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筋混凝土梁結構改進。
技術背景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在舊鋼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面粘貼碳纖維和鋼板的加固技術已經存在,這種粘貼技術的加固效果較好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這種粘貼加固只是被動采用的處理措施,加固結構中的缺陷和裂紋不能完全修復;并且粘貼加固不可能改變截面、配筋等原結構固有的特性。此外,加固采用的碳纖維或鋼板材料的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顯著提抗裂性,大幅度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承載能力,從而減輕梁自重,實現梁的輕型和大跨度化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來實現,即一種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鋼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接復合材料阻裂材料層。
上述結構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澆筑鋼筋混凝土梁,然后在鋼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均勻涂刷一層界面粘結膠,再在膠層的表面粘貼阻裂材料層(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可以分層粘貼到界面粘貼膠上;也可以首先制作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并整體粘貼到界面粘貼膠上。可以通過首先制作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并在其固化前或者固化后放入待澆注的鋼筋混凝土梁的模板內,再在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的內表面均勻涂刷界面粘貼膠,然后澆注鋼筋混凝土梁。
本實用新型和舊鋼筋混凝土梁的粘貼加固技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主要表現為1、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針對的是新建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在設計時就考慮了阻裂增強層的作用,并運用斷裂力學對截面、配筋、界面等進行優化設計,使阻裂增強層自一開始就與梁協同受力,明顯改善結構性能。而粘貼加固只是被動采用的處理措施,加固梁中的缺陷和裂紋不能完全修復;粘貼加固不可能改變截面、配筋等原結構固有的特性。
2、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中的受拉主鋼筋為屈服應力或者條件屈服應力為800-1000MPa、外形為光圓的高強鋼筋,而目前的鋼筋混凝土梁中的受拉主鋼筋則為普通熱軋鋼筋,其強度一般在400MPa(目前的結構設計理論認為高強鋼筋在普通鋼筋混凝土中運用不能發揮高強鋼筋應有的強度優勢)。
3、本發明的阻裂增強層由一層或多層玻璃纖維布通過樹脂材料復合組成,強度和普通熱軋鋼筋相當,與目前作為加固用的碳纖維或鋼板材料相比,成本顯著降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結構可以通過附圖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面粘結的混凝土梁的截面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U型粘結的混凝土梁的截面示意圖;圖中1——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2——界面粘貼膠、3——鋼筋混凝土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為首先制作鋼筋混凝土梁3,然后在鋼筋混凝土梁3處理后的底面及中線以下部分側面,即受拉面,涂刷一層界面粘貼膠2,再在界面粘貼膠2表面粘貼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
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可以分層粘貼到界面粘貼膠2上;也可以首先制作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并整體粘貼到界面粘貼膠2上。
也可以首先制作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并在其沒有固化時或者固化后將其作為外模,然后在其內表面均勻涂刷界面粘貼膠2,然后在其內部澆注鋼筋混凝土梁3。
參見附圖2,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粘結在混凝土梁3的底面。
參見附圖3,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在截面呈U型粘結在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
所述鋼筋混凝土梁3的結構斷面可以為矩形、T形或者箱形;所述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由一層或多層玻璃纖維布通過樹脂材料復合組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結構性能良好的優點,是一種理想的結構形式,是實現混凝土梁輕型、大跨的有效手段。
權利要求1.一種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鋼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貼復合材料阻裂材料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粘結在混凝土梁(3)的底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在截面呈U型粘結在混凝土梁的受拉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鋼筋混凝土梁(3)的結構斷面可以為矩形、T形或者箱形。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復合材料阻裂增強層(1)由一層或多層玻璃纖維布通過樹脂材料復合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含有阻裂增強層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梁,其特征是在鋼筋混凝土梁的部分或全部受拉面上粘貼復合材料阻裂材料層。本實用新型由于所述結構而具有結構抗裂性能好,結構剛度大,極限承載力高等優點,具有良好的延性,結構破壞后具有較高的二次承載能力。施工簡單、造價低。
文檔編號E04C3/29GK2639410SQ0325024
公開日2004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明者易志堅, 楊慶國, 李祖偉, 周超, 彭凱 申請人:重慶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