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系統。
背景技術:
消除了濕法技術的、用于砌筑體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是公知的。在波蘭專利申 請P-292616中已經描述了一種水平投影中具有近似于矩形或正方形形狀的、用于砌筑體 的干式鋪筑的主體形式的建造構件。在這種構件的上側存在有至少一個呈框架形狀的凸起 區域,在該構件上放置具有與凸起區域對應的凹陷的建造構件。
在波蘭專利申請P-290398中描述的另一解決方案提出了一種由石膏砌塊搭建墻 壁的方法以及一種不使用結合材料的搭建墻壁的砌塊。該砌塊具有直角棱柱的形狀,在其 上表面具有錐狀突起并且在其下表面具有錐狀凹陷,其中兩個表面上的錐體具有共同的對 稱軸線。
建造構件形成用于建造建筑物的系統。一種用于墻壁建造的這樣的構件系統可在 德國專利申請DE19502979中見到。這種系統包括可使用干式法連接的構件。該構件的一 個接觸面具有凹陷,而另一表面具有與該凹陷配合的突起。
另一解決方案是德國專利申請DE19508383中描述的具有協作構件和至少一個中 空通道的建造構件。在該文獻中示出的構件具有互鎖表面,使得在墻壁搭建的方向以及在 垂直于墻壁的方向不能移位。互鎖構件被制成跨越鎖定面且具體地相對于彼此成平角布置 的突起和凹槽。在該解決方案中描述的建造構件可用于干式建造。
在歐洲專利申請EP0872607中描述的另一建造構件在上下表面具有互補的連接 構件,其在上表面形成突起并在下表面形成凹陷。這些凹陷和突起具有梯形橫截面。連接 構件在長度方向與長邊平行。這些構件的寬度包括短邊寬度的I / 3。這些構件可設置在 短邊的中部。這種解決方案涉及由建造構件制成的干式建造墻壁,但是使用了支架將單個 構件栓在一起。
上述建造構件在技術狀態上具有一定缺陷,這導致其實際實施中的困難。例如,在 DE19508383中給出的解決方案中,存在于建造構件表面的突起很容易損壞,這與運輸存在 的重大問題和材料的巨大損失相關。
此外,這些解決方案中無一確保當重力載荷作用在所有接觸面上時的完全嵌縫, 而這特別是在幕墻和承重墻的情況下非常重要。發明內容
本解決方案的目標在于開發一種這樣的建造構件的系統,構件的形狀將會理想地 使得能夠在建筑物裝配期間鋪設連續的構件,并且確保這些構件在整個建筑物中精確和持 久的固定,而無需砂漿、膠粘劑或機械連接構件。
另一目標是開發一種構件系統,其能夠由較低資格的工人僅在適當的監督下工作 而進行裝配,并且將會使其未來的使用者能夠建造住宅而無需重型建筑設備。
這些目標由于本發明的解決方案而得以實現。
用于使用表面具有突起的、幾何體形式的塊型構件進行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系統,由用于搭建墻壁、頂棚和屋頂的建造構件模塊組成。模塊由兩個構件組成,它們彼此鄰近的側面由第三構件連接,從而形成自緊接合,其中建造構件的成形的突起具有兩個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的導向接觸面,其為導向面和自緊面。這些角度分別相對于上下突起的垂線和導向面或自緊面而確定。
在有利的解決方案中,傾角α在40° -50°的范圍內,并且角度β在6° -12° 的范圍內。在最優的解決方案中,傾角α等于45°并且角度β等于7°。
根據本發明,建造構件系統具有由兩個粘附的梯形組成的突起,其中具有較小傾角的梯形在構件的相互連接中充當具有收斂角2 α的自緊楔形的一部分。
本發明包括用于墻壁、頂棚和屋頂的建造構件模塊。
墻壁模塊建造構件包括三種部件,其具有位于上下表面的凹陷和突起,從而形成自緊連接。下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系統相對于上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系統移位所述建造構件長度的一半。突起和凹陷的側面導向和自緊接觸面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其中突起和凹陷的橫截面具有兩個梯形的形狀,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并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下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α傾斜,角度α由下部突起面的垂線與導向面之間的角度確定,并且上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β傾斜,角度β由上部突起面的垂線與自緊面之間的角度確定。
頂棚模塊建造構件包含基本和補充頂棚構件以及平頂梁。基本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具有側接觸面,這些表面是以角度α和β傾斜的導向面和自緊面,在這些表面上形成自緊連接。這些表面設置在靠近相鄰的基本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的上緣就位的突起上,其中側面自緊接觸面與頂棚構件的上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β,并且側向導向接觸面與頂棚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α。基本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交替放置。
屋頂模塊建造構件包括基本屋頂建造構件和補充屋頂構件以及屋頂椽梁。基本和補充屋頂建造構件具有位于其側面的突起,并且屋頂椽梁在其整個長度范圍內具有凹陷。 凹陷和突起的導向面和自緊面形成自緊連接。基本屋頂建造構件和補充屋頂構件的側面上的突起構成與屋頂椽梁上的凹陷的相互配合。此外,凹陷和突起以相對于屋頂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定位。突起和凹陷的導向和自緊側向接觸面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而突起和凹陷的自緊部分的側壁以相對于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角度β傾斜。凹陷和突起的導向面的側壁以相對于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α傾斜。此外,突起和凹陷的導向面以銳角Y傾斜。而且突起和凹陷的側壁在自緊和導向部分中具有不同的長度。基本屋頂建造構件和補充屋頂構件交替放置。
用于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系統旨在用于搭建緊湊和低矮的建筑物以及用于完成具有骨架結構的建筑內的墻壁。此外,這種系統可用作搭建微型建筑的砌塊。
當在墻壁中存在拉力時,沿著構件在突起之間發生的自緊連接引起分布在這些突起上的附加剪應力的存在。
本解決方案的優點在于應用高度先進的數值技術設計結構的簡單性,以及不使用濕法技術的非常快速、異常精確和無工具地實施所設計的結構,并且能夠在工廠以 及在建筑場地利用工業機器人生產建造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解決方案的另一優點是在建造建筑物的過程中很少浪費。由于本發明,實現了對于單個系統構件的高裝配精度的需求,這顯著簡化了工人的工作,同時使執行整個建筑任務的時間從材料供給到建筑場地縮短至甚至兩個星期。這顯著減少了建造工作期間以及完成工作期間持續的費用。
由于本發明的系統的應用,即便較低資格的人員也能夠不使用重型建筑設備,例如由較低資格的工人或由建筑物的未來使用者搭建建筑物。
該系統的使其不同于目前已知的解決方案的另一顯著特性是如下事實,不可能通過將構件恰好放置在彼此之上而使一個構件的上表面與另一個構件的下表面完美地配合。
該系統還包括在搭建墻壁期間用于全方位裝配門窗接合件的建造構件,而無需附加的固定件和密封劑,這顯然縮短了裝配時間并確保了更大的采暖舒適性,從而導致建筑物的使用者在采暖/空調方面的較低花費。
所有這些方面毋庸置疑地導致所搭建建筑物的單位成本的降低。根據其設想,該系統還確保了高設計靈活性和內部規劃性以及在地震活動多發地區建造建筑物的可能性。 額外的優點是建造工作的獨立性,其獨立于一年中的時間、任意的地理緯度以及水的獲取, 而水對于如砂楽■等材料的制備是必需的。
根據本發明,使這種理想解決方案區別于其他解決方案的一種特性是存在至少三個協作構件的事實,這明確地確保了由于相鄰構件之間存在結果應力而使連接能夠自嵌縫的相互連接。
這種嵌縫使得能夠建造非常精確的建筑物,而無需在實施精整層之前實施另外的找平工作。嵌縫還引起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系統實施的墻壁的隔熱和隔音性能的提高。
根據本發明的建造構件的高精度和等于30cm的模塊分度允許充分地任意建造建筑物。由于適當的計算機軟件,能夠容易地將任一建筑設計變換為 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系統的設計。另外,使用這種系統的設計允許立即和精確地確定對于執行接受的建造任務所必需的單個構件的數量的需求。而且無需考慮用于使用傳統方法實施砌筑工作期間發生的所謂“損失”的材料盈余。
建造后的建筑物的尺寸將具有與建筑師所設計的尺寸完全對應的尺寸。無需在實施后檢查庫存,而這對于內部規劃可能是必要的。用于執行精整工作的文件可在設計階段做出。
所有這些系統特性允許通過顯著縮短完整任務的執行時間而顯著降低最終產品即住宅的價格。
本發明的目標呈現在附圖中的示例中,其中
圖1是示出具有自緊面的數塊墻壁建造構件的連接的軸測投影圖,
圖2是數塊連接的墻壁建造構件的投影圖,
圖3是墻壁建造構件的短邊的投影圖,
圖4是墻壁建造構件的長邊的投影圖,
圖5是圖2、3和4中標記的局部的放大圖,其示出墻壁建造構件的自緊面和導向面,
圖6是基本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7是基本墻壁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8是半靠近框架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9是靠近框架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0是左側角落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1是左側角落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2是右側角落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3是右側角落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4是框架下方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5是框架下方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6是框架上方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7是框架上方的墻壁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18是示出數塊頂棚建造構件的連接的軸測投影圖,
圖19是連接的基本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的投影圖,
圖20是圖19中標記的局部的放大圖,其示出基本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的自緊面和導向面,
圖21是平頂梁的上表面和側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22是基本頂棚建造構件的下表面和側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23是補充頂棚建造構件的上表面和側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24 是示出數塊屋頂建造構件的連接的軸測投影圖,
圖25是連接的屋頂建造構件的自緊面的投影圖,
圖26是圖25中標記的局部的放大圖,其示出屋頂建造構件的自緊面和導向面,
圖27是基本屋頂建造構件的上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28是補充屋頂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29是屋頂椽梁的下表面的軸測投影圖,
圖30是在墻壁建造構件連接時發生的力的表示圖,
圖31是在墻壁建造構件分開時發生的力的表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示例性墻壁模塊由三塊墻壁建造構件組成。墻壁建造構件(3、4、5、6、7、8、9)具有位于上下表面的形成自緊連接的凹陷和突起。下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系統關于上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系統移位了建造構件長度的一半。
根據本發明,在該系統中墻壁構件是具有直角棱柱形狀的輪廓的建造構件,其中突起和凹陷位于構件的上下表面。
突起和凹陷的橫向的導向接觸面(I)和自緊接觸面(2)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 突起和凹陷的橫截面具有兩個梯形的形狀,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并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下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α傾斜,角度α由下部突起面的垂線與導向面(I)確定,并且上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β傾斜,角度β由上部突起面的垂線與自緊面(2)確定。
圖6、7中所呈現的基本墻壁建造構件(3)在其上表面沿構件的縱軸具有縱向突起,該縱向突起具有兩個梯形的橫截面,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并且構件具有沿短邊的外緣定位的兩個橫向突起。僅從構件的內側起,兩個橫向突起具有等于縱向突起的寬度一半的寬度和兩個梯形的橫截面,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較長的梯形底邊包括整個墻壁建造構件的寬度的大約I / 3。
在下表面上,這種構件具有沿縱軸和橫軸的凹陷,其具有兩個梯形的橫截面,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
下表面上的突起和凹陷與同一構件的上表面上相應的突起和凹陷不對應。
使得能夠形成墻壁的條件是,下表面上的突起和凹陷相對于上表面上的突起和凹陷系統移位了建造構件長度的一半。
圖6、7中所呈現的基本構件不是能夠建造出完整建筑墻壁的通用構件。為此目的需要被示為系統的其他構件的這種構件的特定改型,并且這些構件已呈現在接下來的附圖中。
其他墻壁建造構件是圖8中所示的半靠近框架的構件(4)和圖9中所示的靠近框架的構件(5)。它們與基本墻壁建造構件(3)的不同在于側壁之一的形狀,其具有位于中央的矩形凹陷。這種凹陷的寬度大于較長的梯形底邊。
其他墻壁建造構件是構成圖10和11以及圖12和13中分別呈現的左側角落墻壁構件(6)和右側角落墻壁構件(7)的建造構件。在這種構件中,在上表面上定位有具有共用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的兩個梯形的橫截面的突起,以及沿短邊的外緣定位的兩個橫向突起,這些突起與基本墻壁建造構件上的那些突起相同。
在下表面上,這種構件設有具有兩個梯形的橫截面的凹陷,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一個凹陷沿縱軸定位在構件長度的一半的位置,另外兩個凹陷橫向于構件的長邊定位,并且還有一個凹陷沿長邊定位在構件長度的一半的位置。
另外的墻壁建造構件是構成圖14和15中所示的框架下方的墻壁構件(8)以及圖 16和17中所示的框架上方的墻壁構件(9)的建造構件。它們與基本墻壁建造構件的不同在于上下墻壁之一的形狀,其具有位于中央的矩形凹陷。這種凹陷的寬度大于較長的梯形底邊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在系統構件上設立的突起的橫截面由兩個彼此粘附的梯形組成。在構件的相互連接中具有較小傾角的梯形充當楔形的一部分,并且與此相關,發生類似于楔形的物理關系。
圖18-23中呈現出示例性頂棚模塊。該模塊由基本頂棚建造構件(圖22)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圖23)以及平頂梁(圖21)組成。
基本頂棚 建造構件(11)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具有以角度α和β傾斜的導向側向接觸面(I)和自緊側向接觸面(2),在這些表面上形成自緊連接。這些表面設立在靠近相鄰的基本和補充頂棚構件的上緣定位的突起上。橫向自緊接觸面與頂棚構件的上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β,并且上部橫向導向接觸面與頂棚構件的下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α。
如圖20中所示,基本頂棚建造構件(11)在靠近上緣定位的突起的上部具有兩個梯形的橫截面,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而且具有短的側邊和長的底邊。
在圖18和19中所示的突起的下部,基本頂棚構件(11)具有過渡成下緣的圓形邊緣,該下緣具有平行于上表面的突起長度d。下緣的突起的長度d與平頂梁(10)的上部寬度對應。圖19中所示的基本頂棚構件(11)的下部設有具有梯形橫截面的突起,在其內部可設立中空的橢圓形凹陷。
根據圖19、20和23,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在靠近上緣定位的突起的上部具有兩個梯形的橫截面,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而且具有短的側邊和寬且長的底邊。
在梯形突起的下方,補充頂棚構件(12)的側壁在大約I / 3的高度內垂直于構件的上下表面,并且在靠近下緣處傾斜。在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的內部可設立中空的橢圓形凹陷。
圖21中所示的平頂梁(10)具有梯形橫截面,其上底d與基本頂棚建造構件(11) 的突起的下緣長度d相應。
基本頂棚建造構件(11)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 )交替鋪設。在一行中,鋪設從基本頂棚建造構件(11)開始,并且在下一行中,鋪設從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開始。
圖24-29中呈現出示例性屋頂模塊。屋頂模塊由圖27中所呈現的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和圖28中所示的補充屋頂構件(16)以及圖29中所示的屋頂椽梁(17)組成。基本和補充屋頂構件具有位于其側面的突起,并且屋頂椽梁在其整個長度上具有凹陷。在凹陷和突起的自緊接觸面(2)上形成自緊連接。基本屋頂建造構件和補充屋頂構件的側面上的突起構成與屋頂椽梁上的凹陷的相互配合。此外,凹陷和突起以相對于屋頂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定位。
突起和凹陷的導向側向接觸面和自緊側向接觸面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并且突起和凹陷的自緊部分具有以相對于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角度β傾斜的側壁,而且凹陷和突起的導向面具有以相對于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α傾斜的側壁。此外,突起和凹陷具有以銳角Y傾斜的導向面。突起和凹陷的側壁在自緊部分和導向部分中具有不同的長度。·
圖27中所示的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在其側壁上具有直至高度的一半的立方形突起,在該突起上以相對于上緣所成的角度設置具有導向部分和自緊部分的突起。
根據圖28的補充屋頂構件(16)具有L形延伸部分,用于在屋頂椽梁(17)上沿其上表面放置該構件。延伸部分的長度ζ與屋頂椽梁(17)的上部寬度相應。在補充構件(16) 的側壁上,在L形延伸部分的下方,以相對于上緣所成的角度設置具有導向部分和自緊部分的突起。
圖29中所示的屋頂椽梁(17)是直角棱柱,其中添加有具有導向部分(I)和自緊部分(2)的傾斜的凹陷。
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和補充屋頂建造構件(16)交替鋪設。在一行中,行的鋪設從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開始,并且在下一行中,行的鋪設從補充屋頂建造構件(16)開始。
圖30和31呈現出在墻壁建造構件連接和分開時在突起和凹陷的接觸面上發生的力的分布。
圖30呈現出被目標系統的構件裝配期間發生的力Q推入的、作為具有2 α收斂角的楔形區段(以下稱為“楔形”)的突出部分的協作。基于圖30的放大的局部視圖,可計算出施加于單個構件的壁的壓力。在“楔形”的側向表面與“楔形”被推入其間的表面之間,將發生等于正交反力N的壓力和摩擦力T。由于“楔形”的對稱性,壓力和摩擦力將彼此相坐寸O
考慮到在構件連接期間“楔形”被推入的情況,摩擦力將與“楔形”的側面上的速度矢量相反地作用。通過計算力的系統的平衡,即通過將所有的力投射在y軸的豎直方向上,獲得以下等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的系統,其具有用于裝配期間相互連接的成形的突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構成用于搭建墻壁、頂棚和屋頂的建造構件模塊,并且所述模塊由兩個構件組成,兩個構件鄰近的側面由第三構件連接,從而形成自緊連接,并且所述建造構件的成形的突起具有兩個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的側向接觸面,即導向側向接觸面(I)和自緊側向接觸面(2),并且所述角度分別在上部突起面或下部突起面的垂線與所述導向面或自緊面之間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傾角α在40°-50°的范圍內,并且角度β在6° -12°的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傾角α等于45°并且角度β等于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兩個粘附的梯形組成,其中具有較小傾角的梯形在構件的相互連接中充當具有收斂角2α的自緊楔形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墻壁模塊包含三種墻壁建造構件,其中所述墻壁建造構件(3、4、5、6、7、8、9)具有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形成自緊連接的凹陷和突起,并且其中所述下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的系統相對于所述上表面上的突起和凹陷的系統位移所述建造構件的長度的一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墻壁建造構件(3、4、5、6、7、8、9)的突起和凹陷的導向側向接觸面(I)和自緊側向接觸面(2)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其中突起和凹陷的橫截面具有兩個梯形的形狀,兩個梯形具有共同的底邊且一個在另一個之上,并且下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α傾斜,所述角度α由所述突起的下表面的垂線與所述導向面(I)確定,而且上部梯形的側邊以角度β傾斜,所述角度β由所述突起的上表面的垂線與所述自緊面(2)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棚模塊包含基本頂棚構件(11)和補充頂棚構件(12)以及平頂梁(10),其中所述基本頂棚建造構件和所述補充頂棚構件(12)具有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的導向側向接觸面(I)和自緊側向接觸面(2),在這些接觸面上形成自緊連接,并且這些接觸面位于靠近相鄰的基本頂棚建造構件(11)和補充頂棚建造構件(12)的上緣定位的突起上,其中所述自緊側向接觸面(2)與所述頂棚構件的上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β,并且所述導向側向接觸面(I)與所述頂棚建造構件的下表面的垂線形成角度α。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和補充建造構件交替放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頂模塊包含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和補充屋頂構件(16)以及屋頂椽梁(17),其中所述基本屋頂構件(15)和補充屋頂構件(16)具有位于側面的突起,并且所述屋頂椽梁(17)在其整個長度范圍內具有凹陷,并且凹陷和突起的導向接觸面(I)和自緊接觸面(2)形成自緊連接,其中所述主要屋頂建造構件(15)和所述補充屋頂構件(16)的側面上的突起構成與所述屋頂椽梁(17)上的凹陷的相互匹配,而且凹陷和突起以相對于屋頂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定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突起和凹陷的所述導向和自緊側向接觸面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其中突起和凹陷的自緊部分具有以相對于所述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角度β傾斜的側壁,并且凹陷和突起的導向面具有以相對于所述突起和凹陷的下表面的垂線所成的銳角α傾斜的側壁,而且突起和凹陷具有以銳角Y傾斜的導向面(1),并且突起和凹陷的側壁在自緊和導向部分中具有可變的長度。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屋頂建造構件(15)和補充屋頂建造構件(16)交替放置。
1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11所述的系統的應用,用于搭建緊湊和低矮的建筑物,以及用于完成具有骨架結構的建筑中的墻壁。
13.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11所述的系統的應用,用作用于搭建微型建筑的砌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的干式建造的建造構件系統,通過用于裝配期間相互連接的成形的突起進行建筑物的干式建造。該系統包括用于搭建墻壁、頂棚和屋頂的建造構件模塊,并且模塊包括兩個構件,其鄰近的側面由第三構件連接,從而形成自緊連接,并且建造構件的成形的突起具有兩個以特定角度α和β傾斜的側向接觸面,導向側向接觸面(1)和自緊側向接觸面(2),并且這些角度分別在上部突起面或下部突起面的垂線與導向面或自緊面之間確定。本發明還包括所限定系統的應用,用于搭建緊湊和低矮的建筑物以及用于完成具有骨架結構的建筑中的墻壁,并且還用作用于搭建微型建筑的砌塊系統。
文檔編號E04D1/04GK103052758SQ20118003830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日
發明者J.海因茨, A.海因茨 申請人:Hch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