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澆注墻 體用支模立柱。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中,建筑墻體就地成型施工以及其它類似建 筑施工中,往往需要采用模板進行搭建形成由兩側模板構成的墻體澆 注型腔,然后進行澆注固化以形成就地成型墻體。然而,由于需成型 的墻體的尺寸較大,加之無固定支撐物,模板的定位和固定是十分麻 煩的難題,采用現有的捆綁等方法進行固定,費時費力,不但辛苦且 成本高,效率低,因而應用推廣都比較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墻體澆注時固 定模板所存在的設備結構復雜,費時費力、成本高、操作麻煩等設計 不合理帶來的技術難題,為人們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工 省時,成本低,效率高的澆注墻體用模板立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為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 柱,由上部的撐桿和底部的千斤頂構成,撐桿的底端與千斤頂上端配 合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撐桿上設定有螺旋緊固器或與模板通孔配合的 通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撐桿的頂端設置有插桿,插桿與撐桿承插或螺 紋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千斤頂為螺旋式千斤頂、液壓式千斤頂、杠桿 式千斤頂、斜面式千斤頂或電動式千斤頂。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帶圓槽的底座和 旋轉裝置構成,其中,撐桿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的上端通過螺紋配合, 伸縮調節桿的底端設置有與底座上的圓槽相配合的活動圓球,旋轉裝 置設置在伸縮調節桿上。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軸承、軸承座和 旋轉裝置構成,其中,撐桿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的上端通過螺紋配合, 伸縮調節桿的底端通過軸承與軸承座連接,旋轉裝置設置在伸縮調節 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和 底部的液壓式千斤頂構成,撐桿的底端與液壓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和 底部的杠桿式千斤頂構成,撐桿的底端與杠桿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和 底部的斜面式千斤頂構成,撐桿的底端與斜面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和 底部的電動式千斤頂構成,撐桿的底端與電動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本實用新型是設計人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出來的科學實用的技術 方案,以螺旋式千斤頂支模立柱為例,使用時,將底座間隔一定距離 放在需要澆注的墻體的定位線上,將伸縮調節桿端圓球與底座上的圓 槽嵌合,調節伸縮調節桿螺紋,使撐桿的頂部牢牢地頂在上橫梁上, 當撐桿的高度不夠時,可在其頂部增添插桿,多根支模立柱排列固定 即形成了模板固定用的支撐欄桿,較現有技術大大提高了效率。而現 有技術采用鋼管為支模立柱,需要工人扶持直至支模立柱與背楞通過 捆綁或扣件固定在一起后才能放手,整個支模過程不僅操作十分麻煩 和困難,需要很多工人,耗時耗力,同樣面積的墻體,原來需七、八 個工人操作五、六個小時,而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時只需三個 工人操作一、兩個小時,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 工省時、成本低、效率高。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類似常用的汽車用千斤 頂,但本實用新型打破常規巧妙地將千斤頂的原理應用于建筑模板的 固定,并對其結構進行改進,使其使用更加方便靈活,如底座的設置 使定位更方便、準確,插桿的增設使固定高度可以調節。
-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支模立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支模立柱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產品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撐桿;2.插桿;3.伸縮調節桿;4.底座;5.旋轉裝置;6.圓球;7.軸承;8.軸承座;9.支模立柱;10.模板;11.墻體厚度 定尺件;12.背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所 述實施例。
實施例一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如圖一所示,為帶有千斤頂裝置的 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1和底部的千斤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千 斤頂上端配合連接,撐桿1的頂端設置有插桿2,插桿2與撐桿1承 插或螺紋配合。千斤頂為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3、帶圓槽的 底座4和旋轉裝置5構成,其中,撐桿1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3的上 端通過螺紋配合,伸縮調節桿3的底端設置有與底座4上的圓槽相配 合的活動圓球6,旋轉裝置5為設置在伸縮調節桿3上的孔,通過插 入孔中的鐵桿使伸縮調節桿3旋轉。
使用時,如圖三所示,將底座4間隔一定距離放在需要澆注的墻 體的定位線上,將伸縮調節桿3底端圓球6與底座4的圓槽嵌合,用 鐵桿插入伸縮調節桿3上的孔使伸縮調節桿3旋轉,調節撐桿1的高 度,使撐桿l牢牢地頂在建筑物天花板或橫梁與樓地面之間,當撐桿 1的高度不夠時,可在其頂部增添插桿2,撐桿1與插桿2可以是方鋼 或園鋼管;多根支模立柱9排列固定即形成了固定模板10的支撐欄桿, 較現有技術大大提高了效率。多根支模立柱9固定好后,將一面模板 10固定在支模立柱9 一側,墻體厚度定尺件11固定在模板10的通孔 上,根據施工圖紙預埋線管、線盒,再將另一面模板IO靠緊墻體厚度 定尺件11,用帶螺旋式千斤頂的支模立柱9固定另一面模板10后, 用緊固件將背楞12固定在帶螺旋式千斤頂的支模立柱9上,然后交付 使用。
實施例二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如圖一所示,除螺旋式千斤頂外, 其余同實施例一。
本例所用的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3、軸承7、軸承座8和旋 轉裝置5構成,其中,撐桿1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3的上端通過螺紋 配合,伸縮調節桿3的底端通過軸承7與軸承座8連接,旋轉裝置5為設置在伸縮調節桿3上的孔,通過插入孔中的鐵桿使伸縮調節桿3 旋轉。
實施例三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頂外,其余同實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頂為現有的液壓式千斤頂。 實施例四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頂外,其余同實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頂為現有的杠桿式千斤頂。 實施例五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頂外,其余同實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頂為現有的斜面式千斤頂。 實施例六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頂外,其余同實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頂為現有的電動式千斤頂。 實施例七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撐桿1夕卜,其余同實施例二。 本例所用的撐桿1上設定有螺旋緊固器。
使用時,轉動螺旋緊固器產生力,將兩面模板IO緊緊地固定在墻 體厚度定尺件ll上,從而可以省去背楞12。 實施例八
本例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除撐桿1外,其余同實施例七。 本例所用的撐桿1上設定有與模板10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 使用時,用穿墻螺栓通過模板IO上的通孔、墻體厚度定尺件ll 和撐桿1上設定的通孔,將兩面模板10固定牢固,從而可以省去背楞
權利要求1. 一種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為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1)和底部的千斤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撐桿(1)上設定有螺旋緊固器或與模板(10)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撐桿(1)的頂端設置有插桿(2),插桿(2)與撐桿(1)承插或 螺紋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千斤頂為螺旋式千斤頂、液壓式千斤頂、杠桿式千斤頂、斜面式千斤 頂或電動式千斤頂。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3)、帶圓槽的底座(4)和旋轉裝置(5) 構成,其中,撐桿(1)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3)的上端通過螺紋配 合,伸縮調節桿(3)的底端設置有與底座(4)上的圓槽相配合的活 動圓球(6),旋轉裝置(5)設置在伸縮調節桿(3)上。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螺旋式千斤頂由伸縮調節桿(3)、軸承(7)、軸承座(8)和旋轉裝置(5)構成,其中,撐桿(1)的底端與伸縮調節桿G)的上端通過螺 紋配合,伸縮調節桿(3)的底端通過軸承(7)與軸承座(8)連接, 旋轉裝置(5)設置在伸縮調節桿(3)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l)和底部的液壓式千斤 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液壓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l)和底部的杠桿式千斤 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杠桿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1)和底部的斜面式千斤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斜面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1)和底部的電動式千 斤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電動式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設備領域中一種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澆注墻體用支模立柱為帶有千斤頂裝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撐桿(1)和底部的千斤頂構成,撐桿(1)的底端與千斤頂上端配合連接。撐桿(1)上還設定有螺旋緊固器或與模板通孔配合的通孔;撐桿(1)的頂端設置有插桿(2),插桿(2)與撐桿(1)承插或螺紋配合;千斤頂為螺旋式千斤頂、液壓式千斤頂、杠桿式千斤頂、斜面式千斤頂或電動式千斤頂。本實用新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工省時,成本低,效率高的澆注墻體用模板立柱。
文檔編號E04G17/14GK201245981SQ20082006474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8日
發明者楊小平 申請人:楊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