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的雕刻裝飾制作方法,特別是一種青瓷的雕刻裝飾制作方
法。
背景技術:
包括青瓷在內的陶瓷的傳統的裝飾方法,除繪畫外,有堆塑、剔花、鏤空、貼花、刻 花、刻瓷等,這些均是在素燒前的坯體(泥坯)上或者是成品瓷器的釉面上完成。堆塑、剔 花、鏤空、貼花、刻花等是在素燒前的坯體(泥坯)上進行,然后入窯素燒,然后在胎體上上 青釉,入窯釉燒。因在坯體(泥坯)上進行裝飾比較容易,所以現在多沿用這一方法,但是 坯體經過素燒和釉燒兩個過程后,整體收縮比例很大,形變也大。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燒制 的成品的裝飾部分線條較粗,難以表現細微之處;同時,破壞了瓷器外表平面的平整、光滑、 圓潤,致使以瓷器特別是釉色取勝的青瓷大大失色。刻瓷,就是運用特制刀具在燒成后瓷器的釉面上進行雕刻,然后再覆上色料即可。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僅破壞了釉面及釉色的整體效果,并且色料附著于瓷器表面,因此只 能用于觀賞,無法進入餐具等實用和使用領域,極大限制了其產業化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陶瓷特別是青瓷的雕刻裝飾制作方法,在制作過程中, 先對修整好的坯體進行素燒,然后直接在素燒好的胎體上用雕刻刀具進行雕刻,修整后,將 雕刻好的胎體上釉,入窯燒制;并可多次重復釉燒。裝飾部分因雕刻深淺不一,在上釉燒制 過程中形成積釉厚度的不同,進而在成品瓷器上裝飾部分呈現出圖案線條以及明暗、層次 變化和立體感。采用的方法如下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先對坯體進行素燒得到胎體,然后直接在胎體上用雕 刻工具進行雕刻裝飾,胎體在經雕刻裝飾后上釉釉燒得到陶瓷成品。其中所述的上釉為上青釉或上青白釉,所述的陶瓷成品為青瓷制品。其中所述對坯體進行素燒包括拉坯成型,經干燥后,修整好坯體,將坯體入窯進 行素燒,溫度逐漸升至780-960°C,燒制成胎體,冷卻后出窯。其中所述在胎體上用雕刻工具進行雕刻裝飾包括直接在素燒好的胎體上,使用 雕刻工具進行雕刻、刻畫裝飾。其中所述雕刻工具為錘子和金屬刀具;或者其中所述的雕刻工具為電動機械裝 置;或者其中所述雕刻工具為錘子、金屬刀具和電動機械裝置。其中所述上釉釉燒為單次釉燒,單次釉燒步驟為上青釉或青白釉,入窯釉燒,溫 度逐漸升至1200-1350°c,冷卻后出窯。其中所述上釉釉燒為兩次以上重復釉燒,其包括以下步驟(a)上青釉或青白釉,入窯釉燒,溫度逐漸升至750_930°C,冷卻后出窯;
(b)如經步驟(a)處理后已達到所需的表面效果,直接進入步驟(C);如經步驟 (a)處理后未達到所需的表面效果,一次或多次重復執行步驟(a),直到到達所需的表面效 果后,進入步驟(c);(c)上青釉或青白釉,入窯釉燒,溫度逐漸升至1200_1350°C,冷卻后出窯。組合使用其他現有的陶瓷裝飾方法。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對于燒制好的陶瓷器,用雕刻工具在其表面進行雕刻 裝飾,陶瓷器在經雕刻裝飾后上釉釉燒得到陶瓷成品。其中所述上釉釉燒為兩次以上重復釉燒。其中所述的上釉為上透明釉。本發明的優點表現在1、在坯體素燒和胎體上釉燒制前后兩個過程中,器物會發生兩次收縮過程,坯體 因仍含有水分素燒過程的收縮會更大一些,胎體上釉燒制過程的收縮則小得多。在素燒后 的胎體上用金屬刀具進行雕刻裝飾,然后上釉燒成,這樣的工藝可以使經過裝飾的器物免 去坯體在素燒過程中的收縮。因此,素燒后的胎體經過裝飾、上釉再次入窯燒制時,收縮程 度大大減小,這樣對雕刻畫面的影響也大大減小,因此細微之處均可以表現得清晰可見,更 加細膩,可以更好地傳達作者的思想。2、雕刻在釉燒前完成,瓷器表面平整,外表光滑、圓潤,安全無污染,能夠直接用于 餐飲等領域,有利于實現產業化發展。3、對于青瓷,因裝飾部分被雕刻后深淺不一,通過上青釉燒制、或多次施青釉燒 制,形成瓷器積釉厚度不同,進而裝飾部分呈現出圖案線條以及明暗、層次變化,形成類似 中國傳統水墨國畫的藝術效果,可稱之為密色畫卷,能夠更加突出傳統青瓷本身所具有的 典雅含蓄的美感。4、積釉的多少隨著雕刻深淺不一而發生變化,呈色的深淺產生變化,增加陶瓷制 品釉燒后的裝飾圖案的立體感。5、成品被雕刻部分的胎體厚度變小,透光性高于未雕刻部分,圖案可具有通透感。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先將泥坯拉制成餐具盤子,充分晾干后,修整好坯體,將坯體入窯進行素燒,燒制 3-8小時,逐漸升溫至780-960°C左右后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燒制好胎體,然后使用錘子 和金屬刀具直接在素燒后的胎體上刻畫、雕刻出云紋、龍紋等圖樣,在雕刻好的胎體上,上 釉,入窯釉燒,燒制8-16小時左右,逐漸升溫至1200-1350°C左右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瓷 器云龍紋餐具盤子成品燒制成功。實施例2將泥坯拉制成罐子,充分晾干后,修整好坯體,將坯體入窯進行素燒,燒制3-8小時,逐漸升溫至780-960°C左右后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燒制好胎體,然后使用電動雕刻工 具直接在素燒后的胎體上刻畫、雕刻出云紋、龍紋等圖樣,在雕刻好的胎體上,上青釉,入窯 釉燒,燒制3-5小時左右,逐漸升溫至750-930°C左右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再次上青釉, 入窯釉燒,燒制3-5小時左右,逐漸升溫至750-930°C左右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此時罐體積釉呈現出較明顯的不同,滿足了視覺效果上的需要,再次上青釉,入窯燒制,燒制5-13小 時左右,逐漸升溫至1200-1350°C左右停止,自然冷卻后出窯,云龍紋青釉罐成品燒制成功。實施例3在成品陶瓷器上使用電動雕刻工具刻畫、雕刻出云紋、龍紋等圖樣,著色后,對雕 刻后的成品陶瓷上透明釉,入窯釉燒,燒制4-8小時左右,逐漸升溫至850-1200°C左右停 止,保溫5-10分鐘左右,自然冷卻后出窯,得到雕刻后的陶瓷制品。
上述實施例說明是針對本發明之一可行實施例的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 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與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對坯體進行素燒得到胎體,然后直接在胎體上用雕刻工具進行雕刻裝飾,胎體在經雕刻裝飾后上釉釉燒得到陶瓷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上釉為上青釉或上青白釉,所述的陶瓷成 品為青瓷制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對坯體進行素燒包括拉坯成型,經干燥后, 修整好坯體,將坯體入窯進行素燒,溫度逐漸升至780-960°C,燒制成胎體,冷卻后出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胎體上用雕刻工具進行雕刻裝飾包括直 接在素燒好的胎體上,使用雕刻工具進行雕刻、刻畫裝飾。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雕刻工具為錘子和金屬刀具;或者其中所述 的雕刻工具為電動機械裝置;或者其中所述雕刻工具為錘子、金屬刀具和電動機械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釉釉燒為單次釉燒,其包括上青釉或青白 釉,入窯釉燒,溫度逐漸升至1200-1350°C,冷卻后出窯。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釉釉燒為兩次以上重復釉燒,其包括以下 步驟(a)上青釉或青白釉,入窯釉燒,溫度逐漸升至750-930°C,冷卻后出窯;(b)如經步驟(a)處理后已達到所需的表面效果,直接進入步驟(c);如經步驟(a)處 理后未達到所需的表面效果,一次或多次重復執行步驟(a),直到到達所需的表面效果后, 進入步驟(c);(c)上青釉或青白釉,入窯釉燒,溫度逐漸升至1200-1350°C,冷卻后出窯。
8.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組合使用其他現有的陶瓷裝飾方法。
9.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燒制好的陶瓷器,用雕刻工具在其表 面進行雕刻裝飾,陶瓷器在經雕刻裝飾后上釉釉燒得到陶瓷成品。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上釉為上透明釉。
全文摘要
一種陶瓷制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對坯體進行素燒得到胎體,然后直接在胎體上用雕刻工具進行雕刻裝飾,胎體在經雕刻裝飾后上釉釉燒得到陶瓷成品。胎體經雕刻裝飾后釉燒得到的瓷器,能夠更清晰地表現出圖案的細微之處,更好地傳達作者的思想;瓷器呈現出類似中國傳統水墨國畫的藝術效果,可稱之為密色畫卷;既能夠保持青瓷表面釉色的整體效果,又突出了傳統青瓷本身所具有的典雅含蓄的美;雕刻在瓷器上的圖案具有立體感、通透感,藝術效果更佳;瓷器表面平整、圓潤,有利于實現產業化發展。
文檔編號C04B41/86GK101823395SQ201010152379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2日
發明者李文全 申請人:李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