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使建筑物同綠化植樹相結合的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
背景技術:
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亞洲國家,人均土地面積逐年減少,大量的人員流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暴增,城市更加擁擠,地價高漲,交通堵塞,停車困難,垃圾成倍增長,居住環境惡化,出現這些現象后,往往都是以減少城市綠地和樹木為代價,從而進一步造成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的失衡和惡化,使人們常年處于心理上和體力上的疲勞狀態,嚴重威脅了人類生存和發展,在這種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的趨勢面前,在必須滿足不斷增長的住房需要的同時,最大可能的提高容積率和土地利用率,最大可能地增大綠地和植樹。
在現有技術中人們為提高城市綠化面積,提出了在建筑的頂部和陽臺開辟為綠地。一般常識中種有大樹、灌木和花草的園林綠地,為保證其成活大約需要3-5米厚的種植土壤。現有技術中提出的技術方案只能種植一些花草,但是對種植各種樹木在房屋和樓房頂部一般是達不到樹木的種植土壤要求的。在現有技術中人們為提高城市綠化面積,在一些地下建筑物上建設成綠地,一般為了保護綠地中樹木的成活率,需要將地下建筑物設計到地表面3米以下,這樣不但需要大大加大地下建筑物的承載能力,提高建筑物本身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增加了施工中的土方數量,或因造價過高而不能被實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1生態復合結構,以達到在各種建筑物和構造物的頂部實現種植樹木,甚至種植大樹的要求,并配合種植灌木和花草,以彌補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它包括有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構造柱、構造梁和頂板等建筑構件構成,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上設置有向下凹的空心空間,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作為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設置在建筑物或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柱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作為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梁的側面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其構筑件的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作為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頂板下方可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在頂板上設有空缺,構筑件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所述構筑件與構造梁或頂板分別濤成一個整體。
本實用新型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可以適用在地面建筑物及構筑物,也可以適用在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歸結起來講都是設置在建筑的頂部,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頂部設置20-30厘米厚的種植土壤,并且和建筑構件上設有的下凹空心空間內的種植土壤連為一片,形成即種植有高大的喬木,又有灌木和花草的園林綠地。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應用在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上時,可以大大的減少施工中的土方數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土壤厚度,減少了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承重要求,使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只要做到低于地表面20-30厘米處即可,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和施工費用。特別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應用在作為特定道路的地下行車道路時,它不但可以滿足地面上形成園林綠地,而且可以有效的縮短引路的長度或車道的爬升角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構造柱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兩個相互相交的承重墻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3為圖1的組合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承重墻和構件梁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5為構造柱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承重墻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地下建筑的構造柱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頂板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9為應用在具有多層地下建筑物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應用在地下交通設施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應用在樓房頂部的剖面示意圖。
圖12為應用在城市道路建筑的剖面示意圖。
圖13為應用在高層樓房的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應用在階梯式樓房的剖面示意圖。
圖15為應用在復合式建筑的剖面示意圖。
圖16為應用在復合式建筑組合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1構造梁、2構造柱、3空心空間、4種植土壤、5構筑件、6土地、7頂板、8樹木、9基礎、10交通車道、11綠地、12建筑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8中所示,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它包括有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構造柱2、構造梁1和頂板7等建筑構件構成,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上設置有向下凹的空心空間3,在其空心空間3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4。
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建筑物或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柱2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3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4。
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梁1的側面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5,其構筑件5的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3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4。
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頂板7下方可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在頂板7上設有空缺,構筑件5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3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所述構筑件5與構造梁1或頂板7分別濤成一個整體。
如圖9-16中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空心狀的空心空間3的深度,對于建設在地面上的建筑物,一般設置為1個樓層的高度,大約為2-4米,而對于建設在地下的建筑物及構造物,可以采用上述的設計方案,也可以將其空心狀的空心空間3內的種植土壤4直接與土地6相連。
圖中的圖9和圖10給出了在地下建筑物中應用本設計方案的剖面結構圖,其中圖10為地下交通設施的應用情況,在建筑物的建筑空間12內設有交通車道10,在其空心狀的空心空間3內的種植土壤4直接與土地6相連,在其空心空間3內種植有樹木8,并且種植土壤4在地表面連成一片,在樹木8旁邊可以種植花草構成綠地11。
圖中的圖11-圖14為地面建筑物的應用,在建筑物的頂部通過本設計方案種有樹木8,并且建有連成一片的綠地11。圖16為應用在復合式建筑組合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在復合建筑物的構造梁1和構造件5的多種組合,以實現更多的植樹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它包括有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構造柱、構造梁和頂板等建筑構件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上設置有向下凹的空心空間,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建筑物或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柱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構造梁的側面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其構筑件的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中的頂板下方可設有連為一體的構筑件,在頂板上設有空缺,構筑件上部設為空心狀,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構筑件與構造梁或頂板分別濤成一個整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建筑物及構筑物上的園林生態復合結構,它包括有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構造柱、構造梁和頂板等建筑構件構成,在建筑物及構筑物頂層的建筑構件上設置有向下凹的空心空間,在其空心空間內填裝有可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壤;本實用新型可以適用在地面建筑物及構筑物,也可以適用在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歸結起來講都是設置在建筑的頂部,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頂部設置20-30厘米厚的種植土壤,并且和建筑構件上設有的下凹空心空間內的種植土壤連為一片,形成既種植有高大的喬木,又有灌木和花草的園林綠地。
文檔編號E04C3/00GK2791165SQ20052001591
公開日2006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3日
發明者秦國光 申請人:秦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