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筒倉技術領域,確切地說是一種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滑模施工技術是鋼筋混凝土倉壁和簡體結構施工中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安全作業有保障、綜合效益顯著的一種施工方法。滑模施工裝置包括提升架,操作平臺,內、 外模板,在倉體滑升過程中由于千斤頂的受力不均、混凝土的凝固時間不一致,內、外模板各處的傾斜度不一致等原因很容易使倉體滑升發生扭轉,從而影響滑模施工的正常進行。 目前常見的糾偏、糾扭方法有①平臺傾斜法;②導向糾偏控制法;③頂輪糾偏控制法;④ 外力法;⑤雙千斤頂法;⑥變位糾偏器糾正法;⑦剪刀撐糾扭法。這些方法均是在發生偏差后采取的措施,使倉壁內部豎向鋼筋和壁柱的外觀形成“S”狀分布,不僅對建筑物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給人們提供一種不僅可有效地解決大直徑筒倉柔性滑模施工中易扭轉、糾扭難的技術難題,提高筒倉外壁的觀感質量,增強建筑物的結構安全性,而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本發明包括提升架,操作平臺,模板以及用于柔性滑模抗扭的組合抗扭柱,其特征在于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的組合抗扭柱包括支承桿和連接桿,三根支承桿排布成正三角形,三根支承桿間由三根連接桿焊接成正三角形格構柱。連接桿的間距為350_400mm。連接桿采用直徑至少為20mm的鋼筋制成。本發明的效果1、本發明由于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有組合抗扭柱,因此可有效地解決大直徑筒倉柔性滑模施工中易扭轉、糾扭難的技術難題,提高筒倉外壁的觀感質量,增強建筑物的結構安全性。2、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滑模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參見圖1 2,本發明包括提升架1,操作平臺2,模板3以及用于柔性滑模抗扭的組合抗扭柱4,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的組合抗扭柱4包括支承桿5和連接桿6,三根支承桿排布成正三角形,三根支承桿間由三根連接桿焊接成正三角形格構柱。連接桿的間距為350 400mm。連接桿采用直徑至少為20mm的鋼筋制成。
具體實施時,先在倉壁位置放出筒壁邊線,綁扎首段豎向鋼筋和模板高度范圍內的水平鋼筋并驗收。超過模板高度的水平鋼筋和首段以后的豎向鋼筋,在模板滑升后,隨滑隨綁。模板與圍圈間采用8號鐵絲連接。上圍圈距模板上口的距離為240mm,不超過 250mm。模板下口與開字架底平齊。安裝模板前模板表面應涂刷隔離劑,然后按先內后外的順序安裝。模板錐度為內模0.5%,外模0.3%。將圍圈按先內后外、先上后下的順序與提升架立柱鎖緊固定,并將圍圈連成整體。 安裝圍圈時,要隨時校核提升架的水平、垂直和中心位置,并檢查內、外圍圈的間距。根據滑模設計方案,將提升架按型號安裝在設計位置。安放提升架時,要使各提升架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裝時用水平尺和線錘等儀器檢查其水平度、垂直度(包括平面內、 平面外)及其中心位置,然后臨時進行支撐固定。按筒倉的中心線對稱安裝,并且均沿筒倉半徑方向安裝。操作平臺系統由內、外操作平臺、吊腳手架組成,內、外吊腳手架應待滑升起步后跟隨安掛。千斤頂采用GYD-60滾珠式千斤頂,支承桿采用埋入式支承桿,采用048mmX 3. 5mm 鋼管,設在墻壁中心處,并用鉛錘找正;同一高度上千斤頂的支承桿的接頭率不得大于 25%,兩相鄰接頭高差不應小于lm。支承桿安裝和接長時,要求與千斤頂同心及垂直,其偏差不大于0. 5mm。支承桿接長采用鋼管內加焊2根長度200mm直徑為8mm短鋼筋進行加固,然后用電焊將45度的坡口處焊滿,后用手持砂輪機打磨掉多余的焊肉,并磨圓滑,以便于千斤頂通過。當接頭滑過千斤頂后,再將接頭部位圍焊牢固。滑模液壓系統安裝完畢,應進行試運行(在千斤頂內插入支承桿前),檢查全系統內有無滲油、漏油現象,千斤頂是否同步爬升。同時對部分機械檢查供電系統的負荷情況。 經試運行,全部正常后才能插入支承桿。初滑先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的初次澆灌,初次澆灌分3 4次進行,每圈澆筑高度宜控制在300mm左右,澆筑完成開始初滑,滑升高度為50mm,出模后應仔細檢查混凝土出模情況,觀察混凝土的凝固情況,以手指壓倉壁能壓出指印、不坍塌,用木抹子能壓平為正常。初滑后應立即對滑動模板系統進行全面檢查、調整,然后轉入正常滑升階段。檢查的內容包括模板上升是否均勻;模板接縫有無變形、漏漿情況;模板傾斜度是否正常;提升架受力后有無傾斜變形;圍圈受力是否均勻、剛度是否滿足要求;操作平臺受力情況是否正常;支承桿有無彎曲、拔起現象;千斤頂、油管接頭有無漏油現象;油路有無妨礙滑升情況。 初滑正常后轉入正常滑升階段,即每次滑升300mm。初始滑模階段,在每兩個壁柱中心位置的開字架上布置3個千斤頂,呈等邊三角線布置。在初次封模前除需要對3根支承桿進行底端焊接固定后還需要按照600mm高加固一次,加固必須使3根支承桿形成1個獨立的格構柱,再通過與連接桿的焊接固定形成整體,這樣就能有效的控制滑模平臺的偏移與扭轉。
模板爬升速度應根據前期試制的混凝土試塊凝結情況具體掌握。混凝土出模強度應控制在0. 25 0. 4Mpa,即用手指壓倉壁能壓出指印、不坍塌,模板滑升時能聽到沙沙聲,說明出模混凝土情況基本正常。每次模板滑升結束后,應及時檢查出模混凝土情況(指壓核實檢查),每次澆筑高度必須保持一致300mm,并認真做好記錄。每班至少對混凝土澆筑高度測量一次,并修正澆筑高度,以保證每層出模的時間和層次的準確。平臺水平差在 25mm以內為允許偏差,暫不調整,超過25mm應立即進行調平。每次滑升都要將限位高度提升300mm,調整時用水平儀在支承桿上準確劃線,將平臺調平。在滑升過程中根據混凝土的出模情況調整限位器的爬升高度。在滑升過程 中,應隨時檢查模板系統、液壓系統的工作情況,盡量減少升差。為了減少各千斤頂的升差,可在每根支承桿上間隔一定的標高,設置水平標志,相鄰兩個千斤頂的高差,一般不大于10mm,每次提升時,必須使距液壓控制臺最遠的千斤頂全部上升達到行程要求后,方可停止加壓,然后回油;回油時,也必須使最遠的千斤頂充分回油,以免因加壓、回油不充分而造成升差不一致。扭轉的原因是多樣的,但體現在實際中是開字架傾斜或千斤頂、支承桿的傾斜。因此,必須使這些歸正才能順利爬升。一、當發現有扭轉傾向且扭轉幅度較小時,用4mm左右的墊片將千斤頂沿反方向墊高防止扭轉繼續發展,若發現糾扭過大可適當去掉部分墊片, 直至穩定;二、當發現有扭轉傾向且扭轉幅度較大時將相鄰的開字架用導鏈連接,導鏈一端拉在開字架架腿,另一端拉在開字架架頂橫梁。按照扭轉方向反向用導鏈連接,當滑升時, 利用開字架的滑動將導鏈拉緊,停止時不必拉導鏈。當有回轉傾向時,即可卸去導鏈。但每次動作不宜過猛,幅度不可過大。或以在倉壁下預埋件滑出后及時與開字架上橫梁反拉結, 邊滑邊適當放松,使開字架慢慢保持垂直。總之,無論糾偏糾扭都要隨滑升進行,不可過猛,以控制為主,以糾為輔。
權利要求
1.一種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工裝置,包括提升架,操作平臺,模板以及用于柔性滑模抗扭的組合抗扭柱,其特征在于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的組合抗扭柱包括支承桿和連接桿,三根支承桿排布成正三角形,三根支承桿間由三根連接桿焊接成正三角形格構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桿的間距為 350-4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倉柔性滑抗扭模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連接桿采用直徑至少為20mm的鋼筋制成。
全文摘要
一種筒倉柔性滑模抗扭施工裝置,包括提升架,操作平臺,模板以及用于柔性滑模抗扭的組合抗扭柱,其特征在于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的組合抗扭柱包括支承桿和連接桿,三根支承桿排布成正三角形,三根支承桿間由三根連接桿焊接成正三角形格構柱。連接桿的間距為350-400mm。連接桿采用直徑至少為20mm的鋼筋制成。本發明由于沿筒倉倉壁一周均勻排布有組合抗扭柱,因此可有效地解決大直徑筒倉柔性滑模施工中易扭轉、糾扭難的技術難題,提高筒倉外壁的觀感質量,增強建筑物的結構安全性。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E04G11/22GK102444275SQ201110279119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0日
發明者侯福剛, 劉志亮, 劉慧 , 劉瑞勃, 曾思慧, 蔡桂榮 申請人:中煤建筑安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煤第七十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