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護結構(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建筑施工的輔助裝置。(二) 背景技術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節能、保溫、隔音效果,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提高建筑 物的施工效率。本實用新型申請的發明人曾經提出了 EPS保溫墻體模塊等專利申 請,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側采用EPS保溫墻體模塊、另一側采用可拆卸的模板 的復合墻體施工方法。對于這種復合墻體施工方法, 一些老的傳統支護方法很難 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施工質量。(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 筑質量、可以周轉使用的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模塊外側每隔150~300mm間距設置鋼 模板支撐肋、內側設置拼裝嚴密的組合鋼模板,模塊和組合鋼模板之間設置加強 連接橋,支撐肋外側和組合鋼模板外側分別設置腳手架鋼管,兩側的腳手架鋼管 之間由對拉螺栓拉緊,組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通過扣件連接斜支撐鋼管, 斜支撐鋼管通過扣件安裝在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這樣一些結構特征1、 所述的對拉螺栓是由螺栓、套在螺栓上的套管、套在螺栓兩端的"3" 形扣件和擰在螺栓兩端的緊固螺母組成的。2、 組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與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之間設置有拉繩。釆用本實用新型的支護結構進行施工時,外側用保溫材料模塊,內側用組合 鋼模板組成空心墻體,支護時模塊外側每隔150 300mm間距用鋼模板做支撐肋, 內側為用組合鋼模板拼裝嚴密。支撐肋外側和組合鋼模板外側分別用3形扣件將 2根腳手架鋼管固定在支撐肋和鋼模板的外側上,通過對拉螺栓將其拉緊,對拉 螺栓在混凝土墻寬范圍內用塑料套管將其套住,混凝土剪力墻澆注成型后,將對 拉螺栓從混凝土墻中抽出,其通孔必須從保溫層一側用聚氨酯發泡封堵嚴密。在對拉螺栓兩側必須使用連接模塊和鋼模板的加強連接橋,使對拉螺栓鎖定墻體兩 側鋼管時,墻體模腔截面不會產生變形,鎖定到位后使整個墻體組合有足夠的抗 變形剛度,保證混凝土入模時墻體幾何尺寸準確。用斜支撐鋼管做斜支撐控制空 心墻體的垂直度,斜支撐鋼管上端用扣件與墻體上的腳手架鋼管扣牢,下端與地 面水平;j文置的水平鋼管扣牢,水平鋼管與基礎用錨固。本實用新型的支護結構的大多數組件在施工結束后可以方便地拆卸,可以多 次重復使用,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支護結構的簡單,施工方便,可以達到良好的 支護效果,確保建筑質量。(四)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支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對拉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舉例對本實用新型做更詳細地描述結合圖1和圖2,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的組成包括在模塊1外側每隔 150~300mm間距設置鋼模板支撐肋2、內側設置拼裝嚴密的組合鋼模板3,模塊 和組合鋼模板之間設置加強連接橋4,支撐肋外側和組合鋼模板外側分別設置腳 手架鋼管5、 6,兩側的腳手架鋼管之間由對拉螺栓7拉緊,組合鋼模板外的腳 手架鋼管上通過扣件連接斜支撐鋼管8,斜支撐鋼管通過扣件安裝在固定在基礎 面上的水平鋼管9上。同時結合圖3,對拉螺栓是由螺栓7、套在螺栓上的套管 10、套在螺栓兩端的"3"形扣件ll、 12和擰在螺栓兩端的緊固螺母13、 14組 成的。組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與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之間設置有拉 繩15。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其特征是在模塊外側每隔150~300mm間距設置鋼模板支撐肋、內側設置拼裝嚴密的組合鋼模板,模塊和組合鋼模板之間設置加強連接橋,支撐肋外側和組合鋼模板外側分別設置腳手架鋼管,兩側的腳手架鋼管之間由對拉螺栓拉緊,組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通過扣件連接斜支撐鋼管,斜支撐鋼管通過扣件安裝在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 對拉螺栓是由螺栓、套在螺栓上的套管、套在螺栓兩端的"3"形扣件和檸在螺 栓兩端的緊固螺母組成的。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其特征是組 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與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之間設置有拉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復合墻體施工的支護結構。在模塊外側每隔150~300mm間距設置鋼模板支撐肋、內側設置拼裝嚴密的組合鋼模板,模塊和組合鋼模板之間設置加強連接橋,支撐肋外側和組合鋼模板外側分別設置腳手架鋼管,兩側的腳手架鋼管之間由對拉螺栓拉緊,組合鋼模板外的腳手架鋼管上通過扣件連接斜支撐鋼管,斜支撐鋼管通過扣件安裝在固定在基礎面上的水平鋼管上。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簡單,施工方便,可降低施工成本,能達到良好的支護效果,確保建筑質量。
文檔編號E04G17/14GK201092730SQ20072011691
公開日2008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4日
發明者林國海, 翟秀英 申請人:哈爾濱鴻盛房屋節能體系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