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未設圈梁或圈梁不閉合的砌體房屋,用以改善其整體性和抗震性能的抗震加固鋼圈梁。
背景技術:
砌體結構是指由磚、石或砌塊為塊材,由砂衆砌筑而成的結構。由于其造價低、取材方便、施工簡單等特征,砌體結構是我國村鎮建筑中應用最多的結構形式。但是,由于農民建房缺少科學指導,建筑材料質量不達標、缺乏必要的抗震構造措施,導致歷年來多次震害中砌體房屋倒塌嚴重,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因此,針對抗震性能差的砌體結構,應對其進行抗震加固,增加砌體房屋的整體性。砌體房屋的抗震加固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未設圈梁或圈梁不閉合的結構 加設圈梁。目前加設圈梁的常規做法是增設鋼筋混凝土圈梁,在圈梁底截面附近架設臨時支撐,剔除磚墻表面抹灰,有時還鑿去局部磚或砌塊以加強抗剪連接,然后支模鋪設鋼筋后筑混凝土。但是這樣的加固做法要求現場施工平面寬敞,且施工周期長、施工難度大、造價聞。為解決上述問題,縮短增設圈梁的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難度,發明人根據實際經驗和振動臺試驗,研究開發了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砌體房屋加固鋼圈梁,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未設圈梁或圈梁不閉合的砌體房屋,用以改善其整體性和抗震性能的抗震加固鋼圈梁。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如下一種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包括有外型鋼帶、對拉螺栓、墊板和水泥砂漿找平層,其特征是墻體內外基層鋪設水泥砂漿找平層,該型鋼帶與墊板在找平的墻體兩側每隔一定距離通過對拉螺栓夾緊;外墻與內墻連接處,該對拉螺桿一端錨入內墻中;外墻與屋架下弦連接處,該型鋼帶與屋架下弦采用兩根對拉螺桿拉結,該對拉螺桿另一端焊有連接板與下弦錨固;該型鋼帶為角鋼、鋼板或槽鋼;該對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漿填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其優點如下I、適用于各種屋面形式的砌體房屋,如木屋架、鋼屋架、預制板等;2、有效改善砌體房屋的整體性,提高砌體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3、構造簡單,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于內外墻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于外墻與屋架下弦連接處的正視結構示意圖。[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于外墻與屋架下弦連接處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抗震加固鋼圈梁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有外型鋼帶I、對拉螺栓2、墊板3和水泥砂漿找平層4,該型鋼帶I與墊板在找平的墻體5兩側每隔一定距離通過對拉螺栓2夾緊;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抗震加固鋼圈梁在內外墻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有外型鋼帶I、對拉螺栓2和水泥砂漿找平層4,外墻5與內墻6連接處,該對拉螺桿2 —端錨入內墻中。如圖3、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抗震加固鋼圈梁在外墻5與屋架下弦7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有外型鋼帶I、對拉螺栓2和水泥砂漿找平層4,該型鋼帶I與屋架下弦7采用兩根對拉螺桿2拉結,該對拉螺桿另一端焊有連接板8與下弦錨固。該型鋼帶為角鋼、鋼板或槽鋼,該對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漿9填實。本實用新型抗震加固鋼圈梁能有效提高房屋整體性與抗震性能,構造簡單、施工方便,具有實用性,符合實用新型專利各要件,故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包括有外型鋼帶、對拉螺栓、墊板和水泥砂漿找平層,其特征是墻體內外基層上鋪設水泥砂漿找平層,該型鋼帶與墊板在找平的墻體兩側每隔一定距離通過對拉螺栓夾紫。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其特征是外墻與內墻連接處,該對拉螺桿一端錨入內墻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其特征是外墻與屋架下弦連接處,該型鋼帶與屋架下弦采用兩根對拉螺桿拉結,該對拉螺桿另一端焊上連接板與下弦錨固。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其特征是該型鋼帶為角鋼、鋼板或槽鋼。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其特征是該對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漿填實。
專利摘要一種砌體房屋抗震加固鋼圈梁,包括有外型鋼帶、對拉螺栓、墊板和水泥砂漿找平層,其特征是墻體內外基層上鋪設水泥砂漿找平層,該型鋼帶與墊板在找平的墻體兩側每隔一定距離通過對拉螺栓夾緊;外墻與內墻連接處,該對拉螺桿一端錨入內墻中;外墻與屋架下弦連接處,該型鋼帶與屋架下弦采用兩根對拉螺桿拉結,該對拉螺桿另一端焊上連接板與屋架下弦錨固;該型鋼帶為角鋼、鋼板或槽鋼;該對拉螺栓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漿填實。本實用新型對墻體無圈梁或圈梁不閉合的砌體房屋,能夠增強結構的整體剛度,改善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各種屋面形式的砌體房屋,如木屋架、鋼屋架、預制板等,且構造簡單、施工周期大大縮短,具有實用性。
文檔編號E04B1/98GK202416897SQ20112053758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劉輝, 楊威, 紀曉東, 胡亮霞, 趙作周, 陳俞 申請人:北京市房地產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市金房科技工程實業公司, 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