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密封接縫的密封裝置及所用的空心型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結構體之間,尤其是密封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該裝置具有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注入通道。本發明還涉及用于密封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該裝置具有權利要求21前序部分所述的注入通道。另外,本發明還涉及所用到的空心型帶。
背景技術:
題為“密封的結構”使用COMBIject可膨脹帶/注入管系統的密封的結構接縫(“Dichte Bauwerke”Die dichte Arbeitsfuge mit demCOMBIject Quellband-Injektionsschlauch-System)的小冊子,公開了一種具有注入管本體的密封裝置,該注入管本體由塑料制成且其上橫向設置有橫向覆蓋部分,從而開向底部和側邊的、截面成一定角度的容納空間形成于橫向覆蓋部分之下。注入通道經過管體,并以槽形方式向下開口,該槽在接縫側由裝入其中的開口小室泡沫帶覆蓋。可膨脹帶設置于該容納空間中。例如在裝配過程中,為了防止泡沫帶和可膨脹帶從密封裝置中掉出,密封裝置由塑料網包住。其缺點是,當可膨脹帶膨脹時其壓緊上述槽,而且泡沫帶的小室也關閉,從而從注入通道出來的注入材料的流道至少被嚴重阻塞,注入通道也因此不能發揮作用。密封裝置的制造費用非常高,因為對以米為單位提供的材料而言,密封裝置的單個部件是很難裝配到一起的,而且特別地,如果密封裝置不被塑料網包住,那么組裝后的密封裝置也很容易散開。
DE41 40 616A1,圖3,公開了一種具有管體的注入管,該管體由塑料制成且設有引入體內的通道及從管體外表面導向該通道的出口開口。管體接縫側的平坦圓周側區域由可膨脹帶結合,該可膨脹帶在注入管的整個長度上延伸。嵌入的體內通道及附隨的通向出口開口的出口通道充滿液體或固體惰性材料,它們可被沖洗出通道或由密封材料的注入而排出通道。管體和可膨脹帶都均被非紡織織物或紡織物包住。該包裝設計成這樣,即,當澆注混凝土墻時,混凝土并不透入體內通道和出口通道。然而,包裝材料必須能使注入介質透過。這樣對水和濕氣,例如水泥漿來說,在上述過程中其從外部通過包裝和出口通道透進體內通道以阻塞通道也是可能的,結果是注入通道不再發揮作用。其突出的缺點是,出口通道遠離接縫側;這樣當可膨脹帶膨脹時其可能阻塞所述通道,而在所述通道上面密封材料從出口通道流入接縫,從而來自出口通道的注入材料到達不了接縫空間,而該空間本來是要被填塞的。因為必須費力地將管體和可膨脹帶分別裝入窄套管中,所以注入管的制造費用非常高。
EP0 418 699A1,圖5,公開了一種由U形截面的型帶制成的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可安裝在一固定的混凝土表面上,并具有頂壁和兩側壁。所述型帶側壁的自由縱向邊緣支承在所述混凝土表面上,從而密封材料的出口開口形成在所述混凝土表面和所述縱向邊緣之間。帶有底壁的密封材料的自由貫通通道沿所述型帶的縱向設置并位于頂壁之下,所述底壁大約設置在所述側壁的一半高度以上并具有用于密封材料排出的縱向槽。底壁之下設置有U形容納空間,其中裝有開口小室的塑料泡沫帶。在第一實施例中,密封介質被導入貫通通道并通過底壁中的槽進入直流通道中的塑料泡沫,從那里,密封介質在縱向邊緣之下通過并進入接縫區域,該區域位于將要被混凝土連接到一起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該區域可容納密封介質并將被密封。該密封裝置已證實是非常成功的。
EP0 804 656,圖3,公開了一種用于密封混凝土接縫的密封裝置,它以接縫橫桿的形式出現,具有設計為大致如EP 0 418 699A1中的通道的注入通道,并具有被封閉小室泡沫帶覆蓋的出口槽,所述泡沫帶不能滲透注入材料。如果注入材料在壓力下被注入進注入通道中,那么注入材料以類似閥門的方式抬起泡沫帶并向外排出而進入接縫區域。當壓力降低時,泡沫帶再次以閥門的方式離開開口。該密封裝置工作良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滿足特定的安全和可靠接縫密封需要的密封裝置,其易于裝配和操作而且也易于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它尤其能可靠地防止物質從外部進入直通通道的情形發生。
本發明通過獨立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裝置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通過權利要求21所述的密封裝置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有利的實施例的特征描述于從屬權利要求中。
根據本發明,用于密封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具有注入通道本體,該本體具有導入注入材料的注入通道,該注入通道在接縫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注入材料的出口開口,例如出口槽,該密封裝置還具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管式止動閥(stop valve)帶,該止動閥帶防止材料從接縫側通過出口開口而滲透進入注入通道,該止動閥帶設計成空心型帶。該止動閥帶被設計為以橫截面構造,而且在來自注入通道出口槽的部分的注入材料的壓力下其以預定的方式屈服,從而消除了止動閥帶的阻塞作用,且注入材料可橫向通過止動閥帶而移出通道本體。因為止動閥帶確保注入通道,尤其是出口開口能保持無污染物(尤其是已膨脹的可膨脹材料,其能增加阻塞的程度),所以根據本發明的密封裝置工作特別可靠。由于止動閥帶被設計為空心型帶,因此甚至在注入通道部分處于相對低壓時,也可以消除阻塞作用。空心型帶,即管式止動閥帶,是可壓縮的,這是因為空心型帶的壁具有相應的柔性從而可以向內移動進入空腔。
在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中,通道本體具有用于容納止動閥帶,尤其是空心型帶的閥座通道。注入通道通過出口開口,例如出口槽,連接到閥座通道上。空心型帶可以非常容易和快速地插入閥座通道中,并且以壓配合安裝在那里,從而在操作密封裝置的過程中,該空心型帶不能掉出閥座通道。止動閥帶可方便地伸出閥座通道,而且當其被安裝到混凝土表面上時,其在某些程度上被壓縮,這就形成了確定的閥座。
例如,空心型帶具有窄壁和/或縱向邊緣,它們支承在閥座通道的相應壁上且能確保空心型帶在閥座通道中的壓配合。
例如,空心型帶具有至少兩個成角度的縱向壁,它們設置于底壁和頂壁之間,而且每一縱向壁都有彎折區域,在壓縮情況下,該彎折區域會形成預定的彎折點。空心型帶的兩相對的彎折壁優選地形成側壁,它們在彎折區域處支承在閥座通道的相應壁上。預定的彎折點確保所述壁的可控的彎折運動,尤其是進一步向內的彎折在空心型帶和閥座通道壁之間產生了確定的閥開度。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縱向延伸的密封唇一體形成在空心型帶的側壁上,并位于空心型帶的彎折區域和頂壁之間;密封唇以密封的方式與閥座通道的相關側壁相互作用并在縱向形成進一步的實際密封邊緣或狹窄密封表面。一旦空心型帶裝入閥座通道中,密封唇就壓靠閥座通道的側壁(壓配合)。在迷宮式密封的形式下,密封唇確保空心型帶的特別高水平的密封作用,防止來自外部的物質滲透進入直通通道中。空心型帶具有這樣的外形,即,它可以被密封材料壓縮,所述密封材料被導入注入直通通道中并例如通過出口開口從注入通道出來,從而所述壓配合位置對于密封材料是可透過的。
另外,空心型帶的內部優選具有至少兩個相對的內支承壁,方便地,這些壁可同樣具有彎折點。所述內支承壁特別優選地設計為比側壁薄。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空心閥型帶的頂壁的截面為凹槽形(concave duct-like)結構,其至少在出口開口區域形成槽。在密封材料的壓縮負載下,頂壁特別大地向下下降,而且在此過程中,其將周邊區域拉向中心,從而閥座邊緣以及空心閥型帶與閥座通道側壁之間的密封唇可透過密封材料。
本發明還涉及用于密封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尤其是使用上述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包括注入通道本體,該本體具有導入密封材料的注入通道,該注入通道具有至少一個用于密封材料的出口開口;一防止材料通過出口開口透進注入通道的覆蓋帶;以及一可膨脹帶,所述覆蓋帶和所述可膨脹帶形成為一體。在此,所述覆蓋帶優選為止動閥帶。
因為根據本發明的密封裝置的裝配會接著基本限定為將兩個部件連接到一起,所以止動閥帶與可膨脹帶形成為一體是非常有利的。
可膨脹帶基本設置在止動閥帶的接縫側,從而其不會干擾通道布置的功能。相對較軟的可膨脹帶補償在混凝土接縫表面上的任何可能的不平,并且膨脹進入缺乏材料的空間,這形成臨時密封。
可膨脹帶方便地設置在覆蓋帶或止動閥帶上,并在通道本體之外。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可膨脹帶被固定(例如黏著地粘結)到空心型帶的底壁上。
可膨脹帶可在第一生產現場連接到覆蓋帶或止動閥帶上,將所述帶與通道結構連接在一起的操作可發生在第二生產現場或在施工現場。
方便地,可膨脹帶為扁平的、柔性的且相對較軟的帶,其優選地橫向突出超越通道布置,由此產生外圍橫向部分。外圍橫向部分在面對接縫支承區域方向上優選成一定角度,這導致在橫向上的一種彎曲。當密封裝置應用到混凝土鄰接結構的混凝土表面上時,外圍橫向部分首先與所述表面接觸。然后,當密封裝置壓靠混凝土鄰接結構時,例如被牢固地釘在其上時,可膨脹帶的中央部分也與所述表面接觸。其后,通道本體的側壁的自由縱向邊緣方便地支承在所述外圍橫向部分上,這就形成了防止材料或液體,例如水或水泥漿,透進通道本體的密封。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密封裝置在銷售狀態時的剖視圖;以及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密封裝置放置于適當位置時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密封裝置1主要包括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相對剛性的通道本體2;管狀空心型帶3,型帶其設置于通道本體2內并形成止動閥;以及可膨脹帶4。
通道本體2由諸如聚乙烯構成,特別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構成。空心型帶3由諸如橡膠或聚乙烯構成,特別由HDPE或聚氯乙烯(PVC)或聚亞安酯構成。可膨脹帶4由諸如可膨脹橡膠或可膨脹塑料構成,特別由可膨脹聚亞安酯構成。
通道本體2具有U形截面,所述U形在朝向將要被密封的接縫區域的方向上開口。
通道本體2具有頂壁5和兩側壁6、7,所述側壁6、7的長度相同而且它們的自由端形成縱向邊緣8。
縱向延伸的中間壁橫向部分9、10整體形成于側壁6、7的內部,并從所述側壁優選以直角突出且在其間留有一空的縱向槽11。
注入通道12形成在中間壁橫向部分9、10之上;而向接縫區域開口的閥座通道13則位于其下。
盡管應當具有自由縱向邊緣8,但是通道本體2的截面形狀還是可以設計成弓形、梯形、多邊形或類似形狀。也可以設置多個注入通道12。也可以設置穿孔或多個類似的出口開口以代替縱向槽11。
空心閥型帶3設置于閥座通道13中型帶,其由柔性塑性材料構成,優選由硫化彈性體材料構成。
管狀空心閥型帶3具有三個直通通道3a、3b、3c,一底壁14,一頂壁15,兩側壁16、17,以及在其內部,在每一容腔內,具有鄰近并與側壁16或17間隔的支撐壁18、19。如剖視圖所示,所述壁16、18和17、19在每一容腔內如箭頭一樣向外成角度,在每一容腔內形成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所述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的用途將在本文的后階段描述。
縱向延伸的密封唇21整體形成于外側上以及在每一容腔中位于側壁16、17的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和頂壁15之間,這些密封唇以密封方式對接抵頂在閥座通道13內的側壁6、7的內側上。
空心閥型帶3的側壁16、17的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同樣地對接抵頂通道本體2的側壁6、7的內側,而且它們支承在縱向邊緣8的區域內。
在密封裝置放置就位之前(圖1),所述底壁14以及所述壁16、18、19和17的、從底壁14延伸到彎折部20的區域的那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些區域伸出閥座通道13。
有利地,空心閥型帶3的頂壁15設計成截面為凹形并在縱向上為管狀。相反,底壁14具有基本平坦的表面。
在每一容腔中,頂壁15和側壁16、17之間的過渡區域25抵頂在中間壁橫向部分9、10上。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閥帶3與可膨脹帶4形成為一體。根據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可膨脹帶4設置在底壁14的接縫側外表面22上。可膨脹帶4優選固定到底壁14的外表面22上。例如,閥帶3通過復合擠壓或硫化作用連接到可膨脹帶4上。可膨脹帶4設計為扁平帶并且比底壁14寬,這產生了橫向突出的外圍橫向部分24,它們在支承表面26的方向上成一定角度。
如果需要,例如,根據應用情況為了提供足夠量的可膨脹材料,可膨脹帶4的突出的外圍橫向部分24可設計為比圖示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更寬或更窄。例如為了將密封裝置非常筆直地放置于混凝土地基27的拐角區域的適當位置上,在縱向上外圍橫向部分24的寬度可以不同。
可膨脹帶4可在其接縫側設置突起或類似結構,從而當其設置于混凝土表面26上的適當位置時,其具有特殊的防滑特性。
可膨脹帶4的厚度,尤其是在中央部分23處,基本與底壁14的厚度相當,有利地,所述壁5、6、7、9、10、14、15、16和17設計成基本相同的厚度。
下面描述將密封裝置1放置就位的操作。例如,形成了在水平混凝土地基和垂直混凝土墻(未示出)之間的連接。在混凝土地基和將要垂直立于其上的混凝土墻之間的接縫區域,密封裝置1放置于混凝土地基27的表面26之上的適當位置,可膨脹帶4的外圍橫向部分24支承在混凝土地基27上。密封裝置1固定到混凝土地基27上,例如以已知的方式夾緊或釘牢。在這種情況下,可膨脹帶4緊密地接合在幾乎整個表面區域上,抵靠混凝土地基27的表面26,并壓縮空心閥型帶3,通道本體2的縱向邊緣8優選以密封方式支承在可膨脹帶4的外圍橫向部分24上。密封唇21和側壁16、17的彎折部20的點被壓緊并以密封方式抵靠側壁6、7,從而形成了確定的閥座,并且由于壓配合的存在,任何液體都不可能透進注入通道12。過渡區域25同樣地以密封方式壓靠中間壁橫向部分9、10(圖2)。
下面描述密封裝置1在接縫中的功能。已知的液體密封材料以已知的方式在壓力下導入注入通道12。所述密封材料透過縱向槽11進入閥座通道12,在這種情況下,其壓在凹形頂壁15上。頂壁15屈服于壓力并在接縫方向上移動,而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向內彎折。頂壁15在向內的方向上移動密封唇21和包括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在內的側壁16、17的部分,從而密封作用消除而密封材料受壓通過側壁6、7與空心型帶3之間、以及底邊緣8和可膨脹帶4之間,并且可以透進接縫的空腔。
由密封材料施加到頂壁15上的壓力越高,由空心閥型帶3的頂壁15的外圍部分25施加到中間壁橫向部分9、10的壓力就越低,且由密封唇21和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施加到側壁6、7上的壓力也越低,由此受到壓力的密封材料在頂壁15的外圍部分25和中間壁橫向部分9、10之間移動,并且壓迫密封唇21的背部開辟其通路,隨后通過側壁16、17的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通過側壁6、7的縱向邊緣8流出閥座通道13,進入接縫空隙。
當水和/或濕氣進入接縫時,水與可膨脹帶4相接觸。可膨脹帶4的可膨脹材料膨脹并阻止水的進一步進入。水和/或可膨脹材料被阻止滲透進入閥座通道13或甚至進入注入通道12,特別是因為側壁6、7的縱向邊緣8牢固地支承在空心閥型帶3的底壁14和/或可膨脹帶4上。然而,即使水和/或可膨脹材料穿透進入閥座通道13,空心閥型帶3的側壁16、17與通道本體2的側壁6、7也會相互作用,而阻止注入通道8的通路。特別地,在彎折部20的拐角區域處的側壁16、17和密封唇21以密封方式壓靠通道本體2的側壁6、7。這會有效地防止水、濕氣、水泥漿或其他污染物滲透進入注入通道12。
權利要求
1.用于密封結構體之間,尤其是在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其包括注入通道本體(2),其待安裝在所述結構體中的一個結構體的表面(26)上并具有用于導入密封材料的注入通道(12),在接縫側該注入通道(12)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該密封材料的出口開口(11);以及覆蓋帶,其防止物質從接縫側穿過該出口開口(11)而進入注入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帶為空心型條帶形式的止動閥帶(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設計為特殊的結構,從而當來自注入通道(12)的注入材料使空心型帶(3)承受壓力時,空心型帶(3)優選地以預定方式屈服并減少其截面面積,這樣注入材料在壓力下沿著通過具有減少或縮小橫截面的空心型帶(3)的橫向方向移出密封裝置(1)。
3.如權利要求1和/或2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鄰接于注入通道(12)的通道本體(2)具有用于容納止動閥帶(3)的閥座通道(13),所述注入通道(12)通過該出口開口(11)連接閥座通道(13)。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閥帶(3)具有壁(15、16、17),它們以壓配合支承在閥座通道(13)的相應壁(6、7、9、10)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通道(13)的側壁(6、7)的長度相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6、7)的自由端形成縱向邊緣(8)。
7.如權利要求3-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壁橫向部分(9、10)一體形成在側壁(6、7)上。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開口(11)設計為在中間壁橫向部分(9、10)的自由端之間的槽。
9.如權利要求3-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具有窄縱向面和/或縱向邊緣,它們一體形成,尤其是橫向形成在空心型帶(3)上并支承在閥座通道(13)的相應壁上。
10.如權利要求3-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具有至少兩個彎折壁(16、17、18、19),它們將底壁(14)連接到頂壁(15)上而且具有形成預定彎折點的彎折部(20)的區域。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密封裝置(1)空閑時,尤其是當其未放置就位時,整個底壁(14)伸出閥座通道(13)。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的兩相對的彎折壁(16、17)形成側壁,它們在彎折部(20)的區域處支承在閥座通道(13)的相應側壁(6、7)上。
13.如權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唇一體形成在所述空心型帶(3)的側壁(16、17)上,并位于空心型帶(3)的彎折部(20)的區域和頂壁(15)之間,所述密封唇以密封方式與閥座通道(13)的相應側壁(6、7)相互作用。
14.如權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的內部具有至少兩個相對的支承壁(18、19)。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壁(18、19)設計成比側壁(16、17)薄。
16.如權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閥型帶(3)的項壁(15)為凹形設計而且在閥座通道(13)中的出口開口(11)的區域中形成為槽。
17.如權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閥帶(3)由柔性材料構成。
18.如權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閥帶(3)由彈性材料構成。
19.如權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閥帶(3)由塑化材料構成,優選為硫化材料。
20.如權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設計有多個直通通道(3a、3b、3c)。
21.用于密封結構體之間,尤其是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的接縫的密封裝置,尤其是根據權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項,其包括注入通道本體(2),其具有用于導入密封材料的注入通道(12),該注入通道(12)具有用于該密封材料的出口開口(11),覆蓋帶(3),其防止物質通過出口開口(11)進入注入通道(12),以及可膨脹帶(4),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帶(3)與可膨脹帶(4)形成為一個部件。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設置在覆蓋帶(3)的接縫側上。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黏著地結合到覆蓋帶(3)上。
24.如權利要求21-2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具有外圍橫向部分(24),它們橫向伸出超過覆蓋帶(3)并且在面對接縫支承區域(26)的方向上優選地具有一定角度。
25.如權利要求21-2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與預加應力反向,所述可膨脹帶(4)的外圍橫向部分(24)可脫離其成角度狀態,從而可膨脹帶(4)及其外圍橫向部分(24),尤其在其安裝狀態,形成總體平坦的支承表面。
26.如權利要求21-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密封裝置(1),尤其是在其安裝狀態下,被固定到面對的接縫支承區域(26)上時,所述通道本體(2)的縱向邊緣(8)支承在所述外圍橫向部分(24)上。
27.用于密封裝置的空心型帶,其用于配置注入通道本體的注入通道,為了防止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泥漿的滲入而堵住通道,該注入通道設置于結構體之間的接縫區域中,尤其是在將要澆注到一起的兩部分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設計為特殊的結構,從而當來自注入通道(12)的注入材料使空心型帶(3)承受壓力時,空心型帶(3)優選地以預定方式屈服并減少其截面面積,這樣注入材料在壓力下沿著通過具有減少或縮小截面面積的空心型帶(3)的橫向方向移出密封裝置(1)。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具有壁(15、16、17)以及窄縱向表面和/或縱向邊緣,所述窄縱向表面和/或縱向邊緣一體形成,特別地,橫向形成在空心型帶(3)上以支承在閥座通道(13)的相應壁上。
29.如權利要求27和/或28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具有至少兩個彎折壁(16、17、18、19),它們將底壁(14)連接到頂壁(15)上而且具有彎折部(20)的區域,所述彎折部(20)的區域形成預定的彎折點。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的兩相對的彎折壁(16、17)形成為側壁,以在彎折部(20)的區域處支承在閥座通道(13)的相應側壁(6、7)上。
31.如權利要求29和/或30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多個密封唇一體形成在所述空心型帶(3)的所述側壁(16、17)上,并位于所述彎折部(20)的區域和所述頂壁(15)之間,所述密封唇用于與閥座通道(13)的相應側壁(6、7)產生密封作用。
32.如權利要求27-31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的內部具有至少兩個相對的支承壁(18)、(19)。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壁(18)、(19)設計為比所述側壁(16)、(17)薄。
34.如權利要求27-33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的頂壁(15)為凹形設計并形成槽。
35.如權利要求27-34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由柔性材料構成。
36.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其由彈性材料構成。
37.如權利要求35和/或36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其由可塑材料構成,優選為硫化材料。
38.如權利要求27-37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帶(3)設計有多個直通通道(3a)、(3b)、(3c)。
39.如權利要求27-38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可膨脹帶(4)設置在所述空心型帶(3)上。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設置在底壁(14)的接縫側外表面上。
41.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黏著地結合到覆蓋帶(3)上。
42.如權利要求39-41中任意一項或多項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脹帶(4)具有外圍橫向部分(24),它們橫向突出超過所述空心型帶(3)。
43.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圍橫向部分(24)遠離所述底壁(14)成一角度。
44.如權利要求42和/或43所述的空心型帶,其特征在于,與預加應力反向,所述可膨脹帶(4)的外圍橫向部分(24)可脫離成角度的狀態,從而可膨脹帶(4)及其外圍橫向部分(24),尤其在被安裝的狀態中,形成總體平坦的支承表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密封在鄰接混凝土結構之間接縫的密封裝置,其包括注入通道本體,其待安裝在混凝土表面上并具有用于導入密封材料的注入通道,在接縫側該注入通道具有至少一個用于密封材料的出口開口;以及覆蓋帶,其防止材料從接縫側透過該出口開口而進入注入通道,其中,所述覆蓋帶為空心型帶形式的止動閥帶。
文檔編號E04B1/682GK1580433SQ20041007085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7日
發明者勒內·P·施密德 申請人:農用化學公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