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成型砌筑砌塊的模具,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成型 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墻體改革和建筑節能的強制實施,在我國建筑建材行業發展了一次大的 建材創新革命。在圍護結構和墻體材料方面,由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而發展了大量的空 心砌塊、加氣砌塊、多孔磚、夾心砌塊及隔墻板等砌筑墻體材料。然而,現有的夾心砌塊的模具只能先制成砌塊的空腔型外圍壁體,后期再向空腔 中填充板材類芯料或顆粒狀輕骨料類芯料而形成。這種后填充的成型方法工藝繁瑣,不容 易保證材料整體的一致性,并且用板材類芯料填充時會使芯料層與壁體層不能緊密咬合而 留下縫隙空氣層,在使用過程中容易使濕汽存在于縫隙中,形成貫通且流動的空氣層與濕 汽層,造成整體的熱導率大;而普通的顆粒狀輕骨料外型結構多為棱形、絮狀、片狀結構, 無法做到混合時粒徑極配并分布均勻,很難達到密實性,當澆灌時就需要較多的膠凝材料, 會增大芯料的導熱系數,并且市面上用的輕骨料顆粒狀材料吸水率都偏大,有的材料吸水 率甚至是自身的幾百倍,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吸濕與吸潮,造成熱導率過大,無法保證熱阻 值,因而不能達到更好的熱工性能。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以便一次 性成性砌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包 括以下組件外模框、芯模、底模、外壓模、以及芯壓模,所述芯模適于與所述外模框配合使 用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壁體的外模腔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芯體的芯腔;所述底模 與所述外模框和芯模適于配合使用使所述底模位于所述外模框底端;所述外壓模適于與所 述外模框、所述芯模和所述底模配套而壓制出所述砌塊的壁體;所述芯壓模適于與所述外 模框、所述芯模和所述底模配套壓制出所述砌塊的芯體;其中,所述外模框、所述芯模、所述 底模、所述外壓模以及所述芯壓模是彼此可分離的。優選地,所述外模框具有外腔,所述外腔具有對應于所述砌塊外形的形狀;所述 芯模具有底板和直立于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個芯塊,所述芯塊具有對應于所述砌塊的芯體 外形的形狀,所述外模腔在配合使用的所述芯模和所述外模框中的所述芯塊與所述外模框 之間形成;所述底模具有用于支撐外模腔中的填料的底模板和底模板上的至少一個底模 孔,所述底模孔的形狀對應于所述芯塊的形狀,在配合使用的所述底模與所述外模框和芯 模中,所述底模位于所述外模框底端,并且所述芯塊穿過相應的底模孔插入所述外腔中,其 中所述芯塊與所述底模孔配合,所述芯腔是所述芯塊在所述外腔中所占據的空間;所述外 壓模包括頂板、連桿和至少一個外壓塊,所述外壓塊中心具有形成穿芯孔的通孔,所述穿芯孔的形狀適于與所述芯塊配套而被相應的芯塊穿過,并且所述外壓塊的壓面的形狀適于與 所述外模腔配套而壓入所述外模腔中,所述連桿將所述外壓塊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的正下 方,使所述外壓塊適于正壓填料,所述頂板上具有穿孔,所述穿孔在所述穿芯孔的正上方并 與其對準,并且所述穿孔的形狀與所述穿芯孔的形狀相同;以及芯壓模,所述芯壓模包括頂 板、連桿和至少一個芯壓塊,所述芯壓塊的形狀與所述芯腔配套而適于壓入所述芯腔,所述 連桿將所述芯壓塊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的正下方,使所述芯壓塊適于正壓填料。優選地,所述芯壓塊中具有沿高度方向的通孔式注料孔。優選地,所述注料孔是螺紋孔。優選地,所述模具具有一組Z形組模,其中所述外模框的外腔是Z形,所述芯模上 具有兩個口字型芯塊,所述兩個口字型芯塊的相對位置按構成Z形砌塊的兩個芯體的位置 設置,所述底模具有兩個底模孔,所述外壓模具有兩個外壓塊,所述芯壓模具有兩個芯壓 塊,所述兩個底模孔、所述兩個外壓塊、所述兩個穿芯孔、所述兩個芯壓塊、所述兩個芯塊和 所述外腔的形狀和位置設置彼此配合。優選地,所述外模框的限定砌塊的砌筑側面的內壁具有沿所述外模框高度方向的 豎直的凹槽,所述外壓塊的相應側面具有與所述凹槽相配套的凸條。優選地,所述外壓塊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外側兩個角上分別具有兩個相 同的凹部。優選地,所述外壓塊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的兩個內側緣分別具有沿所述壓面長 度延伸的凸楞,所述底模在與所述外壓塊的壓面上的凸楞相對應的位置也具有凸楞。可選地,所述模具具有L形組模,其中所述外模框的外腔是L形,所述芯塊是L型, 所述底模孔、外壓塊、所述穿芯孔、所述芯壓塊分別具有與所述芯塊和所述外模框配合的形 狀。優選地,所述模具具有多組不同形狀的組模。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可以一次性砌塊成型,便于建立全自動化生產線,實現工 業規模生產,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有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
圖1是一種承重型自保溫砌塊的立體圖;圖2是對應于圖1的優選的承重型自保溫砌塊的立體圖;圖3A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制備圖1中的Z字型砌塊的具有Z形 組模的模具中的外模框;圖3B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制備圖1中的Z字型砌塊的具有Z形 組模的模具中的底模;圖3C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制備圖1中的Z字型砌塊的具有Z形 組模的模具中的芯模;圖3D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制備圖1中的Z字型砌塊的具有Z形 組模的模具中的外壓模;圖3E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制備圖1中的Z字型砌塊的具有Z形 組模的模具中的芯壓模;圖4A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其示出了填充璧料階段;圖4B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璧料加壓階段;圖4C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填充芯料階段;圖4D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芯料加壓階段;圖4E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加托板階段;圖4F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一實施例中外膜框與外壓塊和芯壓塊一起脫離的脫模階段;圖4G是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具進行操作的簡單工作示意圖, 其示出了一實施例中外膜框與外壓塊和芯壓塊分別脫離的脫模階段;以及圖5是示出了具有Z形、L形和口字型三組組模的模具的各組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制備的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采用 “Z”字型承重夾心復合結構(如圖1所示),外圍結構為采用水泥砂石混合料加壓成型的壁 體,形成承重結構外層,夾心為采用膨脹玻化微珠輕質絕熱材料或其他輕質骨料加壓成型 而做隔熱保溫內層的芯體,形成集承重與保溫隔熱于一體的新型砌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與Z字型砌塊配合使用的“L”形砌 塊。配以“L”、“口”字型輔助砌塊,解決建筑物直角墻,“丁”字墻及門窗等異形部位的施工 和結構性能,形成墻體砌塊模數的有效匹配。圖1示出了 “Z”形結構的承重型自保溫砌塊10。承重型自保溫砌塊10包括由兩 個相同的長方體形塊體即第一塊體1和第二塊體2結合而成的本體。第一塊體1和第二塊 體2通過各自的一個側面11和21’在長度方向上錯位結合(即位于同側的端面,如12’和 22’不在同一平面)而連成一體,從而構成承重型自保溫砌塊10。其中結合部的長度占單 個塊體的長度的二分之一,而結合部的高度為單個塊體的整個高度。兩個塊體均由壁體和 芯體構成,其中壁體3厚度均勻。承重型自保溫砌塊10的單個塊體的長度為240mm、寬度為120mm、高度為200mm,而 兩個塊體之間的結合部的長度為120mm、高度為200mm,因而整個承重型自保溫砌塊的尺寸 為360mmX240mmX200mm,其中芯體4的長度為180mm、寬度為60mm、高度為200mm。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單個塊體的長度為200mm、寬度為100mm、高度為200mm,其 中芯體4的長度為140mm、寬度為40mm、高度為200mm。壁體3是由水泥、砂石、石粉、粉煤等組成的重骨料澆鑄層,用作承重結構層,而芯 體4是由膨脹玻化微珠組成的輕質絕熱材料,用作隔熱保溫層。壁體3的結構通過水泥砂石壁料加壓成型,壓縮比為1 1.3,密度為1500kg/m3, 抗壓強度大于10. 2MPa。芯體4填充膨脹玻化微珠壁料與壁體3的結構同等加壓成型,密度為250kg/m3。[0040]對于該實施例中的砌塊,測得各性能參數如下外結構層熱阻R1為0. 079m2 · k/w,內膨脹玻化微珠填充層熱阻R2為1. 714m2 · k/w,砌塊的熱阻R 為 1. 793m2 · k/w,該砌塊導熱系數為0. 14w/m · k,240mm厚該砌塊的墻體的傳熱K值為0. 57w/m2 · k。滿足我國現行節能65%的規定要求。而傳統承重砌塊R為0. 5-0. 6m2 · k/w, K值 為 1. 8-2. Ow/m2 · k。圖2是對應于圖1實施例的優選的承重型自保溫砌塊的立體圖。其中砌塊的砌 筑側面,即側面11和側面21’在沿高度方向具有兩個豎直凸楞112’,以便于在砌筑時凸楞 112’可以界定要在砌筑面涂抹的粘結材料的厚度以保證砌筑粘結材料厚度均勻。在砌塊的 頂面同樣可以設有這種突部以保證砌筑頂面涂抹的粘結材料厚度均勻,但同時還要保證該 突部不會影響砌塊碼堆,因此,在本申請中該突部設置為位于砌塊四個外端角的小圓形凸 起146’。還在砌塊的第一塊體和第二塊體的頂面和底面的內側緣設有凹槽(未示出),當 砌筑砂漿注入成型后形成“銷子”式的固定形式,使上下砌塊形成一個帶“鎖”式的整體。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為了獲得同樣的目的,其它形狀的砌塊也可以在相應部 位設置這些部件,后面不再贅述。下面結合用于制備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以及相應的砌塊成型機進一步 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制備方法。以下各圖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 圖標記表示。圖3A-3E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模具的各組件,該模具具有一組Z形組模,用 于制備Z字型砌塊。圖3A示出了外模框110,其中形成一個Z形外腔111。圖3B示出了底模120,其具有底模板121和兩個口字型底模孔122。圖3C示出了芯模130,其具有底板131和直立于該底板上的兩個口字型芯塊132, 所述兩個口字型芯塊尺寸和形狀對應于所述砌塊的芯體的尺寸和形狀,并且兩個口字型芯 塊132的相對位置按構成Z形砌塊的兩個芯體的位置設置,而兩個底模孔122的形狀又分 別對應于兩個芯塊132的形狀可被芯塊穿過。當芯模130、底模120以及外模框110配合使 用時,底模120位于外模框110底端,并且芯塊132向上穿過底模孔122插入外模框110的 外腔111中,從而在芯塊132與外模框110的內壁之間形成用于填充壁料的外模腔a(參照 圖4A),其中底模孔122與芯塊132緊密配合,底模板121用于支撐外模腔中的壁料,并且在 通過對壁料加壓而壁體成型后,抽出芯模而空留出對應于芯塊132所占據的空間,該空間 是由所述壁體圍成用于填入芯料的芯腔b (參見4C)。圖3D示出了外壓模140,其具有頂板141、四個連桿142和兩個外壓塊143,每兩個 連桿142將一個外壓塊143固定連接在頂板141的正下方,使所述外壓塊143適于正壓壁 料。兩個外壓塊143的相對位置對應于兩個芯塊132的相對位置的設置,外壓塊143中心 具有形成穿芯孔144的通孔,所述穿芯孔144的形狀適于與所述芯塊132配套而被所述芯 塊穿過,并且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形狀適于與所述外模腔a配套而壓入所述外模腔中, 從而對填入所述外模腔a中的壁料進行壓制而成型所述砌塊10的壁體。所述頂板上具有穿孔145,所述穿孔145在所述穿芯孔144的正上方并與其對準,并且所述穿孔145的形狀與所述穿芯孔144的形狀相同。圖3E示出了芯壓模150,其具有頂板151、四個連桿152和兩個芯壓塊153,每兩個 連桿152將一個芯壓塊153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151的正下方,使所述芯壓塊適于正壓芯 料。兩個芯壓塊153的相對位置對應于兩個芯塊132的相對位置的設置,所述芯壓塊153的 形狀適于壓入所述芯腔b從而壓制芯體。當所述外模框110、所述底模120、所述芯模130、 所述外壓模140以及所述芯壓模150配合使用時,所述芯壓模150的芯壓塊153從上往下 穿過所述穿孔145和穿芯孔144從而套入所述外壓模140,當將所述芯模130向下抽出而留 出芯腔b并向其中填入芯料后,向下壓所述芯模130而使所述芯壓塊153壓向芯料從而芯 體成型,其中所述芯模150向下抽出至使所述芯壓塊153的頂面與所述底模120的頂面齊 平的位置以支撐將要填入所述芯腔b內的芯料。優選地,芯塊132的四個豎直棱為圓弧形, 同樣芯壓塊153的四個角也為圓弧形,以便于成型后方便脫模。可選地,所述芯體還可以由帶有發泡性質的材料(如聚氨酯、發泡水泥等)發泡成 型(非上述的通過芯壓模150的芯壓塊153加壓成型),此時,所述芯壓塊153中具有沿高 度方向的通孔式注料孔154,該注料孔可以是便于打開和封閉的螺紋孔,也可以是其它適合 的孔,用于注入發泡型芯料。例如,當生產需要時,打開注料孔螺絲(未示出),當如上所述 將所述芯模130向下抽出而留出芯腔b后,根據砌塊的高度將芯壓塊153下壓到位,通過料 管向注料孔154計量給料而將發泡型芯料注入芯腔b,發泡成型后即形成芯體。優選地,為了制備出砌筑側面具有凸楞112’、頂面具有凸起146’、以及頂面和底 面的內側緣具有凹槽的砌塊,模具100的各組件具有相應結構。例如,外模框110的限定砌 塊的砌筑側面的內壁具有沿所述外模框高度方向的豎直的凹槽112,所述外壓塊143的相 應側面具有與所述凹槽相配套的凸條148,用于在加壓成型壁體時對凹槽112中的壁料加 壓以在塊的砌筑側面形成凸楞112’ ;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外側兩 個角上分別具有兩個相同的凹部146,用于在加壓成型壁體時在壁體的頂面的相應角處形 成凸起146’ ;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的兩個內側緣分別具有沿所述壓面長 度延伸的凸楞147,所述底模120在與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上的凸楞147相對應的位置也 具有凸楞147,用于在加壓成型壁體時在砌塊的第一塊體和第二塊體的頂面和底面的內側 緣形成凹槽。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為了獲得同樣的目的,其它形狀組模上也可以在相應部 位設置這些部件,后面不再贅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的還可以具有一組L形組模,其中所 述外模框的外腔是L形,所述芯塊是L型,所述底模孔、外壓塊、所述穿芯孔、所述穿孔、所述 芯壓塊分別具有與所述芯塊和所述外模框配套的形狀和位置,以便當所述芯模、所述底模、 所述外模框、所述外壓模以及所述芯壓模配合使用時成型L形砌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還可以在一套組件(例如外模框110、 底模120、芯模130、外壓模140和芯壓模150)上形成多組相同或不同形狀的組模以同時制 備出多塊相同或不同形狀的砌塊。例如,外模框110具有多個L和Z形外腔111,芯模130 的底板131上具有多個相應配套的L型和Z形芯塊,所述底模120具有多個相應配套的底 模孔122,所述外壓模140據具有多個相應配套的外壓塊143,芯壓模150具有多個相應配套的芯壓塊153。本實用新型的模具還可以具有口字型組模。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制備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可與砌塊成型機(未示出) 一起使用,在一實施例中,砌塊成型機包括液壓缸組(在本實施例中包括8個液壓缸)、PC 程序控制系統、數據處理器、液壓集成控制器、液壓站、機體和模具100。模具100的各組件 分為上模組和下模組,其中上模組包括外壓模140和芯壓模150,下模組包括外模框110、底 模120和芯模130。通過液壓站(液壓站由電機、油泵、油箱、集成控制器組成)提供液壓 動力源,通過液壓集成器(由進油口、回油口、溢流閥、油表組成)、同步閥和換向閥等控制 系統將液壓動力經液壓管分流輸送至各液壓缸,模具各組件通過各液壓缸分流控制而不同 步或同步上下運動。上壓模、外模框、芯壓模用同步器聯接本別使雙缸工作運行同步,芯模 單缸工作運行。整個運行過程概括為通過計量布料器(未示出)向模具外模腔a中注壁 料、上壓模140加壓、芯模130退出、再向芯腔b中注芯料、芯壓模150加壓、外模框110向 上提升、頂出成型砌塊、砌塊轉運、芯模向上恢復原位、外模框向下恢復原位、上壓模、芯壓 模向上恢復原位。整個運行過程通過PC程序控制系統和數據處理器變換,控制閥開啟、關 閉、回流使液壓缸按照工作步驟依序工作運行,運行時間、速度通過數據處理器改變溢流閥 溢流大小調整液壓流量,改變液壓缸工作運行時間和速度。如圖4A-4G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的簡單工作示意圖,其中以具有口字型組模的模 具為例,為了示意的目的,其中對外壓模140和芯壓模150僅示出了外壓塊143和芯壓塊 153,而省去了的頂板、連桿。參見圖4A,模具的各組件互相配合到位,按箭頭所示方向利用計量布料器(未示 出)向由外模框110、底模120和芯模130彼此配合而形成的外模腔a中計量注入混凝土半 干混合料。參見圖4B,注入混凝土半干混合料之后,利用液壓動力按箭頭所示方向向下對外 壓模140的外壓塊143加壓而壓向壁料,此處根據所需砌塊的密度和強度要求按所需的壓 縮比將外壓塊壓到合適的位置,從而壓制出壁體。參見圖4C,壁體成型之后,將芯模130向 下退出至使其芯塊132的頂面與底模120的頂面齊平的位置(支撐將注入的芯料),從而在 壁體之間空留出芯腔b,利用計量布料器(未示出)向芯腔b中計量注入膨脹玻化微珠混合 料。參見圖4D,注入膨脹玻化微珠混合料之后,再利用液壓動力按箭頭所示方向向下將芯壓 模150的芯壓塊153壓至其底面與壁體頂面齊平的位置,從而壓制出芯體,并且芯體的頂面 與壁體的頂面齊平,因而形成外壁與輕質絕熱芯料于一體的高強砌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 明白,因壁料和芯料的擠壓而使壁料與外模框110的內壁之間產生的靜摩擦將使砌塊與外 模框110保持固定連接,因而接著需要脫模除去外模框110。參見圖4E,使底模120和芯模 130同步下移(本領域技術人員明白,或者此處可以使外模框110、外壓模140和芯壓模150 同步上移),在砌塊底部插入托板以便脫模后便于轉運。參見圖4F和4G,保持外壓模140、 芯壓模150不動,使外模框110向上運動從而脫去外模框110,接著向上移走外壓模140和 芯壓模150從而使砌塊脫模。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此處也可以保持外模框110不動,使 其它各組件整體向下運動也可以實現脫模。脫模之后,可通過本領域的常規技術進行轉運 和碼堆養護。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也可以在未加托板的情況下直接進行上述的脫模過 程,脫模之后可通過移位工具將砌塊移至托板上進行轉運。圖5示出了具有Z形、L形和口字型三組組模的模具的各組件(外模框110、芯模130、外壓模140和芯壓模150)。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該模具還可以包括更多組相同或不 同的組模。
權利要求一種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以下組件外模框(110)、芯模(130)、底模(120)、外壓模(140)、以及芯壓模(150),所述芯模(130)適于與所述外模框(110)配合使用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壁體的外模腔(a)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芯體的芯腔(b);所述底模(120)與所述外模框(110)和芯模(130)適于配合使用使所述底模(120)位于所述外模框(110)底端;所述外壓模(140)適于與所述外模框(110)、所述芯模(130)和所述底模(120)配套而壓制出所述砌塊的壁體;所述芯壓模(150)適于與所述外模框(110)、所述芯模(130)和所述底模(120)配套壓制出所述砌塊的芯體;其中,所述外模框(110)、所述芯模(130)、所述底模(120)、所述外壓模(140)以及所述芯壓模(150)是彼此可分離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框(110)具有外腔(111),所述外腔具有對應于所述砌塊外形的形狀;所述芯模(130)具有底板(131)和直立于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個芯塊(132),所述芯 塊(132)具有對應于所述砌塊的芯體(132)外形的形狀,所述外模腔(a)在配合使用的所 述芯模(130)和所述外模框(110)中的所述芯塊(132)與所述外模框(110)之間形成;所述底模(120)具有用于支撐外模腔(a)中的填料的底模板(121)和底模板上的至 少一個底模孔(122),所述底模孔(122)的形狀對應于所述芯塊(132)的形狀,在配合使用 的所述底模(120)與所述外模框(110)和芯模(130)中,所述底模(120)位于所述外模框 (110)底端,并且所述芯塊(132)穿過相應的底模孔(122)插入所述外腔(111)中,其中所 述芯塊(132)與所述底模孔(122)配合,所述芯腔(b)是所述芯塊(132)在所述外腔(111) 中所占據的空間;所述外壓模(140)包括頂板(141)、連桿(142)和至少一個外壓塊(143),所述外壓塊 (143)中心具有形成穿芯孔(144)的通孔,所述穿芯孔(144)的形狀適于與所述芯塊(132) 配套而被相應的芯塊穿過,并且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形狀適于與所述外模腔(a)配 套而壓入所述外模腔中,所述連桿(142)將所述外壓塊(143)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141) 的正下方,使所述外壓塊(143)適于正壓填料,所述頂板(141)上具有穿孔(145),所述穿 孔(145)在所述穿芯孔(144)的正上方并與其對準,并且所述穿孔(145)的形狀與所述穿 芯孔(144)的形狀相同;以及芯壓模(150),所述芯壓模(150)包括頂板(151)、連桿(152)和至少一個芯壓塊 (153),所述芯壓塊(153)的形狀與所述芯腔(b)配套而適于壓入所述芯腔(b),所述連桿 (152)將所述芯壓塊(153)固定連接在所述頂板(151)的正下方,使所述芯壓塊(153)適于 正壓填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壓塊(153)中具有沿高度方向的通 孔式注料孔(15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孔(154)是螺紋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Z形組模,其中所述外模框 (110)的外腔是Z形,所述芯模上具有兩個口字型芯塊(132),所述兩個口字型芯塊(132) 的相對位置按構成Z形砌塊的兩個芯體的位置設置,所述底模具有兩個底模孔(122),所述 外壓模(140)具有兩個外壓塊(143),所述芯壓模(150)具有兩個芯壓塊(153),所述兩個底模孔(122)、所述兩個外壓塊(143)、所述兩個穿芯孔(144)、所述兩個芯壓塊(153)、所述 兩個芯塊(132)和所述外腔(111)的形狀和位置設置彼此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框(110)的限定砌塊的砌筑側面 的內壁具有沿所述外模框高度方向的豎直的凹槽(112),所述外壓塊(143)的相應側面具 有與所述凹槽相配套的凸條(148)。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 相對的外側兩個角上分別具有兩個相同的凹部(14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壓塊(143)的壓面的在長度方向上 的兩個內側緣分別具有沿所述壓面長度延伸的凸楞(147),所述底模(120)在與所述外壓 塊(143)的壓面上的凸楞相對應的位置也具有凸楞(147)。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L形組模,其中所述外 模框的外腔是L形,所述芯塊是L型,所述底模孔、外壓塊、所述穿芯孔、所述芯壓塊分別具 有與所述芯塊和所述外模框配合的形狀。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多組不同形狀的組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溫夾心砌塊的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以下組件外模框(110)、芯模(130)、底模(120)、外壓模(140)、以及芯壓模(150),芯模(130)適于與外模框(110)配合使用形成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壁體的外模腔(a)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砌塊的芯體的芯腔(b);底模(120)與外模框(110)和芯模(130)適于配合使用使底模(120)位于外模框(110)底端;外壓模(140)適于與外模框(110)、芯模(130)和底模(120)配套而壓制出所述砌塊的壁體;芯壓模(150)適于與外模框(110)、芯模(130)和底模(120)配套壓制出所述砌塊的芯體;其中,外模框(110)、芯模(130)、底模(120)、外壓模(140)以及芯壓模(150)是彼此可分離的。
文檔編號B28B7/00GK201626027SQ20092027057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日
發明者劉偉華 申請人:劉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