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背景技術:
水龍頭一般由水龍頭主體、閥芯、閥蓋、手柄及其他配件組成。按主體使用材料水龍頭分為不銹鋼、銅(或銅合金)等金屬水龍頭,塑料水龍頭、陶瓷水龍頭。在成型技術及生產工藝上,目前最成熟的莫過于金屬水龍頭,市場上最常見的有不銹鋼及銅水龍頭,在低端產品中也有鑄鐵水龍頭。但金屬水龍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腐蝕、生銹、鍍層剝落問題,合金中鉛、錫等重金屬會逐漸滲入水中,對水造成污染,直接影響健康。注塑可以制成尺寸精密的產品,但由于注塑工藝的特點,難以制作內部空心結構復雜的產品,同時塑料存在易老化問題,塑料水龍頭沒有內部結構復雜的產品,僅應用于低端的產品上。陶瓷可塑性強,產品質地堅硬,不易老化,使用衛生、環保。但由于普通陶瓷比較脆,手柄及出水咀周圍部分十分脆弱,使用過程中容易斷裂,存在傷害人體的風險。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陶瓷水龍頭大部分采用了金屬內芯配件,未達到理想的環保效果,還有部分水龍頭主體采用膠接、釉接或塑鋼土填充方式安裝成型,產品穩定性差,接口處更是容易斷裂,使用風險大。并且普通陶瓷水龍頭存在成型困難,瓷體容易脆裂問題,需要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使得產品兼具金屬和陶瓷的優點,既環保又耐用,同時容易生產。陶瓷水龍頭在使用上具有環保、耐用的特點,但由于制作工藝復雜,目前還沒有比較理想的量產方法。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用該工藝生產的水龍頭成品率高,所生產的水龍頭美觀、耐用、環保。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0 利用嵌件模具及壓鑄設備,將嵌件材料混合后,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嵌件胚體;步驟200 利用水龍頭主體模具、壓鑄設備以及嵌件胚體,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加入嵌件胚體,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主體胚體;步驟300 利用手柄模具、壓鑄設備,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經加料、 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手柄胚體;步驟400 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主體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主體;步驟500 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手柄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手柄;步驟600 閥蓋、閥芯、水咀采用市場標準配件,將水龍頭主體、手柄、閥蓋、閥芯、 水咀組裝制得成品。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00中輔助材料包括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其中所述嵌件主材為竹、木屑,或二者的混合。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00中輔助材料包括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其中所述嵌件主材為泡沫。進一步地,所述粘結劑為三氧化二鋁;所述塑化劑為石蠟。進一步地,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通過將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碳化硅微粉化后和塑化劑按比例混合成型,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氧化物包括三氧化二鋁。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氧化物還包括氧化鎂。進一步地,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采用廢瓷及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粉化后, 和塑化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型,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進一步地,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采用市售的滑石瓷蠟餅加熱液化后用于制作胚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產品出品率高,產品結構合理,美觀大方,堅實耐用,安全環保。本發明還間接實現社會效益,所涉及的工藝過程中使用的竹、木屑以及廢瓷等原料,均為竹木加工及陶瓷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廢物利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廢物處理問題,保護環境,間接降低了碳排放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是本發明復合陶瓷水龍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市場上常見的銅或不銹鋼金屬水龍頭的結構,包括手柄1、水龍頭主體2、陶瓷閥芯3、閥蓋4、出水咀5,水龍頭主體2設有帶螺紋的管牙腔21、帶螺紋的進水通道23、口部帶螺紋的閥芯腔25、出水通道22。陶瓷閥芯3、閥蓋4及出水咀5采用市場標準配件。手柄1與陶瓷閥芯3接合,接合部有小孔,通過螺絲(圖未示)固定手柄1和陶瓷閥芯3。水龍頭主體2下部設管牙腔21,內置螺紋,與管牙螺接,用于固定水龍頭主體2 ;水龍頭主體2上部設置閥芯腔25,用于放置陶瓷閥芯3,閥芯腔25底部有二個定位孔,用于定位陶瓷閥芯3,閥芯腔25 口部設螺紋,與閥蓋4螺接,用于固定壓緊陶瓷閥芯3 ;管牙腔21 與閥芯腔25之間設置進水通道23,通道一般設置2個,也可以設置1個或多個,進水通道下部設置螺紋,與進水管螺接,上部與陶瓷閥芯3進水調節孔無縫對接;水龍頭主體2還設置出水通道22,連通閥芯腔25和出水咀5,出水通道的進水口 M與陶瓷閥芯3的出水孔無縫對接,出水通道的出水口設置螺紋,與出水咀5螺接。下面詳細描述其生產工藝
包括如下步驟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0 利用嵌件模具及壓鑄設備,將嵌件材料混合后,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嵌件胚體;該嵌件材料包括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其中嵌件主材為竹、木屑或泡沫,若嵌件主材為竹、木屑,粘結劑為三氧化二鋁,塑化劑可以為石蠟,其重量百分比為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70 10 20。若嵌件主材為泡沫,可以委托泡沫成型企業加工制作。步驟200 利用水龍頭主體模具、壓鑄設備以及嵌件胚體,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加入嵌件胚體,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主體胚體;其中復合陶瓷材料通過將三氧化二鋁、氧化鎂、二氧化硅、碳化硅微粉化后和塑化劑按比例混合成型,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另外,還有兩種優化方案,一種為方便生產,直接采用外購滑石瓷蠟餅加熱液化后用于制作胚體;另一種方案為采用廢瓷及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粉化后,和塑化劑按一定比例混合,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步驟300 利用手柄模具、壓鑄設備,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經加料、 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手柄胚體;步驟400 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主體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主體;步驟500 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手柄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手柄;步驟600 將水龍頭主體、手柄、閥蓋、閥芯、水咀組裝制得成品。閥芯、閥蓋及出水咀采用市場標準配件。本發明產品出品率高,產品結構合理,美觀大方,堅實耐用,安全環保。本發明還間接實現社會效益,所涉及的工藝過程中使用的竹、木屑以及廢瓷等原料,均為竹木加工及陶瓷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廢物利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廢物處理問題,保護環境,間接降低了碳排放量。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用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以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0 利用嵌件模具及壓鑄設備,將嵌件材料混合后,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嵌件胚體;步驟200 利用水龍頭主體模具、壓鑄設備以及嵌件胚體,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加入嵌件胚體,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主體胚體;步驟300:利用手柄模具、壓鑄設備,將復合陶瓷材料按配比配方混合后,經加料、塑化、壓鑄、保壓、冷卻、脫模而制得水龍頭手柄胚體;步驟400: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主體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主體;步驟500 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手柄胚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手柄;步驟600 閥蓋、閥芯、水咀采用市場標準配件,將水龍頭主體、手柄、閥蓋、閥芯、水咀組裝制得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00 中輔助材料包括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其中所述嵌件主材為竹、木屑,或二者的混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00 中輔助材料包括嵌件主材、粘結劑、塑化劑;其中所述嵌件主材為泡沫。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劑為三氧化二鋁;所述塑化劑為石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通過將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碳化硅微粉化后和塑化劑按比例混合成型,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氧化物包括三氧化二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氧化物還包括氧化鎂。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采用廢瓷及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粉化后,和塑化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型,經脫脂及高溫燒結而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陶瓷材料采用市售的滑石瓷蠟餅加熱液化后用于制作胚體。
全文摘要
一種復合陶瓷水龍頭的生產工藝,包括利用嵌件模具及壓鑄設備,將輔助材料混合后,制得嵌件坯體;利用水龍頭主體模具、壓鑄設備以及嵌件坯體,采用復合陶瓷材料制得水龍頭主體坯體;利用手柄模具、壓鑄設備,采用復合陶瓷材料制得水龍頭手柄坯體;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主體坯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主體;利用燒結成型設備,將水龍頭手柄坯體經脫脂、冷卻、上釉、燒結、冷卻而制得水龍頭手柄;將水龍頭主體、手柄、閥蓋、閥芯、水咀組裝制得成品。用該工藝生產的水龍頭成品率高,所生產的水龍頭美觀、耐用、環保。
文檔編號C04B35/14GK102358696SQ20111028789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林昌如, 陳建生, 黃旭明 申請人:福州康旭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