2個,2個插接限位柱(71-3-6)分左右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后部; 連接部(71-1)的周向側面的下部為鉛垂設置的半圓形圓弧面,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左側與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平滑過渡連接,該半圓形圓弧面在右側與下半插座部(71-3)的右側面平滑過渡連接; 銅片穿刺槽(71-1-3)有2條,均開口向上且沿左右向設置,2條穿刺槽(71-1-3)相互間分前后設置且位于中間凸起部(71-1-4)上;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外形呈弓形;第一定位板(71-4)基本呈向左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部左偵牝且其后端部位向左離開下半插座部(71-3);第一定位板(71-4)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71-1)的上表面;第一定位板(71-4)的左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左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第一定位板(71-4)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71-2)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 第二定位板(71-5)基本呈向右方凸出的弧形板體,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部右偵牝且其后端部位向右離開下半插座部(71-3);第二定位板(71-5)的上表面與卡接鉤部(71-6)的上表面相平,且高于連接部(71-1)的上表面;第二定位板(71-5)的右側面與位于其前側的第二卡接鉤(71-6-2)的右側面的上部平滑過渡連接,該右側面還與位于其后側的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側面平滑過渡連接,從而使得第二定位板(71-5)的右側面、臺階凸緣部(71-2)的周邊側面以及第一定位板(71-4)的左側面共同形成一個優弧的弓形周邊側面;第二定位板(71-5)的后端部位的下端面與臺階凸緣部(71-2)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內;第一卡接鉤(71-6-1)的左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71-3)的左側面、連接部(71-1)的周邊側面的下部、下半插座部(71-1-1)的右側面以及第二卡接鉤(71-2b)的右側面的下部依次相連,且共同形成半腰圓形的周邊側面。
3.一種安裝座的蓋板,其特征在于蓋板(72)由位于其前部的上半插座部(72-1)和位于其后部的壓板部(72-2)相連構成;壓板部(72-2)的上側面與上半插座部(72-1)的上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壓板部(72-2)的下側面高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端面; 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設有第一插頭槽(72-1-1)、第二插頭槽(72-1-2)、第一插針槽(72-1-3)、第二插針槽(72-1-4)、上側橫槽(72-1-5)和插接孔(72-1-6);上側橫槽(72-1-5)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后側下部中部,上側橫槽(72-1-5)開口向后且沿左右向設置;上側橫槽(72-1-5)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橫向插槽(71-3-5)相對應,且共同形成安裝座的電連接件安裝槽;壓板部(72-2)從后向前連接在上半插座部(72-1)的后側的左右向中部的上部上;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形狀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形狀相對應;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下向的長度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上下向的長度相同; 第一插頭槽(72-1-1)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前部;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頭槽(72-1-1)與安裝下體(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頭槽(71-3-1)相對應;第二插頭槽(72-1-2)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前部;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頭槽(72-1-2)與安裝下體(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頭槽(71-3-2)相對應; 第一插針槽(72-1-3)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針槽(72-1-3)的前端與第一插頭槽(72-1-1)相貫通,后端與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上側橫槽(72-1-5)相通;第二插針槽(72-1-4)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針槽(72-1-4)的前端與第二插頭槽(72-1-2)相貫通,后端與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側橫槽(72-1-5)相通;蓋板(72)的壓板部(72-2)的下側前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卡接槽(72-2-1 ),且卡接槽(72-2-1)與上側橫槽(72-1-5 )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裝座的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72)為左右對稱的注塑一體件; 蓋板(72)的第一插頭槽(72-1-1)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左插頭槽(72-1-1)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 第二插頭槽(72-1-2)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沿前后向設置、前端與外界相通,且第二插頭槽(72-1-2)的前端邊沿為倒角或倒圓角,并且第二插頭槽(72-1-2)與第一插頭槽(72-1-1)相對于經過蓋板(72)的前后向的中心線的鉛垂面對稱設置;第一插針槽(72-1-3)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一插頭槽(72-1-1)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一插頭槽(72-1-1);第二插針槽(72-1-4)為開口向下的半圓柱形凹槽,其軸線與第二插頭槽(72-1-2)的軸線相同、直徑小于第二插頭槽(72-1-2); 插 接孔(72-1-6)有2個,2個插接孔(72-1-6)分左右設置在蓋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后部;2個插接孔(72-1-6)分別與安裝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_3)的相應的插接限位柱(71-3-6)相對應,且相互插接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裝座的安裝下座和安裝座的蓋板。安裝下座為注塑一體件;安裝下座包括連接部、臺階凸緣部和下半插座部;安裝下座的連接部從后方連接在下半插座部上。蓋板由位于其前部的上半插座部和位于其后部的壓板部相連構成;壓板部的上側面與上半插座部的上側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壓板部的下側面高于上半插座部的下端面。蓋板從上向下配合安裝在安裝下座的下半插座部和連接部上而構成相應的安裝座。
文檔編號E04F15/10GK102705892SQ20121008420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葛林, 葛鑫琰 申請人:江蘇德威木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