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連接接頭,尤其是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適用于在混凝土結構中使用的帶肋鋼筋連接的場合。
背景技術:
現有帶肋鋼筋的機械連接技術如冷擠壓連接技術、錐螺紋連接、直螺紋連接等雖然各自都具有一定優點,但是,各自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套筒冷擠壓連接技術是用高壓油泵作動力源,通過擠壓機將連接套筒沿徑向擠壓,使套筒產生塑性變形,與帶肋鋼筋相互咬合,形成一個整體來傳遞力的。由于設備笨重,工人勞動強度大,設備保養不好易產生漏油污染鋼筋,影響效力正常發揮,給使用維修帶來不便,連接速度不如螺紋連接;錐螺紋連接技術是用錐螺紋套絲機將鋼筋端頭先加工成錐螺紋,然后把帶錐螺紋的套筒與待對接鋼筋連接在一起。鋼筋與套筒連接時必須施加一定的擰緊力矩才能保證連接質量,若工人一時疏忽擰不緊,鋼筋受力后易產生滑脫,錐螺紋底徑小于鋼筋母材基圓直徑,接頭強度會被削弱,影響接頭性能,雖然錐螺紋連接對中性好,但對鋼筋要求較嚴,鋼筋不能彎曲或有馬蹄形切口,否則易產生絲扣不全,給連接質量留下隱患。鐓粗直螺紋連接技術是先將鋼筋的馬蹄形端頭切掉,再用鋼筋鐓頭機將鋼筋端頭鐓粗,用直螺紋套絲機將其切削成直螺紋,通過直螺紋套筒將待對接的鋼筋連接在一起。鐓粗直螺紋連接不僅工序繁鎖,鐓粗后的鋼筋頭部金相組織發生變化,不經回火處理,會產生應力集中,延性降低,對改善接頭受力是不利的。生產中迫切需要聯接方便可靠,價格不高的帶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構思新穎、結構獨特、連接方式簡單、連接快速可靠、軸向承載能力大的帶肋鋼筋徑向緊同式機械連接接頭。
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其特征是主要由套筒1、帶肋鋼筋2、擰斷頂緊螺釘3、定位銷4、圓形或矩形齒條5所組成,在套筒1內平行設置2條圓形或矩形齒條5,在套筒1中間設置定位銷4,使定位銷4一端與二平行圓形或矩形齒條5接觸,在套筒1左右兩端等距離設置螺孔,螺孔內設置擰斷頂緊螺釘3,在套筒1左右兩端插入的帶肋鋼筋2分別通過左右兩端的擰斷頂緊螺釘3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與現有技術相比,結構合理、連接可靠、使用方便,綜合成本低等優點,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可在各類高層建筑、大跨結構、橋梁、水工結構、電視塔、核電站等重大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
圖一是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二是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三是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套筒、2-帶肋鋼筋、3-擰斷頂緊螺釘、4-定位銷、5-圓形或矩形齒條。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為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實施方案為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主要由套筒1、帶肋鋼筋2、擰斷頂緊螺釘3、定位銷4、圓形或矩形齒條5所組成,在套筒1內平行設置2條圓形或矩形齒條5,在套筒1中間設置定位銷4,使定位銷4一端與二平行圓形或矩形齒條5接觸,在套筒1左右兩端等距離設置螺孔,螺孔的數量根據帶肋鋼筋2的直徑大小而定,螺孔內設置擰斷頂緊螺釘3,在套筒1左右兩端插入的帶肋鋼筋2分別通過左右兩端的擰斷頂緊螺釘3固定。通過套筒1、圓形或矩形齒條5、和定位銷4對帶肋鋼筋2定位,由擰斷頂緊螺釘3頂壓帶肋鋼筋2,使帶肋鋼筋2在與擰斷頂緊螺釘3、圓形或矩形齒條5的接觸部位及套筒1在與圓形或矩形齒條5的接觸部位產生適當范圍的塑性,從而使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能夠承受很大軸向荷載。連接時,作用在擰斷頂緊螺釘3上的扭矩增加至擰斷頂緊螺釘3最小截面斷裂,能夠保證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承受的軸向荷載達到設計值。
權利要求1.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其特征是主要由套筒1、帶肋鋼筋2、擰斷頂緊螺釘3、定位銷4、圓形或矩形齒條5所組成,在套筒1內平行設置2條圓形或矩形齒條5,在套筒1中間設置定位銷4,使定位銷4一端與二平行圓形或矩形齒條5接觸,在套筒1左右兩端等距離設置螺孔,螺孔內設置擰斷頂緊螺釘3,在套筒1左右兩端插入的帶肋鋼筋2分別通過左右兩端的擰斷頂緊螺釘3固定。
專利摘要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主要適用于混凝土結構中鋼筋連接,主要由套筒1、被連帶肋鋼筋2、擰斷頂緊螺釘3、安全銷4、圓形或矩形齒條5。通過套筒1、圓形或矩形齒條5、和安全銷4對被連帶肋鋼筋2定位,由擰斷頂緊螺釘3頂壓被連帶肋鋼筋2,使被連帶肋鋼筋2在與擰斷頂緊螺釘3、圓形或矩形齒條5的接觸部位及套筒1在與圓形或矩形齒條5的接觸部位產生適當范圍的塑性,從而使帶肋鋼筋徑向緊固式機械連接接頭能夠承受軸向荷載。該機械連接接頭結構合理,成本低,可靠性高,具有較大實施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04C5/16GK2612751SQ0322862
公開日2004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7日
發明者高增梁, 章巧芳, 樓白楊, 任欣, 謝一環, 張康達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