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護角材料及外墻施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覆蓋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護角材料,以及利用該護角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
背景技術:
過去,在房檐頂部等上的外墻板的上端部上配置護角材料,以便將該上端部覆蓋。該護角材料,其截面大致為具有后面部、上面部和前面部的コ字形,形成能夠容納外墻板的上端部的容納凹部。同時,通過將外墻板的上端部容納到護角材料的容納凹部內,提高外觀的設計性能,同時,防止雨水浸入外墻板內。
如上所述,由于有必要在上述護角材料的容納凹部容納外墻板的上端部,所以,有必要根據外墻板的厚度,將容納凹部設定成恰當的寬度。因此,為了適應于各種各樣厚度的外墻板,有必要準備各種各樣的護角材料,存在構件成本增高的問題。
因此,公開了一種將兩個構件配合起來、可以改變容納凹部的寬度的墻角護角條(專利文獻1)。
但是,該墻角護條,由于在上述兩個構件的每一個上設置復雜的配合機構,所以制造成本增高。另外,由于利用兩個構件,所以,從施工性的觀點出發,并不能說是有利的。
進而,上述墻角護條,由于配置部位并不限定在房檐的頂部,所以,存在著作為護角材料的通用性差的問題。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107508號公報發明的內容本發明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性、通用性優異的廉價的護角材料及利用該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
第一個發明是以覆蓋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該護角材料包括固定在上述外墻板的墻底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以及相對于該固定板部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上述固定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后方的后面部、以及從該后面部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構成,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的前面部、以及從該前面部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和上述滑動部以相互能夠滑動的狀態配合。
其次,說明本發明的作用效果。
上述護角材料,由上述固定板和相對于該固定板部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可動前面板部構成。因此,可以很容易根據容納在護角材料內的外墻板等的厚度,將形成在固定板部的后面部和可動前面板部的前面部之間的容納凹部調整成恰當的寬度。因此,為了適應于各種厚度的外墻板等,沒有必要準備各種護角材料,可以降低構件的成本。
另外,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前面板部,其截面均為大致的L形,例如,可以通過鋼板的彎折加工簡單地形成。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構件成本。另外,通過在上述豎立設置部和上述滑動部中相互配合,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處于一體化狀態。因此,上述護角材料,由于在施工時可以作為整體部件進行處理,所以施工性獲得提高。
進而,上述護角材料,是將截面大致為L形的兩個構件組合起來的截面大致為コ字形的構件,沒有特別復雜的形狀。因此,對于配置部位并不限定于房檐頂部等,可以將上述護角材料配置在建筑物的各種部位上。因此,該護角材料的通用性優異。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施工性、通用性優異的護角材料。
第二個發明是具有固定到底材上的外墻板、以及以覆蓋該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護角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
上述護角材料包括固定在上述外墻板的墻底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以及相對于該固定板部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上述固定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后方的后面部、以及從該后面部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構成;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的前面部、以及從該前面部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和上述滑動部以相互能夠滑動的狀態配合;并且,上述固定板部的上述后面部配置在上述底材的后面,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的上述前面部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
上述外墻施工結構,如上所述,配置施工性、通用性優異的廉價的護角材料而構成。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施工性優異、廉價的外墻施工結構。
在上述第一個發明或第二個發明中,上述護角材料,例如,可以設置在建筑物的房檐的頂部,窗及儀表箱等開口部周圍,凸角部,或者不同種類的外墻板之間的接合部等處。另外,上述護角材料,可以配置在外墻板的上端部、下端部、側端部等任何一個端部。
另外,上述護角材料,例如,可以通過將鍍55%Al-Zn合金的鋼板、鍍Zn-5%Al合金的鋼板等進行彎折加工來制作。
另外,上述護角材料可以在新建、翻新任何一種情況下使用。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將建筑物的外側方向作為“前”、將內側方向作為“后”進行說明。對于護角材料,在施工狀態下,將成為建筑物的外側方向、內側方向的方向分別作為“前”、“后”進行說明。
另外,優選地,上述豎立設置部及上述滑動部的其中之一,具有嵌入其中的另一個的嵌入部。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形成將上述豎立設置部和滑動部配合的狀態。
另外,優選地,上述豎立設置部及上述滑動部,分別設置將前端折回的防止拔出折回部,以便相互不會脫落。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上述固定板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不會脫落,可以使施工時的護角材料的操作容易。
另外,優選地,上述護角材料具有將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相互固定用的固定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在將上述護角材料向外墻板的端部配置時,可以將形成在固定板的后面部和可動前面板部的前面部之間的容納凹部的寬度保持一定。
作為上述固定手段,例如,可以使用膠帶、密封材料等。
另外,在上述第二個發明中,優選地,上述護角材料利用固定手段將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相互固定。
在這種情況下,在配置在外墻板的端部上的護角材料中,可以將形成在固定板部的后面部和可動前面板部的前面部之間的容納凹部的寬度保持一定。
圖1是在實施例1中使容納凹部的寬度成為最大的狀態的護角材料的透視圖。
圖2是在實施例1中使容納凹部的寬度成為最小的狀態的護角材料的透視圖。
圖3是在實施例1中固定板部及可動板部的透視圖。
圖4是在實施例1中木嵌條的寬度小的情況下的外墻施工結構的剖視圖。
圖5是在實施例1中木嵌條的寬度大的情況下的外墻施工結構的剖視圖。
圖6是在實施例1中外墻施工結構的透視圖。
圖7是在實施例1中將護角材料配置在建筑物開口部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8是在實施例1中建筑物的開口部的外墻施工結構的透視圖。
圖9是在實施例2中將護角材料配置在凸角部的外墻施工結構的透視圖。
圖10是在實施例3中將護角材料配置在不同厚度的外墻板之間的外墻施工結構的剖視圖。
圖11是在實施例4中將護角材料配置在不同種類的外墻板之間的外墻施工結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下面,利用圖1~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護角材料及利用該護角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
本例的護角材料,如圖4~圖6所示,以覆蓋外墻板4的端部41的方式配置。
護角材料1,如圖1~圖3所示,包括固定到成為上述外墻板4的墻底的現有墻壁51(參照圖4、圖6)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2、可相對于該固定板部2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3。
上述固定板部2,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4的后方的后面部21、和從該后面部21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22構成。
上述可動前面板部3,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4的端部41的前面的前面部31和從該前面部31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32構成。
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上述滑動部32,以能夠相互滑動的狀態配合。
本例的護角材料1,如圖7、圖8所示,可以配置在建筑物的窗及儀表箱安裝部等的開口部59的周圍。此外,在圖7、圖8中,對護角材料1進行了簡化的描繪。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可以配置在外墻板4的上端部、下端部、側端部等任何一個端部41上。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在翻新時,可以配置在新配置的外墻板4的端部41上。
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例如,可以通過彎折加工鍍55%Al-Zn合金的鋼板而簡單地制作。
上述豎立設置部22,如圖1~圖3所示,具有使滑動部32嵌入的嵌入部221。該嵌入部221,通過將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22的鋼板進行兩次折回,構成截面大致為N字形的形狀。同時,通過將上述鋼板的端部進一步向內側(后面部21側)折回,形成防止拔出折回部222。該防止拔出折回部222,如圖1所示,通過變成能夠與設置在上述滑動部32上的防止拔出折回部322配合的狀態,具有使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滑動部32相互不會脫離的功能。
設置在上述滑動32上的防止拔出折回部322,在上述滑動部32的端部,通過將鋼板向外側(與前面部31的相反側)折回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可動前面板部3的前面部31的端部,設置加強用折回部312。
另外,如圖4、圖5所示,上述護角材料1,具有將上述固定板部2和上述可前面板部3相互固定成恰當的分離寬度用的固定手段11。作為該固定手段11,使用膠帶,從護角材料1的內側粘貼設置。另外,以外墻板4的端部41與固定手段11接觸的方式進行施工。這樣,在固定手段11具有防水性時,可以防止雨水從護角材料1與外墻板4之間浸入。
下面,利用圖4~圖8,對于利用上述護角材料1的外墻施工結構5進行說明。
該外墻施工結構5,如圖4所示,利用螺釘541將翻新用的新的外墻板4經由木嵌條521固定到已有的墻壁51上。上述已有的墻壁51,經由木嵌條522被螺釘542固定到結構骨架53上。
如圖4、圖6所示,上述護角材料1,以覆蓋上述外墻板4的端部41的方式配置。即,護角材料1的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配置在已有墻壁51和配置在其前面的上述木嵌條521之間。另外,護角材料1的可動前面板部3的前面部31配置在上述外墻板4的前面。同時,在整個固定板部2的豎立設置部22和可動前面板部3的滑動部32的范圍內,從內側粘貼作為固定手段11的膠帶。
另外,在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已有的墻壁51之間,澆注防止漏水用的密封材料55。
上述護角材料1,如圖8所示,配置在建筑物的開口部59的周圍,配置在朝向開口部59的外墻板4的端部41上。即,以覆蓋在不設置護角材料1時露出的外墻板4的端部的方式配置。
在構筑上述外墻施工結構5時,首先,如圖7所示,在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中,將護角材料1和木嵌條521一起相對于已有墻壁51固定。對于開口部59的上邊、下邊、左邊、右邊4個邊進行施工。
其次,使上述護角材料1的可動前面板部3相對于固定板部2滑動,將前面部21和后面部31之間的容納凹部12的前后寬度(分離寬度)調整成恰當的寬度。所謂該恰當的寬度,是將木嵌條521和外墻板4的端部41收存到上述容納凹部12內的寬度,大致相當于木嵌條521和外墻板4的總計厚度。
其次,利用固定手段11將可動前面板部3和固定板部2相互固定。
其次,如圖4、圖6、圖8所示,一面將外墻板4的端部41嵌入到護角材料1的容納凹部12內,一面經由木嵌條521將外墻板4固定到已有的墻壁51上。
如上所述,有必要根據上述木嵌條521和外墻板4的厚度,調整護角材料1的容納凹部12的前后寬度。例如,在圖5所示的用灰泥構成的已有墻壁510上配置翻新用的新的外墻板4的情況下,有必要使用厚度大的木嵌條520。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加大護角材料1的容納凹部12的前后寬度,在使可動前面板部3相對于固定板部2向前方滑動的狀態下使用。
此外,圖5所示的用灰泥構成的已有墻壁510,經由板條523固定到結構骨架53上。
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上的容納凹部12的前后寬度,可以在30~60mm的范圍內進行調整。
其次,對本例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上述護角材料1,由固定板部2和可以相對于該固定板部2前后滑動的組裝的可動前面板部3構成。因此,如圖4、圖5所示,可以根據容納在護角材料1內的外墻板4和木嵌條521、520的厚度,容易地將形成在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和可動前面板部3的前面部31之間的容納凹部12調整到恰當的寬度。因此,沒有必要為了適應于各種厚度的外墻板4及木嵌條521、520等,準備各種不同的護角材料,可以降低構件成本。
另外,上述固定板部2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3,其截面均為大致的L形,通過鋼板的彎折加工可以很簡單地形成。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構件成本。另外,通過在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上述可動滑動部32中相互配合,上述固定板部2和上述可動板部3處于一體化的狀態。因此,在施工時,上述護角材料1,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產品處理,提高施工性能。
進而,上述護角材料1,是一種將截面大致為L形的兩個構件組合的、截面形狀大致為コ字形的構件,不具有復雜的形狀。因此,對于配置部位,并不局限于房檐頂部等,可以在建筑物的各種部位配置上述護角材料1。因此,該護角材料1的通用性優異。
另外,由于上述豎立設置部22具有使其中的另一個嵌入的嵌入部221,所以,如圖1、圖2所示,很容易處于使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滑動部32配合的狀態。
另外,由于豎立設置部22及滑動部32分別設置防止拔出的折回部222、322,所以,如圖1所示,固定板部2和可動前面板部3能夠不易脫落,在施工時,可以容易地進行護角材料的操作、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通過使用上述固定手段11,如圖4~圖6所示,在將護角材料1配置在外墻板4的端部41上時,可以將形成在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和可動前面板部3的前面部31之間的容納凹部12的寬度保持一定。
如上所述,根據本例,可以提供施工性、通用性優異的、廉價的護角材料,以及利用該護角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
(實施例2)如圖9所示,本例是將護角材料1設置在配置于建筑物的凸角部的外墻板4的端部41上的例子。
在凸角部,有時為了進行尺寸調整,將外墻板4切斷、露出切斷面。以覆蓋具有該切斷面的端部41的方式配置本發明的護角材料1。
其它方面,和實施例1同樣,具有和實施例1同樣的作用效果。
(實施例3)如圖10所示,本例是將護角材料1配置在厚度不同的外墻板4的接合部上的例子。
在本例的外墻施工結構5中,將厚度大的外墻板4和比該外墻板4厚度小的外墻板40鄰接地配置,在它們之間澆注填縫料56。另外,在該填縫料56的后方配置單側帽形接合件561。
厚度大的外墻板4借助固定金屬件57固定到木嵌條521上,厚度小的外墻板40借助釘子543固定到木嵌條521上。
同時,以覆蓋厚度大的外墻板4的端部41的方式,配置護角材料1。該護角材料1的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配置在上述固定金屬件57和木嵌條521之間。
上述填縫料56,澆注到上述外墻板40的側端面411和上述護角材料1的固定板部2的豎立設置部22之間,防止漏水。
其它方面與實施例一樣。
在本例的情況下,在不同厚度的外墻板4、40的接合部,可以容易而可靠地澆注填縫料56。另外,可以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觀設計性能。
此外,具有和實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實施例4)如圖11所示,本例是將護角材料1配置在不同種類的外墻的接合部上的例子。
即,例如,可以用陶瓷類的外墻板4(邊墻)構成一個外墻,用灰泥墻400構成另一個外墻。
并且,以覆蓋外墻板4的端部41的方式配置護角材料1。
另外,上述外墻板4,利用釘子543經由防水紙581、木嵌條521固定到結構骨架53上。上述灰泥墻400經由防水紙581配置在板條582的前面。上述防水紙581也配置在上述木嵌條521的后方。
另外,填縫料56,使用單側帽形接合件澆注到上述灰泥墻400的側端面411與上述護角材料1的固定板部2的豎立設置部22之間。另外,上述護角材料1的固定板部2的后面部21,配置在木嵌條521與外墻板4之間,利用釘子543固定到木嵌條521上。
其它方面與實施例相同。
在本例的情況下,對于不同種類的外墻的接合部,可以確保優異的外觀設計性能。
此外,具有和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護角材料,是以覆蓋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該護角材料包括固定在上述外墻板的墻底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以及相對于該固定板部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上述固定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后方的后面部、以及從該后面部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構成,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的前面部、以及從該前面部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和上述滑動部,以相互能夠滑動的狀態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豎立設置部及上述滑動部的其中之一,具有嵌入其中的另一個的嵌入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豎立設置部及上述滑動部,分別設置將前端折回的防止拔出折回部,以便相互不會脫落。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護角材料具有將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相互固定用的固定手段。
5.一種外墻施工結構,具有固定到底材上的外墻板、以及以覆蓋該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護角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護角材料包括固定在上述外墻板的墻底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以及相對于該固定板部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上述固定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后方的后面部、以及從該后面部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構成;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的前面部、以及從該前面部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和上述滑動部以相互能夠滑動的狀態配合;并且,上述固定板部的上述后面部配置在上述底材的后面,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的上述前面部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墻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豎立設置部及上述滑動部的其中之一具有嵌入其中的另一個的嵌入部。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外墻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護角材料利用固定手段將上述固定板部和上述可動前面板部相互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施工性、通用性優異的廉價的護角材料以及采用該護角材料的外墻施工結構。其解決方案為,以覆蓋外墻板的端部的方式配置護角材料1。護角材料1,包括固定在上述外墻板的墻底上的截面大致為L形的固定板部2,以及相對于該固定板部2能夠前后滑動地組裝的截面為L形的可動前面板部3。固定板部2,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后方的后面部21、以及從該后面部21向前方豎立設置的豎立設置部22構成。上述可動前面板部3,由配置在上述外墻板的端部的前面的前面部31、以及從該前面部31向后方豎立設置的滑動部32構成。上述豎立設置部22和上述滑動部32以相互能夠滑動的狀態配合。
文檔編號E04F19/00GK1699713SQ20051007029
公開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7日
發明者吉田明弘 申請人:日吉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