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抹灰機抹灰裝置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抹灰機,是改進的抹灰機抹灰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抹灰機出灰口的上下棱之間距離較小,抹灰裝置運行到頂部不能接觸到天花板,運行到底部不能接觸到地平面。墻壁的頂底會留有空位抹不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給墻壁從頂到底抹灰的抹灰機抹灰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抹灰機抹灰裝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處,出灰口上棱為抹灰裝置的最高處,出灰口下棱為抹灰裝置的最低處,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頂框下方的上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頂框橫梁下邊到天花板的距離;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底框橫梁上邊到地平面的距離。抹灰裝置上升到最高處時,出灰口上棱能接觸到天花板,抹灰裝置下降到最低處時,出灰口下棱能接觸到地平面。
出灰口分為上出灰口、下出灰口,整個出灰口正面為一個平面。上出灰口、下出灰口中間用空腔或橫板分開;出灰口上下棱之間可有豎板連接。出灰口處安裝振動軟軸,振動軟軸與振動電機相連,振動軟軸可以彎曲,位于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處。出灰口正面處有可移動的抹灰板,抹灰板背面與出灰口正面活動接觸;抹灰板與抹灰板調節裝置相連。抹灰板兩側邊背面頂底或中間處有卡點;出灰口兩側邊中間或頂底處有卡點;出灰口卡點位于抹灰板卡點之間或抹灰板卡點位于出灰口卡點之間,可與之相卡。抹灰裝置的出灰腔位于支架頂底橫梁之間處的上下邊間距或/和兩側邊間距最小。出灰口處可移動連接相適配的框,框的四角與抹灰裝置出灰腔截面最小的側邊中間處用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連接。出灰腔與支架頂底橫梁接觸處的上下邊或/和兩側邊的上部、下部處為柔韌層或褶皺部或有彈性。抹灰裝置正面提升繩子的下方位置與下拉繩子連接,下拉繩子的另一端經支架底框橫梁兩端處滑輪與相對應的提升繩子連接;合二為一的繩子在纏繩區上纏繞一定圈數,繩子與纏繩區的摩擦力大。
本發明的優點能給墻壁抹灰從頂到底,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于制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說明。
圖1抹灰機正視圖圖2抹灰板示意圖 圖3抹灰板俯視圖圖4出灰口正視圖 圖5出灰口、抹灰板、出灰腔結構示意圖圖6繩子調節器結構示意圖 圖7繩子微調器結構示意圖圖8滑輪限位孔圖 圖9滑輪限位孔圖圖10抹灰板斜面、刮棱示意圖 1.立柱 2.抹灰板 3.滑道 4.滾針 5.滑道空位 6.振動電機 7.振動板 8.振動軟軸 9.滑輪 10.電機 11.纏繩區 12.出灰口 13.上出灰口 14.下出灰口 15.空腔 16.抹灰頭上邊 17.下邊 18.銷釘 19.杠桿 20.銷釘 21.夾緊臂 22.手動臂 23.限位件24.抹灰板繩 25.頂繩桿 26.小滑輪 27.抹灰板卡點 28.螺桿 29.固定點 30.螺母 31.鎖緊螺母 32.刻度 34.限位孔 35.分繩圈 36.固定點 37.橫梁 38.橫梁 39.卷軸40.出灰口上棱 41.出灰口下棱 42.斜面或圓弧面 43.彈性條 44.卡件 45.柔韌層或褶皺部 55.繩子調節器 62橫板 63豎板 64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 65斜面 66刮棱 70.出灰口卡點 71.滑道 79.圓錐 80.擋繩件 具體實施方式
抹灰機由支架、抹灰裝置、提升裝置、行走裝置、調垂直裝置等組成;支架由立柱、頂框、底框等組成;抹灰裝置由滑行器、抹灰頭、出灰腔、出灰口、灰料斗、抹灰板等組成;提升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卷輥、纏繩區等組成。抹灰機面向墻壁面為正面,相反的一面為背面,左右兩面為側面。圖1為抹灰機正視圖。立柱1可以為所示正面2根,也可以在背面對應處有2根。底框安裝行走裝置、調垂直裝置等,圖中未畫。圖1中抹灰板2剛好遮住出灰口12。抹灰板2略高略寬于出灰口,圖2、圖3中,抹灰板兩側邊的背面有滑道3,滾針4,滾針也可是滾珠。圖2中滾針4為虛線,不能直接看到。出灰口兩側有與滑道3配套的滑道71,滾針(滾珠)4為滑道3與滑道71的相接觸面。滑道空位5為滑道71的位置。抹灰板兩側背面縱向中間處有卡點27與出灰口兩側的上、下卡點70可以相卡住,即卡點27始終在上下卡點70之間,如圖4圖5中。卡點27或一個卡點70可為固定點,也可為可拆式或可移動式。抹灰板卡點27可為兩個,位于頂底處,出灰口卡點70可為一個,位于中間處。抹灰板為硬度、彈性、韌性好的薄板。抹灰板不受力時為正面為凹面的圓弧板。出灰腔是抹灰頭頂邊、底邊、兩側邊所圍成的腔體,是整個抹灰頭四周向中心成斜面或圓弧面42逐漸收縮而成的灰料自灰料斗向出灰口移動的腔體;出灰腔縱截面或/和橫截面最小處為支架(四根立柱)正面頂底橫梁之間,能與頂底框橫梁接觸處。
出灰腔與頂底橫梁接觸處為柔韌層或褶皺部45或有彈性。出灰腔兩側邊的上部、下部處也可為柔韌層或褶皺部或有彈性,中間處為牢固的連接部。如此可減小出灰口上下棱之間的距離。
出灰口上棱為抹灰裝置的最高處,下棱41為抹灰裝置的最低處。抹灰頭上行到頂端時上棱可觸天花板,下行到底部時下棱可觸地平面。
出灰口上棱40的上邊,下棱的下邊貼一層彈性條43,彈性條可壓縮變薄,其正面基本與出灰口正面處于同一平面。彈性條為橡膠、海綿之類材料。
出灰口上下棱以薄棱為佳。
在出灰口的周邊活動安裝一個框,框的周邊正面為薄棱,框與抹灰頭的出灰腔截面最小處的兩側邊中間處采用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64連接。該框與出灰口周邊貼緊或用柔韌層連接(圖中未畫)。圖中只畫出一側邊的兩個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另一側也相應有兩個。所有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結構不影響出灰腔接觸支架頂底橫梁,不影響出灰口上下棱接觸天花板、地平面。
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一種為雙頭絲結構。第二種為螺桿前端為活動帽,活動帽與框連接,有鎖定螺母鎖定活動帽;螺桿另一端與出灰腔用螺紋連接,并有鎖定螺母。第三種結構為螺桿前端有蓋,蓋內螺桿與框活動連接,并有鎖定螺母;螺桿另一端與出灰腔用螺紋連接,并有鎖定螺母。
出灰口如圖4,可分為上出灰口13、下出灰口14、空腔15。如圖4圖5中,空腔也可為較窄橫板62,橫板比圖中所畫為窄。出灰口上下棱大體中間處可用豎板63連接,起加固作用。出灰口所有棱及橫板、豎板的正面成一個平面。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的中點處也可再安裝窄橫板作為抹灰板的支撐。抹灰板移動裝置為抹灰板2背面兩側邊縱向大體中間部位有固定點36(圖中固定點36與卡點27選同一位置,也可用不同位置;固定點也可為上下兩個,優選中間處)。繩子一端與固定點36相連,另一端向上經頂框正背面橫梁兩端處滑輪向下(本例以立柱1是4根為例,若立柱是2根,則只有支架頂端橫梁、底端橫梁,而無正背面橫梁之分),經繩子調節器處,經底框背正面橫梁兩端處滑輪,向上與固定點相連。抹灰裝置的提升繩子2根或4根(繩子為2根時,有2個纏繩區;繩子為4根時有4個纏繩區;圖中以4個纏繩區為例),每根繩子在卷棍處均有獨立纏繩區。每個纏繩區所纏一層繩子的繩長大于等于抹灰裝置的最大提升高度。纏繩區大體位于底框背面處。電機10、卷輥39、纏繩區11、減速器等不影響抹灰裝置底部接觸甚至運行到低于底框平面。圖1中底框橫梁38與卷輥39基本重合。提升裝置的繩子的一端與滑行器或滑行器附近相連,另一端經頂框正背面橫梁兩端處滑輪向下與獨立纏繩區相連。
提升裝置、纏繩裝置也可采用各種已有的結構。
若抹灰裝置不能順利下滑到地平面,則在抹灰裝置2根正面提升繩子的下方對應位置用下拉繩子連接,下拉繩子的另一端經底框正背面橫梁兩端處滑輪向上與位置對應的提升繩子連接,繩子合為一根后繞纏繩區一定圈數。繩子與纏繩區接觸處為摩擦力大的材料或涂層,靠繩子與纏繩區之間的摩擦力來拉動抹灰裝置上下移動。
頂框正背面橫梁和底框背正面橫梁兩端處滑輪和繩子不影響抹灰裝置上行到天花板處,下行到地平面處。滑輪可以裝在橫梁伸出立柱的部分,也可以在橫梁兩端處另裝滑輪軸,使數個滑輪相互錯開,有的裝在橫梁上,有的裝在滑輪軸上,給抹灰裝置上下運動空出最大的空間。振動電機6裝在出灰口空腔內。空腔縱截面為三角形或梯形,上邊、下邊分別與出灰腔的上下邊平行。空腔15口處可裝振動板,振動板與振動電機相連,位于抹灰板背面,振動電機正面。振動電機6也可用振動軟軸8對出灰口處的灰料進行振動。振動軟軸可以經過上下出灰口,也可只經過其中一個,還可以與振動板結合使用。振動電機6可裝在空腔內,也可裝在抹灰裝置的其他位置,振動軟軸用小支架與出灰口相連,并在抹灰板背面。振動軟軸的原理與建筑工地的振動棒或考古的風號(鶴)筆的工作原理相同。抹灰板寬于出灰口,出灰口的棱稍厚一些,增加強度同時作為抹灰板背面的支撐。
抹灰板至少抹接茬的側邊或兩側邊的正面和側邊處為水平向圓弧面。
圖2中,抹灰板背面較靠兩邊處或只有中間處安裝豎條狀卡件44,卡件優選橫截面前窄后寬,卡件橫截面為三角形或梯形或
形或
形。在出灰口相應位置留出與卡件相適配的空位,使卡件卡入該空位,卡件中點處有卡點可與出灰口上下棱卡住。
抹灰裝置與提升繩子相連處或/和纏繩區與提升繩子相連處可安裝繩子微調器。如圖7所示,螺桿28前端、后端與螺母30套合。螺母30與抹灰裝置或纏繩區相連。螺母30一側有鎖緊螺母31。螺桿28中間位置有凸起圓錐79,繩子與抹灰裝置或纏繩區上的固定點29相連,繞過圓錐向上。繩子兩側有擋繩件80,擋繩件與抹灰裝置或纏繩區固定。螺桿28有一段扁平部或螺帽,易于轉動。螺桿上有較密刻度32。
圖6中,抹灰板調節裝置的繩子調節器杠桿19前端與支架的背面左右立柱或底框處用橫向銷釘18相連。杠桿后部為手動臂22,杠桿19中間處用豎向銷釘20與夾緊臂21相連。杠桿19靠前處可安裝頂繩桿25(頂繩桿很短),頂繩桿25末端可裝滑輪26,繩子24經滑輪26的限位孔。頂繩桿25與杠桿19之間水平向基本無夾角,繩子與杠桿22基本相貼。夾緊臂21與杠桿22相合可以夾緊繩子24。繩子上也可做珍珠串一樣的固定點,各固定點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方便用手拉動繩子,觀察繩子調節的長度,珍珠串也是一種繩子調節器。繩子24也可用其他結構的裝置調節。立柱在銷釘18的上下位置處可各安裝一個限位件23,限制杠桿19上下活動的角度范圍。兩側夾緊臂21可用一根橫桿相連,兩杠桿22也可用一根橫桿連接。
支架底部裝有灰料泵和灰斗。灰料泵用軟管與抹灰裝置相連。灰料泵軟管的出灰口與抹灰裝置的灰料斗相連,灰料斗為壓縮式灰料斗。灰料泵軟管出灰口也可與抹灰頭的出灰腔相連,軟管出灰口有分口與灰料斗相通。出灰口空腔或/和出灰腔或/和抹灰頭的上邊、下邊可開有至少一個導壓口,導壓口處裝有導壓件。
圖10中,抹灰板上下棱為刃,刃的斜面65在抹灰板的正面或/和背面處。若抹灰板背面有斜面,則斜面的底部有刮棱66,可刮掉出灰口正面棱上粘住的灰料。
抹灰頭頂部、底部可裝行程開關。調整行程開關高度使出灰口上棱與天花板、下棱與地平面接觸時抹灰裝置停止移動,并固定住。出灰口上棱接觸天花板時,用繩子調節器或手動或其他裝置拉動繩子24,提升抹灰板到天花板處,正好遮住出灰口。固定繩子24,啟動電機反轉使抹灰裝置下移,露出下出灰口,放開繩子24開始抹灰。抹灰裝置運行到地平面處時,移動抹灰板接觸地平面。
在出灰口遇到門窗等墻壁空位時,可移動抹灰板遮住出灰口。可在支架位于門窗的上邊下邊處安裝信號發生器,當抹灰裝置經信號發生器時,發出一定信號(如發光二極管或聲音等),提醒操作者進行相應操作。為使下出灰口多出灰料,可把抹灰裝置先提升一段距離,再移開抹灰板開始抹灰;抹灰裝置下移時下出灰口可多出灰料。
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頂框下方的上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頂框橫梁下邊到天花板的距離;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底框橫梁上邊到地平面的距離。
本發明不止上述結構,只要符合灰料受力到出灰口處,出灰口上棱為抹灰裝置的最高處,出灰口下棱為抹灰裝置的最低處;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頂框下方的上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頂框橫梁下邊到天花板的距離;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底框橫梁上邊到地平面的距離的抹灰機抹灰裝置均屬本發明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抹灰機抹灰裝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處,其特征在于出灰口上棱為抹灰裝置的最高處,出灰口下棱為抹灰裝置的最低處,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頂框下方的上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頂框橫梁下邊到天花板的距離;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底框橫梁上邊到地平面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分為上出灰口、下出灰口,整個出灰口正面為一個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出灰口、下出灰口中間用空腔或橫板分開;
出灰口上下棱之間可有豎板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處安裝振動軟軸,振動軟軸與振動電機相連,振動軟軸可以彎曲,位于上出灰口或/和下出灰口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正面處有可移動的抹灰板,抹灰板背面與出灰口正面活動接觸;抹灰板與抹灰板調節裝置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抹灰板兩側邊背面頂底或中間處有卡點;出灰口兩側邊中間或頂底處有卡點;出灰口卡點位于抹灰板卡點之間或抹灰板卡點位于出灰口卡點之間,可與之相卡。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抹灰裝置的出灰腔位于支架頂底橫梁之間處的上下邊間距或/和兩側邊間距最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出灰口處可移動連接相適配的框,框的四角與抹灰裝置出灰腔截面最小的側邊中間處用帶鎖定可調長度結構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出灰腔與支架頂底橫梁接觸處的上下邊或/和兩側邊的上部、下部處為柔韌層或褶皺部或有彈性。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抹灰機抹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抹灰裝置正面提升繩子的下方位置與下拉繩子連接,下拉繩子的另一端經支架底框橫梁兩端處滑輪與相對應的提升繩子連接;合二為一的繩子在纏繩區上纏繞一定圈數,繩子與纏繩區的摩擦力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給墻壁從頂到底抹灰的抹灰機抹灰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抹灰機抹灰裝置,灰料受力到出灰口處,出灰口上棱為抹灰裝置的最高處,出灰口下棱為抹灰裝置的最低處,即出灰口上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頂框下方的上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頂框橫梁下邊到天花板的距離;出灰口下棱到出灰腔位于支架底框上方的下邊的豎直距離大于等于底框橫梁上邊到地平面的距離。抹灰裝置上升到最高處時,出灰口上棱能接觸到天花板,抹灰裝置下降到最低處時,出灰口下棱能接觸到地平面;灰料受力到出灰口處。上出灰口、下出灰口中間用空腔或橫板分開;出灰口上下棱之間可有豎板連接。出灰口正面處有可移動的抹灰板,抹灰板背面與出灰口正面活動接觸;抹灰板與抹灰板調節裝置相連。抹灰裝置正面提升繩子的下方位置與下拉繩子連接,下拉繩子的另一端經支架底框橫梁兩端處滑輪與相對應的提升繩子連接;合二為一的繩子在纏繩區上纏繞一定圈數,繩子與纏繩區的摩擦力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能給墻壁抹灰從頂到底,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于制造。
文檔編號E04F21/02GK201141202SQ20072019333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1日
發明者黃效紅 申請人:黃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