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架空保溫屋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屋面覆蓋層結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架空保溫屋面結構。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中,建筑的屋面結構自下而上順序由屋面板、保溫層、防水層、覆蓋層構 成,保溫層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覆蓋層采用鋼絲網和混凝土,這種結構的不足之處是覆蓋 層的重量直接壓在聚苯乙烯泡沫板材上,易加快泡沫板材老化,導致覆蓋層出現變形和裂 紋。也有采用輕鋼結構替代鋼絲網和混凝土作為覆蓋層,由于輕鋼材質要求高,價格比較昂 貴,工程造價大幅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既能有效地隔熱、保溫, 又能保證屋面強度要求,且施工方便、降低工程成本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一種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它包括屋面 板、防水層,其特征在于還有可調式支承架、保溫層、檁條、面層水泥板;所述可調式支承 架由下部帶陽螺紋的支承臺及內含陰螺紋的座組成,支承臺與座通過螺紋連接,可調式支 承架的座位于保溫層內,檁條固定安裝在可調式支承架的支承臺上,檁條與保溫層表面相 隔一定的距離構成隔氣層,面層水泥板通過螺釘或鉚接連接固定在檁條上。所述保溫層為由廢舊聚苯乙烯泡沫充填的水泥混凝層。所述保溫層層與層間的連接為階梯式搭接連接。所述檁條由矩形截面方鋼所構成。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其優點如下 1)面層水泥板的重量不是直接支承在保溫層上,保溫層不易損壞、變形、出現裂紋,延常了 使用壽命。2)保溫層為由廢舊聚苯乙烯泡沫充填的水泥混凝層,將廢舊聚苯乙烯泡沫轉化 為有用之物,3)檁條固定在可調式支承架上,一方面作為屋面水泥板的找平層,另一方面構 成隔氣層起到隔熱的效果。4)面層水泥板采用1200X2400X12mm大板結構,安裝簡單、施 工方便,加快施工進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一種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它包 括屋面板1、防水層2,可調式支承架3、保溫層4、檁條5、面層水泥板6 ;所述可調式支承架 3由下部帶陽螺紋的支承臺31及內含陰螺紋的座32組成,支承臺31與座32通過螺紋連接,可調式支承架3的座32位于保溫層4內,檁條5固定安裝在可調式支承架3的支承臺 31上,檁條5與保溫層4表面相隔一定的距離構成隔氣層7,面層水泥板6通過螺釘或鉚接 連接固定在檁條5上。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采取如下措施所述保溫層為由廢舊聚苯乙烯泡沫充填的水泥 混凝層。該保溫層可以是水泥混凝層制作的外殼內充填廢舊聚苯乙烯泡沫碎塊,也可以是 廢舊聚苯乙烯泡沫碎塊與水泥漿料混凝后形成的水泥混凝層。所述保溫層層與層間的連接 為階梯式搭接連接。這樣可取得好的保溫效果。所述檁條由矩形截面方鋼所構成,面層水 泥板或采用1200X2400X 12mm大板結構,或更大尺寸的結構件,其與檁條的連接可采用螺 栓連接或鉚釘連接,連接后涂抹防漏膠。上述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 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它包括屋面板、防水層,其特征在于還有可調式支承架、保溫層、檁條、面層水泥板;所述可調式支承架由下部帶陽螺紋的支承臺及內含陰螺紋的座組成,支承臺與座通過螺紋連接,可調式支承架的座位于保溫層內,檁條固定安裝在可調式支承架的支承臺上,檁條與保溫層表面相隔一定的距離構成隔氣層,面層水泥板通過螺釘或鉚接連接固定在檁條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為由廢舊聚苯 乙烯泡沫充填的水泥混凝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層與層間的 連接為階梯式搭接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檁條由矩形截面方 鋼所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檁條由矩形截面方鋼 所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架空保溫屋面結構,它包括屋面板、防水層、可調式支承架、保溫層、檁條、面層水泥板。所述可調式支承架由下部帶陽螺紋的支承臺及內含陰螺紋的座組成,支承臺與座通過螺紋連接,可調式支承架的座位于保溫層內,檁條固定安裝在可調式支承架的支承臺上,檁條與保溫層表面相隔一定的距離構成隔氣層,面層水泥板通過螺釘或鉚接連接固定在檁條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1)面層水泥板的重量不直接支承在保溫層上,保溫層不易損壞、變形、出現裂紋。2)保溫層為由廢舊聚苯乙烯泡沫充填的水泥混凝層,將廢舊聚苯乙烯泡沫轉化為有用之物,3)檁條固定在可調式支承架上,一方面作為屋面水泥板的找平層,另一方面構成隔氣層起到隔熱的效果。
文檔編號E04D11/02GK201704887SQ20102021905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8日
發明者馬義和 申請人:馬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