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及其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鋪設在建筑物的門窗周邊等墻體表面的建筑裝飾構件,具體地說 是涉及一種墻體用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對房屋等建筑物的墻體表面進行保溫并起到一定的美觀作用,通常在房屋的墻體(外墻)表面采用大理石裝飾,其安裝方法采用干掛工藝(按施工順序排樣) 是挑選大理石板(加工、編號)一鋼架制作一外墻面基層處理一墻面分格放線一鋼架固定 (檢查平整度和牢固性)一大理石固定一清理表面及嵌縫一填嵌密封膠(作為密封條)一 清理及驗收。盡管后來有些單位、個人采用工廠預制,將大理石板切薄,粘貼在硅膠或者粘 貼在擠塑板(XPS)上(為基材式輕質保溫材料),再采用干掛安裝工藝裝在外墻面上。然而 大理石畢竟是重材,把它粘貼在輕質材料上,對膠黏劑提出很高的要求,成本也很高,而且 畢竟還要消耗很多的大理石。又因為大理石導熱性能較好,越薄導熱就越強,外墻的大理石 將會大面積吸熱,熱能堆積在膠合部分,會造成膠合部分軟化甚至脫落,危險性很大。以大 理石作為裝飾構件,均為現場施工安裝、材料消耗多;大理石的分布有它的特性,其材質雖 好,但色差會很大,色差越小成本就越高。且大理石重量大、運輸及切割不方便,大理石的開 采耗費很多的不可再生資源,大理石的切割也造成很大的污染,施工、投料的工作效率低, 大理石裝飾構件還需要有特殊技能的技術工人操作施工(如電焊工、架子工等)。另外,安 裝大理石裝飾前必須安裝外保溫系統已達到減排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重量小、運輸方便、投入成本低且 安裝簡單、施工效率高的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及其安裝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包括 發泡內層,在所述的發泡內層外表面依次設有砂漿涂層和石材涂層,且在所述砂漿涂層中 設有網格布層。所述的發泡內層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和凹臺。在所述的發泡 內層的安裝面上設有凹槽和若干個安裝固定坑點。如上述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的安裝方法是首先,將該仿大理石裝飾構件 制作成其發泡內層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和凹臺,并以此作為裝飾預制件;對 外墻面進行基層處理,再將若干個“Z”型扣件錨固在外墻面上;然后,在該裝飾預制件的發 泡內層的安裝面四周及其凸臺和凹臺處涂上建筑粘接劑再安裝在外墻面上,并將該裝飾預 制件側邊的凸臺卡扣在“Z”型扣件內、其凹臺覆蓋住前一 “Z”型扣件,接著,采用同樣的涂 料方法將第二塊裝飾預制件安裝在外墻面上,并將此第二塊預制件的凹臺蓋在前一塊預制 件的凸臺上、其凸臺卡扣在后一“Z”型扣件內,同時覆蓋住“Z”型扣件,且在該兩預制件之 間的結合部粘貼硅橡膠條進行封面處理;以此類推,按照需要將若干所述裝飾預制件依次 安裝在墻體表面而完成整體施工,對墻體起到了保溫和美觀作用。
采用本發明后,由于該裝飾構件主要由輕型的發泡內層構成,其外表面僅含有少量的較薄的砂漿和石材涂層;在安裝此裝飾預制件時采用上述的干濕結合式工藝,僅需要 “ζ”型扣件、鉚釘、建筑粘接齊IJ、硅橡膠等輔助物,還增加了粘貼面積,不需實施干掛方式也 同樣能達到安裝標準要求。因此,本發明具有重量小、運輸方便、投入成本低、安裝簡單方便 的特點,其將大理石效果、保溫效果、杜絕冷熱橋效能、成本大幅降低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提高了施工、投料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天然大理石開采,完全符合現代節能低碳減排的要 求。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為本發明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一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仰視圖。圖4為圖1的放大圖。圖5為本發明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多件)經過安裝后的排列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包括裝在建筑物外墻體表 面的發泡內層1(為高強度、高密度阻燃聚苯乙烯發泡材料),在所述的發泡內層1外表面依 次設有砂漿涂層2 (材料為有機高分子聚合物砂漿,具有憎水功能)和石材涂層3 (材料為 無機石材,具有憎水功能),且在所述砂漿涂層2中設有網格布層4 (材料為耐堿玻璃纖維網 格布,作為加強筋而具抗裂作用)。所述的發泡內層1的安裝面上沒有砂漿涂層2和石材涂 層3ο所述的發泡內層1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5和凹臺6(每塊該裝飾構 件側邊之間的凸臺和凹臺能夠相互對應、相互鑲嵌),也可以是如圖2所示的發泡內層的右 側及前側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5,發泡內層的左側及后側具有呈臺階狀的凹臺6,以使每塊 該裝飾構件之間安裝得更牢固、更方便。在所述的發泡內層1的安裝面上設有凹槽8,以使 該裝飾構件安裝后其內部留有少量的空氣而具有吸附作用)和若干個安裝固定坑點9(為 上下左右均勻對稱設計的雙坑點式,有利于該裝飾構件安裝的標準化、規范化以及使各受 力點均勻粘接)。該坑點深度一般為裝飾構件厚度的50%,以達到斷絕冷熱橋的作用。在 所述的發泡內層1的安裝面上還可設有網格布層(材料為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也作為加 強筋而具抗裂作用)。參照圖5、圖6所示,如上述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的安裝方法(為干濕結合 式工藝)是首先,將該仿大理石裝飾構件制作成其發泡內層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 的凸臺5和凹臺6(每塊該裝飾構件側邊之間的凸臺和凹臺能夠相互對應、相互鑲嵌),并 以此作為裝飾預制件(以上制作均可采用工廠機械化預制生產);對外墻面進行基層處理 (包括平整度處理和墻面分格放線),再將若干個“Ζ”型扣件7 (使用鉚釘10)按要求錨固 在外墻面上(檢查其平整度和牢固性,起到了定位作用和加固預埋件作用);然后,在該裝飾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四周及其凸臺和凹臺處涂上建筑粘接劑再安裝在外墻面上, 并將該裝飾預制件側邊的凸臺5卡扣在“Z”型扣件7b內、其凹臺6覆蓋住前一“Z”型扣件 7a,接著,采用同樣的涂料方法將第二塊裝飾預制件安裝在外墻面上,并將此第二塊預制件 的凹臺蓋在前一塊預制件的凸臺上、其凸臺卡扣在后一“Z”型扣件內,同時覆蓋住“Z”型扣 件7b (即每塊裝飾預制件的凸臺和凹臺之間的連接呈環環相扣狀),且在該兩預制件之間 (四周)的結合部粘貼硅橡膠條進行封面處理(清理表面及嵌縫,填嵌硅橡膠條作為密封 條);以此類推,按照需要將若干所述裝飾預制件依次安裝在墻體表面而完成整體施工,對 墻體起到了保溫和美觀作用。在該裝飾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四周及其凸臺和凹臺處 涂上建筑粘接劑的同時,還在該裝飾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安裝固定坑點內涂上建筑 粘接劑再安裝在外墻面上,以有利于安裝牢固。上述的安裝方法即便是普通的建筑工人也 言旨完成。另外,該干濕結合的施工方法應注意以下事項1、基層墻體處理將基層墻體進行平整化處理。包括突出物周圍的鏟平、平順,滴 水線順直、流水坡向正確,清晰美觀。并檢查其平整度。2、在墻面分格放線,并在分格處用鉚釘(也可采用水泥鋼釘)將“Z”型扣件錨固在 墻體上做預埋件,“Z”型扣件安裝必須嚴格按照分格的要求和墻體的平整要求,上下垂直、 準確地分布在各個點上,達到安裝裝飾預制件的精準度。3、建筑粘接劑應符合JG149等外墻外保溫系統的相關標準要求。4、裝飾預制件的安裝面的安裝固定坑點內必須填滿建筑粘接劑。5、檢查縫格板縫是否通順、接縫嵌塞是否密實、寬窄是否達到一致,并在建筑粘接 劑初凝之前調整完畢。
權利要求
一種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包括發泡內層(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發泡內層(1)外表面依次設有砂漿涂層(2)和石材涂層(3),且在所述砂漿涂層(2)中設有網格布層(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泡內層(1) 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5)和凹臺(6)。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發泡 內層(1)的安裝面上設有凹槽(8)和若干個安裝固定坑點(9)。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 將該仿大理石裝飾構件制作成其發泡內層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5)和凹臺 (6),并以此作為裝飾預制件;對外墻面進行基層處理,再將若干個“Z”型扣件錨固在外墻 面上;然后,在該裝飾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四周及其凸臺和凹臺處涂上建筑粘接劑 再安裝在外墻面上,并將該裝飾預制件側邊的凸臺(5)卡扣在“Z”型扣件(7b)內、其凹臺 (6)覆蓋住前一“Z”型扣件(7a),接著,采用同樣的涂料方法將第二塊裝飾預制件安裝在外 墻面上,并將此第二塊預制件的凹臺蓋在前一塊預制件的凸臺上、其凸臺卡扣在后一“Z”型 扣件內,同時覆蓋住“Z”型扣件(7b),且在該兩預制件之間的結合部粘貼硅橡膠條進行封 面處理;以此類推,按照需要將若干所述裝飾預制件依次安裝在墻體表面而完成整體施工, 對墻體起到了保溫和美觀作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裝 飾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四周及其凸臺和凹臺處涂上建筑粘接劑的同時,還在該裝飾 預制件的發泡內層的安裝面安裝固定坑點內涂上建筑粘接劑再安裝在外墻面上。
全文摘要
一種仿大理石保溫建筑裝飾構件,在其發泡內層外表面依次設有砂漿涂層和石材涂層,且在砂漿涂層中設有網格布層。其發泡內層的兩側邊分別具有呈臺階狀的凸臺和凹臺。該裝飾構件的安裝方法是先將上述的裝飾構件制作成裝飾預制件;對外墻面進行處理,將若干“Z”型扣件錨固在外墻面上;然后在該預制件安裝面涂上建筑粘接劑再裝在外墻面上,每塊預制件的凸臺和凹臺之間的連接呈環環相扣狀,且在預制件之間的結合部粘貼硅橡膠條;以此類推,按照需要將若干預制件依次安裝在墻體表面而完成整體施工。本發明具有重量小、運輸方便、投入成本低、安裝簡單方便的特點,其將大理石效果、保溫效果、杜絕冷熱橋效能等有機結合,符合現代節能低碳減排要求。
文檔編號E04F13/075GK101824886SQ20101016664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9日
發明者陳再泉 申請人:陳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