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米級片狀鈦酸鋇(BaTiO3)晶體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壓電陶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壓電材料廣泛的應用于超聲器件、聲納、聲表面濾波器、壓電馬達等工業及國防領域。目前常用的高性能壓電材料為鋯鈦酸鉛(PZT)和鈮鎂酸鉛(PMNT)單晶的(100)方向切片。(其壓電應變系數d33>1500pC/N)。但單晶材料由于制備技術復雜且費用高昂而制約了使用范圍。常見的多晶材料制備技術成熟,但由于晶粒隨機取向而導致性能無法與單晶材料相比,同組分PMNT陶瓷的d33<600pC/N。
模板法(Templated Grain Growth)是一種提高多晶材料性能的極為有效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使多晶材料形成擇優取向(織構)而提高該晶體學方向的性能。模板法預先制備具有各相異性外形(片狀,針狀等)的小晶體,然后將晶體作為種晶與陶瓷粉體混合,通過流延法制成薄膜。種晶在流延工藝中通過剪切力的作用定向排列。燒結后,陶瓷粉體沿種晶表面外延生長,從而形成織構化陶瓷。如附圖1所示。
根據以上說明可見,制備高質量的種晶是模板法的關鍵技術之一,種晶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基體晶粒生長和最終的織構程度。種晶應滿足以下要求(1)各向異性的外形。種晶必須為片狀或針狀外形,才能夠通過流延工藝定向排列。
(2)合適的尺寸。種晶的大小至少為基體粉末的4至5倍,才能良好的引導基體生長。由于獲得一定織構度所需的種晶量與種晶尺寸成反比,因此在能夠引導基體生長的前提下,種晶尺寸又應盡可能的小。綜合以上考慮,種晶尺寸為10×10×1μm最適宜。
(3)合適的晶體結構。種晶必須具有與基體陶瓷粉末相匹配的結構,才能使引導基體晶粒在種晶表面外延生長。例如鈮鎂酸鉛壓電陶瓷的晶格常數為4.044nm,選用的種晶也應具有相近的晶格常數。
(4)良好的熱穩定性。種晶在燒結過程中必須保持穩定,不與基體反應。
目前在模板法制備織構化壓電陶瓷領域,制備高度擇優取向的鈮鎂酸鉛(PMNT)陶瓷是研究熱點。目前使用的種晶是二步熔鹽法制備的鈦酸鍶(SrTiO3)和Reimeka法制備的鈦酸鋇(BaTiO3)。但這兩種晶體都因無法避免的缺陷而限制了使用范圍鈦酸鍶種晶與鈮鎂酸鉛的晶格常數相差達1.5%,因此使用鈦酸鍶種晶時基體晶體生長速度緩慢,難以獲得較高的織構程度。另外,鈦酸鍶種晶在富鉛環境中不穩定,極易與基體形成固溶體而喪失種晶能力。Reimeka法制備的鈦酸鋇種晶尺寸很大,長度可達1mm以上,厚度可達0.2mm以上,必須在使用前碾碎成更小的顆粒。但碾碎后顆粒形貌被破壞,難以使用。因此,尋找一種更好的種晶制備技術是目前模板法制備織構化鈮鎂酸鉛技術的突破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制備具有立方或四方相鈣鈦礦結構,方片狀外形,平均粒徑10×10×1μm,大小分布均勻的一種晶體。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為立方相或四方相、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鋇單晶體;所述晶體為大小分布均勻、外形為方片或長方片狀外形,外形尺寸長為3~20μm,厚度為0.2~2.0μm。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制備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熔鹽法與離子交換法制備,其具體步驟為(1)首先將Bi2O3粉與TiO2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NaCl粉與KCl粉按摩爾比0.5~1.5∶1混合;再將前述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在1050~1150℃保溫0.5~3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NaCl、KCl,獲得片狀Bi4Ti3O12晶體;(2)將步驟1制得的Bi4Ti3O12晶體與BaCO3粉、TiO2粉按摩爾比1∶1∶0.9~1.2混合;將BaCl2粉與KCl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前述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在1050~1100℃保溫1~5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BaCl2、KCl,獲得片狀BaBi4Ti4O15晶體;(3)將步驟2制得的BaBi4Ti4O15晶體與BaCO3粉、KCl粉按摩爾比1∶2~5∶1~2混合,在900~1000℃保溫1~5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KCl和Bi2O3,獲得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
在上述的制備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驟2和3混料須使用磁力攪拌和丁酮介質,在攪拌過程中加熱干燥。
在上述的制備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合成片狀Bi4Ti3O12晶體用KCl或NaCl熔鹽。
在上述的制備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驟1、2清洗Bi4Ti3O12晶體、BaBi4Ti4O15晶體須使用熱去離子水,通過超聲清洗進行。
在上述的制備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驟3清洗BaTiO3晶體按照熱去離子水、稀鹽酸和無水乙醇順序,通過超聲清洗進行。
本方法先使用熔鹽法制備出符合片狀外形條件的中間體,然后通過離子交換反應,在不改變外形的情況下,將成分置換為所需元素。本方法各步驟的操作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為模板法批量制備織構化壓電陶瓷開辟了道路。
圖1.模板法制備織構化陶瓷的原理示意圖。
圖2.Bi4Ti3O12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結果顯示了Bi4Ti3O12的圓片狀外形。
圖3.BaBi4Ti4O15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結果顯示了BaBi4Ti4O15的方片狀外形。
圖4.BaTiO3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結果顯示了BaTiO3的規則的方片狀外形,大小分布均勻。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制備了一種符合前述要求的高質量種晶。該種晶的特征是(1)四方相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鋇(BaTiO3)晶體(2)具有方片狀外形,平均粒徑10×10×1μm,大小分布均勻。
本發明的具體制備方法分為三步(a)通過熔鹽法在KCl熔鹽體系中合成片狀Bi4Ti3O12晶體。
1.混料將Bi2O3粉與TiO2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NaCl與KCl按摩爾比(0.5~1.5)∶1混合。將前面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以上混合過程均使用尼龍球磨罐,氧化鋯(ZrO2)磨球,無水乙醇介質,球磨混合8小時,在75℃烘干待用。
2.燒結將混合物置于加蓋的氧化鋁坩堝中,升溫至1050~1150℃保溫0.5~3小時,降至室溫。
3.清洗此步的目的為除去燒成物中的NaCl和KCl。將燒成物置于去離子水中超聲清洗,倒去上層清液,將產物烘干,即得純凈的片狀Bi4Ti3O12晶體。前驅體A具有圓片狀外形,SEM分析結果見附圖2。
(b)使用Bi4Ti3O12晶體,通過熔鹽法在BaCl2-KCl熔鹽體系中合成片狀BaBi4Ti4O15晶體。
1.混料將Bi4Ti3O12晶體與BaCO3粉、TiO2粉按摩爾比1∶1∶(0.9~1.2)混合;將BaCl2粉與KCl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前面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
2.燒結將混合物置于加蓋的氧化鋁坩堝中,升溫至1050~1100℃保溫1~5小時,降至室溫。
3.清洗此步的目的為除去燒成物中的BaCl2和KCl。將燒成物置于去離子水中超聲清洗,倒去上層清液,將產物烘干,該步驟得到純凈的片狀BaBi4Ti4O15前驅體B。前驅體B具有方片狀外形,SEM分析結果見附圖3。
(c)使用BaBi4Ti4O15晶體,通過離子交換法在KCl熔鹽體系中合成最終產物片狀BaTiO3晶體。
1.混料將BaBi4Ti4O15晶體與BaCO3粉、KCl粉按摩爾比1∶(2~5)∶(1~2)混合。
2.燒結將混合物置于加蓋的氧化鋁坩堝中,升溫至900~1000℃保溫1~5小時,降至室溫。
清洗經過離子交換反應后,前驅體B中的Bi被Ba置換出,并形成難溶于水易溶于鹽酸的黃色Bi2O3。清洗方法是先將產物置于煮沸的去離子水中,并使用超聲清洗,靜置并倒去上次清液。如此進行若干次,可將易溶于水的KCl除去。然后向產物中加入稀鹽酸,并超聲清洗,靜置并倒去上次清液。如此進行若干次,可將易溶于鹽酸的Bi2O3溶解為BiCl3。最后向產物中加入無水乙醇,并超聲清洗,靜置并倒去上次清液。經過此步驟后,BiCl3被完全除去,得到純凈的片狀BaTiO3最終產物。BaTiO3具有方片狀外形,尺寸約10×10×1μm,SEM分析結果見附圖4。
比較例1采用一步法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原料采用TiO2和BaCO3,摩爾比1∶1,使用同等質量的NaCl作為熔鹽體系。升溫至1200℃保溫1小時,以1℃/min降至室溫。制得的BaTiO3晶體呈極小的薄圓片狀,尺寸僅200~300nm。原因是NaCl熔鹽反應活性低,離子遷移率低。因此BaTiO3晶體生長速度緩慢,即便增加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也難以獲得較大尺寸的晶體。
比較例2采用Reimeka法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原料采用TiO2和BaCO3,摩爾比1∶1,使用同等質量的KF作為熔鹽體系,使用Pt坩堝作為反應容器。升溫至1050℃保溫0.5小時,隨爐降至室溫。制得的BaTiO3晶體呈三角片狀,尺寸達0.5~3mm,厚度達100~200μm。原因是KF熔鹽反應活性較大,對氧化物的溶解能力較強,BaTiO3晶體以孿晶生長模式迅速長大,導致晶體生長過快。如果降低反應溫度,則只形成顆粒狀小晶體,而無法合成片狀晶體。
實施例3制備Bi4Ti3O12片狀晶體。
取Bi2O310.00g,TiO22.57g,NaCl5.53g,KCl7.05g,球磨混合8h后烘干。升溫至1080℃保溫1小時,降至室溫。升溫速度5℃/min,降溫速度1℃/min。獲得圓片狀Bi4Ti3O12晶體,大小約10μm,厚度約0.5μm,且分布均勻,分散良好。
比較例4制備Bi4Ti3O12片狀晶體。
燒結制度為升溫至1050℃保溫1小時,其它同實施例3。獲得小圓片狀Bi4Ti3O12晶體,大小約5μm,厚度約0.3μm,。與實施例3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尺寸略小,原因是反應溫度降低,導致晶體生長更加緩慢。
比較例5制備Bi4Ti3O12片狀晶體。
燒結制度為升溫至1150℃保溫0.5小時,其它同實施例3。獲得大圓片狀Bi4Ti3O12晶體,大小約20μm,厚度約0.8μm,。與實施例3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尺寸較大,且部分晶體之間粘連,原因是反應溫度提高,導致晶體生長更加迅速。
實施例6制備BaBi4Ti4O15片狀晶體。BaCl2-KCl熔鹽體系。
取實施例3制備的Bi4Ti3O1210.00g,BaCO31.68g,TiO20.68g,BaCl29.11g,KCl3.26g,升溫至1080℃保溫3小時,降至室溫。升溫速度5℃/min,降溫速度1℃/min。獲得方片狀BaBi4Ti4O15晶體,大小約10μm,厚度約1μm,且分布均勻,分散良好。
比較例7制備BaBi4Ti4O15片狀晶體。
燒結制度為升溫至1050℃保溫3小時,降至室溫,其它同實施例6。獲得方片狀BaBi4Ti4O15晶體,大小約5μm,厚度約0.5μm。與實施例6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尺寸較小,且部分晶粒中存在空洞等缺陷,原因是反應溫度降低,晶體生長緩慢,導致晶體發育不完整。
比較例8制備BaBi4Ti4O15片狀晶體。
燒結制度為升溫至1100℃保溫3小時,降至室溫,其它同實施例6。獲得方片狀BaBi4Ti4O15晶體,大小約15μm,厚度約1μm。與實施例6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尺寸較大,且部分晶體之間粘連,原因是反應溫度提高,導致晶體生長更加迅速。
比較例9制備BaBi4Ti4O15片狀晶體,KCl熔鹽體系。
使用KCl熔鹽體系合成BaBi4Ti4O15,其它與實施例6相同。結果發現,獲得的BaBi4Ti4O15晶體尺寸約1~3μm,遠小于實施例6。原因是KCl熔鹽體系的反應活性比BaCl2-KCl熔鹽體系低。
比較例10使用簡單氧化物直接合成BaBi4Ti4O15片狀晶體。
原料采用TiO2、Bi2O3和BaCO3,摩爾比4∶2∶1,使用同等質量的KCl作為熔鹽體系。在1100℃保溫1小時,以1℃/min降至室溫。得到BaBi4Ti4O15晶體形狀不完整,大部分呈碎片狀,尺寸約1~3μm,厚度約0.2~0.5μm。原因是BaBi4Ti4O15為Bi層化合物,化學性質較不穩定,不易形成大晶粒。因此,與實施例6相比,使用簡單氧化物制備BaBi4Ti4O15難以獲得尺寸合適,大小均勻的晶體。
實施例11使用離子交換法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此實施例的目的為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使用實施例6制備BaBi4Ti4O1510.00g作為反應原料,另取BaCO35.62g,KCl 17.18g,使用丁酮介質,磁力攪拌15min后烘干。將混合物置于加蓋的氧化鋁坩堝中,升溫至950℃保溫3小時,升溫速度5℃/min,降溫速度5℃/min。
比較例12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反應條件為升溫至900℃保溫3小時,其它同實施例11。與實施例11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發現,產物中存在少量BaBi4Ti4O15雜質,原因是反應溫度降低,粒子遷移率降低,導致BaBi4Ti4O15中的Bi元素未完全被Ba元素取代。
比較例13制備BaTiO3片狀晶體。
反應條件為升溫至1000℃保溫3小時,其它同實施例11。與實施例11相比,獲得的晶體形貌相似,但產物與坩堝部分粘接,經清洗后獲得產物較少,原因是反應溫度升高,熔鹽揮發較多,導致產物之間互相粘連。
實施例14分離BaTiO3晶體此實施例的目的為將BaTiO3晶體從其它反應產物中分離出來。
取實施例11制備的BaTiO3晶體若干,先使用熱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再使用稀鹽酸超聲清洗,最后使用無水乙醇超聲清洗。結果獲得純凈的BaTiO3晶體,大小約10μm,厚度約1μm,且分布均勻,分散良好。三個清洗步驟的作用是熱去離子水溶去KCl,稀鹽酸將Bi2O3溶解為BiCl3,無水乙醇溶去BiCl3。
比較例15分離BaTiO3晶體取實施例11制備的BaTiO3晶體若干,使用熱去離子水超聲清洗0.5小時,與實施例8相比,無法將BaTiO3晶體從其它燒結產物中分離出來。原因是燒結產物中含有BaTiO3晶體、KCl鹽和Bi2O3,其中KCl可被熱去離子水溶解除去,但Bi2O3并不溶于水,因而無法除去。
比較例16分離BaTiO3晶體取實施例11制備的BaTiO3晶體若干,使用稀鹽酸超聲清洗,與實施例8相比,無法將BaTiO3晶體從其它產物中分離出來。原因是稀鹽酸可溶解Bi2O3,但產物為BiCl3,依舊不溶于水,因而無法完全去除。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為立方相或四方相、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鋇單晶體;所述晶體為大小分布均勻、外形為方片或長方片狀外形,外形尺寸長為3~20μm,厚度為0.2~2.0μm。
2.一種制備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熔鹽法與離子交換法制備,其具體步驟為(1)首先將Bi2O3粉與TiO2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NaCl粉與KCl粉按摩爾比0.5~1.5∶1混合;再將前述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在1050~1150℃保溫0.5~3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NaCl、KCl,獲得片狀Bi4Ti3O12晶體;(2)將步驟1制得的Bi4Ti3O12晶體與BaCO3粉、TiO2粉按摩爾比1∶1∶0.9~1.2混合;將BaCl2粉與KCl粉按摩爾比1~2∶1混合;將前述兩種混合物按質量比0.5~1.5∶1混合,在1050~1100℃保溫1~5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BaCl2、KCl,獲得片狀BaBi4Ti4O15晶體;(3)將步驟2制得的BaBi4Ti4O15晶體與BaCO3粉、KCl粉按摩爾比1∶2~5∶1~2混合,在900~1000℃保溫1~5小時;然后通過超聲清洗除去燒成物中的KCl和Bi2O3,獲得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和步驟3混料須使用磁力攪拌和丁酮介質,在攪拌過程中加熱干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合成片狀Bi4Ti3O12晶體用KCl或NaCl熔鹽。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和步驟2清洗Bi4Ti3O12晶體、BaBi4Ti4O15晶體須使用熱去離子水,通過超聲清洗進行。
6.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清洗BaTiO3晶體按照熱去離子水、稀鹽酸和無水乙醇順序,通過超聲清洗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微米級片狀鈦酸鋇晶體的方法,屬于壓電陶瓷技術領域。其特征是先采用熔鹽法制備片狀鈦酸鉍鋇晶體BaBi
文檔編號C04B35/626GK1962542SQ200610164919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8日
發明者周和平, 劉丹, 嚴永科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