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高爐出鐵槽的內襯等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
背景技術:
高爐出鐵槽被用作將熱金屬從排放金屬的高爐出鐵口運輸的流道。由于高爐出鐵 槽容易受到爐渣等的化學侵蝕,因此已有使用具有高耐腐蝕性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涂布 爐內表面的常見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包含大量碳化硅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所述不定形耐 火材料通過向耐火材料中引入55至90質量%的碳化硅以提高耐腐蝕性而得到。專利文獻1 特開2002-2017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而,耐火材料中高比例的碳化硅降低了澆注料的流動性,從而導致澆注料的應 用性降低。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腐蝕性和加工性優異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解決問題的手段通過提供一種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述基于碳化硅的 澆注料通過向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100重量份耐火粉料中添加0. 1至2. 5重量份 基于高嶺土的粘土而得到。發明效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腐蝕性和加工性優異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
圖1是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和比較例的流動性的測定結果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根據下述實施方式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特別 適合用于高爐出鐵槽的內襯。由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耐火材料形成所述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為了確 保理想的耐腐蝕性,碳化硅的含量必須為60重量%以上;然而,高于95重量%的含量降低 流動性,并且也使適當地引入其他添加劑如粘合劑變得困難。所述碳化硅可以選自市售產 品,并且優選具有90%以上的純度。而且,碳化硅的粒徑分布優選為從超細粒子至約12mm 的范圍內以確保足夠的填充密度。除碳化硅外,所述耐火粉料例如還可以包含耐火材料,如氧化鋁;碳材料,如浙青、 石墨粉末或炭黑;粘合劑,如礬土水泥;抗氧化劑,如碳化硼;燒結助劑,如金屬硅粉末等等。通過向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100重量份耐火粉料中添加0. 1至2. 5 重量份基于高嶺土的粘土來獲得本發明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利用這一組成,本發明 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提高了流動性和抗氧化性。所述基于高嶺土的粘土是由化學式 Al2O3-2Si02 ·2Η20表示的粘土,主要包含高嶺石、地開石、珍珠陶土、埃洛石或類似礦物。也 可以使用木節土和陶土。為了形成高爐出鐵槽的內襯,將所述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加水混煉,并置于模板 中以成形。根據需要,所述耐火粉料可以包含分散劑以提高分散效果。如下面的實施例中所述,所述基于高嶺土的粘土的含量極大地影響所得加水混煉 物的流動性。更具體地說,相對于100重量份的耐火粉料,如果所述含量少于0. 1重量份, 那么就不能充分顯示通過添加基于高嶺土的粘土所給出的效果,從而無法確保理想的流動 性。相反,如果所述含量多于2. 5重量份,則粘度升高,從而降低流動性。因此,即使使用最 小量的水,所述基于高嶺土的粘土的上述含量范圍也確保了理想的加工性。所以,可以形成 適用于高爐出鐵槽的內襯的足夠致密的層。相對于100重量份的耐火粉料,添加基于高嶺 土的粘土的最佳量為約1. 5重量份。本發明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包含少量基于高嶺土的粘土,從而確保了理想的流動 性。因此,不必在所述澆注料中添加二氧化硅。這也有助于耐腐蝕性的提高。實施例1下文中,參考以下實施例和比較例更具體地解釋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不限于這些 實施例。作為實施例1至9和比較例1至6,將表1中的原料以指定的比例混合,并與表1 中指定量的水混合。混煉所述混合物。在這些實施例和比較例中,使用木節土作為基于高 嶺土的粘土。
4 在表1中,碳化硅在耐火粉料中的比例(重量% )被設定為60、80和92. 5。調整 占組合物中剩余比例的氧化鋁的含量和粒徑,從而使所有的混合物具有均一的密度。圖1 示出了混合物的一部分的流動值的測定結果。根據Jis R 5201 (水泥的物理測試方法)進 行測定。為了確保將澆注料流暢地提供至模具中,流動值必須為120以上。如圖1中所示,相對于100重量份的耐火粉料,當基于高嶺土的粘土的含量(添加百分比)在0. 1至2. 5 重量份的范圍內時,得到滿意的流動性。當基于高嶺土的粘土的含量為約1. 5重量份時,流 動性特別優異。
權利要求
一種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其通過向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100重量份耐火粉料中添加0.1至2.5重量份基于高嶺土的粘土而得到。
2.一種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其通過向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100重量份耐火 粉料中添加約1. 5重量份基于高嶺土的粘土而得到。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腐蝕性和加工性優異的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碳化硅的澆注料,其通過向含有60至95重量%碳化硅的100重量份耐火粉料中添加0.1至2.5重量份基于高嶺土的粘土而得到。
文檔編號C04B35/565GK101910091SQ20088012335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8日
發明者小松俊夫, 梶原洋二 申請人:日本坩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