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不漏漿成組立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業預制構件的成型設備,具體說是一種生產各類建筑 用墻板的不漏漿成組立模。此類墻板包括普通混凝土墻板、發泡混凝土墻板、以及以石 膏、菱鎂等為基料的墻板,以及各種輕質墻板。
背景技術:
建筑用墻板在建筑領域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需求量快速增加,表面質量要求也 相應提高,而成組立模作為實現建筑用墻板機械化生產的一種專用設備以其高效率、高 質量、低勞動強度、低成本的優勢廣受歡迎。成組立模是以成型模腔為主體的一種專用 生產設備。成型模腔主要是有底邊模3、隔板4、堵板6等部件圍成的一個個長方體空腔 M(如圖1示)。單臺成組立模的模腔根據需要一般可分為六腔、八腔、十二腔、十六腔 等,下面以十二腔為例來詳細介紹模腔的結構(如圖1 8示)十二條相同的底邊模3 水平并列等間距的布置在帶有導軌2的底架1上,底邊模3的縱長方向與底架1縱長方向 一致,導軌2的縱長方向與底架1縱長方向垂直;十三塊與底邊模3等長的隔板4豎立 放置在相鄰底邊模3的中間上方及最邊側底邊模的最外側;同時,在每兩相鄰的底邊模3 和隔板4底部的相同位置安裝有拉桿5,在動力驅動下可通過拉桿5帶動相鄰底邊模3和 隔板4一起沿導軌2向外或向內移動(即模腔的開合運動,見圖4 5示);在底邊模3 和隔板4的兩端各有一塊整體堵板6以鉸鏈7的形式配合銷軸8安裝在底架1上。上述 十二條底邊模3、十三塊隔板4、兩塊堵板6共同圍成十二個長、寬、厚完全相同的成型 模腔M,即一次澆注便可制出十二塊相同的墻板。但這種傳統成組立模有它嚴重的不足 之處漏漿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因為底邊模3數量較多,與隔板4產生的接觸縫隙 數量就多,如上述十二條底邊模3與十三塊隔板4接觸就會產生二十四條結合縫隙,那 么可能出現漏漿的縫隙就有二十四條之多;另外,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和開合次數的增 多,底邊模極易產生變形,接觸縫隙就增大,漏漿就越來越多。尤其對于流動性能極佳 的石膏、泡沫混凝土來說,漏漿將更加嚴重,以至于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生產。所以這種 傳統結構很難保證墻板質量,同時要經常清理外泄漿料,費工、費時,也極大地浪費了 原材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設計一種不漏漿成組 立模。該成組立模主要是對傳統成組立模多塊分散的底邊模進行了一體化處理,即將 十二條獨立的底邊模改制成有整體底板與底架固接在一起的大剛度、不移動的整體底 模。使得通過拉桿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十三塊隔板可沿整體底模左右滑動(即模腔開合), 使成組立模的漏漿縫減少到原來的1/12,密封處理量大為減少,避免了材料浪費,提高 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不漏漿成組立模,包括底架、底板、隔板以及分別封堵在隔板兩端的堵板組成,其中底板為一整體 底板,與底架固接在一起形成一整體底模,N塊隔板并列等間距設置在整體底板上,且 通過安裝在各隔板兩端端頭的拉桿和銷軸將每相鄰的兩隔板連成一體在動力系統驅動下 在整體底板上左右滑動。為防止所澆注漿料向成型區外泄漏,在左右兩邊側的隔板與整體底板之間的縫 隙處設置有密封條。所述N塊隔板為七塊、九塊、十三塊、或十七塊隔板,該隔板可與整體底模、 堵板相應圍成六腔、八腔、十二腔、十六腔的長方體模腔。所述整體底板為單塊底板,或兩塊底板組合而成。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是用一個整體底模、十三塊隔板、二塊堵板共同圍成十二個長、 寬、高完全相同的成型模腔。與傳統不同處就是以整體底板(單塊或兩塊)與底架固接 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剛度、不移動的整體底模來代替傳統十三條獨立分散的底邊模;設置 在整體底模上面有十三塊隔板通過端頭的拉桿相互連在一起可沿整體底模左右滑動(即 模腔開合)。本實用新型優勢在于整體底模是一個不移動的大剛度體,其剛度、平整 度比傳統分散的小底模高出若干倍,長時間使用后也不易變形,與隔板形成的接觸縫隙 小、漏漿縫隙數量少,漏漿量最低減少到1/12。因為傳統十三條底邊模與十二塊隔板配 合時會有二十四條接觸縫隙,這二十四條接觸縫隙都是與成型區內處相連的,即二十四 條都會成為漏漿縫隙;而且小底模剛度小、平整度差,在多次開合移位后易變形,接觸 縫隙會加大,漏漿量也越來越大。而本實用新型利用整體底模將二十四條漏漿縫隙減少 到兩條,即只有最左側和最右側的隔板與整體底模接觸的最外側形成的兩條結合縫隙是 對外縫隙(與成型區外部相連),最大漏漿量也僅僅是傳統的1/12 ;而且整體底模剛度 大、平整好、不易變形,縫隙也小;如果再對兩條對外的漏漿縫隙處加上密封條等類似 簡單的密封處理,隔板與底模之間的漏漿問題幾乎不存在,即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不漏漿
目的。[0010]
[0011]圖1是傳統成組立模的主體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圖1的左視圖。[0013]圖3是圖1俯視圖。[0014]圖4是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0015]圖5是圖2中B處局部放大圖。[0016]圖6是傳統成組立模底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7是圖6的左視圖。[0018]圖8是圖6俯視圖。[0019]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以十二[0020]圖10是圖9的左視圖。[0021]圖11是圖9俯視圖。[0022]圖12是圖9中C處局部放大圖。[0023]圖13是圖10中D處局部放大圖。[0024]圖14是本實用新型底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15圖14的左視圖。圖16是圖14俯視圖。圖中序號1-底架;2-導軌;3-底邊模;4-隔板;5-拉桿;6_堵板;7_鉸 鏈;8-銷軸;9-整體底板;10-密封條;M-成型模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以十二個成型模腔為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9 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不漏漿成組立模,包括底架1、底板、隔板4 以及分別封堵在隔板兩端的堵板6組成,其中底板為一整體底板9 (單塊或兩塊),與 底架1固接在一起形成一整體底模,十二塊隔板4并列等間距設置在整體底板9上,且通 過安裝在各隔板兩端端頭的拉桿5和銷軸8將每相鄰的兩隔板連成一體在動力系統驅動下 在整體底板9上左右滑動,為防止所澆注漿料向成型區外泄漏,在左右兩邊的隔板4與整 體底板9之間的縫隙處設置有密封條10。圍堵在隔板兩端的堵板均以鉸鏈形式通過銷軸連接在整體底模的底架上。本實用新型的模腔主要是有用一個整體底模、十三塊隔板4、二塊堵板6共同圍 成十二個長、寬、高完全相同的成型模腔M。整體底模是有整體底板9與底架1固接在 一起形成的,它是一個平整度好、不移動的大剛度體。十三塊隔板4平行并列等間距地 設置在整體底模的上面,并且通過隔板端頭的拉桿5、銷軸8將每相鄰的兩隔板連成一體 在動力系統的驅動下在整體底模上左右滑動(即模腔的開合)。本實用新型就是以一個整體底模來代替傳統十三條獨立分散的底邊模3。因為整 體底模是一個大剛度體,其剛度、平整度比傳統分散的小底邊模3高出若干倍,長時間 使用后也不易變形,與隔板4接觸形成的結合縫隙小,數量少,漏漿量大大減少。因為 整體底模與隔板配合時會有二十四條接觸縫隙,但只有最左側、最右側的縫隙是與成型 區的外部相連的,即只有這二條是有可能對外漏漿的縫隙,最大漏漿量也僅僅是傳統的 1/12;如果對此兩條對外的漏漿縫隙處加上密封條10等類似簡單的密封處理,隔板與底 模之間的漏漿幾乎不存在,即實現本實用新型不漏漿的目的;而且整體底模剛度大、平 整好,長期使用都不易變形,本身也大大減少漏漿的可能。
權利要求1.一種不漏漿成組立模,包括底架(1)、底板、隔板(4)以及分別圍堵在隔板兩端的 堵板(6)組成,其特征在于底板為一整體底板(9),與底架(1)固接在一起形成一整體 底模,N塊隔板(4)并列等間距設置在整體底板(9)上,且通過安裝在各隔板兩端端頭的 拉桿(5)和銷軸(8)將每相鄰的兩隔板連成一體在動力系統驅動下在整體底板(9)上左右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漏漿成組立模,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兩邊側的隔板(4)與 整體底板(9)之間的縫隙處設置有密封條(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漏漿成組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N塊隔板為七塊、九 塊、十三塊、或十七塊隔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漏漿成組立模,其特征在于整體底板(9)為單塊底板, 或兩塊底板組合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不漏漿成組立模,包括底架、底板、隔板以及堵板組成,特征是底板為一整體底板,與底架固接在一起形成一整體底模,N塊隔板設置在整體底板上,且通過安裝在各隔板兩端端頭的拉桿和銷軸將每相鄰的兩隔板連成一體在動力系統驅動下在整體底板上左右滑動。在左右兩邊側的隔板與整體底板之間縫隙處設有密封條。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對傳統成組立模多塊分散的底邊模進行了一體化處理,即將十二條獨立的底邊模改制成有整體底板與底架固接在一起的大剛度、不移動的整體底模。使得通過拉桿相互連接在一起的十三塊隔板可沿整體底模左右滑動(即模腔開合),使成組立模的漏漿縫減少到原來的1/12,密封處理量大為減少,避免了材料浪費,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8B7/22GK201800117SQ201020284409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9日
發明者鮑威 申請人: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