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農科領域,特別是涉及到農科領域中的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適用于高效種植,養殖,及綠色有機產品的生產。
背景技術:
目前的大棚生產模式中太陽能運用受限,生物種群單一,種養品種相互污染無以延伸及生物鏈接簡單,氣肥與質肥無法配合,勞作人員操作繁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它能很好地克服現有大棚生產模式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是由有機無土栽培槽、畜用生物床、沼氣池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兩條調溫豐產溝中均布數只井,在井上設置有通進鋼架大棚的管道,并由閥控制開、關;在兩條調溫豐產溝的中央設置有鋼架大棚,鋼架大棚四周是由兩調溫豐產溝挖出的泥為墻,鋼架大棚上面冬天設置有全封閉的黑白相間隔的塑料薄膜,夏天設置有防曬的黑色遮陽網;鋼架大棚內右側設置有地下沼氣池,地下沼氣池的上方設置有立體養畜設施,后方設置有進料口, 前方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左前方設置有沼渣沼液分離池,沼渣沼液分離池的上方設置有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右前方設置有飼料生化池;所述的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上主要設置有供水管、支管及微噴管;所述的飼料生化池的右邊設置有半地下式畜用生物床;以上設施的前方設置有一條橫向走道,與橫向走道垂直方向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有機無土栽培槽、走道、有機無土栽培槽、兩用溝、有機無土栽培槽、走道、有機無土栽培槽;所述的有機無土栽培槽內填有畜用生物床內清理的廢棄墊料,再在其上設置有膜下滴灌系統與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上的微噴管相通;所述的兩用溝中可用于養殖,上方養畜,氣溫調控;有機無土栽培槽中可種食用菌、蔬菜。本發明應用自然熱能與生物熱能,從而使模式內的生產資源能再生循環利用,相互依托,將種養品種所需的營養與熱能基本恒定在種養品種所需范圍內。合理的裝置設施組合,使繁瑣的勞動程序簡單化。讓勞作者在舒適的環境與氛圍中輕松的生產出高質高量的產品。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 A-A向局部剖視圖;1.沼氣池,2.沼渣沼液分離池,3.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4.供水管,5.支管,6.微噴管,7.立體養畜設施,8.進料口,9.鋼架大棚,10.管道,11.調溫豐產溝,12.井,13.畜用生物床,14.飼料生化池,15.出料口,16.薄膜,17.有機無土栽培槽,18.走道,19.兩用溝, 20.膜下滴灌系統,21.橫向走道,22.門。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是由有機無土栽培槽17、畜用生物床13、沼氣池1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兩條調溫豐產溝11中均布數只井12,在井12上設置有通進鋼架大棚9的管道10,并由閥控制開、關;在兩條調溫豐產溝11的中央設置有鋼架大棚9, 鋼架大棚9四周是由兩調溫豐產溝11挖出的泥為墻,鋼架大棚9上面冬天設置有全封閉的黑白相間隔的塑料薄膜,夏天設置有防曬的黑色遮陽網;鋼架大棚9內右側設置有地下沼氣池1,沼氣池1的上方設置有立體養畜設施7,后方設置有進料口 8,前方設置有出料口 15,出料口 15的左前方設置有沼渣沼液分離池2,沼渣沼液分離池2的上方設置有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3,右前方設置有飼料生化池14 ;所述的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3上主要設置有供水管4、支管5及微噴管6 ;所述的飼料生化池14的右邊設置有半地下式畜用生物床 13;以上設施的前方設置有一條橫向走道21,與橫向走道21垂直方向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有機無土栽培槽17、走道18、有機無土栽培槽17、兩用溝19、有機無土栽培槽17、走道18、 有機無土栽培槽17 ;所述的有機無土栽培槽17內填有畜用生物床內清理的廢棄墊料,再在其上設置有膜下滴灌系統20與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3上的微噴管6相通;所述的兩用溝 19中可用于養殖,上方養畜,氣溫調控;有機無土栽培槽17中可種食用菌、蔬菜。具體實施時,一.挖兩條調溫豐產溝,溝長60米,深1.2-1. 5米,寬1.4-2米,并用護坡網護溝;溝里可種植,可養殖;在兩調溫豐產溝中均布數只50米以下的深水井,在井上設置有通進鋼架大棚的管道,并由閥控制開關,在不同季節向大棚內提供所需的冷、熱氣流,在調溫豐產溝上方冬天用塑料薄膜覆蓋,由天氣決定可為全封閉型或半封閉型。二.在兩調溫豐產溝的中央設置有半地下式鋼架大棚,長60米,寬8米,高3-3. 2米,全封閉式;鋼架大棚四周是由兩調溫豐產溝挖出的泥為墻,墻寬1. 8米,高0. 8-1米,鋼架大棚上面冬天設置有全封閉的黑白相間隔的塑料薄膜,夏天設置有防曬的黑色遮陽網。三.在鋼架大棚內右側挖一個10 立方米的地下沼氣池,后方設置有進料口,前方設置有出料口。四.在地下沼氣池的上方設置有立體養雞設施。五.在出料口的左前方設置有沼渣沼液分離池,沼渣沼液分離池的上方設置有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所述的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上主要設置有供水管、支管及微噴管。六.在出料口的右前方設置有飼料生化池,用雞糞、米糠、麩皮等攪拌,加入有益生物菌,發酵時間為冬天15天,夏天5-7天,用于豬作飼料。七.在飼料生化池的右邊設置有半地下式畜用生物床,長6-7米,寬3. 5米,深0. 6-1米,底層布一層空心磚,在其上布多孔塑料網,網上放上鋸末、菇渣、廢棄秸桿,用生物菌處理劑處理糞便,僅要2-3天人工梳理一下。八.在鋼架大棚內前面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有機無土栽培槽、走道、有機無土栽培槽、 兩用溝、有機無土栽培槽、走道、有機無土栽培槽;有機無土栽培槽長30-50米,寬0. 9-1. 2 米,高0.2米,內填有0.15-0. 18米畜用生物床內清理的廢棄墊料。九.在有機無土栽培槽上設置有膜下滴灌系統與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上的微噴管相通。十.挖兩用溝,溝深1米, 寬1米,長度30-50米,可用于夏天養水產、種植水生蔬菜或水培作物,冬天可設置畜用生物床。本發明鏈接方式有四種設施結構鏈接,如圖1、圖2 ;種養關系鏈接,有機無土栽培槽中可種食用菌、蔬菜,雙用溝中下面養水產上面養畜禽;生物群的鏈接,禽糞轉化為飼料,生化料喂家畜,畜糞便入畜用生物床,墊料生化后,做有機無土栽培營養載體或將過剩畜禽糞從進料口入沼氣池,生化為氣與肥;氣與肥的鏈接,食用菌生長過程中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沼氣在燃燒過程中也產生二氧化碳,而蔬菜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二氧化碳則可直接作為氣肥,促進植物的光和作用。
權利要求
1.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是由有機無土栽培槽(17)、畜用生物床(13)、 沼氣池(1)所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兩條調溫豐產溝(11)中均布數只井(12),在井(12)上設置有通進鋼架大棚(9)的管道(10),并由閥控制開、關;在兩條調溫豐產溝(11)的中央設置有鋼架大棚(9),鋼架大棚(9)四周是由兩調溫豐產溝(11)挖出的泥為墻,鋼架大棚 (9)上面冬天設置有全封閉的黑白相間隔的塑料薄膜,夏天設置有防曬的黑色遮陽網;鋼架大棚(9)內右側設置有地下沼氣池(1),沼氣池(1)的上方設置有立體養畜設施(7),后方設置有進料口(8),前方設置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左前方設置有沼渣沼液分離池O),沼渣沼液分離池O)的上方設置有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3),右前方設置有飼料生化池(14);所述的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C3)上主要設置有供水管、支管( 及微噴管 (6);所述的飼料生化池(14)的右邊設置有半地下式畜用生物床(1 ;以上設施的前方設置有一條橫向走道(21),與橫向走道垂直方向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有有機無土栽培槽 (17)、走道(18)、有機無土栽培槽(17)、兩用溝(19)、有機無土栽培槽(17)、走道(18)、有機無土栽培槽(17);所述的有機無土栽培槽(17)內填有畜用生物床內清理的廢棄墊料,再在其上設置有膜下滴灌系統OO)與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 上的微噴管(6)相通;所述的兩用溝(19)中可用于養殖,上方養畜,氣溫調控;有機無土栽培槽(17)中可種食用菌、蔬菜。
全文摘要
十位一體的低碳循環生態大棚模式,是由有機無土栽培槽、畜用生物床、沼氣池所組成。通過在兩條調溫豐產溝中均布數只井,用管道由閥控制通向中間的鋼架大棚內。鋼架大棚內右側設置有沼氣池,其上方設置有立體養畜設施,出料口的左前方設置有沼渣沼液分離池,其上方設置有施肥施藥器配套設施,右前方設置有飼料生化池,其右邊設置有畜用生物床;鋼架大棚內前面依次循環設置有有機無土栽培槽、走道、有機無土栽培槽、兩用溝。在有機無土栽培槽上還設置有膜下滴灌系統。本發明利用自然熱能與生物熱能,從而使模式內的生產資源能再生循環利用,相互依托。使繁瑣的勞動程序簡單化。生產出高質高量的產品。
文檔編號E04H5/08GK102261192SQ201010190958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5日
發明者王亞冬 申請人:王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