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
技術背景[0002]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的跨度一般為20m 32m,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通風系統設計中,地下廠房頂棚結構與頂拱巖壁之間一般作為風道,風道布置有風管或通過隔墻分隔成送風道和排煙道,風通過送風道依次進入發電機層、電氣夾層等各層,后經巖壁與防潮墻之間的通道進入排煙道,最終從排風洞排出,完成通風系統循環。地下廠房頂拱巖壁較為潮濕并可能有滲水,送風道內將會有積水,為防止積水直接滴入主廠房的設備層,因此需要將積水及時從送風道排出,同時防止送風道和排煙道之間的氣流相互貫穿。現有技術中, 一般是將送風道內的積水排入排煙道,再通過排煙道將水排至巖壁與防潮墻之間的通道排出,但現有技術中的排水結構會使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影響送風道和排煙道的正常使用及消防安全。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排水且可防止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的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頂棚結構的頂面上的隔墻,以及通過隔墻分隔形成的送風道和排煙道,所述隔墻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延伸,所述隔墻的底部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有一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與送風道連通,形成進水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與排煙道連通,形成排水端,所述進水端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的開口朝上,所述排水管內通過承裝水形成液封結構防止送風道內的氣流由排水管流入排煙道和防止排煙道內氣流由排水管流入送風道。[0005]進一步的是相鄰兩個排水管之間的間距為45厘米至55厘米。[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管的進水端的底面與頂棚結構的頂面接觸。[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一組排水管,一方面可將送風道內的積水及時排出,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液封結構,可防止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有利于保證送風道和排煙道的正常使用及消防安全。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的示意圖。[0009]圖中標記為送風道1,排煙道2,隔墻3,排水端4,進水端5,排水管6,頂棚結構7。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1]如圖1所示,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頂棚結構7的頂面上的隔墻3,以及通過隔墻3分隔形成的送風道1和排煙道2,所述隔墻3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延伸,所述隔墻3的底部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有一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6的一端與送風道1連通,形成進水端5,所述排水管6的另一端與排煙道2連通,形成排水端4,所述進水端5高于排水端4,且排水端4的開口朝上,所述排水管6內通過承裝水形成液封結構防止送風道1內的氣流由排水管6流入排煙道2和防止排煙道2內氣流由排水管6流入送風道1。機組正常運行時,由于送風道內的氣壓大于排煙道內的氣壓,因此將排水管6的排水端4設置有一定高度,且排水端4低于進水端5,排水端4的開口朝上,有利于使排水管內始終保持存有一定的水位形成液封,進而可有效防止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使用時,送風道內的積水會由排水管的進水端流入排水管,隨著積水不斷進入排水管,積水會自行由排水管的排水端流出,這樣便可將送風道內的積水排出至排煙道,進而通過排煙道排至巖壁與防潮墻之間的通道排出。[0012]上述一組排水管的數量可根據隔墻的長度進行確定,例如可為10個,20個,50個等,為了提高積水排出效率,相鄰兩個排水管之間的間距為45厘米至55厘米。[0013]為了便于頂棚結構頂面的積水順利排出,所述排水管6的進水端5的底面與頂棚結構7的頂面接觸。這樣可使積水更容易流入排水管內,進而可使積水更快速的排出。
權利要求1.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包括設置在頂棚結構(7) 的頂面上的隔墻(3),以及通過隔墻(3)分隔形成的送風道⑴和排煙道O),所述隔墻(3) 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延伸,其特征是所述隔墻(3)的底部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有一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6)的一端與送風道(1)連通,形成進水端(5),所述排水管(6)的另一端與排煙道( 連通,形成排水端G),所述進水端( 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4)的開口朝上,所述排水管(6)內通過承裝水形成液封結構防止送風道(1)內的氣流由排水管(6)流入排煙道( 和防止排煙道O)內氣流由排水管(6)流入送風道(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其特征是相鄰兩個排水管之間的間距為45厘米至55厘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6)的進水端(5)的底面與頂棚結構(7)的頂面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電站大跨度地下廠房頂棚結構上方風道間的排水結構,便于排水且可防止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該風道結構包括設置在頂棚結構的頂面上的隔墻,以及通過隔墻分隔形成的送風道和排煙道,所述隔墻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延伸,所述隔墻的底部沿地下廠房的縱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有一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與送風道連通,形成進水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與排煙道連通,形成排水端,所述進水端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的開口朝上,所述排水管內通過承裝水形成液封結構防止送風道與排煙道內的氣流相互貫穿。通過設置一組排水管,可將送風道內的積水及時排出,而且由于形成液封結構,有利于保證送風道和排煙道的正常使用。
文檔編號E04D13/04GK202324402SQ20112045956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廖成剛, 張勇, 王波, 肖平西, 黃克戩, 龔少紅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