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承重高保溫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承重高保溫砌塊技術領域承重高保溫砌塊,屬于建筑材料領域。主要是外墻承重墻體材料。
技術背景目前,外墻承重墻體材料主要有實心粘土磚和空心承重砌塊。近年來,隨著實心粘 土磚消耗耕地,已基本采用粉煤灰等廢物利用制造的空心承重砌塊,但又存在保溫效果 差的問題,隨著全世界能源日益緊張的趨勢,國家提出要求建筑節能高達60%以上的 新型住房。因此目前單純采用空心承重砌塊已不能滿足要求,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 在的問題,目前采用的辦法是在空心承重砌塊外施工加裝EPS保溫板,但施工危險、 費時,不牢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保溫效果好、強度高、結構簡單的承重 高保溫砌塊。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承重高保溫砌塊,包括砌塊體、槽 孔,其特征在于砌塊體內設置槽孔,槽孔內安裝保溫材料板。砌塊體的橫截面為上大下小的不規則梯形,在砌塊體內開有的槽孔為上槽孔和下槽 孔,上、下槽孔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砌塊體上直邊部分A、與下直邊部分B等高。便于上下顛倒使用,使接縫交叉。 上、下槽孔距兩邊部和上平面外邊部相等,^30mm。保證砌塊強度。 上、下槽孔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為XPS,砌塊體為粉煤灰、珍珠巖、混凝土、煤 矸石制作。上、下槽孔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為EPS。主要作用是保溫。 砌塊體的橫截面為其他異形結構。便于加工制作和施工即可。本實用新型的承重高保溫砌塊,結構設計合理,易于成型制作,熱橋走向呈斜線, 散熱小,實現了最佳節能保溫。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承重高保溫砌塊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砌塊體內開有槽孔,槽孔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板,方便了施工。砌塊體為粉煤灰、珍珠巖、混凝 土、煤矸石制作。具有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提高了保溫性能。結構設計合理,易于成 型制作,熱橋走向呈斜線,散熱小,實現了最佳節能保溫等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承重高保溫砌塊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兩砌塊安裝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圖l-2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中l砌塊體2、 3槽孔。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l所示該承重高保溫砌塊,由砌塊體1、槽孔2、 3組成,砌塊體1的橫截面為上大下小 的不規則梯形,上、下槽孔2、 3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板。砌塊體1上直邊部分A、與 下直邊部分B等高。上、下槽孔2、 3距兩邊部和上平面外邊部相等,》30min。上、 下槽孔2、 3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板為XPS或EPS板,砌塊體l為粉煤灰、珍珠巖、 混凝土、煤矸石等材料制作。砌塊體1上直邊部分A、與下直邊部分B等高根據國家標準或設計要求而定, 一般 為70mm。上、下槽孔2、 3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板或為其他輕質保溫材料板。 砌塊體1的橫截面還可設計為其他異形結構。內開有槽孔,槽孔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 板,主要便于加工制作和施工即可。 如圖2所示使用時將兩塊砌塊體1交錯安裝,即砌塊體1大頭與另一砌塊體1的小頭并排安裝 使用,兩砌塊體的接觸斜面形成走向呈斜線的熱橋,由于加裝了輕質保溫材料板XPS 或EPS板,砌塊熱阻很大,又由于施工中輕質保溫材料板XPS或EPS厚度高于砌塊厚 度0,8cni,減小了熱橋的厚度,增大了熱阻。最大限度的減少熱量損耗。實現了最佳節 能保溫,且結構設計合理,易于成型制作。
權利要求1、承重高保溫砌塊,包括砌塊體、槽孔,其特征在于砌塊體(1)內設置槽孔,槽孔內安裝保溫材料板。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砌塊體(1)的橫截面為 上大下小的不規則梯形,在砌塊體(1)內開有的槽孔為上槽孔(2)和下槽孔(3),上、 下槽孔(2)、 (3)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砌塊體(1)上直邊部分 A、與下直邊部分B等高。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上、下槽孔(2)、 (3) 距兩邊部和上平面外邊部相等,》30mm。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上、下槽孔(2)、 (3) 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為XPS,砌塊體為粉煤灰、珍珠巖、混凝土、煤矸石制作。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上、下槽孔(2)、 (3) 內安裝的輕質保溫材料為EPS。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承重高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砌塊體(1)的橫截面為 異形。
專利摘要承重高保溫砌塊,屬于建筑材料領域。主要是外墻承重墻體材料。包括砌塊體、槽孔,其特征在于砌塊體(1)的橫截面為上大下小的不規則梯形,在砌塊體(1)內開有上槽孔(2)和下槽孔(3),上、下槽孔(2)、(3)內安裝輕質保溫材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提高了保溫性能,方便了施工。結構設計合理,易于成型制作,熱橋走向呈斜線,散熱小,實現了最佳節能保溫等優點。
文檔編號E04C1/00GK201103187SQ20072002664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16日
發明者剛 孫, 孟繁華, 馬加飛 申請人:馬加飛;孫 剛;孟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