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熱炊具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電飯煲(鍋)、電燉 鍋、電火鍋的內膽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飯煲(鍋)的內膽主要采用金屬制造,另有紫砂電飯煲的內膽采 用紫砂泥等陶瓷原料燒制而成,而電燉鍋的內膽主要采用紫砂泥等陶瓷原料燒制而成,電火 鍋的內膽主要采用金屬材料制造。金屬類內膽雖然使用壽命長,但在煲湯、燉肉等烹飪上不 具有優勢,紫砂內膽雖然煲湯、燉肉等具有一定優勢,但因其熱穩定性和耐熱性能欠缺等多 方面的原因,不適合于常用的球面、鋁質發熱盤電熱炊具,對發熱裝置需要進行特殊設計, 還容易爆膽,影響內膽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電熱炊具內膽各自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 該內膽適用于電飯煲(鍋)、電燉鍋、電火鍋,既適宜于烹制米飯,又能烹制出味道好、營養 流失少的湯、粥和燉肉及火鍋等,保溫性能好,耐熱性能良好,熱穩定性好,適合于常用的 球面、鋁質發熱盤電熱炊具,其使用壽命較紫砂內膽長,利于食物的保質,外形精美;該制 造方法工藝簡便,節約粘土料,成本低,適宜于工業化生產,不需上釉,環保健康。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首先采選優質粘土并晾干,再分別用球磨機磨細和
篩選,制備成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粉,另選擇干燥的優質炭灰,即優質煤炭燃燒后產生的炭 灰,并分別用球磨機磨細和篩選,制備成兩種粗細程度的炭灰粉,將制備好的兩種粗細程度 的粘土粉和相對應的兩種粗細程度的炭灰粉分別按比例配合并攪拌和勻,再分別配入適量的 清潔水,分別充分攪拌和勻成泥狀,制成兩種料泥,然后根據電熱炊具內膽的規格要求分別 取料泥,放入事先用尼龍、石膏制作好的模具,用壓機進行滾壓成型,電熱炊具內膽的外層 用較粗的粘土粉和較粗的炭灰粉配制成的料泥制作,電熱炊具內膽的內層用細的粘土粉和細 的炭灰粉配制成的料泥制作,脫模后的素坯在陰涼通風處晾干或在烘房內烘干,至水分減少
70%—-80%時對素坯進行打磨拋光,再在陰涼通風處充分晾干或在烘房內烘干,然后再把素坯 放在窯爐中高溫燒結即得到電熱炊具內膽。在往窯爐內堆放素坯時,需在每一層素坯的下面 鋪上一層鋸木粉,然后再燒結。必要時在燒結完成并冷卻后再對內膽底部外面與電熱炊具的 球面發熱盤接觸的地方進行打磨,使接觸面能與發熱盤形成良好吻合和接觸。
本發明的實施具體分為以下六大步驟第一步制備粘土粉;第二步制備炭灰粉;第 三步制作模具;第四步制備料泥;第五步用滾壓法制造出電熱炊具內膽素坯;第六步
將素坯晾干或烘干、打磨拋光、再晾干或烘干,再高溫燒結即得到電熱炊具內膽,必要時對 底部外面進行再打磨。
1、 制備粘土粉采選優質粘土,去除其中的各種石塊,晾干,分別用球磨機磨細和過篩,
制成80-—120目、250---300目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粉。
2、 制備炭灰粉選擇優質煤炭燃燒后的炭灰,去除其中的各種石塊等雜質,分別用球磨機磨細和過篩,制成80—-120目、250—-300目兩種粗細程度的炭灰粉。
3、 制作模具用尼龍和石膏按所需電熱炊具內膽的具體規格要求分別制作模具的陽模和 陰模。
4、 制備料泥將制備好的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粉分別與對應粗細程度的炭灰粉按比例配 合,配合比例均為0.4-—0.6比0.6-—0.4,并分別充分攪拌和勻,再分別加入0.9- —1.1 倍的清潔水并充分攪拌和勻成泥狀,'制備成兩種粗細程度的料泥。
5、 機壓成型將制備好的電熱炊具內膽模具安裝在壓機上,根據電熱炊具內膽的大小需 要先取較粗的料泥,放入電熱炊具內膽模具的陰模中,用滾壓法對內膽外層進行成型,再根 據大小需要取細料泥,捏成圓餅狀并放進已經成型的內膽外層內,再用滾壓法對內膽內層進行 成型,脫模后得到電熱炊具內膽素坯。
6、 晾干(烘干)、打磨、再晾干(烘干)、燒結將制備好的電熱炊具內膽素坯放在陰涼 通風處晾干或放進烘房烘干,待素坯的水分減少70%—-80%時對素坯進行打磨拋光,然后再 將素坯放在陰涼通風處充分晾干或放進烘房進行烘干,然后放進窯爐中以攝氏1200-—1300 度的溫度燒結l一-3小時。在往窯爐中堆放素坯時,需要在每一層素坯的下面鋪一層鋸木粉, 然后再燒結。冷卻后根據需要對內膽底部外面進行打磨,使之能與電熱炊具的球面發熱盤形成 良好吻合和接觸。
采用本方法制造的電熱炊具內膽,相對于通常的金屬內膽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既能烹 制米飯,又由于其導熱慢,保溫性能好,在煲湯、煲粥、燉肉、煮火鍋的過程中不縮湯,營 養成分流失少,使烹制出的食物味道鮮美,口感好,食物放在其中保質時間長,不易變質, 保溫時間長。而相對于紫砂內膽,又由于其耐熱性能更優,熱穩定性更好,所以不易爆膽,使 用壽命更長,適合于常用的球面、鋁質發熱盤電熱炊具。本制造方法工藝簡單,節約粘土料, 成本低,適宜于工業化生產,制造的產品規格整齊,外形精美,不用上釉,環保健康。
圖l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圖2為電熱炊具內膽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按所需電熱炊具內膽規格的要求,采用尼龍制作電熱炊具內膽模具的陽模,采用 石膏制作電熱炊具內膽模具的陰模。采選優質粘土,去除其中的各種石塊,晾干,分別用球
磨機磨細,分別用80目、250目的篩網過篩,得到80目、250目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粉;另 選干燥的優質煤炭燃燒后的炭灰,去除其中的各種石塊等雜質,分別用球磨機磨細,分別用 80目、250目的篩網過篩,得到80目、250目兩種粗細程度的炭灰粉;將過篩后的兩種粘土 粉和粗細相對應的兩種炭灰粉均按0.45比0.55的比例分別配合,并分別充分攪拌和勻,再 分別加入1倍的清潔水,并分別充分攪拌和勻成兩種粗細程度的料泥。將制作好的模具安裝 在壓機上,根據電熱炊具內膽的大小所需先取較粗的料泥,放入陰模內,用滾壓法對內膽外層 1進行滾壓成型,再根據內膽大小所需取細的料泥并捏成圓餅狀,放入己經成型的內膽外層1 內,再用滾壓法對內膽內層2進行滾壓成型,成型后將陰模連同素坯一起從壓機上取出,待收 水后脫模,取出己經成型的電熱炊具內膽素坯,放入烘房進行烘干,待素坯的水分減少 70%—80%時對素坯進行打磨拋光,再放進烘房進行充分烘干。待素坯充分干燥后再將素坯放進窯爐以攝氏1200---1300度的溫度燒結2小時,在往窯爐里堆放素坯時,需要在每一層素
坯下面鋪一層鋸木粉,然后再燒結。燒結完成后待其自然冷卻,再根據需要對內膽底部外面進 行打磨,使之能與電熱炊具的球面發熱盤形成良好吻合和接觸。最后得到電熱炊具內膽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電飯煲(鍋)、電燉鍋、電火鍋等電熱炊具的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以經過采選、晾干、磨細、過篩的優質粘土粉和干燥的并經過篩選、磨細、過篩的優質煤炭燃燒后的炭灰粉為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合并充分攪拌和勻,加適量清潔水并充分攪拌和勻制成電熱炊具內膽料泥。(2)、按所需電熱炊具內膽的具體規格要求制作模具。(3)、把制好的料泥按電熱炊具內膽的大小所需放入安裝好的模具內,然后用機器滾壓成型為電熱炊具內膽素坯;脫模后將內膽素坯放在陰涼通風處晾置或放進烘房烘干,待內膽素坯水分減少70%---80%時將內膽素坯進行打磨拋光,再放在陰涼通風處充分晾干或放進烘房烘干;最后放進窯爐內以攝氏1200---1300度的溫度燒結1---3小時,冷卻后根據需要再對內膽底部外面進行打磨,即得到電熱炊具內膽。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土粉和炭灰粉要分別制 成80—120目、250—300目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粉和炭灰粉,并將兩種粗細程度的粘土 粉分別與對應粗細程度的炭灰粉按比例配合,分別加清潔水制成兩種粗細程度的料泥。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土粉與炭灰粉的配合比 例為0.4比0.6—-0.6比0.4。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合好的粘土粉和炭灰粉 的混合料與清潔水的配合比例為0.9比1.1—1.1比0.9。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電熱炊具內膽外層是用 80—120目的粘土粉與80--120目的炭灰粉配制的料泥制作,電熱炊具內膽內層是用 250—300目的粘土粉和250—300目的炭灰粉配制的料泥制作。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內膽素坯進行滾壓成型 時,先根據內膽大小所需取顆粒較粗的料泥放進陰模中,用滾壓法對內膽外層進行成型, 再根據內膽大小所需取顆粒細的料泥并捏成圓餅狀,再放進已經成型的內膽外層內,用 滾壓法對內膽內層進行成型,然后將陰模連同素坯一起從壓機上取出,待收水后脫模。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熱炊具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燒結內膽前往窯爐中堆 放內膽素坯時,每一層內膽素坯下面都鋪有一層鋸木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電飯煲(鍋)、電燉鍋、電火鍋等電熱炊具的內膽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經過采選、晾干、磨細、過篩的優質粘土粉和干燥的并經過篩選、磨細、過篩的優質煤炭燃燒后的炭灰粉為原料,粘土粉和炭灰粉分別制成兩種粗細規格,粘土粉分別與對應規格的炭灰粉按比例配合,配合后分別攪拌和勻后按比例加清潔水,再分別攪拌和勻成兩種粗細規格的料泥。用滾壓法成型內膽素坯,兩種料泥分別制作內膽的內外層,脫模后的素坯晾干或烘干至水分減少70-80%時打磨拋光,再晾干或烘干后以攝氏1200-1300度的溫度燒結1-3小時,冷卻后可再打磨底部外面,獲得電熱炊具內膽。此內膽既可以烹制米飯,煲湯、煲粥、燉肉、煮火鍋味道鮮美,營養成分流失少,利于保質,保溫性能好,使用壽命長于紫砂內膽,工藝簡單,節約粘土料,成本低,適宜于工業化生產,不上釉。
文檔編號C04B33/04GK101439961SQ20071005056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1日
發明者張家興 申請人:張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