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建筑模板,尤其是一種可調整板面尺寸的模板。 技術背景.
目前,建筑業使用的模板大多為定型鋼模板或木模板,施工時現場拼裝或組裝,技術成熟; 用定型鋼模板組裝雖質量可靠, 需型號多組裝復雜,使用木板拼裝雖方便靈活,但7W損 耗大,二者均有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1、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可以調整板面長寬尺寸的模板,作為定型模板的補充,用于非整 板部位,以期減少消耗,降低建造成本。
2、 本模板由多層板組合而成,即由內膜、內模板、氣囊、巻材板、伸縮嫘栓、外托等組
件組合而成(圖l、 2);內模板、氣囊、巻材板相對應拼接后,形成一'組合平面',該組合平
面下面安裝外托,上面覆蓋內膜;伸縮嫘栓,安裝在內模板背面上。
3、 使用該模板澆筑混凝土時,先使模板處于原始狀態(即未伸展前的組合平面狀態),澆 筑該區域的混凝土并振搗(圖3);此后,轉動伸縮螺栓使相鄰的兩塊單元板的長寬尺寸增大, 擴大內模板的板面至填滿非整板的空隙為止;然后,繼續澆筑其他部位的混凝土 (圖4>。
內膜
內膜是強度較高的薄板巻材,由一塊或幾塊相互搭接,覆于組合平面上,防止跑漿并緩沖 組合平面各組件之間的輕微高差。
內模板
內模極(圖5)是多塊齒狀剛性板(簡稱單元板)相互咬合組成的組合平面(或曲面), 安裝在外托上;相鄰的兩塊單元板可以相對伸縮或旋轉滑動;單元板按滑動軌跡不同,分為平 行滑動板和弧形滑動板兩類。
平行滑動板,是指單元板運動時板面只做平行滑移而板面方向不變,包括平面平行滑動板 和曲面平行滑動板平面平行滑動板的各組件均為平板面,曲面平行滑動是指模板沿軸旋轉, 其滑動板是曲面,滑動時曲面相對軸的方向不變,例如柱形曲面板以中心軸旋轉等。弧形滑動板,是指單元板滑動時,不但板面滑移而且板面方向也隨之旋轉,它適用于平面模板。
平行滑動板組件分為固定板、直線形滑動板(簡稱直行板)、任意位置平行滑動板(簡稱 二維板);板面為曲面的平行滑動板,雖然各組件均為曲面,但因其在同一部位上都以同一軸線 旋轉,仍簡稱其為固定板、直行板、二維板。
弧形滑動板(圖7、 8)分固定齒弧形滑動板(簡稱弧行板)、活動齒弧形滑動板兩種(簡
稱稗轉板〉。
畫定板,是相對外托位置不變的齒狀剛性單元板,安裝在外托的某一角部上,它是組合平 面的起始板塊,其他板件以它為基礎拼裝和延伸。固定板與外托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用外 托材料取代。
直行板,是相對外托和固定板平行直線滑動的齒狀剛性單元板;直行板與固定板相對連接 安裝,其齒條與固定板上的齒條相吻合,安裝時將直行板的齒條插入固定板的齒條間隙,兩板 向拼接后形成無間隙的平板;同時,直行板還鋪裝在外托上,并可在外托平面上單向滑動。
二維板,是指相對外托和固定板可沿平面二維方向平行滑移的齒狀剛性單元板;二維板與 直行板相對連接安裝,其齒條與直行板相吻合,安裝時將二維板的齒條插入直行板的齒條間隙, 兩板向拼接后也形成無間隙的平板;二維板也鋪裝在外托上。
固定板與滑動板(直行板、二維板、弧行滑動板的統稱)之間、滑動板與滑動板之間連接 著伸縮螺絲,轉動螺絲可以牽引相對應(咬合)的兩單元板分合,擴大或縮小面板板面,適以 應混凝土構件的尺寸要求;各單元板之間,以還可以增設滑動導桿連接。
各板的齒條宜制成(斷面為)槽榫狀,以增強相鄰兩板之間的咬合力和橫向剛性、穩定性, 例如做成燕尾槽形狀等;相鄰兩板之間的齒條咬合要嚴密,以減小巻材板的變形、并利于其形 變恢復、增強兩板之間伸縮時的導向性。根據巻材板的需要,齒條上表面可增設粘性材料或吸 附性材料,以提高齒條與巻材板之間的貼合力。相鄰兩齒條之間的間隙和齒條寬度等,視巻材 板和混凝土的壓力而定,巻材板強度高或多層復合、混凝土的壓力小時,間隙大齒條寬,反之 同理。
相對應咬合的兩塊(固定板或滑動板)單元板中,在其中一塊模板上開一斜槽,用以隱藏
巻材板,該槽以弧形面為佳(圖6);弧線形斜槽的弧形面應滿足巻材板的曲率要求并與內模板
面相切,以巻材板不彎折變形和進出順滑為宜;槽口的寬度應與巻材板的厚度相吻合,在工作狀態下以同等厚度(口寬)或剛好輕微壓住巻材板為宜,不能大于巻材板的厚度!該槽的槽底 離內模板上表面的距離應恰當,以該槽空腔時能夠抵御混凝土的壓力為準;槽深,以略大于巻 材隱藏長度為宜;槽底可以放寬,以便適應巻板巻曲在槽里的情況。
弧行滑動板,分為固定齒弧行板和旋轉齒弧行板;固定齒弧行板,是指齒條為弧形的剛性 單元板,齒條固定在單元板板面上(圖7);旋轉齒弧行板,是指齒條與單元板板面(模板框) 分別以不同點為圓心旋轉的剛性板條,齒條和邊框均為直條狀,齒條安裝在條狀的模板框上(圖 8)。固定齒弧行滑動板,可以按固定圓弧為軌跡擴展模板面積;話動齒弧行板,則可以按任意 軌跡,擴展模板面積。弧行滑動板的安裝制作和工作方式與平行滑動板類似。
氣囊
氣囊是隱藏在內模板(或外托)空腔內的柔性密閉腔體,在對應的兩單元板相對滑開后, 伸展后的內模板板面可能會產生空隙,成為支撐盲點,此時氣囊伸出填補該空隙,氣囊用腔內 的高壓氣體支撐混凝土。完善模板的表面支撐,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取代解決。
因氣囊具有支撐能力,如果單元板相對伸縮距離適當,氣囊就有能力補充該區域的支撐, 故此種情況下單元板也可以不設齒條。
巻材板s
巻材板是鋪設在兩塊相連接的單元板上的薄巻材(圖9),巻材板由一層或多層薄巻材疊 置構成;工作初始狀態時,巻材板一端插進巻板槽中,另一端固定在對應板上(該板也可設巻 板槽,插進巻板),工作最終狀態時,槽內的巻材板被部分拉出展平,覆蓋在齒條上;工作初始 狀態時,混凝土對巻材板向外擠壓,齒條對巻材板向內擠壓,使巻材板伸展平直,工作最終狀 態時,巻材板支撐在齒條形成的柵欄上,利用自身平面支撐混凝土。
選用多層(三層以上)巻材疊合作巻材板時,中間層可以選用低5SK板,但,循兩塊高 強度板中間夾一塊低強度板的原則;各板之間的摩擦力不宜太大,也不宜太滑;低強度板在壓 力狀態下,或與高強度板緊密貼合,形成復合板,增強支撐能力,或在齒條處產生壓縮變形, 使齒條間隙處的體積膨大擠壓兩面的高強度板,同樣能增強支撐能力。
伸縮螺栓(糠母)
伸縮螺絲(圖9),由螺母、壓力軸承、軟軸、軟軸接頭等組成,轉動螺栓時,固定在活 動板上的螺母(或壓力軸承)被頂出或拉回,牽引兩塊相鄰的活動板相對伸縮;螺栓的一端安 裝在壓力軸承里,另一端安裝在螺母里,壓力軸承安裝在一塊單元板上,嫘母安裝在對應的單元板上,螺栓相對軸承只能軸向轉動;螺絲如采用帶正反絲的螺桿,則兩塊相鄰的單元板上分 別安裝螺母(內絲方向.相反);在螺栓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條軟軸,軟軸穿過外托或內模板和內膜 伸出外面,兩條軟軸的外端各安裝一個動力接口,連接外動力;軟軸將外動力傳給螺桿,同時 軟軸也改變了外動力的軸線方向。
相鄰的用壓力軸承安裝在活動板上,
外托,是一剛性板,既是內模板的托板,也是可調模板整體剛性的主力來源,由用平板或 曲板制成外托的尺寸,等同于初始狀態下的活動板的組合板面的尺寸外托上面設有與各內 模板連接的構件。
附圉說明s
以平面平行滑動板為例。 國ls表示處于工作狀態下的單元板之間、內模板和外托之間的平面關系。
l代表外托2條平行滑動內模板的固定板;3代辨行滑動內模板的直行板4代辨 行滑動內模板的二維板;5代表氣囊。
圉2:表示內膜、內模板、外托、伸縮嫘栓之間的關系,左圖表示內膜、內模板、外托三者間 的疊放關系,右圖表示伸縮嫘栓與單元板(在背面)之間的安裝關系。
6代表內膜;7代表組合狀態下的內模板;8代表伸縮螺栓,其中S.l、 8.3代表固定板與 直行板之間的螺栓,8, 2、 8.4代表直行板與二維板之間的螺栓;
閣3:表示澆筑使用可調i^板區域的混凝土時,先使可調模板處于初始狀態,然后澆筑該區域 內的混凝土并振搗,此后再進行其他部位的澆筑。
9代表巻板隱藏槽,它可以設置在兩塊相鄰的單元板上;IO代表覆蓋于單元板齒條上的巻材板; U、 12、 13、 14分別代表處于可調模板四周的定型模板,澆筑時,可先按本圖中的虛線范圍澆 筑。15為可調模板與定型模板之間的空隙。
圖4*表示使用可調模板區域的混凝土時,澆筑完可調模板初始狀態區域后,伸展可調模板的 長寬至定型模板,再澆筑其他區域。
閣5:表示相對應的兩塊單元板的齒條相互咬合的截面圖,內模板與外托之間滑動連接,圖中 單線陰影和三線陰影分別表示兩塊相對應的單元板的齒條上;網格陰影表示外托板,霧點陰影表示內模板與外托之間的連接件。
16、 17分別代表不同單元板上的模板齒;18代表連接件;19代表設在外托上的連接槽;
圑6:表示巻材板、內模板、外托之間關系的斷面圖,表示巻材板覆蓋在單元板齒的部位,巻 材板外表面與內模板外表面平。
20代表巻板槽;21代表巻材板;22代表巻板固定件;23代表巻板齒;24代表巻板齒與
另一塊巻板之間的間隙。
閣7:表示固定齒弧形旋轉板。
25、 26分別代表兩塊對應的固定齒單元板;
箭頭和(D表示單元板的運動方向,+表示張開,-表示收縮。
圉8:表示旋轉齒弧形板。
27代表弧形滑動板的直齒滑動板框;28代表弧形滑動齒的心軸;29代表直齒的軸座;30 代表旋轉齒條;箭頭表示單元板的運動方向。 圉9:表示內模板、外托、伸縮螺栓之間的關系。
31代表伸縮螺栓的螺桿;32代表壓力軸承支座;33代表螺母;34代表軟軸;35代表軟 軸接頭;36代表軟軸孔;V代表單元板的運動方向,+表示張開,-表示收縮。
具體實縱式-
以平面平行滑動板(四片組合)為例。 —、制作內模板
1、 根據工程需要選擇適宜的內模板伸縮量;
2、 根據內膜強度、混凝土壓力,確定齒條間隔和寬度;
3、 根據伸縮量、齒條間隔和寬度等條件,確定齒條規格并分別制作固定板、直行板、二
維板;
4、 拼裝內模板; 二、制作腸
根據內模板的拼裝(初始狀態下組合平面)尺寸,確定外托的尺寸并制作;外托的最大尺寸與內模板的尺寸相等。
三、 制作,
將內模板伸展至最大尺寸后,在其內部產生一空隙(與初始狀態比較),按此尺寸制作相 當的氣囊。
四、 制作巻材槽
1、 確定巻材板的覆蓋范圍;
2、 根據確定好的巻材板覆蓋范圍,確定巻材槽位置
3、 根據巻材厚度,確定巻材槽槽口的寬度
4、 根據巻材的材質,確定巻材槽的彎曲形狀;
5、 根據單元板的伸縮量,確定巻材槽的深度;
6、 制作巻材槽。
五、 制作伸縮螺栓
1、 根據單元板的伸縮量,確定螺桿的長度;
2、 將螺桿安裝在相鄰的兩塊單元板上;
3、 在嫘桿的兩端連接軟軸;
4、 將軟軸穿過外托的軸孔伸出外托背面;
5、 連接動力接頭。
六、 錄筑
K先將內模板收攏至初始狀態;
2、 先橫向澆筑該區域的混凝土并振搗;
3、 轉動該方向的伸縮螺栓,牽引模板伸展至所需量;
4、 在豎向澆筑筑該區域的混凝土并振搗
5、 轉動該方向的伸縮螺栓,牽引模板伸展至所需量;
6、 澆筑其他區域的混凝土。
權利要求
1、一種可以改變板面尺寸的建筑模板,由多層板面復合而成,即由內膜、內模板、卷材板、氣囊、外托、伸縮螺絲組成,可以調整板面面積,其特征在于內模板由多塊齒狀剛性板(單元板)相互咬合組裝而成,內模板安裝在剛性的外托上,其上面覆蓋著高強度的薄板卷材;氣囊安裝在內模板或外托上預設的囊槽里,它在單元板(伸展)形成空隙時,從囊槽里伸出,利用氣壓支撐混凝土的壓力;伸縮螺絲安裝在內模板外側,兩端分別安裝在軸承和螺母里,軸承和螺母分別固定于兩塊對應的單元板上;旋轉伸縮螺絲后,兩塊對應的單元板分別在軸承或螺母的牽引下,產生伸縮,從而調整了板面面尺寸;卷材板安裝在內模板上,一端固定另一端隱藏在卷板槽里,覆蓋著單元板的齒條,它在混凝土和內模板兩面擠壓下形成平板并與內模板產生摩擦或貼合力,單元板(齒條)滑移時隱藏在槽里的卷板被部分抽出,新抽出的部分也被展平,仍能保持平面支撐混凝土。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板,其特征在于內模板由單元板組成,分為平 行滑動內模板和旋轉滑動內模板;平行滑動內模板分為平面平行滑動板和曲面 平行滑動板,旋轉滑動內模板分為固定齒旋轉滑動板和旋轉齒旋轉滑動板;內 模板中兩塊相對應的單元板可以相對滑移伸縮,在初始狀態兩塊板相拼能形成 同一平面或曲面,在伸展狀態下兩板靠齒條相互咬合形成更大的同一平面或曲 面;單元板的齒條斷面(側邊〉可以設置凸榫、凹槽,兩對應的單元板齒條之 間用榫槽相咬合,增加了兩板相對滑動的導向性、連接穩定性和橫向剛度。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巻板槽,其特征在于它是設置在單元板上的內壁為 弧線形曲面的斜槽,曲面與單元板的板面相切;巻板槽的開口寬度與巻板厚度 相等。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巻材板,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層或多層巻材板組成, 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隱藏在巻板槽里,在擴大板面時巻材板被抽出;用單層板或 雙層板組成巻材板時,均用高強板;用多層板組成巻材板時,上下兩面用高強 板,中間層可用低強板,并且遵循兩塊高強板中間夾一塊低強板的原則;根據 巻材板的受力需要,可以將它巻曲設置在巻板槽里。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螺絲,其特征在于伸縮螺絲兩端均連接一條軟軸,軟軸改變了外動力的軸線方向并將其傳給螺桿;軟軸穿過外托或內模板(和 內膜)并伸出板面;按同一方向轉動螺桿兩端的軟軸,使螺母產生直線運動牽 引單元板伸縮。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托,其特征在于外托的表面(曲面或平面)與內 模板相吻合;外托的剛性,是可調模板整體剛性的主要來源;外托和單元板之 間可設槽榫等設施,用以加強兩板間的連接和導向。
7、 權利要求l所述的內模板、氣囊、外托,其特征在于內模板可不設齒條, 兩板相對滑開后,其空隙直接用氣囊填補,氣囊分別藏于內模板或外托板中。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模板的單元板,其特征在于兩塊單元板之間可設 導桿等設施,用以導向并增強兩板間的連接。
9、 如權利要求l、 2所述內模板的單元板,其特征在于平行滑動板沿外托滑 動時,只改變平面位置,不改變板面方向,它由固定板、直行板、二維板組成, 固定板相對外托固定,直行板相對外托直線滑行,二維板相對外托平行滑動; 旋轉滑動板是沿外托旋轉滑動,固定齒板的板面和齒條固定在一起,滑動時沿 同一圓心旋轉,旋轉齒板的齒條用活動鉸接安裝在板面(條狀)上,滑動時分 別以不同圓心旋轉。
全文摘要
一種建筑模板,可以調整板面長寬尺寸,作為定型模板的補充,用于非整版部位的模板;該模板由內膜、內模板、氣囊、卷材板、伸縮螺栓(配套螺母)、外托組成;內模板、氣囊、卷材板相對應拼接后,形成一“組合平面”,下面安裝外托,上面覆蓋內膜;在兩塊相鄰的內模板背面上安裝伸縮螺栓,使用該模板時,先使該模板處于原始狀態(未伸展前的狀態),澆筑該區域的混凝土并振搗;此后,轉動伸縮螺栓使相鄰的兩塊內模板滑移,長寬尺寸增大,擴大內模板的板面至填滿整板所剩空隙為止;然后,繼續澆筑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完成整件澆筑。
文檔編號E04G9/08GK101644104SQ20081012493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8日
發明者孫長順 申請人:孫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