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用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指一種適用于剪力墻和柱的建筑用砌塊。
背景技術:
現有一種砌塊(專利申請號200710034783.5),由外壁,內肋組成,外壁與內肋相互連接,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所述的內肋與外壁的連接處距外壁兩側端點設有距離L,高度差H形成橫向空隙,使得砌塊孔與孔之間通過橫向空隙能相互貫通,灌注的混凝土能在橫向空隙中流動,施工速度快,橫向空隙中灌注的混凝土,連接相鄰砌塊;設有的距離L,在相鄰兩砌塊之間形成了砌塊空間,其內可灌注混凝土,因此,砌塊之間外壁形成的接縫主要不是靠砂漿連接,而是靠灌注混凝土填補,相鄰砌塊之間接縫強度高,不會產生裂縫和滲漏;鋼筋布置在橫向空隙內,非常方便。但這種砌塊有如下不足1,如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所形成的高度差H過大,外壁受到內肋支撐少,形成的高度差H的外壁部分得不到內肋支撐,承載力差,制作或搬運時,容易破碎;2,如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所形成的高度差H過小,高度差H形成橫向空隙也小,砌成墻體后,灌注的混凝土在狹窄的橫向空隙中流動性不夠,影響施工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用砌塊,該砌塊制作或搬運時,形成高度差H的外壁部分承載力大、不易破碎,砌成墻體后,灌注的混凝土在橫向空隙中流動性好,灌注混凝土施工速度快。
本發明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該建筑用砌塊,由外壁,內肋組成,外壁與內肋相互連接,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內肋中間開有缺口。
所述的內肋與外壁的連接處距外壁兩側端點設有距離L。
所述的內肋與外壁內側設有插槽。
由于該建筑用砌塊在內肋中間開有缺口,缺口形成橫向空隙大,使得內肋高度與外壁高度形成的高度差H可以做得小,讓橫向鋼筋布置在橫向空隙內即可,外壁得到內肋支撐部分多、承載力大,砌塊制作或搬運時,形成的高度差H的外壁部分不易破碎;砌成墻體后,灌注的混凝土在缺口形成的橫向空隙中流動性好,灌注混凝土施工速度快。
圖1為單肋建筑用砌塊結構示意2為雙肋建筑用砌塊結構示意3為單肋單側設有插槽建筑用砌塊結構示意4為單肋雙側設有插槽建筑用砌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1——圖4,該建筑用砌塊,由外壁1,內肋2組成,外壁1與內肋2相互連接,內肋2高度小于外壁1高度,形成高度差H,內肋2可以是單條或多條,砌塊和相鄰砌塊之間的外壁1與內肋2圍成砌塊空間5,內肋2中間開有缺口3,使得內肋2高度與外壁1高度形成的高度差H可以做得小,能讓橫向鋼筋布置在橫向空隙內即可,外壁1得到內肋2支撐部分多,承載力大,砌塊制作時,形成的高度差H的外壁1部分不易破碎;砌成墻體后,灌注的混凝土在缺口3形成的橫向空隙中流動性好,灌注混凝土施工速度快。
內肋2與外壁1的連接處距外壁1兩側端點設有距離L,距離L可為等距離布置,也可為不等距離布置,為方便放入豎向鋼筋,上下兩砌塊之間砌塊空間5需對正,距外壁兩側端點左右距離L不等距離布置,砌成墻體時,上下兩砌塊反向置放,使得上下兩砌塊之間砌塊空間5對正時,相鄰兩砌塊之間外壁1形成的接縫也能上下錯開,不會成一條直線。
所述的內肋2與外壁1內側形成插槽4,可插入保溫片,砌墻體時,在墻體豎直孔洞內放入豎向鋼筋、橫向空隙中放入橫向鋼筋,灌注混凝土即可。
本發明適用于剪力墻、柱和空心墻體。
權利要求
1,建筑用砌塊,由外壁,內肋組成,外壁與內肋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內肋中間開有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肋與外壁的連接處距外壁兩側端點設有距離L。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肋與外壁的連接處距外壁兩側端點距離L為不等距離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建筑用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肋與外壁內側設有插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用砌塊,該建筑用砌塊,由外壁,內肋組成,外壁與內肋相互連接,內肋高度小于外壁高度,形成高度差H,內肋中間開有缺口。缺口形成橫向空隙大,使得內肋高度與外壁高度形成的高度差H可以做得小,讓橫向鋼筋布置在橫向空隙內即可,外壁得到內肋支撐部分多、承載力大,砌塊制作或搬運時,形成的高度差H的外壁部分不易破碎;砌成墻體后,灌注的混凝土在缺口形成的橫向空隙中流動性好,灌注混凝土施工速度快。
文檔編號E04C1/00GK101054836SQ20071003482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7日
發明者吳方伯 申請人:吳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