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箱式建筑的建筑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將諸多箱式建筑構建成建筑群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用集裝箱改裝拼接成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對于用將集裝箱建造建筑物已經有很多先前的方案。集裝箱的制造技術已經是成熟的技術,在各個制造車間已經形成機械化、流水作業的生產線。然而,需要利用集裝箱改建成建筑物的地點,通常遠離這些制造車間。因此,如何將集裝箱運至建筑地點,以及如何在現場組成集裝箱成了一系列的難題。在一些方案中,用于構建集裝箱的各類部件,例如板材、角件、橫梁和縱梁等,被預 先制造出來并被運輸到現場,在現場組裝成建筑物。雖然,各類部件零散的運輸相當簡單,也極大地節省了運輸空間,但是,建筑這樣的現有技術的建筑物,其現場的組裝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因為建筑現場不同于流水線作業的空間。在其它的方案中,有將整幢建筑物被預制和運輸的以節省在現場的工作量,但其不可避免地面臨運輸的難題,導致利用這樣的方法所能形成的建筑群規模十分有限。成本也十分昂貴。在另外的選擇是通過幾個預制的三維模塊建造建筑物且在現場組裝該模塊,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運輸和組裝都耗時且昂貴,因為建筑模塊都在沿用用于集裝箱的鋼架結構。通常的集裝箱的角件和利用集裝箱改建的建筑物的角件僅具有起吊和裝運的作用,它們用焊接的方式將臨近的幾個部件連接起來,根本不便于拆卸和裝配。中國專利申請CN1867742顯示的就是這鐘現有技術的預制的建筑模塊10,如圖I所示,其仍然是利用標準集裝箱鑄件結構的角件,例如底部角件21和頂部角件22。根據ISO標準,這些鑄件結構的角件均需要滿足標準所要求的承重的需要,因此,這些現有技術的角件鑄件有較少的孔,實際上僅在它們的端面或底/頂面上有孔,以便用常規的載荷吊運設備容易地吊運(從頂角件的孔部伸入)。這些底面上的孔還用于與緊固裝置配合,或者是在集裝箱堆疊起來的時候,這些上層箱的底角件和下層箱的頂角件相互配合而固定緊固裝置。雖然這種現有技術的箱式建筑可以實現在現場可靠地緊固連接,如圖2A所示,角件裝置21A和21B分別來自兩個相鄰的處于第一層的箱式建筑的箱式建筑的上角件,而角件21C和21C是分別來自兩個相鄰的處于第二層的箱式建筑的箱式建筑的下角件。當角件21C和角件裝置21A堆疊在一起,以及角件21D和角件21B堆疊在一起后,最終還要在外側將上層和下層的箱式建筑緊固。但是由于其角件仍然是傳統的集裝箱上采用的標準件,其連接結構十分復雜,操作也相當繁雜。如圖2B所示,由于傳統的角件裝置無法提供相鄰箱式建筑單元之間的鏈接,因此,現有技術的緊固系統包括一個能夠實現多元鏈接的連接器元件81,其包括單一鑄件的中心板部分82、從板部分82向下突出的凸塊83A和83B,從板部分82向上突出的凸塊83C和83D。凸塊83A和83D通過下墊片85中的孔84并進入角件21A和21B的頂部的孔22中。相似地,凸塊83C和83D通過上墊片87中的孔86并進入角件21C和21D的底部的孔22中。可想而知,當四個箱式建筑單元需要堆疊在一起的時候,如何定位以順利完成堆疊是個難題,因為只有凸塊83C和83D同時能夠穿入角件21C和21D的底部的孔22中才能
實現堆疊。綜上所述,在面臨箱式房屋的建筑方面,由于箱式房屋在利用零件組成單間房屋或由單間房屋組合成建筑群的時候,都要通過角件來實現。因此,必須對現有技術的角件結構予以改進,才能做到箱房屋標準化,模塊化,以及能夠在現場快速地、經濟地和可靠地安裝,并盡可能地減少現場的工作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箱式建筑的建筑方法,該方法通過將箱式建筑的各個部件之間活動連接,而實現了在現場的快速安裝,進而形成建筑群。 本發明的一種箱式建筑的建筑方法,包括形成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包括提供一頂部框架,其中該頂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上角件裝置;提供一底部框架,其中該底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下角件裝置;提供四個角柱;分別利用一對連接板,將所述每一角柱分別與每一所述上角件裝置和每一所述下角件裝置活動連接。為了適應居住,可以在底部框架上鋪設地板,或者在頂部框架上鋪設頂板。進一步第,可以利用角柱鋪設側墻和端墻,優選地,在所述側墻或端墻上預定的位置上開設有門或窗。本發明的方法中,具有通腔結構的上角件裝置設置有一對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側的角部;一對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固定式連接;至少一個通孔,靠近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設置,用于起吊或裝運。本發明的方法中,所述具有通腔結構的下角件裝置設置有一對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側的角部;一對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固定式連接,其中每一第二板件在其頂邊上具有一預定長度的缺角,用于在所述角件裝置朝向箱式建筑的內側的角部區域形成一缺口。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下角件裝置的底部提供一錐形的牛腿,其中所述牛腿的底部上設置有一個通孔;至少一個錐形面上設置有一個漏水孔。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包括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一對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所述一對樁分別穿過所述兩個并排設置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或者利用其中一個側墻相互倚靠。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包括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三個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分別排列成兩排;所述三個樁中的兩個樁分別穿過所述兩個并排設置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所述三個樁中的另一個樁穿過另一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側墻與所述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之一的側墻相互倚靠。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兩對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分別排列成兩排;所述第一對樁分別穿過第一對所述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一對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所述第二對樁分別穿過第二對所述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第二對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并利用一個側墻與所述第一對箱式單元結構一個的側墻相互倚靠。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彼此倚靠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上角件的外側上設置有用于吊裝的通孔;利用該所述上角件外側的通孔彼此鏈接。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將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堆疊在預定的首層箱式建筑 的單間結構上,其中該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的四個牛腿分別插入該預定的首層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的四個上角件的通腔中。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個連接件,其一端扣在所述下角件裝置上設置的工藝孔;提供第二個連接件,其一端扣在所述上角件裝置的用于吊裝的通孔;將第一和第二個連接件活動連接,以將相互堆疊的箱式建筑在建筑群的外圍緊固連接。根據本發明的建筑方法,由于本發明具有通腔結構的角件裝置,使得上層箱式建筑物可以直接堆疊在下層箱式建筑上,大大簡化了箱式建筑物之間的堆疊操作。根據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具有通腔結構的角件裝置還十分易于排放雨水。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一個箱房屋建筑群里,能將相鄰的幾個箱式建筑物活動連接以形成建筑群,并且容易裝配和拆卸。
下面結合附圖和詳細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I 一種現有技術的預制建筑單元模塊的示意圖;圖2A顯示的是圖I所示現有技術的相鄰箱式建筑的連接結構;圖2B顯示的是圖2A所示連接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3顯示的是本發明的箱式建筑物的單元結構;圖4A顯示的是本發明上角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圖4B顯示的是本發明上角件裝置的又一個實施例;圖4C顯示的是本發明上角件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圖5A顯示的是本發明角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圖5B顯示的是本發明角件裝置的又一個實施例,其中移除了一對第二板件,顯示了設置在內腔中的隔板;圖5C顯示的是本發明角件裝置的又一個實施例;圖顯示的是圖4A中牛腿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分別與角柱連接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示出了與本發明的角件裝置配合的連接板;
圖7A是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分別與角柱連接的又一個實施例的分解不意圖;圖7B是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分別與角柱連接的再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8A-8B顯示的是處于第一層上的多個箱式建筑物相互鏈接的一個實施例;圖9A-9B顯示的是處于第一層上的多個箱式建筑物相互鏈接的另一個實施例;圖10A-10B顯示的是處于第一層上的多個箱式建筑物相互鏈接的有一個實施例;圖11顯示的是相鄰箱式建筑物上部的連接示意圖;圖12顯示的是兩個箱式建筑相互堆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它實施方式中。圖3顯示了本發明的箱式建筑物30的單元結構,其框架結構包括四個上角件裝置301、一對上縱梁302和一對上橫梁303焊接成頂框架;四個下角件裝置308與一對下縱梁310和一對下橫梁309焊接成底架框;四個角柱306與上角件裝置301和下角件裝置308采用活動連接的方式(例如螺釘或螺栓)形成箱式建筑的框架。進一步地,仍然采用活動連接的方式(例如螺釘或螺栓)可以將側墻板307和端墻板309與框架連接,形成整個箱式建筑。活動連接的方式易于現場安裝與拆卸。由于頂框架和底架框的厚度不大,將側墻板、端墻板和角柱一起迭放起來運輸和存放都只占很小的空間。此外,如果需要,可以在適合的端墻或者側墻上開設有門305或窗,以適于人們的居住。圖4A顯示的本發明的箱式建筑的上角件裝置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首先,上角件裝置40是由四個板體構成的通腔結構,具有一對第一板件42,彼此固定式連接(例如焊接)以形成一朝向箱式建筑(未示出)外側的角部A;—對第二板件44,彼此固定式連接(例如焊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B。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固定式連接。同樣地,所述上角件裝置40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41,靠近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設置,用于起吊或裝運。圖4B是本發明上角件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與圖4A所示實施例所不同的是,為了加強角件裝置50的強度,在由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所限定的內腔可以設置一隔板46。優選的是,在隔板46上可以設置一通孔47,這樣,雨水即可以通過該上角件裝置的內腔,以及通孔向角柱(未示出)排泄,進而通過下角件裝置(未示出)排出。該上角件裝置50的一對第二板件44的預定位置上優選地設置有一用于導流的開口 48,用于將該箱式建筑屋頂的雨水導引至上角件裝置的內腔,直至排出。開口 48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二板件44的中部,優選地位于隔板46之上。圖4C顯示的是本發明上角件裝置又一個較佳的實施例。較佳的是,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60在每一第二板件44的一個側邊部的下部設置有一預定長度的缺角49,以在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B上形成易于裝修的缺口 C。該缺口 C將置于箱式建筑的室內,這一缺口 C有利于吊頂操作。應該理解的是,為了加強角件的強度,該角件裝置的內腔中也可以設置一個其上開有通孔47的隔板46。而且,優選的是,該每一第二板件44上設置有一用于導流的開口 48。圖5A顯示的本發明的箱式建筑的下角件裝置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首先,下角件裝置70是由四個板體構成的通腔結構,具有一對第一板件72,彼此固定式連接(例如焊接)以形成一朝向箱式建筑(未示出)外側的角部A;—對第二板件74,彼此固定式連接(例如焊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B。所述一對第二板件74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72固定式連接。特別的是,每一第二板件74在其頂邊上均具有一預定長度的缺角75,用于在所述下角件裝置朝向箱式建筑的內側的角部區域形成一缺口 C。可以在下角件裝置70的內腔中設置一個隔板76,如圖5B所示。優選的是,在隔板76上可以設置一通孔77,以利于排出雨水。圖5C和圖顯示的是本發明箱式建筑的下角件裝置80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與圖5A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本發明可以在所述上角件裝置的底部優選地設置一錐形的牛腿90,具有底部92和四個錐形面94,其中所述牛腿的底部92上設置有一個較大的通孔93,具 有漏水的功能。較佳的是,所述牛腿的錐形面9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漏水孔95,當然,可以在四個錐形面94上均設置漏水孔95。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牛腿90除了具有加強強度的作用外,錐形面還在箱式建筑堆疊的時候,起到導向的作用。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與角柱之間具有靈活的活動連接方式。優選的是,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均可以利用一對連接板311來實現活動連接。在本發明的上、下角件裝置與縱梁和橫梁焊接成頂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后,既可以將一對連接板311a (例如角鋼)焊接在角柱306的上部,以及將一對連接板311b (例如角鋼)焊接在角柱306的下部。然后,通過螺絲312a與上角件裝置60連接,通過螺絲312b與下角件裝置70連接。因此,利用這種連接方式,首先需要在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的適當位置上設置有連接孔,例如在圖4A-4C所示的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實施例中,均需要在第二板件44的適當位置上設置一對連接孔45,然后在第一板件42的適當位置上設置一對易于安裝/拆卸操作的工藝孔43。再如在圖5A及圖5B所示的下角件裝置實施例中,也需要在第二板件74的適當位置上設置一對連接孔78,然后在第一板件72的適當位置上設置一對易于安裝/拆卸操作的工藝孔79。如圖6所示,相應地,在一對與角柱306上部連接的連接板311a的對應位置上,也同樣需要分別設置一對連接孔316a和一對工藝孔314a。于是,螺絲312a可以依次穿過上角件裝置60上的連接孔45與連接板311a上的連接孔316a后,套上螺母。套筒扳手313a依次穿過上角件裝置60上的工藝孔43和/或連接板311a上的工藝孔314a,即可擰緊螺絲312a和螺母。在連接完成后,以上這些活動連接,螺絲突出部分留在角柱的內側。類似地,對于一對與角柱306下部連接的連接板311b的對應位置上也應該包括一對連接孔316b和一對工藝孔314b,于是,螺絲312b可以穿過下角件裝置70上的連接孔78與連接板311b上的連接孔316b,套上螺母,套筒扳手313b —次穿過角件70上的工藝孔79和/或連接板311b上的工藝孔314b,套上螺母,即可擰緊螺絲312和螺母。在連接完成后,以上這些活動連接,螺絲突出部分留在角柱的內側。當然可以理解,本發明也可以將連接板311a(例如角鋼)焊接在上角件裝置的下部,通過螺絲與角柱306的上部連接,或者將連接板311b焊接在下角件裝置的上部。類似地,在角柱的上部和下部對應位置上分別設置與之對應的連接孔和工藝孔(未示出)即可完成連接操作。由于連接是在角柱的內側,外側無突出部分,這樣,在箱與箱鏈接時可以角柱緊貼角柱,沒有間隙;通過工藝孔可以緊固螺絲,在裝配完成后,可用封堵將工藝孔堵上。應該理解,該連接孔可以如圖6所示那樣設置在角件裝置的內側,也可以設置在角柱裝置的外側。參閱圖7A,螺絲頭還可以設置在角柱外側平面。此時,對于上角件裝置60來說,連接孔62設置在第一板件42上,連接孔62為凹入平面的螺絲孔。連接板311a上預定位置上設置有凹槽315a,其上設置有螺絲孔316a。角柱306先與連接板311a連接,再去與上角件裝置60用螺絲連接,凹槽上的螺絲孔316a與角件上的凹進螺絲孔62同心對接,連接螺絲64將其鏈接緊固。這樣,凹陷式螺絲孔的設計保證了螺絲頭在角件外平面以內。對于下角件裝置70來說,連接孔71設置在第一板件72上,連接孔71為凹入平面的螺絲孔。連接板311b上預定位置上設置有凹槽315b,其上設置有螺絲孔316b。角柱306先與連接板311b連接,再去與下角件裝置70用螺絲連接,凹槽上的螺絲孔316b與角件上的凹進螺絲孔71同心對接,連接螺絲64將其鏈接緊固。這樣,凹陷式螺絲孔的設計保證了螺 絲頭在角件外平面以內。圖7B所示的是另一種實施例,其中連接板上沒有凹槽,而是與角件上的凹進螺絲孔一樣,連接方法與圖7A中的方法一樣。應當理解,圖7A-7B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多種連接方式,為了完成安裝操作,仍然需要有工藝孔來配合操作,而這些孔在此省略了。由于本發明在上角件裝置和下角件裝置的改進,不但極大地方便了本發明的箱式建筑單元的本身在現場的安裝和拆卸,還易于實現多個箱式建筑單元之間的鏈接以形成一個建筑群。根據本發明的建筑方法,首先需要進行第一層建筑群的鏈接。如圖8A所示的是兩個箱式建筑單元30a和30b以端靠端的方式進行鏈接。首先,在相鄰的兩下角件裝置308的下部設置一個兩箱連接板601,板上設有兩個預定間隔的連接樁602,該樁602應與牛腿90底部上的圓孔(未示出)對應,如圖SB所示,并且直徑小于牛腿底部的圓孔93,也就是,連接樁602的中心距與相鄰的箱房下角件裝置的中心距相等。較佳的是,該連接樁602的頂部為錐形,以在連接時起到導向的作用,易于操作。可以理解,圖8是示意性的,當有需要將兩個箱式建筑單元以側墻靠側墻的方式鏈接是,其連接方法也是如此。但根據現場的地勢,有需要將三個箱式建筑單元予以鏈接時,根據本發明的建筑方法,也能方便地實現。如圖9A所示,此時,需要提供一個連接板601,其上包括三個以預定間隔設置的連接樁602 (a、b和c),分成兩排。利用其中并排設置的一對連接樁602a和602b分別穿過所述兩個并排設置的箱式建筑單元30a和30b的牛腿底部的圓孔93,其中該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30a和30b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最后,將連接樁602c穿過另一個箱式建筑單元30c的牛腿底部的圓孔93,此時該箱式建筑單元30c則是利用側墻與箱式建筑單元30a的側墻相互倚靠。類似地,采用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可以實現四個箱式建筑單元的鏈接。如圖IOA所示,此時連接板601上設置了包括兩對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602,分成兩排。與簽署的方法一樣,最終箱式建筑單元30a和30b,以及30c和30d之間以端靠端方式鏈接,而箱式建筑單元30a和30c,以及30b和30d之間以側墻相互依靠。
這樣,根據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可以根據地勢,向兩端或兩側鏈接更多的適于居住的箱式建筑單元,以形成建筑群。優選的是,為了使相互鏈接的箱式建筑群更穩定,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301還可以方便地實現箱式建筑單元在上部的緊固連接。如圖11所示的是彼此倚靠的箱式建筑單元30a和30b,在其上角件裝置301的外側,尤其在上角件裝置301a和301b相互依靠的外側面上,可以利用吊裝的通孔41來實現活動連接。螺絲704穿過兩個角件301的通孔41,并套上螺母705,用扳手緊固,即可實現箱房上部連接。同樣的方法,可以實現三箱房之間的上部連接,以及四箱房之間的上部連接。由于本發明的上角件裝置是通腔結構,因此,此操作簡單易行。特別的是,利用本發明的具有通腔結構的角件裝置,還可以方便地實現兩層箱式建筑單元之間的鏈接。如圖12所示,首先,上層箱式建筑單元的下角件裝置308的牛腿90的錐臺可以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使其正好扣在下層箱式建筑的上角件裝置301上的開口上。其次,利用下角件裝置308的其中一個工藝孔79和上角件裝置的301的吊裝孔41作 為一個箱式建筑群的外圍邊的上下連接。例如可以提供一個外連接件502的一端扣在工藝孔79中,另一個外連接件504的一端扣在孔41中,這樣,螺絲503穿過連接件502和504的另一端的連接孔中,套上螺母505,用扳手擰緊,即可將上下兩層箱式建筑在建筑群的外圍緊固連接。因此,通過本發明的建筑方法實現的建筑群,在任何一個方位上的連接操作均是穩定的,并且易于實現,大大簡化了現場的焊接工作量。應當指出,雖然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然而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然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當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箱式建筑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形成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包括 提供一頂部框架,其中該頂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上角件裝置; 提供一底部框架,其中該底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下角件裝置; 提供四個角柱; 分別利用一對連接板,將所述每一角柱分別與每一所述上角件裝置和每一所述下角件裝置活動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通腔結構的上角件裝置設置有 一對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側的角部; 一對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固定式連接; 至少一個通孔,靠近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設置,用于起吊或裝運。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通腔結構的下角件裝置設置有 一對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側的角部; 一對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連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內側的角部,所述一對第二板件分別與所述一對第一板件固定式連接,其中每一第二板件在其頂邊上具有一預定長度的缺角,用于在所述角件裝置朝向箱式建筑的內側的角部區域形成一缺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在所述下角件裝置的底部提供一錐形的牛腿,其中所述牛腿的底部上設置有一個通孔;至少一個錐形面上設置有一個漏水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包括 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一對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 所述一對樁分別穿過所述兩個并排設置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或者利用其中一個側墻相互倚O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包括 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三個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分別排列成兩排; 所述三個樁中的兩個樁分別穿過所述兩個并排設置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 所述三個樁中的另一個樁穿過另一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側墻與所述兩個箱式建筑單元結構之一的側墻相互倚靠。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將多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進行首層鏈接,其中,該步驟 提供至少一個連接板,其上包括兩對以預定間隔設置的樁,分別排列成兩排; 所述第一對樁分別穿過第一對所述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一對箱式建筑單兀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 所述第二對樁分別穿過第二對所述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牛腿底部的所述通孔,其中該第二對箱式建筑單元結構利用其中一個端部相互倚靠,并利用一個側墻與所述第一對箱式單元結構一個的側墻相互倚靠。
8.如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彼此倚靠的箱式建筑單元結構的上角件的外側上設置有用于吊裝的通孔; 利用該所述上角件裝置外側的所述至少一個通孔彼此鏈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將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堆疊在預定的首層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上,其中該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的四個牛腿分別插入該預定的首層箱式建筑的單間結構的四個上角件的通腔中。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連接件,其一端扣在所述下角件裝置上設置的工藝孔; 提供第二連接件,其一端扣在所述上角件裝置的用于吊裝的通孔; 將所述第一和第二連接件活動連接,以將相互堆疊的箱式建筑在建筑群的外圍緊固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箱式建筑的建筑方法,包括形成至少一個箱式建筑的單元結構,包括提供一頂部框架,其中該頂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上角件裝置;提供一底部框架,其中該底部框架包括一對縱梁、一對橫梁以及四個具有通腔結構的下角件裝置;提供四個角柱;分別利用一對連接板,將所述每一角柱分別與每一所述上角件裝置和每一所述下角件裝置活動連接;在底部框架上鋪設地板;在頂部框架上鋪設頂板;利用角柱鋪設側墻和端墻;在所述側墻或端墻上預定的位置上開設有門或窗。本發明的方法能將相鄰的幾個箱式建筑物活動連接以形成建筑群,并且容易裝配和拆卸,易于現場操作。
文檔編號E04B1/58GK102808512SQ20111016244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董鑫, 蔡秩培, 吳瑞清 申請人:深圳市美尊輕鋼房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