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構造柱拉結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構造柱拉結件,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先砌墻后澆柱的墻體中,包括非承重結構與承重結構。
背景技術:
根據L型連接件和拉結筋改制,L型連接件主要應用于框架結構的填充墻體與柱的拉結,且只能用于先澆柱后砌墻的形式中,而拉結筋雖可以用于后澆柱的形式中,但使用拉結筋時需在砌塊上開槽,再用水泥砂漿填實,工序多,施工速度慢,且開槽填砂漿處存在裂縫隱患。曾在同濟大學進行的抗震性能試驗得出L型連接件比拉結筋有更好的拉結效果;同時發現,先砌墻后澆柱的形式比先澆柱后砌墻的墻片強度高。因此,綜合考慮施工、安全、強度等因素,墻體與構造柱間用L型連接件連接,考慮到施工時構造柱混凝土后澆筑的質量,將L型連接件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造柱拉結件,應用于先砌墻后澆柱非承重結構與承重結構中,在完全滿足抗震要求的情況下,使砌塊墻體與主體結構的拉結整體性能更好。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構造柱拉結件,由浪片、下垂片和一個水平片組成。其特點是浪片為一條以上,浪片之間的端部夾角>5°,下垂片與水平片角度≥90°,開叉處至少開一刀(成兩段),開叉處的端點至拉結件垂直中心線距離≥20mm。水平片與砌塊墻體固定,浪片與下垂片在砼構造柱澆搗中與砼密實結合。浪片通過它的旋轉片加大了拉結件與砼的粘結接觸面,從而增加了抗拉強度,又能讓澆筑時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用方便、應用廣泛、施工速度快,能使構造柱澆筑砼時拉結的接觸面增大、使砌塊墻體與構造柱拉柱結更牢固、使建筑物整體性更好。
圖1a、1b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a、2b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
附圖中標號說明1-浪片或扭轉片;2-下垂片;3-水平片。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附圖所示,圖1a、1b為開叉二刀以上的圖例;圖2a、2b為開叉一刀的圖例。本實用新型由浪片1、下垂片2、水平片3組成,其特點是浪片1為一條以上,浪片1之間的端部夾角>5°,下垂片2與水平片3角度≥90°,開叉處至少開一刀(成兩段),開叉處的端點至拉結件垂直中心線距離≥20mm、水平片3與砌塊墻體固定,浪片1與下垂片2在砼構造柱澆搗中與砼密實結合、浪片1通過它的旋轉片加大了拉結件與砼的粘結接觸面,從而增加了抗拉強度,又能讓澆柱時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用于先砌墻后澆砼柱的工程中,每兩層砌塊設置一個(如圖3所示)。使用時,用兩寸鐵釘打入水平片3的3個孔洞中,將構造柱拉結件固定在砌塊墻上,浪片1及下垂片2在現澆砼柱的空間中,下垂片2與砌塊墻邊距離≥20mm。澆柱砼構造柱時,通過震搗可使砼與浪片1和下垂片2緊密貼和粘結,從而將砌塊墻與砼構造柱形成一個牢靠的整體。
權利要求1.一種構造柱拉結件,由浪片(1)、下垂片(2),水平片(3)組成,其特征在于浪片(1)為一條以上,浪片(1)之間的端部夾角>5°,下垂片(2)與水平片(3)角度≥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造柱拉結件,其特征在于在浪片(1)開叉處至少開一刀成兩段,開叉處的端點至拉結件垂直中心線的距離≥2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構造柱拉結件,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先砌墻后澆柱的墻體中,包括非承重結構和承重結構。由浪片、下垂片和一個水平片組成。其特點是浪片為一條以上,浪片之間的端部夾角>5°,下垂片與水平片角度≥90°,開叉處至少開一刀(成兩段),開叉處的端點至拉結件垂直中心線距離≥20mm。水平片與砌墻體固定,浪片與下垂片在砼構造柱澆搗中與砼密實結合。浪片通過它的旋轉片加大了拉結件與砼的粘結接觸面,增加了抗拉強度,又能讓澆筑時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4C1/41GK2752364SQ20042011017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23日
發明者陳瑜, 邵海平 申請人:上海伊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