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砌塊墻體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承重砌塊、砌塊墻體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農村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厚度為190mm,長度是390mm,高度是190mm,砌
塊墻體的厚度為200 mm,而且直墻和拐角處墻體厚度一致,具有高消耗、高成本、重污染的 缺陷。隨著節能、節地、節材要求的提出,面對農村建設量的不斷增大和對新技術、新材料的 迫切需求,如何提高農村建筑的建設質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降低建設造價,實現綠色和 可持續的建設目標,是目前農村建筑研究人員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用于農村建筑的大部分新技術、新材料成本偏高或技術不被 接受的問題,提出一種可降低建筑造價、增加建筑使用面積、保留傳統砌筑工藝的農村用 140mm承重砌塊、砌塊墻體及其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混凝土空心砌塊包括標準空心砌塊和異型輔助砌塊,其中異型輔助砌塊包括L形空心 砌塊、340異型砌塊和增厚異型砌塊;所述標準空心砌塊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90mm,高 度是190mm,在與縱向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一至三道縱向的凹槽;L形空心砌塊的長度是 390mm,寬度是140 190mm,高度是190mm,在與縱向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一至三道縱向 的凹槽;340異型砌塊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40mm,高度是190mm ;增厚異型砌塊的長度 是295 390mm,寬度是160 190mm,高度是190mm。L形空心砌塊的寬度在兩端是相同或不同,其中一端寬是140mm,長度是200mmmm, 另一端寬是140mm 190mm,長度是50mm,所述L形空心砌塊的通孔是一個圓孔和一個長圓 孔,或一個長圓孔和一個拐角形孔。增厚異型砌塊有兩個對稱的通孔,或有一大一小兩個相對于孔間肋不對稱的通 孔。所述通孔的孔徑一端大、一端小,其孔壁有錐度。墻體的平直部位是由標準空心砌塊上下皮對孔錯縫砌筑而成,墻體厚度是150mm, 外墻的軸線定位在距墻體外表面向墻里IOOmm的位置,內墻的軸線定位在墻體中軸線的位 置,在墻體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由異型輔助砌塊砌筑,異型輔助砌塊包括340異型砌塊、 增厚異型砌塊或L形空心砌塊,在墻體拐角處澆注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芯柱、或者芯柱 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組合,在墻體拐角處的砂漿灰縫內置有鋼筋網片。用標準空心砌塊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采用150mm作為的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 在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采用異型輔助砌塊砌筑,異型輔助砌塊包括340異型砌 塊、增厚異型砌塊、不對稱增厚異型砌塊、L形空心砌塊或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墻體的拐角處采用芯柱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者芯柱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組合構造。外墻的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采用軸線居中的定位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克服了過去大部分用于農村建筑的新技術、新材料成本偏高或技術不被接受 的缺點問題,提出一種可降低建筑造價、增加建筑使用面積、保留傳統砌筑工藝的農村用 140mm承重砌塊及其砌塊墻體設計方法。本發明采用140mm厚混凝土空心砌塊作為農村建筑的墻體主材,比190mm厚普通 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減少50mm的厚度,比240mm厚燒結磚墻體減少IOOmm的厚度;建筑墻 體厚度的標志尺寸采用150mm,墻體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也可采用軸線居
中定位方法。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采用異型輔助砌塊,異型輔助砌塊包括340異型 砌塊、增厚異型砌塊、L形異型砌塊和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可方便墻體排塊,提高芯 柱混凝土澆筑質量。本發明與傳統燒結磚砌體或普通小砌塊砌體相比,既傳承了傳統的砌筑工藝,保 證建設質量,又能夠減輕建筑自重,節約建筑材料,降低造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墻體的 厚度為140mm,比190mm厚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減少50mm的厚度,比240mm厚燒結磚墻 體減少IOOmm的厚度,在相同宅基地的情況下可增加房屋使用面積。低地震設防烈度地區和高地震設防烈度地區的一層高建筑可采用芯柱結構體系, 也可采用芯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結構體系;其它層數的建筑宜采用 芯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體系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結構體系。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單層砌 塊墻體、夾芯墻體、組合墻體、現澆混凝土砌塊墻等建筑物。
圖1是本發明標準空心砌塊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示意圖3是圖IWB-B剖面示意圖。圖4是340異型砌塊的俯視圖; 圖5是圖4的C-C剖面示意圖6是圖4的D-D剖面示意圖。圖7是一種增厚異型砌塊的俯視圖; 圖8是圖7的E-E剖面示意圖9是圖7的F-F剖面示意圖。圖10是另一種不對稱增厚異型砌塊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G-G剖面示意圖12是圖10的H-H剖面示意圖。圖13是一種L形空心砌塊的俯視圖; 圖14是圖13的I-I剖面示意圖15是圖13的J-J剖面示意圖。圖16是另一種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的俯視圖;圖17是圖16的K-K剖面示意圖; 圖18是圖16的L-L剖面示意圖。圖19是采用標準空心砌塊和340異型砌塊組合砌筑的砌塊墻體軸線定位示意 圖20是實施例一第一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 圖21是實施例一第二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 圖22是實施例二第一皮排塊示意及芯柱、構造柱設置示意圖; 圖23是實施例二第二皮排塊示意及芯柱、構造柱設置示意圖。圖24是采用標準空心砌塊和兩種增厚異型砌塊組合砌筑的砌塊墻體軸線定位示 意圖25是實施例三第一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圖26是采用標準空心砌塊和兩種增厚異型砌塊組合的砌塊墻體軸線另一定位示 意圖27是實施例四第二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圖28是采用標準空心砌塊和L形空心砌塊組合砌筑的砌塊墻體軸線定位示意 圖29是實施例五第一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 圖30是實施例五第二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圖31是采用標準空心砌塊和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的砌塊墻體軸線定位示 意圖32是實施例六第一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 圖33是實施例六第二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標準空心砌塊、2 - 340異型砌塊、3 —增厚異型砌塊、4 一不對稱 增厚異型砌塊、5 —凹槽、6 —外墻、7 —內墻、8 —芯柱、9 一鋼筋混凝土構造柱、10 —鋼筋網 片、11 一通孔、12 —孔間肋、13 — L形空心砌塊、14 一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由一組有兩排通孔11的混凝土空心砌塊組 成,一組混凝土空心砌塊包括標準空心砌塊1、L形空心砌塊13、340異型砌塊2和增厚異型 砌塊3。如圖1 圖3所示,所述標準空心砌塊1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90mm,高度是 190mm,為了更好地與砂漿灰縫的砌筑砂漿咬合,在與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兩道縱向的凹 槽5。砂漿灰縫的厚度約為8-12mm。 如圖4 圖6所示,340異型砌塊2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40mm,高度是190mm。如圖7 圖9所示,增厚異型砌塊3的長度是295 390mm,即(295+M)mm,寬度是 160 190mm,S卩(95+M)mm,高度是190mm。其中M值可根據具體需要確定。增厚異型砌塊 3可以有兩個對稱的通孔11。為便于芯模脫模,所述通孔11的孔徑一端大、一端小,其孔壁
有錐度。如圖10 圖12所示,不對稱增厚異型砌塊4的兩個通孔11是一大一小,且可以相對于孔間肋12不對稱。為增加砌體的強度,灰縫中可以加拉結筋或鋼筋網片10。如圖13 圖15所示,L形空心砌塊13的長度是390mm,寬度是140 190mm,高 度是190mm,在與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兩道縱向的凹槽5。L形空心砌塊13的寬度在兩端 可以是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一端寬是140mm,長度是200_m,另一端寬是140mm 190mm, 長度是50mm。L形空心砌塊13的通孔11 一個類似于圓孔,另一個類似于長圓孔。如圖16 圖18所示,另一種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14有一個拐角形孔和一 個長圓孔。其中一端寬是140mm,長度是250_皿,另一端寬是140mm,長度是50mm。在與砂 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兩道縱向的凹槽5。本發明采用上述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砌筑的墻體,采用140mm厚混凝土空心砌 塊作為農村建筑的承重墻體主材,采用150mm作為的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墻體軸線定位 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7也可采用軸線居中定位方法;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 處采用異型輔助砌塊,建筑可采用芯柱結構體系、芯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結構體系或鋼 筋混凝土構造柱結構體系。芯柱內的芯孔高度為層高,芯柱內澆注混凝土并可插入鋼筋。圈 梁中也置有鋼筋。請參閱圖19 圖23,圖19 圖23是140mm砌塊建筑采用標準空心砌塊1和340 異型砌塊2組合砌筑的軸線定位、兩皮排塊示意及芯柱、構造柱設置示意圖。用140mm寬的 混凝土標準空心砌塊1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墻體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7 也可采用軸線居中定位方法。所述拐角處是芯柱8、芯柱8+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或鋼筋混 凝土構造柱9,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呈一字形、L形、T形或十字形。低地震設防烈度地區和 高地震設防烈度地區的一層高建筑可采用芯柱8結構體系,也可采用芯柱8+鋼筋混凝土構 造柱9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結構體系;其它層數的建筑宜采用芯柱8+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9體系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結構體系。請參閱圖24 圖27,是140mm砌塊建筑采用標準空心砌塊1和增厚異型砌塊3或 不對稱增厚異型砌塊4組合砌筑的軸線定位、兩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用140mm 寬的混凝土標準空心砌塊1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墻體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 墻7也可采用軸線居中定位方法。請參閱圖28 圖30,是140mm砌塊建筑采用標準空心砌塊1和L形空心砌塊13 組合砌筑的軸線定位、兩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用140mm寬的混凝土標準空心砌 塊1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墻體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7也可采用軸線居中 定位方法。采用150mm作為的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采用 L形空心砌塊13砌筑。請參閱圖31 圖33,是140mm砌塊建筑采用標準空心砌塊1和具有拐形孔的L形 空心砌塊14組合砌筑的軸線定位、兩皮排塊示意及芯柱設置示意圖。用140mm寬的混凝土 標準空心砌塊1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墻體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7也可采 用軸線居中定位方法。采用150mm作為的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 交接處采用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14砌筑。除了圖1至圖33所示結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結構變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 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由一組有兩排通孔(11)的混凝土空心砌塊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空心砌塊包括標準空心砌塊(1)和異型輔助砌塊,其中異型輔助砌塊包括L形空心砌塊(13)、340異型砌塊(2)和增厚異型砌塊(3);所述標準空心砌塊(1)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90mm,高度是190mm,在與縱向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一至三道縱向的凹槽(5);所述L形空心砌塊(13)的長度是390mm,寬度是140~190mm,高度是190mm,在與縱向砂漿灰縫相鄰的端面有一至三道縱向的凹槽(5);所述340異型砌塊(2)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40mm,高度是190mm;所述增厚異型砌塊(3)的長度是295~390mm,寬度是160~190mm,高度是19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空心砌塊(13) 的寬度在兩端是相同或不同,其中一端寬是140mm,長度是200_m,另一端寬是140mm 190mm,長度是50mm,所述L形空心砌塊(13)的通孔(11)是一個圓孔和一個長圓孔,或一個 長圓孔和一個拐角形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異型砌塊(3) 有兩個對稱的通孔(11),或有一大一小兩個相對于孔間肋(12)不對稱的通孔(1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孔徑 一端大、一端小,其孔壁有錐度。
5.一種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墻體,由權利要求1_4所述的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而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的平直部位是由標準空心砌塊(1)上下皮對孔錯縫砌筑而成,墻體 厚度是150mm,外墻(6)的軸線定位在距墻體外表面向墻里IOOmm的位置,內墻(7)的軸線 定位在墻體中軸線的位置,在墻體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由異型輔助砌塊砌筑,異型輔助 砌塊包括340異型砌塊(2)、增厚異型砌塊(3)或L形空心砌塊(13),在墻體拐角處澆注有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或芯柱(8)、或者芯柱(8)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的組合,在墻體 拐角處的砂漿灰縫內置有鋼筋網片(10)。
6.一種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墻體的施工方法,由權利要求1_5所述的混凝土空心 砌塊砌筑而成,其特征在于用標準空心砌塊(1)作為承重墻體的主材,采用150mm作為的 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在建筑平面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采用異型輔助砌塊砌筑,異型輔 助砌塊包括340異型砌塊(2)、增厚異型砌塊(3)、不對稱增厚異型砌塊(4)、L形空心砌塊 (13)或具有拐形孔的L形空心砌塊(1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農村用140mm承重砌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 的拐角處采用芯柱(8)或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或者芯柱(8)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9)的 組合構造。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農村用140mm承重砌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墻 (6)的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7)采用軸線居中的定位方法。全文摘要
一種農村用140mm承重砌塊、砌塊墻體及其施工方法,由一組有兩排通孔的混凝土空心砌塊組成,標準空心砌塊的寬度是140mm,長度是390mm,高度是190mm,在與縱向砂漿灰縫相鄰的表面上有一至三道縱向的凹槽。采用標準空心砌塊作為農村建筑的承重墻體主材,墻體拐角處及內外墻交接處采用異型輔助砌塊,異型輔助砌塊包括L形空心砌塊、340異型砌塊和增厚異型砌塊。采用150mm作為的墻體厚度的標志尺寸,外墻軸線定位采用100+50mm的方法,內墻也可采用軸線居中的定位方法。墻體的拐角處采用芯柱或構造柱或者芯柱與構造柱的組合構造。既可解決建筑造價偏高的問題,又可增加建筑使用面積,保留傳統砌筑工藝。
文檔編號E04C1/00GK101892721SQ20101011836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5日
發明者任強, 何淅淅, 婁霓, 孟繁海, 廖偉棟, 張蘭英, 張祚嘉, 易國輝, 李清春, 王耀昀, 陳小剛 申請人: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金陽新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