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及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防水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及一種粘錨式內置 止水帶。
背景技術:
地下工程變形縫是最容易發生滲漏的部位,通常設置多道防水措施,另外還有主 體防水層及附加防水層,但縫處滲漏仍然難以避免。現行的變形縫防水的設計細則和施 工工藝已經延續了 50年,沒有什么變革。有關資料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工程實踐中,約有 60 % 70 %的變形縫,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水現象,變形縫的滲漏已經嚴重影響了建筑工 程的質量。目前國家技術規范中,強制規定變形縫的防水必須選擇中埋式止水帶,在混凝土 結構的中部進行防水,即將中埋式止水帶的兩翼分別埋入變形縫兩側的混凝土,止水帶下 面的混凝土震搗密實,擠壓止水帶,阻水通過。該防水方法在止水機理上不完善,靠壓迫、擠壓止水帶止水,但不能形成密封防 水。尤其是在長期的水壓下,難以維持正常的工作狀態。且在止水帶預埋時,造成先澆注混凝土變形縫處模板分割零碎,支護困難,容易跑 模、漏漿,止水帶失去正確的位置,在變形縫處的混凝土質量差,縫的寬度大小不一,止水帶 下的混凝土難以填充密實,對止水不利。另外在施工時,止水帶的一翼埋在先澆筑混凝土內,另一翼暴露在外面,在二次澆 注前,要經過拆模、支模、綁扎鋼筋等工序,才被固定,各工序在現場交叉作業,難以對止水 帶進行有效的保護,止水帶一旦破損,修復難度相當高,或者無法修復。最后,由于靠的是擠壓止水帶進行防水,止水帶下混凝土必須有一定的厚度,導致 止水帶遠離迎水面。即便防水成功,只能保護半層混凝土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及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其能形成密封 防水,防水效果好,且能保護大部分混凝土結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包括步驟步驟一、將變形縫模板固定于變形縫中,將用泡沫橡膠制成的燕尾槽模型粘接在 變形縫模板接近迎水面的一側;在該變形縫的一側澆筑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所述燕尾槽模 型和變形縫模板,在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形成燕尾槽,該燕尾槽的開口朝向所述變形縫;步驟二、在所述燕尾槽內填入粘合劑,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塞入所述燕 尾槽內,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粘接在所述燕尾槽內;其中,所述粘錨式內置止 水帶的第一翼的橫截面為鋸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 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的橫截面為U型,在該U型彎內粘接有泡沫橡膠條;步驟三、將所述U型彎的開口朝向迎水面,將擠塑板粘接在所述變形縫一側的混
3CN 102121278 A
說明書
2/4頁 凝土上,該擠塑板的厚度與變形縫的寬度相同,并用粘合劑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 部點粘在所述擠塑板上;步驟四、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首尾的對接部位用粘合劑對接住,并在該對 接部位的兩面用環氧樹脂粘合劑粘接薄型片材以補強接縫;步驟五、將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預先粘接在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 并用固定部件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固定在變形縫的另一側,在該變形縫的另一側 澆筑混凝土,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粘接在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混凝土內。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的橫截面為鋸齒形,所 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的 截面為U型。本發明是在靠近混凝土結構的底部,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兩翼粘接在變形縫的 兩側進行防水,相對于現有技術的靠擠壓防水的方案,可以消除粘錨式內置止水帶與混凝 土之間的細微縫隙,實現長期密封防水,且能保護大部分混凝土結構,防水效果好;并且本 發明是先形成燕尾槽,之后在第二側混凝土澆注前才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一翼粘接在燕 尾槽內,在固定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另一翼后,向變形縫的另一側澆筑混凝土,從而將粘錨 式內置止水帶的另一翼粘接在變形縫的另一側的混凝土內,整個實施工序可以對粘錨式內 置止水帶進行有效保護,很少造成粘錨式內置止水帶損壞,而且在粘接錨固粘錨式內置止 水帶第一翼時可以直觀檢視,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
圖1是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在一實施例中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過程中的截面圖(一);圖3是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過程中的截面圖(二);圖4是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過程中的截面圖(三);圖5是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過程中使用的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一詳細的闡述。本發明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如圖1至5,包括步驟S101、如圖2和5,將變形縫模板12固定于變形縫5中,將用泡沫橡膠制成的燕尾 槽模型11粘接在變形縫模板12接近迎水面的一側,即燕尾槽模型11靠近混凝土結構的底 部,可以保護大部分混凝土結構;在該變形縫5的一側澆筑混凝土 1,待混凝土 1固化后,拆 除所述燕尾槽模型11和變形縫模板12,在所述變形縫5的一側形成燕尾槽2,如圖3,該燕 尾槽2的開口朝向所述變形縫5 ;該燕尾槽2的開口處的截面面積小于底部處的截面面積, 這樣能使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在承受水壓時不被拔出;所述變形縫模板12可以是木或鋼模板,方便固定于變形縫5中;可以使用瞬間粘 合劑粘接燕尾槽模型11 ;在粘接燕尾槽模型11時,要避開箍筋,防止使燕尾槽模型11變 形;S102、在所述燕尾槽2內填入粘合劑13,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塞入
4所述燕尾槽2內,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粘接在所述燕尾槽2內;其中,如圖 5,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的橫截面為鋸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 二翼17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第二翼的其他部位的橫截面可以是長方形,所述粘錨式 內置止水帶3的中部18的橫截面為U型,在該U型彎內可以用瞬間粘合劑粘接有泡沫橡膠 條7 (該項工序可以在生產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時完成),以使U型彎的開口朝向迎水面,提 高防水效率;其中,粘合劑13可以是環氧樹脂粘合劑,可以使用膠槍將環氧樹脂粘合劑沿燕尾 槽壁填入,環氧樹脂粘合劑不可間斷、空缺,以保證粘接的密封及牢固度;具體實施時,在向所述燕尾槽2內填入粘合劑13之前,還包括檢查所述燕尾槽2 的空腔,并向所述燕尾槽2的空腔內外噴涂水性高滲透環氧樹脂,這樣可以加強混凝土 1的 強度;為了加強粘接強度,具體實施時,在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塞入 所述燕尾槽2內之前,還包括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用清洗劑清洗、檫 干;S103、如圖4,將所述U型彎的開口朝向迎水面,將擠塑板4粘接在所述變形縫5 — 側的混凝土 1上,該擠塑板4的厚度與變形縫的寬度相同,并用粘合劑(該粘合劑最好是瞬 間粘合劑)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中部18點粘在所述擠塑板4上;其中,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和擠塑板4之間要刮膩子,以防水泥漿滲進變形縫5 ;在一較優實施例中,在用粘合劑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點粘在所述擠塑 板4上后,如圖3,還包括用壓條14壓住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和擠塑板4,并用熱熔膠 15將壓條14 (該壓條14可以由木料、塑料或鋁料制成)固定在擠塑板4上,待燕尾槽2內 的粘合劑13初步固化后,即在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一翼16已經粘接在所述燕尾槽 2內后,將所述壓條14取下;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粘合劑13固化前,保持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 處在正確的位置;S104、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首尾的對接部位用粘合劑(該粘合劑最好是 耐水瞬間粘合劑)對接住,并在該對接部位的兩面用環氧樹脂粘合劑粘接薄型片材以補強 接縫;這樣既可實現了 360度密封防水,其中,薄型片材可以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材質 相同;在粘接完薄型片材后,可以立即用模具壓緊一段時間,以降低粘合劑厚度,使得接縫 處保持柔性并提高粘接強度,在粘合劑初步固化后,拆除模具;另外,可以在薄型片材上粘 接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S105、將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預先粘接在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二翼 17,并用固定部件(該固定部件可以是鐵絲,用鐵絲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17固定 在變形縫的另一側的鋼筋上)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二翼17固定在變形縫5的另一 側,在該變形縫5的另一側澆筑混凝土 6,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第二翼17粘接在所述 變形縫另一側的混凝土 6內。其中,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3的首尾的對接部位用粘合劑對接住,具體可以 為分別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首尾的對接部位切割整齊(切口垂直于表面,切線垂直于 軸線),用毛刷粘清洗劑刷該兩個對接部位,在用毛巾檫干后,用粘合劑將該兩個對接部位 對接住。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如圖5,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 16的橫截面為鋸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17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第二 翼17的其他部位的橫截面可以是長方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18的橫截面為U型。另外,在該U型彎內可以用瞬間粘合劑粘接有泡沫橡膠條,以使得U型彎的開口朝 向迎水面,也可以在第二翼17上粘接有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以上所述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發明 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 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步驟一、將變形縫模板固定于變形縫中,將用泡沫橡膠制成的燕尾槽模型粘接在變形 縫模板接近迎水面的一側;在該變形縫的一側澆筑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所述燕尾槽模型和 變形縫模板,在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形成燕尾槽,該燕尾槽的開口朝向所述變形縫;步驟二、在所述燕尾槽內填入粘合劑,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塞入所述燕尾槽 內,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粘接在所述燕尾槽內;其中,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 第一翼的橫截面為鋸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形,所 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的橫截面為U型,在該U型彎內粘接有泡沫橡膠條;步驟三、將所述U型彎的開口朝向迎水面,將擠塑板粘接在所述變形縫一側的混凝土 上,該擠塑板的厚度與變形縫的寬度相同,并用粘合劑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點 粘在所述擠塑板上;步驟四、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首尾的對接部位用粘合劑對接住,并在該對接部 位的兩面用環氧樹脂粘合劑粘接薄型片材以補強接縫;步驟五、將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預先粘接在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并用 固定部件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固定在變形縫的另一側,在該變形縫的另一側澆筑 混凝土,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粘接在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混凝土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在向所述燕尾 槽內填入粘合劑之前,還包括檢查所述燕尾槽的空腔,并向所述燕尾槽的空腔內外噴涂水 性高滲透環氧樹脂。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在將所述 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塞入所述燕尾槽內之前,還包括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 第一翼用清洗劑清洗、檫干;步驟三中,在用粘合劑將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中部點粘在所述擠塑板上后,還包 括用壓條壓住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和擠塑板,并用熱熔膠將壓條固定在擠塑板上,在燕 尾槽內的粘合劑固化后,將所述壓條取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粘錨式內置 止水帶的首尾的對接部位用粘合劑對接住,具體為分別將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首尾的對 接部位切割整齊,用毛刷粘清洗劑刷該兩個對接部位,在用毛巾檫干后,用粘合劑將該兩個 對接部位對接住。
5.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的橫截面為 鋸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的尾端的橫截面為三角形,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 帶的中部的橫截面為U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粘錨式內置止水帶,其特征在于在該U型彎內粘接有泡沫 橡膠條,并在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粘接有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變形縫防水方法及一種粘錨式內置止水帶,所述防水方法包括將用泡沫橡膠制成的燕尾槽模型粘接在變形縫模板接近迎水面的一側;在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形成燕尾槽,該燕尾槽的開口朝向所述變形縫;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一翼粘接在所述燕尾槽內;將擠塑板粘接在所述變形縫一側的混凝土上;將反應型濕鋪反粘橡膠片預先粘接在所述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將該粘錨式內置止水帶的第二翼粘接在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混凝土內。本發明可以消除粘錨式內置止水帶與混凝土之間的細微縫隙,實現長期密封防水,且能保護大部分混凝土結構,防水效果好;并且整個實施工序可以對粘錨式內置止水帶進行有效保護,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4B1/682GK102121278SQ20111000592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吳兆圣 申請人:吳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