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連接建筑物的墻面以形成室內空間的建筑屋面領域,更具體的 說,改進涉及的是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
背景技術:
建筑屋面在建筑物面對太陽的空間中所占比例較大,其熱工性能對于居住室內空 間的舒適性影響較大;為使室內空間達到冬暖夏涼的熱工要求,目前通常采用的技術手段 是降低建筑屋面本身的傳熱系數和提高其熱惰性指標,包括使用導熱系數較低的材料以及 增加保溫層的厚度。但是,現有技術中使用低傳熱系數的材料和增加厚度等技術手段簡單,在技術效 果和經濟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無法兼顧冬季保暖和夏季隔熱兩種不同的熱工 要求,不利于建筑的節能減排。因此,現有技術尚有待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可兼顧冬季與夏季兩種不 同的熱工要求。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包括一屋面本體,位于建筑物的頂部,用于與該建 筑物的墻體相連接形成一室內空間;其中,在所述屋面本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一空氣間層; 所述空氣間層工作在封閉或通風兩種工況;在封閉工況下的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 間的保溫;在通風工況下的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隔熱。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在所述空氣間層中沿所述屋面本體方向設置一熱輻射阻 擋膜,所述熱輻射阻擋膜與所述屋面本體間隔設置,用于阻擋所述熱輻射阻擋膜兩側的輻 射換熱。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所述熱輻射阻擋膜為具有金屬箔層的薄膜。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在所述屋面本體的內側設置有室內面板;在所述室內面板 與所述屋面本體之間設置有相互適配的外層龍骨和內層龍骨;所述熱輻射阻擋膜設置在所 述外層龍骨與所述內層龍骨之間。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所述外層龍骨和所述內層龍骨沿所述空氣間層內的空氣 流動方向設置。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所述熱輻射阻擋膜位于所述空氣間層中間的位置,用于將 所述空氣間層分成外空氣間層和內空氣間層兩部分。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在所述空氣間層的一端設置有主風道,在所述主風道上設 置有風道孔;在所述空氣間層的另一端設置有通風口,并設置一可拆卸的封條適配所述通 風口。
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在所述主風道上還設置有風井,用于輔助工作在通風工況 下的所述空氣間層拔風。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所述屋面本體斜向設置形成斜屋頂;所述主風道位于所述 斜屋頂的屋脊處且水平設置;所述通風口位于所述屋面本體與所述墻體交界處;所述封條 水平設置。所述的建筑屋面,其中,所述屋面本體設置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板。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由于在屋面本體的內表面上采用 了可工作在封閉或通風兩種工況下的空氣間層,使建筑屋面兼顧了冬季與夏季兩種不同的 熱工要求,尤其是在所述空氣間層中設置的熱輻射阻擋膜,更是進一步改善了建筑屋面的 熱工性能,非常適合建筑的節能減排,對新建建筑工程和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都具有重要意義。
圖1是本發明具有空氣間層的斜砼屋頂剖視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圖1中空氣間層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圖1中位于通風口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在冬季測試不同屋面構造的屋頂內表面溫度比對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在夏季測試不同屋面構造的屋頂內表面溫度比對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在夏季測試不同屋面構造的屋頂內表面熱流比對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在夏季測試不同屋面構造的數據匯總比對圖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和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其具體實施方式
之一,如附圖1所示,包 括位于建筑物頂部的一屋面本體300,用于與該建筑物的墻體310相連接形成一室內空間; 通常該室內空間位于所述建筑物的頂層;所述屋面本體300可以是單棟別墅類建筑頂層閣 樓的屋頂,也可以是普通住宅類建筑頂層單元的屋頂,具體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板制 作,在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板的外側還可設置玻璃纖維浙青瓦100和水泥聚苯顆粒保溫層 200 ;在所述屋面本體300的內側設置有一空氣間層400,例如,所述空氣間層400位于所述 屋面本體300的內表面上;所述空氣間層400可以工作在封閉或者通風兩種不同的工況; 處于封閉狀態下的所述空氣間層400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保溫,以滿足建筑屋面在冬季時 的熱工要求;而處于通風狀態下的所述空氣間層400則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隔熱,以滿足 建筑屋面在夏季時的熱工要求。具體的,以斜屋頂為例,如附圖1所示,所述屋面本體300斜向設置形成斜屋頂; 在所述空氣間層400的一端設置有主風道800 ;所述主風道800位于所述斜屋頂的屋脊或 較高處且水平設置;所謂較高處,可指高于所述空氣間層400的位置處;在所述主風道800 上設置有可封閉的風道孔810,用于通風時開啟;在所述空氣間層400的另一端設置有通風 口 710 ;如附圖3所示,所述通風口 710位于所述屋面本體300與所述墻體310交界的較低 處;所謂較低處,可指低于所述空氣間層400的位置處;并設置一可拆卸的封條700適配在所述通風口 710處;所述封條700可水平設置,也可順應室內空間的布置特點垂直或斜向設 置;拆下所述封條700,打開所述風道孔810,在夏季太陽的照射下,所述屋面本體300溫度 升高,通過熱傳導加熱所述空氣間層400中的空氣,熱空氣沿所述屋面本體300的內側上升 進入所述主風道800,并經所述風道孔810排除,從而產生被動式對流,降低了所述室內空 間的溫度。所述主風道800上的風道孔810可設置于屋頂處,也可設置在側面的墻體上;當所 述風道孔810置于屋頂時,可采用風井或無動力風帽進行被動式拔風,也可采用換氣扇進 行主動式通風;當所述風道孔810置于側墻或山墻時,可采用換氣扇進行主動式通風。較好的是,在所述風道孔810處可設置換氣扇(附圖未示出),用于所述空氣間層 400通風時可進行主動式對流,尤其適合平屋頂結構的建筑采用。進一步地,在所述主風道800上還設置有風井或者無動力風帽(附圖未示出),用 于在通風工況下輔助所述空氣間層400拔風,加強對流所述空氣間層400中的空氣,增強散 熱效果;所述風井還可用于阻止外界的逆風倒灌進入所述主風道800中。在本發明建筑屋面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如附圖1所示,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懸設 一熱輻射阻擋膜600,用于阻擋所述熱輻射阻擋膜兩側的輻射換熱,例如,阻擋所述屋面本 體300對所述室內空間造成的熱輻射;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是一種高反射率、低發射率的 薄膜,具體的說,抵擋熱輻射的同時自身不易吸收熱量而產生熱輻射;例如,拋光鋁薄膜等 具有金屬箔層的薄膜。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可以懸設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將所述空氣間層400分 成外空氣間層400b和內空氣間層400a,設置方式包括利用上下兩層龍骨夾住熱輻射阻擋 膜 600。對于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懸設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的建筑屋面構造,其具體 施工方法、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先在所述屋面本體300的內壁上安裝所述外層龍骨610,例如,可采用膨脹螺栓等 方式固定;接著在所述外層龍骨610內側安裝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可采用膠水粘接或膠 帶粘貼的方式固定;再在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內側安裝所述內層龍骨620,可采用射釘等 方法與外層龍骨610固定,并夾緊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然后在所述內層龍骨620上安裝 室內面板500。由此,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由所述屋面本體300內壁、所述熱輻射阻擋膜 600外側的表面和所述外層龍骨610表面組成;而所述內空氣間層400a則由所述熱輻射阻 擋膜600內側的表面、所述室內面板500外側的表面和所述內層龍骨620表面組成。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龍骨、砼等為本領域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然而,由于成卷 包裝的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具有一定的寬度,在鋪設時需要相互銜接以具有連續性,同 樣,在安裝所述室內面板500或吊頂板時也需要相互銜接以具有連續性,從而,既可以保證 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與所述內空氣間層400a之間相互隔離,又可以保證整個所述空氣間 層400的具有良好的密閉性;當然,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對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和所述室 內面板500的破損處需要進行修復,否則會影響到建筑屋面的熱工性能。其次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龍骨的鋪設方向應有利于所述空氣間層400內的空氣流 動,具體的說,所述外層龍骨610可沿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內空氣的流動方向設置,所述內 層龍骨620可沿所述內空氣間層400a內空氣的流動方向設置。
在夏季的時候,拆下或打開所述通風口 710處的封條700,打開或開啟位于所述主 風道800上的所述風道孔810,如果在所述風道孔810處配備的是換氣扇,還可啟動該換 氣扇,使所述空氣間層400處于通風的工況下,并將所述頂層室內的熱空氣帶出室外,起到 很好的隔熱降溫效果;其中,隔熱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阻隔室外的熱量,夏季的白天陽 光非常強烈,所述屋面本體300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造成所述頂層室內 炎熱,即使在具有空調制冷的條件下,所述屋面本體300內表面產生的熱輻射仍會給人造 成難以接受的烘烤感;而設置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的熱輻射阻擋膜600則可以非常有效 地阻擋絕大部分所述屋面本體300內表面產生的熱輻射,最終阻止室外的太陽輻射進入室 內;二是排出室內的熱量,位于所述主風道800處的風井或無動力風帽,或位于風道孔810 處的換氣扇可以加快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和/或所述內空氣間層400a的空氣對流,迅速 帶走逐漸積聚在所述屋面本體300內側的熱量,降低室內溫度。而到了冬季的時候,則可以裝上所述通風口 710處的封條700,關閉位于所述主風 道800上的所述風道孔810,如果在所述風道孔810處配備的是換氣扇,還可關閉該換氣扇, 所述空氣間層400處于封閉的工況下,由此可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而且所述熱輻射阻擋 膜600將所述屋面本體300內側的空氣間層400分割成內外兩層封閉而靜止的外空氣間層 400b和內空氣間層400a,大大減少了因所述空氣間層400a和400b兩側溫差導致的空氣對 流,有效地保證了所述空氣間層400a和400b內空氣的穩定性,降低了因所述空氣間層400a 和400b內空氣流動引起的熱量損失,此外,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還可以有效地阻止所述 頂層室內的熱量輻射散發出去,從而提高了建筑屋面在冬季時的熱工性能。結合建筑產業化要求,本發明還可以采用預制模塊現場裝配的實施方式。如附圖1 和2所示,可先將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設置在一組與所述屋面本體300相適配的框架內, 再將所述組件設置在所述屋面本體300的內壁上,最后在所述框架內側設置室內面板500。 框架內部通過支撐、夾固等方法懸設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由此,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由 所述屋面本體300內壁、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外側的表面和所述框架表面組成;而所述內 空氣間層400a則由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內側的表面、所述室內面板外側的表面和所述框 架表面組成。與沒有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的空氣間層400相比,中懸熱輻射阻擋膜600的空 氣間層400具有雙層的構造,對于具有同等厚度但只有一層的空氣間層400而言,減少了內 部空氣對流引起的熱量損失,保證了內部空氣的穩定性,提高了保溫性能,改善了建筑屋面 在冬季時的熱工性能;此外,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具有的高反射率、低發射率,阻擋所述 屋面本體300與所述室內面板500之間的輻射換熱,例如在夏季能有效地阻擋所述屋面本 體300對所述室內空間造成的熱輻射,在冬季能有效地阻止所述室內面板500的熱輻射向 室外流失;而且在夏季時所述內空氣間層400a和/或所述外空氣間層400b的熱空氣還可 以在通風工況下,由所述通風口 710經所述主風道800從所述風道孔810排出,以帶走所述 室內空間內的熱量。本發明的中懸膜空氣間層400a和400b構造,在夏季時的作用相當于低發射率屋 面與通風屋面的組合,日間及夜間的降溫隔熱功能均良好,且有節約空間的優勢;而在冬季 時的功能則結合了低發射率膜與非豎直空氣間層,并克服了非豎直空氣間層400下部溫度 較高時,其內的空氣產生強烈對流從而降低保溫性能的問題,保證了空氣間層400內空氣的安定性,因而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本發明的建筑屋面通過調整空氣間層400的使用方 式,能夠滿足夏熱冬冷地區的熱工和節能要求,而在對冬季保溫無要求的夏熱冬暖地區也 同樣適用,因此,在廣大的中國南方地區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推廣價值。為證明本發明在所述屋面本體300內側設置一具有封閉和通風兩種工況的空氣 間層400的實際效果,以及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懸設所述熱輻射阻擋膜600的熱工性能, 下面仍以斜屋面為例,詳細介紹實際運用到中國南方某城市某住宅頂層復式單位的坡屋面 改造項目。該住宅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屬于典型的夏熱冬冷氣候地區,所述住宅原建筑屋面 采用的是3毫米厚帶顆粒的深藍色玻纖浙青瓦+40毫米厚的水泥聚苯顆粒保溫層+鋼筋砼 斜結構板,其熱傳導系數的理論計算值為1. 3ff/m2 · K,熱惰性指標的理論計算值為2. 04 ;而 參照現行的《江蘇省民用建筑熱環境與節能設計標準》,當太陽輻射吸收系數P >0.7時, 熱惰性指標< 3時,屋面傳熱系數應小于0. 7ff/m2 ·Κ ;可以發現該住宅原建筑屋面的構造遠 不能達到標準所要求的熱工性能,因此冬季保溫不足,熱量散發快,室內熱舒適性差;而夏 季隔熱效果差,太陽輻射造成熱量聚集,室內溫度高于室外,使用這種建筑勢必要消耗掉大 量的能源,增加碳排放,對生態環境不利。為此,本發明對所述住宅中的兩間進行了如附圖1所示的綠色改造,以此作為實 驗房間,并與原有建筑屋面的房間A進行比對第一種方案是在原有鋼筋砼屋面的內壁上 設置36毫米厚的空氣間層400,室內面板采用25毫米厚的擠塑聚苯板制作,該擠塑聚苯板 的表觀密度小于15kg/m2,可作為附加保溫層,設定為房間B ;第二種方案是在前一種方案 的基礎上,在所述空氣間層400中懸設一拋光鋁箔類的金屬隔熱膜,并將所述空氣間層400 分成厚度均為18毫米的內外兩層空氣間層400a和400b,設定為房間C,具體的,如附圖2 所示,可將所述金屬隔熱膜夾設在相適配的內外兩層龍骨之間,所述龍骨的水平間距為450 毫米;與此同時,所述兩種改造方案均需要設置主風道800及其風道孔810,通風口 710及 其封條700等,以使所述空氣間層400可工作在封閉和通風兩種不同的工況下。在冬季,由于氣候的緣故,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城市不像北方的城市,并沒有集中供 暖設施,因此,所述房間A、B和C均設置無采暖,同時,由于房間A中住有人,房間B和C無 人住,為了比對的準確性,采用了以房間屋頂內表面溫度而不是房間室內溫度為監測對象 進行比對,由此盡可能避免因房間住有人和無人住所產生的影響,而采集屋頂內表面溫度 也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建筑屋面改造前后的優劣。因冬季的時候室內外溫差較大,故可近似為穩定傳熱,根據穩定傳熱公式 當屋面或圍護結構的總傳熱阻Rtl增大時,熱流量q減小,意味著屋面或圍護結構 的熱量損失降低,將具有更好的保溫和節能效果;在上述公式1中,q為熱流量,單位w/m2 ; 、為室內氣溫、、為室外氣溫,單位均為。C ;Rtl為屋面或圍護結構傳熱阻、Σ R為屋面或圍 護結構導熱阻、Re為外表面換熱阻,單位均為m2 · K/W。而在室外氣溫一定的條件下,上述公式1可轉換為θ i = te+qX ( Σ R+Re)(公式 2)在公式2中,θ i為屋面或圍護結構的內表面溫度,單位。C ;所述公式2說明,在冬季室外溫度變化較小且與室內溫度差距較大時,屋面或圍護結構的熱阻越大,其保溫性能 越好,其內表面溫度越高;從某種意義上講,屋面內表面溫度也體現了建筑屋面熱工性能的 優劣,冬季的時候屋面內表面溫度較高,也會使室內空間居住具有更好的熱舒適性。屋頂內表面溫度的采集可選在2009年1月底至2月初進行,所述房間A、B和C 的屋面外側構造相同,區別僅僅在于,所述房間B在混凝土結構板的內側設置了空氣間層 400,而所述房間C不但在混凝土結構板的內側設置了空氣間層400,還在該空氣間層400中 懸設了金屬隔熱膜;溫度采集在四天內不同的時刻進行,然后將四次采集的屋頂內表面溫 度數據連成線條繪制在同一張圖上進行比對,如附圖4所示,數據顯示,采用空氣間層400 的房間B的屋頂內表面溫度要高于無空氣間層400的房間A,而采用中懸膜空氣間層400的 房間C的屋頂內表面溫度要高于房間B ;同時考慮到房間B和C無人住,其室內氣溫比房間 A低1 2°C,但在早上7點半的時候,房間B和C的屋頂內表面溫度比房間A高2 3°C, 證明空氣間層400構造具有較大的表觀熱阻值,中懸膜空氣間層400構造具有更大的表觀 熱阻值,凸顯封閉工況下空氣間層400良好的熱工性能;如附圖4所示,室外溫度越低,或者 室內與室外溫差越大,空氣間層400或中懸膜空氣間層400的構造的熱工優勢也越為明顯。而在夏季,考慮到在晴天時太陽的輻射強烈,所述金屬隔熱膜所起的隔熱作用權 重較大,所以僅以原有建筑屋面的房間A與在同樣的建筑屋面內側增加中懸膜空氣間層 400的房間C進行比對,而僅采用空氣間層400的房間B的熱工性能顯然介于二者之間。具體的,當所述空氣間層400工作在通風工況下,采用圍護結構熱流計式巡檢儀 檢測房間A和C屋頂內表面的溫度及其熱流大小,在此基礎上計算出表觀傳熱系數,并繪出 屋頂內外表面溫度變化曲線圖,屋頂內表面溫度的采集可選在2009年5月中旬進行,溫度 采集在同一天進行,每隔5分鐘采集一次溫度數據,如附圖5所示,數據顯示,在室外氣溫與 太陽輻射的共同影響下,房間A的屋頂外表面溫度在一天當中變化明顯,但是房間C的屋頂 內表面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變化幅度較為平穩,振幅明顯低于房間A的屋頂內表面溫 度的振幅;而且房間C的屋頂內表面溫度在早上和晚上的時候均要低于房間A的屋頂內表 面溫度,可見,中懸膜空氣間層400構造確實提升了建筑屋面在夏季時的熱工性能,隔熱能 力顯著提升。再如附圖6所示,采用了中懸膜空氣間層400構造的房間C的屋頂內表面熱流,與 原有建筑屋面構造的房間A的屋頂內表面熱流相比,不僅房間C的屋頂內表面熱流平均值 要小于房間A的屋頂內表面熱流平均值,而且在正午附近房間C的屋頂內表面瞬時熱流也 只有房間A的屋頂內表面瞬時熱流的一半左右,說明房間C所采用的中懸膜空氣間層400 能大大減少日間室外熱量向室內的傳遞;而在夜間,當屋頂內表面溫度高出其外表面溫度 時,采用中懸膜空氣間層400構造的熱流大小又與原有建筑屋面構造的熱流基本持平,同 樣不影響通過建筑屋面向室外散熱。最后如附圖7所示,從溫度采集數據的匯總表可知,原有的建筑屋面采用了中懸 膜空氣間層400后,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所改善,表觀傳熱系數也滿足了當地建筑的標準要 求,總衰減度指標的大幅提升也反映了改造后的建筑屋面整體隔熱性能的顯著提升。工業實用性由于中國屬于尚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在大部分地區存在有大量的高能耗高排放 的既有建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也在大力倡導和資助對南方地區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
8和研究;而本發明的空氣間層400構造,尤其是中懸膜的空氣間層400構造,不僅可以用于 新建建筑施工,同樣也非常適合對大量既有的建筑進行綠色改造,這在建筑的節能減排,建 設綠色低碳城市等方面具有較為重要的實用價值和使用意義。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 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包括一屋面本體,位于建筑物的頂部,用于與該建筑物的墻體相連接形成一室內空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屋面本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一空氣間層;所述空氣間層工作在封閉或通風兩種工況;在封閉工況下的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保溫;在通風工況下的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隔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氣間層中沿所述屋面本體 方向設置一熱輻射阻擋膜,所述熱輻射阻擋膜與所述屋面本體間隔設置,用于阻擋所述熱 輻射阻擋膜兩側的輻射換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輻射阻擋膜設置為具有金屬 箔層的薄膜。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屋面本體的內側設置有室內 面板;在所述室內面板與所述屋面本體之間設置有相互適配的外層龍骨和內層龍骨;所述 熱輻射阻擋膜設置在所述外層龍骨與所述內層龍骨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龍骨和所述內層龍骨沿所 述空氣間層內空氣的流動方向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輻射阻擋膜位于所述空氣間 層中間的位置,用于將所述空氣間層分成外空氣間層和內空氣間層兩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氣間層的一端設置有主風 道,在所述主風道上設置有風道孔;在所述空氣間層的另一端設置有通風口,并設置一可拆 卸的封條適配所述通風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風道上還設置有風井,用于 輔助工作在通風工況下的所述空氣間層拔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本體斜向設置形成斜屋頂; 所述主風道位于所述斜屋頂的屋脊處且水平設置;所述通風口位于所述屋面本體與所述墻 體交界處;所述封條水平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8中任一所述的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本體設置為鋼 筋混凝土結構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空氣間層的建筑屋面,包括一屋面本體,位于建筑物的頂部,用于與該建筑物的墻體相連接形成一室內空間;在所述屋面本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一空氣間層;該空氣間層工作在封閉或通風兩種工況;在封閉工況下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保溫;在通風工況下所述空氣間層用于所述室內空間的隔熱。由于在屋面本體的內表面上采用了可工作在封閉或通風兩種工況的空氣間層,使建筑屋面較好地兼顧了冬季與夏季兩種不同的熱工要求,尤其是設置在所述空氣間層中的熱輻射阻擋膜,更是進一步改善了建筑屋面的熱工性能,非常適合建筑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對新建建筑工程和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具有重要意義。
文檔編號E04D13/17GK101922209SQ201010223319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明者張道真, 袁磊 申請人:深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