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物的結構,尤其是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
背景技術:
傳統方式建造外墻時,大多采用現場施工,在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然后砌磚建造 外墻。這樣做導致施工速度慢,投入人員數量大,工期進度緩慢。還有的采用預制外墻在現 場裝配,但是長期以來,困擾著設計及建筑施工單位的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是,在裝配過程 中預制外墻滲水現象比較嚴重,致使連接部位疏松,長期使用導致預制外墻的有效承受荷 載能力下降,極易出現倒塌,帶來了重大的工程隱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速度快,并且在兩塊 預制外墻拼縫處留有止水凹槽,防水性好。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包括第一預制外墻和第二預制外墻,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預制外墻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的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微膨脹砂漿層。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其中,所述第一預制外墻的側面接頭處 和第二預制外墻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14-16mm.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其中,所述的拼縫處設有止水凹槽,能起 到防水效果。本發明一種外墻水平縫防水節點的有益效果為采用預制外墻在現場進行裝配的 形式進行建筑施工,縮短了施工工期,兩塊預制外墻之間預留拼縫且接頭處留有止水凹槽, 拼縫及凹槽處填充微膨脹砂漿,起到防水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圖1為本發明外墻水平縫防水節點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所示,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包括第一預制外墻1和第二預制外墻2, 第一預制外墻ι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2的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填充微膨脹砂漿 3,第一預制外墻1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2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15mm.拼縫, 接頭處預留有止水凹槽,拼縫及凹槽處填充微膨脹砂漿,起到防水的效果。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 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 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包括第一預制外墻(1)和第二預制外墻(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外墻(1)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2)的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微膨脹砂漿層(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外墻 (1)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2)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14-16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拼縫處 設有止水凹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墻水平縫防水節點,屬于一種建筑物的結構,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速度快,并且在兩塊預制外墻拼縫處留有止水凹槽,防水性好。一種外墻豎向縫防水節點,包括第一預制外墻(1)和第二預制外墻(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制外墻(1)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2)的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微膨脹砂漿層(3)。所述第一預制外墻的側面接頭處和第二預制外墻側面接頭處之間的拼縫為14-16mm。
文檔編號E04B1/682GK101806099SQ20101012316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2日
發明者孫海龍, 山姆·西格曼, 徐兵, 湯云輝, 錢益鋒, 陳耀鋼 申請人:南通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康諾克(上海)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