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三維拱形波紋鋼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結構構件,具體地說是一種三維拱形波紋鋼板。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我國一直采用適用于中小跨度的折板型鋼材應用于建筑防護工程。這 種折板型鋼材板厚只有0. 4 1. 6mm,斷面為折線型結構,其剛度和強度比較低,又不能同 被覆的砼有效連接,使防護工程抗震塌能力低,尤其不能抗強臺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墻加板厚、改變鋼板壓型和板上沖螺栓孔,提高單元板 的剛度和強度,同時通過螺栓拼接多種拱形、圓形或其它曲線形結構。使單元板拼接后既可 獨立使用,又能與被覆的鋼筋砼有效連接,從而提高防護工程的抗力,并適用于大跨度建筑 工程屋蓋的一種三維拱形波紋鋼板。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 是采用一塊有一定長度、寬度和厚度的鋼板制成,鋼板厚度為2-5mm,其特征在于鋼板的橫 斷面呈大拱形,半徑在200 400mm之間,拱腳對稱向外呈反向小拱形,一側反向小拱形的 弧度半徑在50 85mm之間,另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為50 85mm,大拱形和小拱形 連接處有短直線段,拱形板面沿長度方向有連續波紋,連續波紋的波距和波深不同,單元板 長度方向的弧度不同,弧度半徑在40000 70000mm之間,反向小拱形拱面無波紋,單元板 的四周沖有螺孔,利用螺孔可實現單元板的拼接,增長螺栓或加焊箍筋可實現板與被覆砼 的有效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提高防護工程整體的強度和抗震 塌能力,而且防護工程主體結構的下層鋼筋也可以省去,可軋制出不同跨度和矢高的單元 板,從而可拼接出不同跨度和矢高的拱形、圓形或其它曲線形鋼結構,擴大了應用范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1-1縱斷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2-2縱斷面結構示意圖;圖中螺孔1、大拱形2、半徑3、短直線段4、弧度半徑5、弧度半徑6、連續波紋7、 波距8、波深9、跨度10、弧度半徑11。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首先根據工程 的設計要求確定鋼板的尺寸和厚度,第一道工序裁板;第二道工序沖螺孔1 ;第三道工序軋 大波,使板的橫截呈大拱形2,拱形的弧度半徑3在200 400mm之間;第四道工序軋中波,
3使橫斷面拱形拱腳對稱向外呈反向小拱形,大拱形和小拱形連接處有一短直線段4,一側反 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5在50 85mm之間,另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6為50 85mm 之間,第五道工序軋小波,使拱形板面的長度方向上有連續波紋7,反向小拱形拱面無波紋, 當改變連續波紋7的波距8和波深9時,可軋制出不同跨度和矢高的單元板。單元板的弧 度半徑11在30000mm 50000mm之間,單元板長度方向上沿橫斷面拱形相互重疊搭接,對 準螺孔,用螺栓固定,寬度方向上沿拱腳的反向小拱形5和6相互重疊搭接,對準螺栓孔,用 螺栓固定,構成所需尺寸的不同跨度和矢高的拱形、圓形或其它曲線形鋼結構。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 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 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一種三維拱形波紋鋼板,它是采用一塊有一定長度、寬度和厚度的鋼板制成,其特征在于鋼板的橫斷面呈大拱形(2),半徑(3)在200~400mm之間,拱腳對稱向外呈反向小拱形,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5)在50~85mm之間,另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6)為50~85mm,大拱形和小拱形連接處有短直線段(4),拱形板面沿長度方向有連續波紋(7),連續波紋(7)的波距(8)和波深(9)不同,單元板長度方向的弧度不同,弧度半徑(11)在40000~70000mm之間,反向小拱形拱面無波紋,單元板的四周沖有螺孔(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維拱形波紋鋼板,它是采用一塊有一定長度、寬度和厚度的鋼板制成,其特征在于鋼板的橫斷面呈大拱形,半徑在200~400mm之間,拱腳對稱向外呈反向小拱形,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在50~85mm之間,另一側反向小拱形的弧度半徑為50~85mm,大拱形和小拱形連接處有短直線段,拱形板面沿長度方向有連續波紋,連續波紋的波距和波深不同,單元板長度方向的弧度不同,弧度半徑在40000~70000mm之間,反向小拱形拱面無波紋,單元板的四周沖有螺孔。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提高防護工程整體的強度和抗震塌能力,而且防護工程主體結構的下層鋼筋也可以省去,可軋制出不同跨度和矢高的單元板,從而可拼接出不同跨度和矢高的拱形、圓形或其它曲線形鋼結構,擴大了應用范圍。
文檔編號E04D3/30GK201649432SQ20092028070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9日
發明者崔延軍 申請人:王振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