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尤其涉及一種適于在雙墻體狹縫內建造變形縫構造柱的模板支模結構。建筑施工中,變形縫的施工往往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不論是基礎、墻體、還是樓地面變形縫施工,由于材料、施工工藝等多方面因素,一旦稍有疏忽,不但造成材料浪費, 還極易造成質量問題或留下隱患。特別在混合結構施工中,變形縫兩側墻體混凝土構造柱,要與墻體形成一個共同受力體,滿足抗震要求。因此,必須先砌墻體,后澆筑混凝土構造柱。但由于兩墻之間空間狹窄,施工無法正常操作。這樣縫中一側構造柱的模板安、拆就成了一個較難解決的施工難題。通常采用普通鋼(或木)模板,按常規支模方法,將無法將模板拆出。不僅造成較大的浪費,而且還會影響變形縫的使用功能。也有采用泡沫塑料板做模板,雖然保證了變形縫的使用功能,但模板只能一次性使用,經常會出現泡沫板損壞而失敗,同時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于在雙墻體狹縫內建造變形縫構造柱的模板支模結構,模板可以重復使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適于在雙墻體狹窄空間內建造連接變形縫的構造柱,包括橫擔、模板和木楔,橫擔架在兩側墻體上,模板吊在橫擔下方,位于墻體縫隙處要建造構造柱位置,木楔安裝在對面墻體與模板之間的夾縫中,將模板抵緊。優選的是,所述的木楔的厚度與對面墻體和模板之間的縫隙相適配。優選的是,所述的模板用條形木板制成,木板之間采用豎向拼接。優選的是,所述的模板的厚度為25_3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厚度與墻體與模板之間的狹縫空間相適配的木楔將模板抵緊固定,拆裝方便,模板還能重復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變形縫支模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A向視圖。圖中,1-木楔,2-內模板,3-預留洞,4-對面墻體,5-墻體,6_構造柱,7_外模板, 8-橫擔。[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和圖2中,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適于在雙墻體狹窄空間內建造連接變形縫的構造柱,包括橫擔8、內模板2和木楔1,橫擔8架在兩側墻體上,內模板2吊在橫擔8的下方,將內模板2安放在墻體縫隙處要建造構造柱位置,待內模板2安裝到位后。將木楔1 從對面墻體4上的預留洞3內插入內模板2與對面墻體4之間的夾縫中,將內模板2牢牢抵緊固定。建造構造柱的外模板7用普通方法安裝。木楔1的厚度與對面墻體4和內模板2之間的縫隙相適配。內模板2用條形木板制成,木板之間采用豎向拼接,不得有橫向拼縫。內模板2的厚度為25mm左右,總厚度要比縫寬小30mm。由于內模板2主要依靠上部的鋼筋制成的橫擔 8懸掛于墻縫中,因此,要求橫擔8的強度必須滿足要求,且與模板的連接必須牢固。內模板2的支、拆方法首先在對面墻體4上在構造柱的兩側位置留兩排預留洞, 預留洞的間距依據柱高、模板厚度和砼澆注時的側壓力等,經模板結構計算確定。洞口的大小根據墻體厚度而定,以手能伸進夾縫中操作為標準,一般MOmm或370mm厚的墻體留高 180mm、寬MOmm的洞為宜。墻體砌完后進行支模,支模的程序是將已刷好隔離劑的內模板 2吊入縫中,上部用鋼筋橫擔架在兩側墻體上,調整模板位置后,從預留的墻孔中伸進手,將木楔1塞在內模板2與對面墻體4的夾縫中,木楔不宜過緊,松緊程度以楔子不脫落為宜, 以保證構造柱的外形尺寸。拆模時,將楔子拔出后,吊出內模板,把內模板清理干凈并刷隔離劑,以便下次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適于在雙墻體狹窄空間內建造連接變形縫的構造柱,包括橫擔、模板和復數個木楔,所述的橫擔架在兩側墻體上,所述模板吊在橫擔下方,位于墻體縫隙處要建造構造柱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楔安裝在對面墻體與模板之間的夾縫中,將模板抵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楔的厚度與對面墻體和模板之間的縫隙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用條形木板制成,木板之間采用豎向拼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的厚度為 25-30mm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形縫支模結構,適于在雙墻體狹窄空間內建造連接變形縫的構造柱,包括橫擔、模板和木楔,所述的橫擔架在兩側墻體上,所述模板吊在橫擔下方,位于墻體縫隙處要建造構造柱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楔安裝在對面墻體與模板之間的夾縫中,將模板抵緊。本實用新型用厚度與墻體與模板之間的狹縫空間相適配的木楔將模板抵緊固定,拆裝方便,模板還能重復使用。
文檔編號E04G13/02GK201943348SQ201120056029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劉光星, 王偉民 申請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