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階梯式停車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階梯式停車場,用于存取轎車、小型面包車等中小型車輛, 由臺階泊位、巻揚機構、送取機構、載車托板與控制系統組成,涉及土建、鋼 結構、機械傳動和電器控制等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立體停車場解決了大中城市地皮緊張、交通擁堵等許多棘手問題。然而現 有停車場無論土建式還是機械式、無論何種類型必須占用平整地面,對于自然 傾斜的山城地面、旅游場所的山坡、溝壑等均無可奈何。在這些地域停放車輛 是一大難題,現有的各式各類停車設備均束手無策。 發明內容本發明利用自然傾斜的地面修建若干臺階泊位,并將巻揚機構、送取機構、 載車托板、控制系統與臺階泊位組合起來,創建一種階梯式停車場,從而解決 了在自然傾斜的山城地面、旅游場所的山坡、溝壑等地域停車的難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將自然傾斜的地面、山坡、溝壑等修建成為階梯形 狀,每個臺階均作為停車泊位;設計一種巻揚機構、 一種送取機構和一種獨立 結構的載車托板,并將其配置、貫通在階梯中部斜坡上下;采用程序控制,送 取機構通過巻揚機構牽拉進出階梯式停車場,載車托板通過送取機構攜持進出 臺階泊位。采取的具體措施是1. 采用型鋼或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將傾斜地面修建出若干臺階,每個臺階 寬度均相當于車輛寬度,在臺階上兩側各設置一條進出導軌,在進出車輛端部 設置一套接力裝置;在停車場中部空間修建出與階梯相應的斜坡通道,在斜坡通道中部貫通上下設置2條爬升導軌;進出口地面與階梯某一臺階平齊,與進出車輛通道相對應。2. 由巻揚電機、支架和巻筒組成巻揚機構,并將其設置在階梯停車場斜 坡通道上部;巻揚電機安裝在支架外側,巻筒安裝在支架內側;巻筒左右兩部 分各有3. 由爬升框架、送取框架組成送取機構,并將其設置、銜接在階梯中部斜 坡通道內;爬升框架下部設置4個導輪,分別銜接在斜坡通道內的2條爬升導 軌上;送取框架安裝在爬升框架上部,其上部兩側各設置一條送取導軌,內部 兩端各安裝一套驅動裝置,作為送取載車托板進出停車泊位之用。4. 由托板框架、4個導輪和開式剛性鏈條組成載車托板。導輪安裝在其框 架下部兩側,可以銜接在送取機構及停車泊位上兩側導軌上,開式剛性鏈條固 定在其框架下部中間,可與送取機構及停車泊位中驅動、接力裝置內的驅動、 接力鏈輪互相嚙合。5. 由送取機構中的驅動裝置和停車泊位中的接力裝置形成動力傳遞系統。 其驅動裝置由電機、圓錐齒輪、驅動鏈輪、電磁推力器和離合器主動端組成, 其接力裝置由圓錐齒輪、接力鏈輪和離合器從動端組成。當推力器推出離合器 主動端錐銷插入離合器從動端錐孔,即將動力傳遞系統接通,經過兩種裝置內 的圓錐齒輪改變轉動方向,接力鏈輪與驅動鏈輪同向同歩轉動,即可通過剛性 鏈條驅動載車托板進出送取機構或停車泊位。6. 設計一種錐銷離合器,其主動端端面上帶有錐銷,從動端端面上帶有錐 孔;其從動端端面的錐孔中心與主動端錐銷中心相對應,密布于中心圓周且其 外緣互相吻接,從而保證在任何周向位置,主動端錐銷均可順暢插入從動端錐 孔,使得動力傳遞系統接通安全可靠。采取上述措施,如車輛進出通道處于階梯底部,存車時,將車輛停泊在階 梯通道的載車托板上,控制系統啟動后,巻揚機構電機帶動巻筒旋轉,其鋼絲 繩牽拉送取機構連同托板載車在斜坡通道內爬升,到達與某一臺階平齊時,按 照控制程序,錐銷插入錐孔,動力傳遞系統接通,送取機構即與停車泊位接合, 送取電機啟動,離合器將動力傳遞給停車泊位內的接力裝置,泊位接力鏈輪與 送取驅動鏈輪同向同步轉動,即通過剛性鏈條將托板載車送進停車泊位中,取 車順序相反。當送取電機制動時,錐銷從錐孔中拔出,動力傳遞系統斷開,送 取機構與停車泊位脫離,即可在巻揚機構牽拉下沿斜坡通道內上下運行。實施上述技術方案及具體措施,本發明的階梯式停車場,即可解決在自然 傾斜的山城地面、旅游場所的山坡、溝壑等地域停車的難題。與現有各式各類停車設備相比較,本發明不占用平整地面,充分利用自然傾斜的土地資源;而且,沿斜坡通道進出,存取車輛方便;機械傳動結構簡單, 停車泊位成本低廉。本發明填補了國內外停車設備制造行業領域空白,在現有 各式各類停車設備束手無策之地大顯身手,是停車設備的改革創新。本發明涉及的臺階泊位、巻揚機構、送取機構和載車托板,均是型鋼或 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最常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組合,涉及的控制系統,是最成熟 的電器控制技術應用,凡屬相關行業領域的技術人員均可理解和實現。停車場是公益性設施,符合市容管理、交通整治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本發 明的階梯式停車場,可以建設在自然傾斜的山城地面、旅游場所的山坡、溝壑 等地域,新奇別致,經濟實用,更加符合我國國情。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 各大中城市車輛激增,實施本發明必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為本發明立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側立面示意圖。圖4為巻揚機構與送取機構配置主視示意圖。圖5為巻揚機構與送取機構配置俯視示意圖。圖6為送取機構驅動裝置與載車托板接合立面示意圖。圖7為動力傳遞系統示意圖。在圖l、圖2和圖3中,l為送取機構,2為巻揚機構,3為載車托板。送 取機構1設置在階梯停車場中部斜坡通道內,巻揚機構2設置在階梯停車場中 部斜坡通道上部,載車托板3銜接送取機構和停車泊位上兩側導軌上。在圖4和圖5中,l爬升框架,2送取框架,3為鋼絲繩,4為巻揚電機, 5為支架,6為巻筒,7為導軌。送取框架2安裝在爬升框架1上,爬升框架1 的導輪銜接在斜坡通道導軌7上,支架5固定在斜坡通道上部,巻揚電機4 安裝在支架5外側,巻筒6安裝在支架5內側,通過鋼絲繩3,巻揚機構將送 取機構牽拉在斜坡通道內。在圖6中,l為載車托板,2為托板導輪,3為剛性鏈條,4為驅動鏈輪,55為送取框架,6為送取導軌。導輪2安裝在托板1兩側,剛性鏈條3安裝在 托板1下部中間,鏈輪4安裝在送取驅動裝置內,導軌6安裝在框架5上兩側。 在圖7中,l為送取電機,2為接續軸,3、 4、 8、 9為園錐齒輪,5為電 磁推力器,6、 7為錐銷離合器主動端和從動端,10、 ll為接力、驅動鏈輪。 電機1固定在送取框架內,園錐齒輪3安裝在接續軸2上,離合器主動端6 安裝在接續軸2伸出送取框架外側,推力器5安裝在送取框架上,其撥叉插入 離合器主動端6的凹槽內,離合器從動端7與圓錐齒輪8同軸安裝在承載框架 或停車泊位外側,接力、驅動鏈輪IO、 11分別與園錐齒輪9、 4同軸安裝在相 應支架內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和圖3中,宏觀可見,存車時,將車輛停泊階梯通道的載車托 板上,巻揚機構通過鋼絲繩牽拉送取機構連同托板載車在斜坡通道內爬升,到 達與某一臺階平齊時,送取機構將托板載車送進停車泊位中。在圖4和圖5中,微觀可見,當巻揚機構牽拉送取機構在斜坡通道內爬 升時,巻揚電機4啟動,帶動支架5內的巻筒6向內轉動,通過鋼絲繩3牽拉 送取框架2連同爬升框架1在導軌7上沿斜坡通道上升。在圖6中,當推力器推出離合器連接時,送取電機啟動,鏈輪4通過剛性 鏈條3驅動托板1兩側的導輪2在送取框架5上的導軌6上滾動,輸送機送取 機構即可驅動托板1進出停車泊位。在圖7中,動力傳遞系統接通時,推力器5推動離合器主動端6與從動端 7連接,電機1通過接續軸2帶動齒輪3、主動端6、從動端7以及齒輪4、 8、 9轉動,齒輪4、 9帶動同軸鏈輪11、 IO轉動,進而通過剛性鏈條,即可驅動 載車托板從送取機構運行到停車泊位中。當電機1制動,推力器5撥回離合器 主動端6與從動端7脫離時,動力傳遞系統斷開。
權利要求
1.一種階梯式停車場,由臺階泊位、卷揚機構、送取機構、載車托板與控制系統的組合,其特征是利用自然傾斜的地面修建若干臺階泊位,將卷揚機構、送取機構和載車托板,配置、貫通在階梯中部斜坡上下,控制系統分別與各機械傳動機構中的動力電機相連接,進出口地面與階梯某一臺階平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臺階泊位采用型鋼或鋼 筋混凝土修建,其上兩側各設置一條進出導軌,進出端部安裝一套接力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巻揚機構由減速電機、 支架和巻筒組成,配置在斜坡通道上部,減速電機安裝在支架外側,巻筒安裝 在支架內側,其左右兩部分各有一條鋼絲繩與送取機構相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送取機構由爬升框架、 送取框架組成,配置、銜接在斜坡通道內,爬升框架下部安裝4個導輪,分別 銜接在斜坡通道內的2條爬升導軌上,送取框架安裝在爬升框架上部,其上部 兩側各設置一條送取導軌,內部兩端各安裝一套驅動裝置。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載車托板由托板框架、 導輪和開式剛性鏈條組成,其導輪安裝在托板框架下部兩側,其開式剛性鏈條 固定在托板框架下部中間。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由送取機構中的驅動裝 置和臺階泊位中的接力裝置形成的動力傳遞系統,其驅動裝置由電機、圓錐齒 輪、驅動鏈輪、電磁推力器和離合器主動端組成,其接力裝置由圓錐齒輪、接 力鏈輪和離合器從動端組成。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階梯式停車場,其特征是動力傳遞系統離合器主 動端端面上帶有錐銷,從動端端面上帶有錐 L,其從動端的錐孔中心與主動端 的錐銷中心相對應,密布于中心圓周且其外緣互相吻接。
全文摘要
一種階梯式停車場,用于存取轎車、小型面包車等中小型車輛,由臺階泊位、卷揚機構、送取機構、載車托板與控制系統組成,涉及土建、鋼結構、機械傳動和電器控制等技術領域。利用自然傾斜的地面修建若干臺階泊位,將卷揚機構、送取機構和載車托板,配置、貫通在階梯中部斜坡上下,采用程序控制,送取機構通過卷揚機構牽拉進出停車場,載車托板通過送取機構攜持進出臺階泊位。從而解決了在自然傾斜的山城地面、旅游場所的山坡、溝壑等地域停車的難題。
文檔編號E04H6/12GK101324149SQ20071001164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1日
發明者孫風林, 李文杰, 藍家瑞 申請人:藍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