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陰角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陰角定位器,尤其是一種應用于房屋建設、裝飾中,能夠準確定位墻面之間夾角的陰角定位器。
背景技術:
在房屋建設及裝飾中,一定會遇到陰角確定問題,也就是兩個相鄰墻面之間夾角確定的問題,例如天花板與隔斷墻之間的夾角、兩個相鄰隔斷墻之間的夾角以及隔斷墻與地板之間的夾角。
由于建筑物主體完工后的陰角與圖紙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進行內墻水泥的敷設以及涂抹膩子底層時必須先進行陰角定位,但是,由于內墻的表面不一定是標準的平面,因此在陰角定位過程中,缺乏定為基準。現有陰角定位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彈墨線的方法,如圖1所示,圖中,墻A與墻B之間的夾角∠X即為陰角。為了使在墻A與墻B表面敷設水泥或涂抹膩子底層后,能夠獲得上下一致且符合標準的準確的陰角,首先在墻A上靠近墻B的一定距離位置彈上墨線a,然后以墨線a為基準,涂抹墻B;當墻B涂抹完成后,再于墻B上靠近墻A的一定距離位置彈上墨線b,然后以墨線b為基準,涂抹墻A,從而獲得兩個新的墻面,這兩個新的墻面的陰角是否準確,完全依賴于墨線a和墨線b的準確性。當兩個墻面的交線較長時,如較大空間房屋的天花板與隔斷墻之間,此時,墨線的準確性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彈墨線的繩越長,其誤差將會越大,其次,由于兩個相鄰的墻面較大,墻面自身的平整度就會較低,這時依賴彈設的墨線對兩個墻面進行涂抹,就會造成較大的陰角誤差,而為了降低誤差,提高房屋建設裝修品質,就不得不進行多次彈設墨線,輪番修整兩個墻面,從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費人力物力,并且即便如此,也不能獲得符合要求的標準陰角。如果對大房間采用分段彈設墨線,分段涂抹墻面的方法,就會出現兩個相鄰墻面之間的交線呈分段折線的現象,同樣也不能達到要求。
上述陰角定位的問題,多年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給建設、施工企業、個人造成了極大的工時、材料的浪費,隨著近年來房屋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以及對建筑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建筑領域中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傳統的陰角定位方式所存在的不準確、浪費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下的現狀,而提供一種陰角定位器,該陰角定位器能夠通過一次操作,對兩個相鄰的墻面進行陰角一次性的準確定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陰角定位器,該陰角定位器由導向部和操作部構成;所述導向部包括兩條相互之間具有間隔且平行的導軌,所述兩條導軌通過兩端分別設置的固定架平行固定;所述操作部由移動部件、定位角規和握持部組成;所述移動部件設置在所述兩條導軌上并能夠沿所述兩條導軌移動;所述握持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移動部件上;所述定位角規包括連接桿和定位角塊;所述定位角塊具有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所述連接桿一端連接在所述握持部上,另一端由所述兩條導軌的間隔穿過與所述定位角塊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平行設置的兩條導軌以及導軌上設置的能夠沿導軌移動的操作部實現對相鄰的兩個墻面的陰角進行一次性定位,使施工人員能夠根據定位結果準確施工,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夠獲得準確的墻面陰角,提高了工程質量,填補了建筑裝飾領域的一項技術空白。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傳統建筑裝飾施工中處理陰角的過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實施例在施工中的實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由導向部和操作部構成。導向部包括兩條相互之間具有間隔且平行的導軌,該導軌采用兩條圓柱形導桿1,兩條圓柱形導桿1通過兩端分別設置的固定架2平行固定。操作部由移動部件、定位角規和握持部組成。移動部件為滑動套設在圓柱形導桿1上的套筒3,該套筒3能夠按照圖中雙箭頭線所示方向沿兩條圓柱形導桿1往復移動。握持部4固定設置在套筒3上。定位角規包括連接桿5和定位角塊6。定位角塊6具有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61、62。連接桿5一端連接在握持部4上,另一端由兩條圓柱形導桿1的間隔穿過與定位角塊6連接。當需要對建筑物內的陰角進行定位時,將本實施例架設在相應的陰角處,使定位角塊6指向該陰角,定位角塊6的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61、62分別靠近兩個相鄰的墻面,然后通過握持部4的移動,使定位角塊6沿著陰角線移動,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61、62在移動中如果碰觸到墻面,則說明該碰觸位置為墻面的高點,進而為施工人員提供了涂抹水泥或膩子的參照點或線,而對于已經涂抹了水泥或膩子的陰角,可以利用本實用新型定位角塊6的移動,準確定位陰角的角度以及校正相鄰墻面相交線的直線度。
上述實施例中,兩條導軌也可以采用兩條具有導槽的軌道,或者采用兩條“工”字形軌道;與之對應的移動部件可以是置入導槽的滑塊,或者是卡設在“工”字形軌道上的滾輪。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首先,兩條導軌為兩條單面齒條11,移動部件為四個齒輪31(圖中示出三個齒輪的局部)。在四個齒輪31中,以兩個齒輪為一組,兩組齒輪分別與兩條單面齒條11嚙合。四個齒輪31的中心分別設有軸(圖中未示出),該軸分別一個連接部件32與握持部4固定連接;其次,兩條單面齒條11的外側還分別裹設有用于增加剛性的金屬U形槽12,金屬U形槽12與單面齒條11固定連接為一個整體,使單面齒條11的剛性以及整個陰角定位器的強度大大提高;最后,定位角塊6是由兩個金屬平板63和64通過邊緣固定連接組成,兩個金屬平板63、64之間形成定位角,由于通常建筑物的兩個相鄰的墻面之間的陰角為90度,因此,兩個金屬平板63、64之間所形成的定位角的角度也為90度,如果有特殊的陰角,例如大于或小于90度,則可以定制一個專用的定位角塊,使其定位角與建筑物相適應。本實施例中,連接桿5可以制成長度可伸縮調整的伸縮連桿,這樣可以便于施工人員的實際操作。為了保證本實施例在使用中不會因出現跳動而影響施工精度,可以采用軸承進行齒輪與軸的連接,這樣還可以消除因磨損而形成的誤差。
本實施例在具體應用中可參照圖4所示方式。圖4中,假設需要在一面隔斷墻8與天花板9的表面涂抹涂料的底層膩子,首先必須確定隔斷墻8與天花板9相交的陰角。施工中,可以制作一個可移動的推車100,在推車100上安裝支架101。將本實施例固定架設在支架101上。支架101的底部可以安裝高度調整裝置102(例如液壓升降裝置),通過調整高度調整裝置102,可以使本實施例傾斜,并使定位角塊6與隔斷墻8和天花板9相交的陰角相對應(即定位角塊6的兩個外側平面一個與天花板9垂直,另一個與天花板9平行),然后在陰角上涂抹膩子后,推動本實施例的握持部,使齒輪在齒條上滾動,膩子經過定位角塊6處理后形成標準的90度陰角,至此完成陰角的定位,為天花板9和隔斷墻8的后續涂抹膩子的施工奠定了基礎。
上述施工過程還可以采用另一種方式,首先推動本實施例的握持部,使齒輪在齒條上滾動,利用定位角塊6的準確移動來確定天花板9和隔斷墻8在陰角附近的墻面高點,從而確定膩子的涂抹量和需要重點加厚的位置,使施工人員在陰角處能夠依照一個基準進行操作。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該陰角定位器由導向部和操作部構成;所述導向部包括兩條相互之間具有間隔且平行的導軌,所述兩條導軌通過兩端分別設置的固定架平行固定;所述操作部由移動部件、定位角規和握持部組成;所述移動部件設置在所述兩條導軌上并能夠沿所述兩條導軌移動;所述握持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移動部件上;所述定位角規包括連接桿和定位角塊;所述定位角塊具有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所述連接桿一端連接在所述握持部上,另一端由所述兩條導軌的間隔穿過與所述定位角塊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導軌為兩條具有導槽的軌道或兩條圓柱形導桿或兩條“工”字形軌道;所述移動部件為置入所述導槽的滑塊或滑動套設在所述圓柱形導桿上的套筒或卡設在所述“工”字形軌道上的滾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導軌為兩條單面齒條;所述移動部件為四個齒輪,且以兩個齒輪為一組分別與所述兩條單面齒條嚙合;所述四個齒輪的中心分別設有軸,該軸分別與所述握持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單面齒條的外側還分別裹設有用于增加剛性的金屬U形槽。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塊是由兩個金屬平板通過邊緣固定連接組成,所述兩個金屬平板之間形成定位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的角度為90度。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陰角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為長度可伸縮調整的伸縮連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陰角定位器,該陰角定位器由導向部和操作部構成;所述導向部包括兩條相互之間具有間隔且平行的導軌;所述操作部由移動部件、定位角規和握持部組成;所述移動部件設置在所述兩條導軌上并能夠沿所述兩條導軌移動;所述握持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移動部件上;所述定位角規包括連接桿和定位角塊;所述定位角塊具有兩個相交的外側平面;所述連接桿一端連接在所述握持部上,另一端由所述兩條導軌的間隔穿過與所述定位角塊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平行設置的兩條導軌以及導軌上設置的能夠沿導軌移動的操作部實現對相鄰的兩個墻面的陰角進行一次性定位,使施工人員能夠根據定位結果準確施工。
文檔編號E04F21/02GK2806639SQ20052011083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7日
發明者丁傳榮, 李長勝 申請人:丁傳榮, 李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