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建造平面結構的建筑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系統,用于建造平面結構,如墻壁、地板和天花板。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利用該建筑系統建造的平面結構,如墻壁、地板、天花板和屋頂。
在傳統的建筑中,砌磚被應用于建造平面垂直結構,如墻壁。傳統的砌磚由于工資成本的增加正變得越來越昂貴。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這樣的結構裝配幾乎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而且建造的速度非常快。
水平支撐結構通常由混凝土建造,即,整料件就在現場建造。這樣的整料件的缺陷是只有被破壞后才能移動。可用構件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才能再利用,因此對于其他的用途來說幾乎沒有附加值。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很容易并迅速地建造出來的結構,且能夠被迅速拆除,解體后可用的成分適合再利用。
斜屋頂通常采用屋瓦。為了支撐這些屋瓦,利用放置在椽子上的屋頂板,瓦片板條布置在屋頂板上。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適于應用在斜屋頂的結構,必需的支撐措施非常少。
這些目的通過如下的結構得以實現該結構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型材,以及以可釋放方式聯接到型材上的元件,型材沿著元件的兩側面延伸,元件與相鄰的兩個型材相聯接。
這些措施的結果是實現元件的自動定位,這將不再依靠施工人員的技術。由于所述聯接的可釋放特性,元件可以簡單地堆疊在型材上。在完成一排元件的堆疊后,放置下一個型材。此處,粘合劑或灰泥的作用是不必要的。
特別地,當按照本發明的結構用于水平結構,如地板和天花板時,就可能對元件再利用。總之,這將易于再次移除。原則上,按照本發明,在上述結構上應用混凝土頂層是可能的,盡管因此而失去了對元件再利用的選擇。
在屋頂傾斜結構的應用中,也可以采用水平延伸型材來支撐元件。可以選擇合適的尺寸,這樣,椽子的數量可以減少。無論如何,屋頂板和瓦片板條都可以省卻。
為了獲得盡可能大的強度,所述元件適于在其沿型材縱向之橫切向延伸的端壁位置上形成元件和型材之間的聯接。
因此,在元件的兩個端面上,得到一個位于型材和元件之間的錨接。與元件只通過一處或相近的兩處聯接到型材的狀態相比,橫向力的阻力增加很大。
在第一個例子中,按照本發明的結構適用于建造外觀為砌磚的結構。然而,利用按照本發明的系統制造不同外觀、材料,形式以及尺寸的結構也是可能的。
狀態鎖定聯接的作用是實現堆疊,亦即元件和型材盡可能相互定位。此外,附加的固定方式,如膠水或膠泥的作用,因此變得不再必要。
按照另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聯接用于沿型材的縱向和平面結構的平面的法向鎖定元件和型材。采用這一措施可以實現元件和型材的有效固定,并確保了堆疊和移除的功能。
按照另一個特定的實施例,元件上提供了很多凹口,分布于元件的端壁上,用于與布置在型材上的舌片實現接合。元件端壁上的凹口常以簡單的方式布置。在元件比較堅硬的情形下,可以利用機加工過程,如鋸和磨,來制造。在陶瓷元件的情形下這同樣可行,盡管以未燒結的形式——如通過擠壓成形或通過外形的適當改變——提供帶有這種凹口的元件更吸引人。
折彎舌片的設置也很簡單;在折疊材料,如電鍍鋼中,舌片可被沖壓出再折疊。在諸如鋁的可擠壓材料的情況下,舌片作為一個折疊的部分在擠壓過程中形成。剩余的部分再被去掉。
在按照本發明的結構的形成過程中,在元件之間利用了型材。橫切于型材的方向上彼此臨近的元件被接縫分開,該接縫具有和型材相同的厚度。通過利用輔助型材或者在型材上增加加厚或突起的部分,從而增大接縫的厚度是可能的,這樣型材和元件之間就產生了一個空隙。那么,算上加厚或突起部分的一或兩倍的有效高度,實際的接頭寬度就與型材的厚度相同。
上文討論的措施涉及到垂直結構法向位置的水平接頭,其中,元件沿水平方向延伸。當然,在垂直結構中,在元件沿長度方向垂直地放置元件也是可能的,那么,型材必須也被垂直放置。在如屋頂這樣的傾斜結構中,型材能夠被水平或者垂直放置。
也可以通過選擇寬度等于兩倍凹槽深度加上所需接縫寬度的舌片來形成某一寬度的垂直接縫。
反過來,通過正確選擇舌片的寬度,在型材縱向實現元件彼此的連接也是可能的。
因此產生的接縫可由膠泥、灰泥或型材填充,這取決于所想要的外觀。
實心元件的應用是吸引人的。特別是如下情形使用陶瓷元件如磚,或者由木材、類木材料,如壓縮木纖維、塑料或者其他壓縮的天然纖維材料制成的元件。
然而,中空材料的應用也是可能的,例如,通過旋轉模制、注模、或擠壓成形的塑料元件。在擠壓成形的情況下,端面是開放的。這在大部分的應用中并不會帶來問題。利用折疊材料制造這樣的中空結構元件也是可能的,例如,鋼板,經過電鍍或其他使之更耐久的方式進行處理。在后者情況下,結構元件的內壁不作要求。
一個吸引人的優選實施例提出了如下措施元件的兩個端壁帶有沿著所述結構的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易于設置,并且,由于能從元件的兩個長的側面接近凹槽,凹槽可被從兩個側面加以利用。
而另一個優選實施例提出了如下措施凹槽布置在接近端面中心處。這一措施為在所述結構中以兩種不同的方式放置元件提供了選擇,即以凹槽與外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或者以凹槽與外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在兩種情況下,元件從凹槽的突起部分(其位置最終由型材的舌片決定)是不同的。這可被用于在所述結構內制造凸起效果。
這里所指出的是在元件的端壁上設置超過一個凹槽是可能的,甚至提供了形成凸起效果的可能性。
但是,元件不必非得簡化成結構元件,它同樣也可以由建筑中實現第二個功能的元件來形成,例如,一個信箱,一個輕型名牌,一個輕型房號,一個輕型路標或者一個電鈴按鈕。
在按照本發明的元件中結合更多結構功能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而,元件可以實現為用于跨越框架的過梁。為此目的,元件給定為長型,這樣,它跨越框架是可能的,而且,與型材和其他元件的柵格相適應。為了獲得所要求的強度,必須使過梁高于常規的元件高度。但吸引人的是,高度也與其他型材和元件的柵格相適應,這樣,高度等于常規元件名義高度的一個倍數。
同樣需要考慮的應用是門檻,其可實現為與過梁同樣的方式。框架也可結合到所述結構中。
型材包括至少一個位于元件之間,并沿其縱向延伸的部分,該部分提供突起部分,與元件上設置的凹口一起,形成狀態鎖定聯接。
這些突起部分優選由折疊的舌片形成。該實施例簡單且造價低廉,特別適用于當型材由折疊的鋼板制造的情況。如前面實施例所述,型材可由金屬制造,如鋼板。電鍍鋼板可以用作此目的,但是對于某些情況,也可以使用不銹鋼。而其他的金屬如鋁,也并不被排除在外。鋁的優勢是可以擠壓成形,可以非常自由地得到多種形式。當采用鋼型材時,其形式只能通過折疊方式獲得。采用其他材料如塑料也是可能的,如纖維增強塑料。
另一個優選實施例提出了如下措施突起交替折疊到兩側面,折疊到一個側面上的舌片的間距與所建造的結構中的元件的間距相同。型材與位于型材兩側的元件以鎖定的形式獲得很好的聯接。為得到最佳的鎖定,元件通過突起接合在兩個端面上。
在最簡單的情形下,型材由條帶狀材料組成。該條帶只在條帶平面的橫切面和結構平面的橫切面具有彎曲剛性。為了在結構平面上提供一定的剛度,型材的一部分與所建造結構的平面平行地延伸。因此,可獲得L形的橫截面,該橫截面的兩個面上都具有必需的剛度。
當型材的橫截面基本為T形時,上述的效果得以增強。該T形通過擠壓工藝可以很容易地加工出來,但是,當型材由折疊的厚鋼板所制造時,T形的一個邊不可避免地應該具有雙倍的材料厚度。
本發明不僅涉及按照本發明的結構以及應用在按照本發明的結構的建筑中的獨立部件,而且涉及不同部分的全套部件,本發明的大量優點最終僅當元件與型材相結合時才能獲得。當在結構中采用特定的元件時,也落入本發明的范圍之內。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建造基本平面的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放置第一型材,在該型材至少一個縱向側面上提供突起;與第一型材相鄰地放置一組元件,這些元件以狀態鎖定方式與型材鎖定;與元件相鄰地放置至少一個型材,該型材以狀態鎖定方式與型材鎖定;以及重復后兩步直至結構完成。
參考下文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其中圖1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元件的示意圖;圖2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元件的示意圖;圖3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元件的示意圖;圖4是按照本發明的一個特定元件的示意圖;
圖5是按照本發明的型材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6是按照本發明的型材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7是按照第三實施例的兩個型材的結合以及型材之間所放置元件的橫截面圖;圖8示出了圖7的一種變體的相應視圖;圖9示出了按照第一實施例的型材相應于圖7視圖;圖10是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1是增加了錨接件的第四實施例的詳細示意圖;圖11A示出了在第四實施例中所采用的錨接件的視圖;圖11B示出了在第四實施例中所采用的兩個型材的視圖;以及圖12示出了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所示的塊狀元件1由陶瓷材料,如耐火粘土制成。當然,使用其他材料制造,如木材或者木纖維制品,如MDF,也是可以的。也可以采用紙基材料、天然纖維、塑料或金屬。塊狀元件1的每一個端壁3上都有凹槽2。這些凹槽通過機加工過程形成,如磨,也可以在元件形成過程中直接形成凹槽。關于此點的一個例子是擠壓成形磚的制造,在擠壓過程中形成凹槽。當磚燒結時,凹槽自動固定。
凹槽2布置在稍稍偏離端面3中心的位置。這就為把元件聯接到型材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選擇,這將在下文進行討論。因而,型材和元件的相互位置是變化的,其中,在所形成的結構中會形成凸起效果。
圖2示出了元件1的第二實施例,在其每一個端面3上,分別有兩個凹槽2a,2b。這就提供了這樣的選擇在正確的尺寸下,可以通過四種不同的方式把元件聯接到型材,這將在下文進行討論。
而制造中空元件也是可能的。為實現此目的,元件應由兩部分組裝而成,或者元件應由擠壓成形的元件組成。擠壓成形的元件的端面可由蓋子封閉,這取決于應用情況。也可利用折疊的板狀材料制作元件,如可折疊的鋼板。
這樣的元件4如圖3所示。由板狀材料形成的是前表面5,位于所述結構的可視面上。制造元件的平板也包括上壁6和下壁7。凹口8,設置在上壁6和下壁7上。凹口8設置在上壁6和下壁7上,如前述實施例中的凹槽2一樣,用于固定連接到型材上。所述元件進一步包括端壁9,僅延伸至與凹口8相同的深度。與元件結合在一起的還有具有結構、保護或者裝飾作用的壁面。
在用按照本發明的結構所建造的建筑中,將其他的功能也結合到元件中是吸引人的。因此,圖4示出了一個特定元件10,該元件帶有口蓋11,用于信箱。
圖5示出了一種型材13,該型材形成了按照本發明的建筑系統的一個部分。型材13適于用鋁制造,但是,其他的材料,如其他金屬或塑料,也同樣可被采用。
所述型材基本為帶有兩個分支14,15的L形。舌片16布置在分支15的自由邊。這些舌片16交替折疊為向上的16A和向下的16B。舌片16之間的距離對于建筑系統來說非常重要。在圖5示出的示范實施例中,兩個向上折彎的舌片16A之間的距離等于元件1的長度。兩個向下折彎的舌片16B之間的距離也等于元件1的長度。在現有技術的實施例中,舌片16B也可被置于兩個舌片16A的中間。在用按照本發明的結構建造建筑的過程中,會出現半塊磚的聯結問題。
在所示的示范實施例中,型材13的分支14向上折疊;當然,把分支向下折疊或者以其他方式布置型材也是可以的。
圖6示出了型材17的布置,該型材由于具有雙分支18而與圖5中所示的型材區分開來。由于這種雙分支18的存在,可以獲得更大的剛度,這對于確定的應用非常重要。與圖5中所示型材的另一個差異是分支15更寬;延伸超過了舌片16。這當然就增加了型材的剛度,而且,也給與型材連接的元件1提供了更好的支撐。
原則上,當與元件1相互分離的型材被插入元件時,元件1可以彼此連接。把元件之間正常存在的接縫加大也是可能的。圖7所示的型材19就是為此目的進行的應用。為實現此目的,型材19上提供了在圖7中向上延伸的突起部分20,和向下延伸的突起部分21。在這個示范實施例中,突起部分20和21在沿著型材長度方向成排設置。
替換地,或者與之結合地,也可以利用輔助型材以事先確定元件之間或元件與型材19之間的相互距離,這種情況在圖8中示出。由例如塑料制成的型材22此處用于保持元件1之間的距離。他們形成了可見的接縫。
如上文所述,折疊型材也適于應用。
圖9示出了上文提及的元件1和型材2如何組裝成平面結構7,其橫截面如圖3所示。結構的基座由至少兩個基本垂直延伸的支柱8組成。這些優選可由鋁制成,也可由鋼、木材或塑料制成。它們形成了按照本發明結構所形成的建筑的支撐結構的一部分。
最下面的型材3A通過螺釘9固定在這些支柱上。這樣,型材就形成了元件1水平延伸以支撐放置其上的元件1。在放置元件1的過程中,可布置為型材朝上折彎的舌片6A延伸至元件1的凹槽2中。此處,舌片6A在水平方向、元件長度方向及其橫切方向鎖定元件。
接下來,可放置型材3B。此處,型材向下折彎的舌片6B延伸到元件1的凹槽2中。正如通過下面型材的向上彎折的舌片在凹槽中接合一樣,舌片延伸至每個不同元件的兩個凹槽中。因此,單個凹槽用于接合兩個相鄰的元件。每個元件有兩個凹槽,每個側面上分布一個,與不同的舌片彼此接合。因此,有可能以最少的舌片獲得不錯的固定。
在放置型材3B之后,用螺釘擰到支柱8上。這樣,圖中元件1的最下層就被鎖定。然后,元件1隨后的層被放置,雖然,為完成半塊磚的聯結要有超過元件長度一半的偏移量。這些操作重復進行以獲得完整的墻壁結構。
在上文討論的建筑中,凹槽并未設置在元件寬度的中心位置,而是稍稍偏離中心。這就為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設置元件提供了選擇,即,向外遠離和較少向外遠離。因此,墻壁中可設置凸起效果。
在上文所示的建筑中,型材是平直的,這樣,就可獲得平直的墻壁。但也可能采用曲線型材以獲得在現代建筑中有著強烈需求的曲線墻壁。為此目的,元件將被制成具有輕微錐度的端面。
盡管上面所采用的元件大體為磚的形式,但采用其他形式也是可能的,如正方形表面的元件或拉長的元件。
也可以使型材3垂直地延伸,當然,在建造過程中,元件在被隨后的型材固定之前,必須被暫時固定。型材也可為此傾斜放置。
本發明同樣適用于水平的甚至是傾斜的建筑,如屋頂。在水平建筑中,也必須考慮元件的暫時固定。此處,盒式元件更引人注意。
也可能使元件無間隙地剛性連接到型材上的舌片。在建造地板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吸引人。也可能留有小的間隙,例如,減少利用本結構建造的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敏感性。
本發明的一個更吸引人的優點在于可用有限數量元件和型材來作集運架(pallet)。
元件還可進行處理,如施加涂層,以獲得所要求的外觀。
在適當的型材和結構元件尺寸下,在型材長度方向上的連續結構元件可被放置為彼此直接接觸。但也可以使結構元件通過某種接縫彼此連接。然后,這種接縫以灰泥或膠泥填充。
圖10示出了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此處,扁平型材被采用。在扁平型材和平行于平面結構延伸的支撐結構之間未采用連接。在此情況下,平面結構自身必須非常堅固,或者必須采用其他措施。在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元件30不僅在端面上提供了橫向凹槽31,而且在縱向表面上,提供了縱向凹槽32。此處,縱向凹槽32用于接受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型材33的一部分。由于型材33的存在,元件在橫向被固定。和前述實施例中闡釋的相同,布置在型材33兩側的突起34的長度方向上進行了固定。這些突起34與橫向凹槽31接合,從而也實現了沿長度方向上的固定。為確保建筑中半塊轉的聯結,所述突起被移至相對于彼此雙方一半的間距處。與前述實施例相比,該實施例的優勢是型材33非常簡單,因此,可被非常便宜地制造出來。此外,不必采用任何附加裝置支撐結構。此處注意,型材延伸超過不止一個元件,優選超過2到10個元件。
圖11示出了一個成本價格也很低的實施例,但是,此處出現了一個用于支撐結構的附加裝置。此實施例中所示的結構基本上與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一致,但是,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應用了錨接件附接到基本平行延伸的結構。為此目的,在突起34上設置凹口35。當按照本發明的結構堆疊時,帶有凹口35的突起34變成彼此相對布置。這樣就使得在凹口35上布置錨接件36成為可能。為此提供了與兩個型材33接合的適當凹口37的錨接件36。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狀態鎖定聯接。錨接件36能被連接到支撐結構,例如建造本結構所倚靠的一堵已經存在的墻壁。在翻新工作中,該結構尤為吸引人。在圖11所示的情況下,錨接件在下型材33被放置之后以及上型材33被放置之前布置。錨接件36的數目可根據所應用的結構進行選擇;一般而言,在每一對元件30之間放置一個錨接件36是不必要的。
上文闡釋的元件都是在型材橫切方向上的彼此接觸的元件。圖12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型材橫切方向上彼此接觸的元件被一個輔助型材所分離,因此,產生了接縫。當然,可以對這種接縫進行勾縫,但是,更簡單的方法是型材用深色的材料制成,這樣,看起來如同已經進行了勾縫。在此處所示的實施例中,輔助型材是U型的。這與型材所使用的金屬有關。可以選擇其他形式的型材,例如,當采用塑料時,選擇矩形截面的閉合型材。在此處所示的實施例中,U型輔助型材37被放置在型材33之上。開口38布置在輔助型材上,用作突起34的通路,這樣,它們就可與位于上方的元件30接合。盡管在附圖中并未示出,也可以把開口布置在輔助型材上,允許可能的錨接件通過。
型材橫切方向上連續的結構元件通常通過與型材同寬的接縫彼此分離。不可能在沒有任何附加措施的情況下把這些接縫全部減小。但是,可以加寬接縫。型材上可以提供適當的突起,用于實現使結構元件與型材保持一定距離的目的。這些接縫可用連接灰泥或膠泥填充。
為使這些接縫全部減小,或,換言之,為使結構元件在型材橫切方向彼此相連,型材必須被插入結構元件中。換一種說法,即,結構元件在接縫處必須具有加寬的部分。
權利要求
1.平面結構,例如,墻壁、地板、天花板或屋頂,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型材;以可釋放方式聯接到型材上的元件;其中,型材沿著元件的兩側面延伸;并且,元件與相鄰的兩個型材相聯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適于在其沿型材縱向的橫切向延伸的端壁位置上形成元件和型材之間的聯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適于形成狀態鎖定聯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用于沿型材的縱向和平面結構的平面的法向鎖定元件和型材。
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上設置了凹口,分布于元件的端壁上,用于與布置在型材上的舌片接合。
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在靠近型材的側面上設置凹槽,用于與扁平形式的型材接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兩側面上凹槽深度的總和等于或大于型材的高度,相鄰的元件相互接觸。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借助錨接件與平行結構聯接。
9.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沿型材長度方向延伸的接縫形成于型材橫切向的連續結構元件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輔助型材被放置在接縫的位置上。
1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垂直延伸的接縫布置在水平方向的連續結構元件之間。
1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元件至少在型材的縱向彼此相連。
13.如權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接縫的一部分被灰泥或膠泥所填充。
1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所采用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是實心的。
15.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所采用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是中空的。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至少在其外側和側面上設有壁面。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由折疊的平板材料制成。
18.如權利要求14-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在其兩個端壁上設置沿所述結構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布置在鄰近端面中心處。
2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在其鄰近型材的側面上提供凹槽,用于與型材接合。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兩側面上凹槽深度的總和等于或大于型材的高度。
2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被賦予了輔助功能,如燈、房號、名牌、電鈴按鈕或信箱。
23.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結構的特定元件,其特征在于該特定元件為門檻。
24.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結構的特定元件,其特征在于該特定元件為過梁。
25.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結構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包括至少一個位于元件之間并沿其縱向延伸的部分,該部分設置突起部分,用于與元件上設置的凹口一起形成狀態鎖定聯接。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折疊的舌片形成。
27.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交替折疊到兩側面,折疊到一個側面上的舌片的間距與所建造的結構中的元件的間距相同。
28.如權利要求25,26或27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設有平行于所建造結構的平面延伸的部分。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橫截面基本為T型。
30.如權利要求26至29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是折疊的。
31.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是扁平的,并且,其每個側面上都設有突起。
32.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兩個側面上提供交替的突起。
33.如權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上提供開口,用于與基本上沿著結構平面的橫切方向延伸的錨接件接合。
34.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所建造結構的全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若干如權利要求14-24中任一項所述的元件,以及若干如權利要求25-33中任一項所述的元件。
35.一種建造基本平面的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放置第一型材,在該型材至少一個縱向側面上設置突起;與第一型材相鄰地放置一組元件,這些元件以狀態鎖定方式與型材鎖定;與元件相鄰地放置至少一個型材,該型材以狀態鎖定方式與型材鎖定;以及重復后兩步直至結構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面結構,例如墻壁、地板、天花板或屋頂,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型材(3A);以可釋放方式聯接到型材上的元件(1);其中,型材沿著元件的兩側面延伸,并且元件與相鄰的兩個型材相聯接。本發明還涉及到該結構中所采用的元件和型材,以及涉及到建造這種結構的方法。采取這些措施的結果是實現了元件的自動定位。這將不再依靠施工人員的技術。由于所述聯接的可釋放特性,元件可以簡單地堆疊到型材上。
文檔編號E04F13/14GK1973101SQ200580018814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1日
發明者萊昂納德斯·約翰內斯·馬里亞·萬·德·李 申請人:普雷斯布里克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