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
背景技術:
申請人:在上面定義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是特指用于加工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的模具,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如啤酒瓶、各種調味品瓶、紅酒瓶和汽水瓶等等。在由瓶罐類玻璃模具加工具有頸肩的玻璃容器的過程中,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是最讓業界犯難的。雖然人們對引發頸肩部位變形的原因早已形成共識,但是迄今為止并無應對之良策。引起頸間部位變形的原因是在最后一次吹制成形時(由玻璃雛形吹制成玻璃瓶成品時),速度較快,腔體內部的氣體無法迅速排除,而無法排除的這部分氣體往往滯(停)留在熔融的玻璃熔液與模具之間。人們還進一步認識到氣體滯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因模具自身結構的特點,即瓶頸處的截面積相對于瓶體驟然變小;二是因玻璃熔液的流動方向自上至下,使氣體容易在瓶頸處積留,夾雜在模具與玻璃熔體之間的氣體使制品的瓶頸間出現不飽滿現象。然而,前述的兩個因素猶如公知的定理定律即猶如“公理”, 按照目前的技術程度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如果模具的瓶頸處的截面積不驟然變小,那么無法成形出具有頸肩的瓶子,又因為在制造過程中,玻璃熔體的流向只能自上而下。為了有效地避免玻璃容器在頸肩部位出現變形現象,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已有相應的技術方案被披露,典型的如CN101298355A推薦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和 CN101298356A提供的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對于在二次吹氣時使玻璃熔液分布均勻而藉以確保瓶頸部的壁厚盡可能一致有所建樹,但是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難以降低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系其缺憾。又如CN101298357A介紹的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該專利申請方案對于防止瓶子整體變形有借鑒意義,但是對于解決局部區域特別是前述的頸肩部位的變形不具有可借鑒的意義。再如CN101298358A披露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9A提出的一種玻璃容器加工用模具,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者是通過瓶罐半模的外壁開設散熱槽,以加快散熱速度,提高成形效率。進而如美國專利 US2006/0212632A I的技術內容中也提及了避免瓶子整體變形的方法,具體可參見該美國專利的說明書0021-0025欄以及該專利的圖1和圖2。本申請人認為,上述專利和/或專利申請方案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熱傳遞的方式改善冷卻速度的,之所以稱為熱傳遞而非熱對流,是因為通氣孔是與模具的型腔不相通的,因此在制作玻璃容器時,頸肩部位處的玻璃熔液內的滯留空氣便無法以熱傳遞的傳導方式驅向外界,故而,頸肩部位的變形問題僅能以加快冷卻速度而緩解,但并不能基本杜絕。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1941791A推出的用于制作瓶罐類玻璃容器的模具(本申請人提出的申請)在不失冷卻速度的前提下能將模具頸肩部與玻璃熔液之間的氣體排出,表現為與型腔熱對流的方式使滯留于玻璃熔液內的空氣逸至外界,最終使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飽滿,有效地抑制頸肩部位的變形。因此CN101941791A基本上克服了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所有專利方案的欠缺。[0006]上述CN101941791A的技術手段是在一對瓶半模的頸肩位置各開設與模腔(即型腔)相通的閥孔,并且在各閥孔內設置一由閥體、閥桿和閥頭構成的氣閥,將閥孔與預設于瓶半模上的排氣孔相通,滯留于玻璃熔體與瓶半模型腔頸肩部之間的空氣經閥孔進入閥頭與閥孔之間的第一排氣隙道后繼而進入閥桿與閥孔之間的第二排氣隙道,再由第二排氣隙道進入排氣孔外排,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申請的說明書第0017欄。但是該專利申請方案經實踐證明依然存在缺憾一是不足以保障頸肩部位的整體的飽滿效果,易出現此厚彼薄或此薄彼厚的現象,也就是說頸肩部位的壁厚的一致性欠缺;二是閥門的整體結構十分復雜,加工難度大,尤其是閥孔的配合難度大,例如閥頭與閥孔的孔壁之間所形成的第一排氣隙道往往難以掌控;三是排氣隙道容易堵塞,清理頻次高,并且清理難度大,而如果不及時清理, 那么排氣功能消失,因為在玻璃容器的制作過程中,為了確保玻璃制品順利脫模,需向模腔即型腔添加脫模劑,而脫模劑及制品成型過程中的玻璃塵屑均易對排氣隙道堵塞。鑒上,有必要繼而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反復而有益的嘗試,找到了彌補上述缺憾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保障使成型出的玻璃容器的頸肩部位的整體壁厚一致性效果、有利于簡化結構和方便制作以及方便安裝、有益于體現理想的排氣效果并且不易堵塞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包括彼此對置的一對瓶半模,各瓶半模具有瓶半模腔和具有與瓶半模腔軸向并行的并且與外界相通的軸向排氣孔;特征在于各瓶半模還具有作為貫通所述瓶半模腔與所述軸向排氣孔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并且徑向排氣孔圍繞瓶半模的頸肩的區域具有彼此間隔的復數列,每列具有相互間隔的復數個,在每個徑向排氣孔朝向所述瓶半模腔的孔口部位固設有一中央具有芯孔的氣門芯。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瓶半模的瓶半模腔包括瓶體腔、瓶頸腔和位于瓶體腔與瓶頸腔之間的頸肩腔,所述的頸肩的區域包括頸肩腔的區域、由頸肩腔向瓶體腔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向瓶頸腔延伸的區域,所述的徑向排氣孔遍及于頸肩腔、 由頸肩腔向瓶體腔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向瓶頸腔延伸的區域。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頸肩腔向所述瓶體腔延伸的區域是與由頸肩腔向所述瓶頸腔延伸的區域相等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頸肩腔、由頸肩腔向所述瓶腔延伸的區域以及由所述頸肩腔向所述瓶頸腔延伸的區域的高度之和為所述瓶半模的高度的 45-55%。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要這的復數列徑向排氣孔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的每列上的復數個徑向排氣孔之間的間距也是相等的。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氣門芯的芯孔為具有第一孔徑段和第二孔徑段的階梯孔,第二孔徑段的直徑比第一孔徑段大,其中,第一孔徑段朝向所述的半模腔,而第二孔徑段朝向所述的軸向排氣孔。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孔徑段的內徑為0. 5-0. 7mm,而所述的第二孔徑段的內徑為2. 4-2. 6 mm。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圍繞瓶半模的頸肩的區域設置了彼此間隔的復數列并且每列有復數個作為貫通瓶半模腔和軸向排氣孔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并且在各徑向排氣孔內設置有氣門芯,因而能夠保障頸肩的區域的壁厚的一致性效果,整體結構簡單而方便制作與安裝,氣門芯不易被堵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1的一對瓶半模的其中一個瓶半模的剖視圖。圖3為氣門芯與徑向排氣孔相配合的示意圖。圖4為圖1組裝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敬請參見圖1和圖2,在圖1中給出了一對彼此對置的即彼此面對面設置的瓶半模 1,這種結構形式的瓶半模1可用以制作紅酒瓶,各瓶半模1具有一瓶半模腔11并且具有圍繞瓶半模1的半圓方向開設的與瓶半模腔11軸向并行的(即縱向并行)軸向排氣孔12,軸向排氣孔12有內、中和外三道,但并不限于圖示的三道,每道軸向排氣孔12呈圓弧狀排列, 并且各軸向排氣孔12與外界相通。為了保障一對瓶半模1良好合模,因此在其中一個瓶半模1的合模面15 (也稱合縫面)上構成有凸條151,而另一個瓶半模1的合模面15上并且在對應于凸條151的位置構成有凸條凹槽152,凸條151與凸條凹槽152相配合。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在各瓶半模1上并且在位于瓶半模 1的頸肩14的區域開設有作為貫通瓶半模腔11與軸向排氣孔12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 13。由圖1所示,徑向排氣孔13圍繞瓶半模1的頸肩14的區域具有彼此等距離間隔的三列,并且每列有相互等距離間隔的四個,在各個徑向排氣孔13朝向瓶半模腔11的一端的徑向排氣孔孔口部位以過盈配合方式固定有一中央具有芯孔21的氣門芯2。芯孔21與瓶半模腔11相通,并且還與前述的軸向排氣孔12相通。上面提及的瓶半模腔11包括瓶體腔111、瓶頸腔112和瓶頸腔113,也就是說,由這三個腔共同構成為瓶半模腔111。上面提及的頸肩4的區域的概念是指頸肩腔113本身的高度、由瓶頸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長度(即高度)和由瓶頸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高度之和,這三者的高度之和優選為瓶半模1的總高度的45-55%,本實施例為50%。又,上面雖然例舉了徑向排氣孔13的列數(列數即為縱向的排數)為三排,并且每排的數量為四個,但顯然不能由此而受到限制。當一對瓶半模1的瓶半模腔11滿足于制作 500-750ml容積的玻璃容器(例如750ml的紅酒瓶)時,那么徑向排氣孔13的列數(縱向的排數)優選為六排,并且每排的數量優選為六個。進而由圖1和圖2所示,徑向排氣孔13設置區域遍及于前述的頸肩腔113、由頸肩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以及由頸肩腔113 向著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并且優選將由頸肩腔113朝著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與頸肩腔113朝著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相等,也就是說頸肩腔113向瓶體腔111延伸的高度(長度)與頸肩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高度(長度)相等。敬請參見圖3,前述的氣門芯2的芯孔21的結構為具有第一孔徑段211和第二孔徑段212的階梯孔(也稱變徑孔),其中第二孔徑段212的內徑比第一孔徑段211的內徑大,并且第一孔徑段朝向前述的瓶半模腔11,而第二孔徑段212朝向前述的軸向排氣孔12。 第一孔徑段211的內徑優選為0. 5-0. 7 mm,本實施例為0. 6 mm,第二孔徑段212的內徑優選為2. 4-2. 6 mm,本實施例為2. 5 mm。敬請參見圖4,當一對瓶半模1合攏后,前述的凸條151與凸條凹槽152以榫卯配合的方式結合。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申請人例舉的較為優選的方案,但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倘若不將氣門芯2設置于徑向排氣孔13的孔口部位,也就是說將氣門芯2設置在另行開設的既與瓶半模腔11相通又與外界相通的氣道上,那么同樣能夠起到前述的效果。因此,如果出現這種情形,則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方案的保護范圍,因為另行開設的氣道實質上是與徑向排氣孔13等效的。申請人:結合圖1至圖4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當一對瓶半模1處于工作狀態時,滯留于瓶半模1的頸肩12處和玻璃熔體之間的空氣經氣門芯21進入徑向排氣孔13, 由于徑向排氣孔13與軸向排氣孔12相通,并且軸向排氣孔12與外界相通,因此空氣被排至外界。當氣門芯2出現堵塞情形時,可將其頂入軸向排氣孔12,倒出后進行清理或更換, 也可采用與第一孔徑段211的內徑相配的金屬絲疏通,疏通產生的塵屑從徑向排氣孔13引至軸向排氣孔12,倒除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包括彼此對置的一對瓶半模(1),各瓶半模(1)具有瓶半模腔(11)和具有與瓶半模腔(11)軸向并行的并且與外界相通的軸向排氣孔(12);其特征在于各瓶半模(1)還具有作為貫通所述瓶半模腔(11)與所述軸向排氣孔(12)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13),并且徑向排氣孔(13)圍繞瓶半模⑴的頸肩(14)的區域具有彼此間隔的復數列,每列具有相互間隔的復數個,在每個徑向排氣孔(1 朝向所述瓶半模腔(11)的孔口部位固設有一中央具有芯孔的氣門芯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半模(1)的瓶半模腔(11)包括瓶體腔(111)、瓶頸腔(11 和位于瓶體腔(111)與瓶頸腔(11 之間的頸肩腔(113),所述的頸肩(14)的區域包括頸肩腔(11 的區域、由頸肩腔(113)向瓶體腔 (11)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113)向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所述的徑向排氣孔(13)遍及于頸肩腔(113)、由頸肩腔(113)向瓶體腔(111)延伸的區域和由頸肩腔(113)向瓶頸腔 (112)延伸的區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腔(113)向所述瓶體腔(11)延伸的區域是與由頸肩腔(113)向所述瓶頸腔(112)延伸的區域相等的。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腔(113)、由頸肩腔(113)向所述瓶腔(111)延伸的區域以及由所述頸肩腔(113)向所述瓶頸腔(112) 延伸的區域的高度之和為所述瓶半模(1)的高度的45-5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要這的復數列徑向排氣孔(1 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所述的每列上的復數個徑向排氣孔(1 之間的間距也是相等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門芯O)的芯孔為具有第一孔徑段011)和第二孔徑段012)的階梯孔,第二孔徑段012)的直徑比第一孔徑段011)大,其中,第一孔徑段011)朝向所述的半模腔(11),而第二孔徑段 (212)朝向所述的軸向排氣孔(1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孔徑段 (211)的內徑為0. 5-0. 7 mm,而所述的第二孔徑段(212)的內徑為2. 4-2. 6 mm。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包括彼此對置的一對瓶半模,各瓶半模具有瓶半模腔和具有與瓶半模腔軸向并行的并且與外界相通的軸向排氣孔;特征在于各瓶半模還具有作為貫通所述瓶半模腔與所述軸向排氣孔之間的通道的徑向排氣孔,并且徑向排氣孔圍繞瓶半模的頸肩的區域具有彼此間隔的復數列,每列具有相互間隔的復數個,在每個徑向排氣孔朝向所述瓶半模腔的孔口部位固設有一中央具有芯孔的氣門芯。優點能夠保障頸肩的區域的壁厚的一致性效果,整體結構簡單而方便制作與安裝,氣門芯不易被堵塞。
文檔編號C03B9/34GK202201800SQ201120334640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7日
發明者晏慶寶, 朱偉國, 馬建華 申請人:常熟市建華模具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